蘭亭集序課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蘭亭集序課文

蘭
亭
集
序
王
羲
之
一窺堂奧─課文學習重點
篇章主旨
段落大意
寫作技巧
篇章主旨
•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交代時間、地點,記敘蘭亭聚會
之盛與景致之美。
•第二段寫清爽宜人之天時,增添與會人
士之樂趣。
•第三段承上文之「樂」轉入個人感慨,
對人生之無常感到無奈。
• 末段交代作序之緣由。
篇章主旨
• 晚唐詩人杜牧對晉人風度頗為欣
賞,有詩謂
「大抵南朝皆曠達,
可憐東晉最風流」,
後句用來評價蘭亭雅集也很貼切。
寫作特色
•1.本文有別於魏晉所流行的駢文
形式,寓駢於散,以散行駢,
以流暢灑脫的散文書寫,
表現曠達不羈的個人風格。
寫作特色
•2.用清新自然的文字敘事寫景,
並寄託興感之情,
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亦形塑出本文生機盎然的美學
氛圍。
寫作特色
•3.文中亦提及魏晉流行的
老莊玄學生死觀點,
提出不同流俗的反思與批判,
抒懷議論皆樸實深摯,情理並茂。
段落大意─課文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
P
幽 盛 列 帶
情 , 坐 左
。 一 其 右
觴 次 ,
一 。 引
課 詠 雖 以
本 , 無 為
亦 絲 流
6 足 竹 觴
以 管 曲
暢 弦 水
敘 之 ,
林
修
竹
,
又
有
清
流
激
湍
,
映
咸
集
。
此
地
有
崇
山
峻
嶺
,
茂
修
禊
事
也
。
群
賢
畢
至
,
少
長
之
初
,
會
於
會
稽
山
陰
之
蘭
亭
,
永
和
九
年
,
歲
在
癸
丑
,
暮
春
記
蘭
亭
聚
會
盛
況
與
景
致
。
第
一
段
:
交
代
時
間
、
地
點
、
第一段 課本P6
•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
歲在癸丑:古人以天干配地支紀年,
永和九年為癸丑年。
癸,音 ㄍㄨㄟˇ。
葵,音ㄎㄨㄟˊ
揆,音ㄎㄨㄟˊ
第一段 課本P6
天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干
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支
生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肖
一甲子:六十年
明年2012年為?
---壬辰年,龍寶寶
今年為兔年,辛卯年,
明年2012年為?
第一段
課本P6
•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會:ㄏㄨㄟˋ,聚會
ㄍㄨㄟˋ ,會稽山
ㄎㄨㄞˋ ,會計
山陰:山南水北為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
山陰就是指山北;山陽是指山南。
洛陽、淮陰
第一段 課本P6
•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會稽山陰之美:世說新語言語篇
王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
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為壞。」
顧愷之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脫口而
出:“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朦籠其上,
若雲興霞蔚。
第一段 課本P6
•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修禊事:指到水邊舉行禊禮之事。
修,舉行。
禊,ㄒ一ˋ古人祛ㄑㄩ 除不祥之祭。
每年農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邊洗濯,以消除
災禍,
魏以後改為三月初三,活動內容也逐漸成為水邊
宴飲和郊遊。
論語先進篇 盍各言爾志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
,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袚禊
杜甫
麗人行
•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宰相嗔!
• 此詩描述三月三日上巳日,楊貴妃、楊國忠
設宴郊野,陪從的賓客是當朝要員,宴席上
是象白駝峰等名貴菜肴。
• 杜甫取「麗人」為篇名,實乃譏諷貴妃的兄
弟姊妹們,以艷麗的姿色得寵。
袚禊 三月三日上巳
•袚禊原為古老的祭禮,此處一轉為感受
大自然的清新與美景,使此一深厚的文
化意蘊的古老民俗,與東晉名流的豐雅
超逸融為一體,進而昇華到一種對宇宙
人生的哲理探討。
袚禊:祭禮→民俗→欣賞自然美景
→名流雅集→宇宙人生探討
重要民俗節日
•元旦:正月初一 • 七夕:七月七日
•元宵:正月十五 • 中秋:八月十五
•袚禊:三月三日 • 重陽:九月九日
日本女兒節
• 臘八:十二月八日
•寒食:清明,
• 除夕:十二月卅日
四月五日
•端午:五月五日
禊 ㄒ一ˋ
•禊 ㄒ一ˋ:祭名,用以祓除不祥。
如修禊
•契:ㄑ一ˋ:契約、投契
•鍥:ㄑ一ㄝˋ:鍥而不捨
•挈:ㄑ一ㄝˋ:提綱挈領,
扶老挈幼
第一段 課文P6
•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畢:全部。下句「咸」字義同。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年),
暮春三月三日,王羲之邀孫綽、
謝安、釋支道等名士,以及他的兒子
王凝之、王徽之、侄子渙之、元之等
一共四十一人,以修稧事宴集於此。
第一段 課文P6
•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
吾人詠歌,獨慚康樂。 --謝靈運
第一段 課文P6
•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
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會稽郡記》曰:
「會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納雲
霧。松栝楓柏,擢榦竦條,潭壑鏡徹,
清流瀉注。王子敬見之曰:
『山水之美,使人應接不暇。』
第一段 課文P6
•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
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映帶左右:指流水環繞,波光映照。
映,水光反照。帶,圍繞。
山映斜陽天接水;作品反映時代的亂象
民意反應、回應、生理反應
三潭印月、心心相印、印證
第一段 課文P6
•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流觴曲水:古代習俗,每逢夏曆三月上旬,
人們於水邊相聚宴飲,認為可以祛除不祥。
後人仿行,在彎曲的流水上,用酒杯盛酒
浮於水面,任其順流而下,隨意取飲,稱
為「流觴曲水」。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列坐其次:指依序坐在水邊。
蘭亭修褉圖卷
蘭亭集序
明文徵明 蘭庭雅集圖
第一段 課文P6
•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
絲竹管絃:借指音樂。
絲弦:絃樂器;管竹:管樂器。
一觴一詠:指飲酒賦詩。觴,當動詞用。
幽情:深遠或高雅的情思。
暢敘幽情:暢快地敘說幽雅的情懷。
第一段:記蘭亭聚會之盛況與景致。
段析:本段敘蘭亭宴集情景,
以一「樂」字為基調。
起筆先敘宴集之時令、地點及事由,
接寫與會人士。
以「群賢」二字表明諸人與己意氣相投,
以「茂林修竹」四字賦予山嶺盎然生氣,
又以「映帶左右」使流水神采飛動,富有詩情
畫意。由此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容為
「一觴一詠」、「暢敘幽情」。
第二段課文 P7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
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
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惠風:和風,此指春風。
品類:類別,此指萬物。
遊目騁懷:縱目觀覽,放開胸懷。
騁,音ㄔㄥˇ,放開。 極:窮盡
信:確實、實在。
第一段:樂
P7
•蘭亭聚會,有那些可樂之事?
•同道相逢為一樂;
•環境幽雅為一樂;
•飲酒賦詩為一樂;
•天氣清朗為一樂;
•游目騁懷為一樂。
「信可樂」的原因
人賢
良辰
騁懷
景美
事樂
第二段:描述與會人士陶醉在大自然之樂
中,為下文的感慨作鋪墊。
段析:本段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怡人的
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仰觀」、
「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
「惠風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
在這些基礎之上,遂能讓人「遊目騁懷」,
盡情地享受,抒發胸臆。
石崇《金谷詩序》
•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去城十里
,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
藥草之屬。
•金田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
莫不畢備。
•又有水碓、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
之物備矣。
石崇《金谷詩序》
• 晝夜遊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
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築,合載車中,
道路並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
遂各賦詩,以敘中懷。
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 《世說新語。企羨》記載:
“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
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課
本
七
頁
,
暫
得
於
己
,
快
然
自
足
,
靜
躁
不
同
,
當
其
欣
於
所
遇
骸
之
外
。
雖
趣
舍
萬
殊
,
內
;
或
因
寄
所
託
,
放
浪
形
或
取
諸
懷
抱
,
晤
言
一
室
之
•
不
知
老
之
將
至
。
夫
人
之
相
與
,
俯
仰
一
世
,
第
三
段
•
•
課
本
七
頁
亦
大
矣
。
」
豈
不
痛
哉
!
於
盡
。
古
人
云
:
「
死
生
懷
,
況
修
短
隨
化
,
終
期
陳
跡
,
猶
不
能
不
以
之
興
所
欣
,
俛
仰
之
間
,
已
為
遷
,
感
慨
係
之
矣
。
向
之
及
其
所
之
既
倦
,
情
隨
事
第
三
段
第三段課文 P7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
俯仰:指往來周旋。
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指與朋友在室內
面對面相聚暢談,訴說自己的心意情懷。
剪燭西窗、促膝長談
第三段課文 P7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
•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指寄情於所
喜好的事物,言行放縱不受禮俗的拘
束。形骸,身軀。
•魏晉六朝名士放浪形骸之例
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
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仿偟,詠左思〈招隱詩〉
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
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人問其故,王曰: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何必見戴?」 (世說任誕篇)
世說新語任誕篇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
,人見譏之。
•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
巾軍)衣,諸君何為入我(巾軍)中
?」
第三段課文 P7~P8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
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
將至。
•趣舍萬殊:指處世的態度各有不同。趣舍,即
「取捨」。趣,通「取」。一說通「趨」
•靜躁:安靜與躁動。
靜,指晤言一室者。
躁,指放浪形骸者。
第三段課文 P8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
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
將至。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快樂滿足,竟不知老年快要來到。
語出論語述而篇:「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第三段課文 P8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
。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所之既倦:對所追求、所喜愛的已經厭
倦。之,往,此指追求、嚮往。
情隨事遷:內在的思想感情隨著外在環
境的變化而改變。遷:變換。
第三段課文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
。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感慨係之:感慨隨之而來。係,接續、隨著。
俛仰:低頭抬頭之間,極言時間短暫。
俛,音 ㄈㄨˇ,同「俯」。
興懷:引發感觸。
第三段課文 P8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
。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盛會的歡樂←→世事難料的蒼涼
←→人生短暫的悲哀
反襯
第三段課文 P8
•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修短隨化:壽命的長短,由造化作主。
化,指造物主。
終期於盡:指終究會死亡。期,必定。
死生亦大矣:死生畢竟是大事。亦:畢竟
語出《莊子‧德充符》。
【補注:死生亦大矣《莊子‧德充符》 】
「仲尼曰: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
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
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
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謂也?」
仲尼曰:「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
【補注】
莊子:
仲尼這段話,是在稱讚魯國一個斷足的
學者王駘,能把握事物本質,以整體看
待世界萬物,所以死生大事,不能影響
他,即使天覆地墜,他也不會隨著遺落
毀滅。
本文斷引此句,僅取其死生大事而已。
以「情」為主線
樂
悲
第三段:緊承上文之「 樂」,
轉入個人感慨,對人生之無常,
深感無奈與悲痛。
段析:本段抒發宴集之後的感觸,
以一「悲」字為基調。
蘭亭聚飲,自是樂事,然有聚必有散,
這種歡聚難常的感觸已經使人情緒低落;
而由聚散再想到人生之短促,
更令人悲從中來。
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描述聚會歡樂後,
因感人生無常而轉入悲傷,
並不自〈蘭亭集序〉始。
東漢〈古詩十九首〉之四云: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樂往哀來,愴然傷懷
曹丕 〈典論論文〉
「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
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
曹丕 〈與呉質書〉
「每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
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
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
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 」
•石崇 金谷園詩序
•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
•蘇軾 赤壁賦
•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第四段 課文 P8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嘗不臨文嗟嘆,不能喻之於懷。
若合一契:形容完全相合,
如兩契相合一般。契,契約。
嗟悼:音ㄐ一ㄝ ㄉㄠˋ,嘆息悲傷。
不能喻之於懷:內心不能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第四段 課文 P8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一死生為虛誕:
將死生看成一樣的說法是虛妄荒誕的。
「一死生」為《莊子‧大宗師》中的觀點。
一,作動詞用,看成一樣。
莊子鼓盆而歌
• 莊子妻死,惠子弔之。
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
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
不亦甚乎!」
莊子鼓盆而歌
•莊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
察其始而本無生;
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
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
雜乎芒芴之閒,變而有氣,
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
今又變而之死。」
莊子鼓盆而歌
•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人且偃然寢於巨室,
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
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認為氣是一切萬物的本源,氣聚就是生,
氣散就是死,所以生死只是氣之聚散而已,
這本自然之極,何悲之有?
• 由此可見莊周之達觀。
第四段課文 P8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
齊彭殤為妄作 :
把長壽和短命當作一樣是不合理的說詞。
「齊彭殤」亦為莊子論點,見莊子齊物論
齊,作動詞用,看成相等。
彭,指彭祖,古代長壽之人,相傳活到八
百歲。殤,未成年而死。
【補注】
《莊子•齊物論》: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語譯】天下沒有比秋毫之末更巨大的,
而泰山是微小的;沒有比夭亡的兒童更
長壽的,而活了七百多歲的彭祖是短命
的。天地和我並存,萬物和我合而為一。
王羲之思想分析
• 魏晉時期,玄學清談盛行一時,
士族文人多以莊子的「齊物論」為口實,
故作放曠而不屑事功。
• 王羲之也是一個頗具辯才的清談文人,
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
王羲之與一般談玄文人不同。
回目錄
他曾說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
(《世說新語·言語篇》)
在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確地指斥
「一死生」、「齊彭殤」是一種虛妄
的人生觀,這就明確地肯定了生命的
價值。
因為人面對死亡的悲痛不是抽象的哲理
所能化解。
第四段課文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致:情致,指情感的趨向。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古人亦為人生變化而興歎生悲,
與今天人們的感慨完全契合無異
第四段課文
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文末以抄錄眾人詩是為引起後人的感懷,
至此始標出寫作本文的緣由
暗寓人的生命有限,但文學的生命可以跨越
時空,傳之久遠 →立言
第四段:說明作序之緣由,並駁斥莊子
「一死生」、「齊彭殤」的觀點。
段析:本段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
發議論。指出每每發現「昔人興感之由」
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
嘗不臨文嗟悼」。
第四段:說明作序之緣由,並駁斥莊子「一
死生」、「齊彭殤」的觀點。
段析:
接著對老 莊的「一死生」、「齊彭殤」
論調提出批判,認為那是「虛誕」和
「妄作」,因為人面對死亡的悲痛不是
抽象的哲理所能化解。
第四段:說明作序之緣由,並駁斥莊子「一
死生」、「齊彭殤」的觀點。
段析:
文末以抄錄眾人詩是為引起後人的感懷,
至此始標出寫作本文的緣由,
文句簡練卻餘韻無窮。
蘭
亭
集
會
的
盛
況
時間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三五三年)
三月三日
地點
會稽山陰之蘭亭
目的
活動
修禊事
王羲之、孫綽、廣漢、王彬之、陳郡、
謝安等名士,以及他的兒子王凝之、王
徽之等一共四十一人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流觴曲水
天氣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人物
環境
時間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人眾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事趣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
暢敘幽情
時美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興雅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
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
可 地勝
映带左右
樂
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也
人生短暫:人之相與,俛仰一世
靜躁不同: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
所
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痛
感慨人生: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
為
足,不知老之將至
何?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
之矣
樂事不長: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年壽有盡: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寫作技巧
1. 在句法上,本文對仗整齊,兩兩相對,音韻
和諧,語言清新而樸素自然,具有駢文的形
式美感,而沒有一般駢文雕琢堆砌的斧鑿痕
跡。
2. 在用典上也只用「修禊事」、「一死生」、
「齊彭殤」等淺顯易懂的典故,這與東晉時
代文士喜歡刻意搜奇,華而不實的文風,形
成鮮明的對照。
寫作技巧
1.在寫作技巧上,文章先描寫,後議論
2.全文以「情」字為主線,第一段寫
「樂」,第二段寫由「樂」轉「悲」,
第三段寫作者對生死問題的感慨
3.文中出現「欣、快、悲、致、感、興」
等字眼,頗能誘發讀者的情緒,具有詩
的韻味。
魏晉南北朝思想
東漢末年以來,紛至沓來的天災人
禍,世局的飄搖使得多數人只能在遊山
玩水中及時行樂,未能超脫死生,故云
「豈不痛哉」,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限制,也是痛悲之所
從來,而〈蘭亭集序〉乃至整個魏、晉、
南北朝所思考的,其實不外是如何在此
一大限之下尋求精神的安頓。
魏晉南北朝思想
因此,無論臨觴賦詩也好,寄情山水也
罷,或圍坐清談,以至放浪形骸,都不
過是在追尋自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他們雖重個體心靈之解放,卻又難
以忘情人事,故而始終陷於自我矛盾的
痛苦。
大概要到了陶淵明的晚期作品,才有真
曠達吧!
五、妙筆生花─文法修辭
借代
映襯
對偶
引用
借
代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映
襯
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對
偶
單句對:上下兩句互相對偶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引
用
(1)不知老之將至
《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死生亦大矣
《莊子•德充符》引孔子之言:「死生亦大矣,而
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 」(原是
用來形容「道」的作用)
六、閱讀多分─補充教材
〈夜讀蘭亭〉席慕蓉
〈夜讀蘭亭〉
席慕蓉
千年前,曲水流觴,修禊盛事,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
啊!今夜的心情,竟早讓你說了「
〈夜讀蘭亭〉
席慕蓉
「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
驚知己於千古的感動……
豈只
添注塗改猶美的一帖行書?
又豈只……
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的
感應?
〈夜讀蘭亭〉
席慕蓉
年壽有時而盡 榮樂止乎其身
向之所欣 俛仰之間 已為陳跡
子桓與你相去不遠 所感相契
與你與子桓 相去千年 亦如舊識
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
如之何 一死生 齊彭殤 ?
〈夜讀蘭亭〉
席慕蓉
罷了!莊生 罷了!蝴蝶夢
明知道總有一日
所有的悲歡都將離我而去
我仍然竭力地搜集
搜集那些美麗的糾纏著的
值得為她活了一次的記憶
七、大顯身手─隨堂評量
學測題
指考題
1.下列各組「 」中字、詞意義相同的選項為?
(A)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風流」 (B)「向」之所欣,俛仰之間,
已為陳迹/「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
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C)絕雲氣,負青天,
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此時魯仲連「適」游
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 (D)居頃
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李同遂與三千人
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
秦兵遂罷,邯鄲復存 (E)見生枯瘠疥癘,殆非人
狀。(李)娃意感焉,乃謂曰:豈非某郎也?生憤
懣「絕倒」,口不能言,頷頤而已/王平子邁世有
俊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
〔93學測〕
答:(B)(D)。
解析:
(A)風度才華。出自唐 李白 贈孟浩然。語譯:我很喜
歡孟浩然,他瀟灑清遠的風度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
天下聞名/指男女情事。
(B)先前。出自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語譯:從前所喜
歡的,轉眼間已成舊事/出自莊子 養生主。語譯:先
前我進去弔唁的時候,看見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
己的兒子一樣;有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親一
般。
(C)往。出自莊子 逍遙遊。語譯:超絕雲氣,背負青天,
然後向南飛翔,而往南海/恰好。出自戰國策 魯仲連
義不帝秦。語譯:這時魯仲連恰好遊歷到趙國,正逢
秦軍圍困趙國,他聽說魏國想叫趙國尊秦為帝。
(D)恰逢。出自史記 刺客列傳。語譯:過了一陣子,恰
逢燕國太子丹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出自史記 平原君
虞卿列傳。語譯:李同於是和三千人共同抵抗秦軍,秦
軍因此退後三十里。又恰逢楚國、魏國救兵到來,秦兵
於是停止進攻,使趙國得以保全。
(E)昏倒。出自唐 白行簡 李娃傳。語譯:看見鄭生又乾
又瘦,滿身疥瘡,幾乎不成人形。(李)娃極為激動,
就對鄭生說:你不是某公子嗎?鄭生看到李娃,氣憤得
快要昏倒,一句話也說不出,只能點頭而已/佩服。出
自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賞譽。語譯:王平子超越當
代俊秀之才,很少推崇佩服他人。但每次聽到衛玠的言
論,往往為之讚嘆佩服。
•本題測驗目標為字義、詞義之辨識能力。(B)前半為本
課文句。
2.下列文句□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是:「語言的美不
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係。包世臣論
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
□□□□,痛癢相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董橋
老翁帶幼孫閒步庭院)
(A)顧盼有情
(B)前呼後擁
(C)黃髮垂髫
(D)舐犢情深
答:(A)
解析:
題文強調「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
之間的關係。」意謂語言之美呈現在句子之間的相承
相應,不能單看句子本身。接著以王羲之之字為喻,
單看雖參差不齊,但是正如「老翁攜帶幼孫,
□□□□,痛癢相關」一般,比喻重點在「痛癢相
關」,祖孫之間的關係,正是老人家時時關注,照應
孫兒的溫情啊!而這種關係譬喻了王羲之的字,字字
相應而成篇,也譬喻了句句相應而表現的語言之美。
因此選(A)顧盼有情,最能傳達祖父帶孫兒的關切之情。
另:(B)前呼後擁:常用以形容達官貴人出行時的排場
與聲勢,故不宜。(C)黃髮垂髫:借代指老人小孩,重
複前句,且無法表現祖孫之情。(D)舐犢情深:喻父母
對子女的疼愛深情,與祖孫關係不符。
•本題測驗目標為詞語之辨識與應用能力。題幹引文
述及本課作者王羲之書法典故。
八、超速連結─網路資源
育星教育網
語文123資源網
中華頌—王羲之
希望之聲—王羲之〈蘭亭集序〉
紹興蘭亭
育星教育網
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3547_1.htm
l
〈蘭亭集序〉教案介紹,以及課文相關闡釋。
語文123資源網
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709/27703.h
tml
〈蘭亭集序〉哲理內蘊探討。
中華頌—王羲之
http://big5.ccnt.com.cn/china/surname/tribe/cw
-wang-3.htm
介紹王羲之和王獻之兩人的生平事蹟和書法造詣等。
希望之聲--王羲之《蘭亭集序》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732/288431.asp
為影音資料,由簡單的說明,瞭解東晉文人生活以及
王羲之的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