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技巧須知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互動技巧須知

語言治療技巧及行為改變技術之實施
台安醫院 賴晶儀治療師
內容大綱

行為改變技術

溝通?語言?言語?

行為改變技術在語言治療之應用

成功的關鍵
行為改變技術







增強
消弱
行為連鎖
逐步養成
撤除
類化
處罰
正增強

正增強原則指的是,在特定情境某
人作某件事後,立即得到增強物,
那麼下一次再遇到相似情境時,這
個人就很可能再做相同的事。
正增強





例子
情境:三年級學生有份作業要做
反應:有位平常很吵的學生,卻靜靜
坐在位子上做作業
立即結果:老師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
長期效果:未來在教室可能會做交代
給他的作業
增強物的分類

消費性:飲料、食物

活動性:嗜好、運動

操弄性:玩具車、圖畫本

持有性:髮夾、手套

社交性:口語(很好)、肢體動作(擁
抱、打鬧)
增強物




允許學生選擇增強物是很有效的方法。
剝奪:只在訓練或使用增強物前的一段
時間,學生不會接觸增強物。
飽足:學生所獲得的增強物太多,以至
於增強物沒有增強的效果。
自然增強物:在每天生活中出現非設計
的增強物。
練習題


舉出十個你可以真誠地肯定他人的
說法
運用五個非語言的方式表達你對他
人的肯定
消弱

消弱的原則是,當在某一個特定
的情境中,某個人出現先前被增
強的反應,而現在不增強此一反
應;那麼這個人在類似情境中,
再出現這個行為的機會就會減少
消弱

同時增強替代行為

消弱在持續增強後更有效

要消弱的行為可能會在變好前,
變得更差(消弱激增)
消弱




情境:一家人剛吃完晚餐
反應:孩子拿著碗大喊:我要吃布丁
立即結果:父母繼續聊天不理他;等
小孩安靜後,媽媽才拿布丁出來
長期效果:小孩以大叫要求布丁的行
為可能會減少,同時安靜等待的行為
會增加。
消弱

不當的消弱例子

情境:你要求朋友晚上打電話給你

反應:你的朋友撥了好幾次電話

立即結果:每次電話響了你都不理會

長期效果:你的朋友再也不會打來了
練習題

學生上課愛講話
連鎖反應

刺激─反應連鎖就是一系列的刺激及
反應,而每個反應會引起下一個反
應的刺激,最後一個反應之後就是
呈現增強物。
連鎖反應

順向連鎖:由第一個步驟教到最後
一個步驟。

逆向連鎖:先建立最後一個步驟,
再往回教導。
連鎖反應(穿休閒褲)
(1) 把運動褲從衣櫃中拿出來
(2) 抓住褲頭拿在自己前方
(3) 把一隻腳放進褲子
(4) 把另一隻腳放進褲子
(5) 把褲子向上拉起來
(6) 把拉鍊拉上
(7) 把釦子扣好
影響連鎖反應之因素

進行工作分析

進行事前的示範練習

讓學生自己運用提示

盡快減少每個步驟的額外協助
工作分析

例子
(1) 拿起一張紙巾
(2) 把紙巾對折
(3) 以食指壓摺痕
(4) 再對折紙巾
(5) 拿起一個塑膠袋
(6) 打開塑膠袋
(7) 拿起折好的紙巾
(8) 把紙巾摺疊處順勢放進塑膠袋
練習題
製作銅鑼燒
逐步養成

逐步養成是一個用來建立一個原來沒
有的行為時所用的程序。

逐步養成可以定義為透過增強接近最
後目標的目標,並消弱先前目標的方
式發展新行為。
逐步養成

例子
影響逐步養成之因素

選擇逐步養成的步驟

以正確的速度前進

以小步驟前進
練習題

學生愛亂丟書包
撤除

撤除是在持續的練習中,逐漸改變控
制行為的刺激,這樣一來當刺激部分
改變或者是全新刺激出現時,一樣可
以出現反應。
撤除

例子

教自閉症兒童回答自己的名字
類化

類化就是訓練的行為從訓練情境轉移
到自然情境、或者是訓練造成新的行
為、壞者是在自然的情境中維持訓練
的行為。
類化

類化計劃
訓練足夠的反應例子
訓練時變化反應

行為維持計劃
讓自然增強物增強行為
改變自然情境中其他人的行為
在目標情境中採用間歇性的增強
處罰

處罰就是一個在行為之後呈現的事件,
希望減少行為的出現率。
處罰的類型

體罰

口語指責

隔離

反應代價
處罰的原則

立即:處罰立即出現在不當行為之後
最有效。

不能與正增強配對

處罰者應保持冷靜

不能用來建立新行為
溝通, 語言, 口語的關係
Speech 口語
Language 語言
Communication 溝通
Communication 溝通

“溝通”是個體之間交換訊息
以及傳達思想的過程
Language 語言

“語言”是一種於族群內共通的系
統性符號,用來表達思想及溝通
語言的三要素
Semantic (Content) 語意
Form
(Phonology
Morphology
Syntax)
語形
Use
(Pragmatic)
語用
Bloom and Lahey’s model of language.(1978)
Semantic 語意


即 ”語言所表達的內容” (the content of language)
反應個體由經驗所得的知識以及認知發展, 不同人對
相同的語詞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如:咪咪,應酬)

語意所包含的內容會隨著時代改變(如:電動玩具)
隨著時代改變, 會產生新的語詞代表新事物(PS2,網咖)

字面意義 vs. 引申的意義

熱死我了 ↔ 我好熱好熱
時代的巨輪不停的轉動 ↔ 歲月變遷
他好不快活 → 他很快活
Form 語形

語形就是把聲音以及符號以能產
生意義的各種連結方式

包含了音韻規則, 語詞規則,以及
句型規則
Phonology 音韻學

管理聲音以及聲音結合方式的一套系統

以特定的方式將音素結合以組成字


語音的最小單位: 音素
(足以改變語音意義的最小聲音單位)
如: 肚子 <-> 兔子
Morphology 構詞學



掌管構詞規則
語詞的最小單位:
詞素 (Morpheme)
→就是掌管字詞意義的最小單位
如 : 他 –> 他們
她要去吃飯 –> 她要去吃飯了
Syntax 句法

掌管句型結構

以特定的辭彙排列順序組織出不同句型

以不同的順序重組相同的辭彙可能會變
成全然不同的意義
辣好吃 ↔ 吃辣好 ↔ 吃好辣
Pragmatic 語用

即 ”在各種不同情境中(使用語言)
達成溝通目的”, 亦即”語言的功用”



如: 打招呼, 提出/回答 問題, 尋求/提供訊息, 要
求澄清…等
說者須顧及聽者的程度以及上下文以及溝通的
情境以達成自己的溝通目的
包含了對話的規則
對話的規則

開啟一個話題

維持一個話題

輪流 (發言)

合宜的回應

對話主題的維持
Rules of Conversation
Speech 言語

是眾多溝通模式中的一種

需要口部神經肌肉精準且協調的動作來製造聲音
以及語言單位

除了言語之外,我們還有其他許多方法可用來溝通,
如:書寫,畫圖,手勢…等等. “表達者”會依情境,要
表達的內容,”表達者”本身需求,以及”接收者”
之需求來選擇溝通方式
資料來源 http://www.columbia.edu/itc/psychology/rmk/Readings/Denes_Pinson.PDF
常見的溝通障礙




語意障礙
語法障礙
語用障礙
構音障礙
語意障礙



這棵樹的樹幹很寬(粗)
打開最扁(窄)的那扇門
明天(下周同一天)去阿嬤家
訓練技巧(範例)




直接示範正確句子
利用撤除原則,提示口型、手勢動作
給予增強,當學生說對時,給予適當
反應或鼓勵
類化(不同情境練習、變化物品或事
件)
語法障礙
有人用繩子來跳
(有人在跳繩)
 我的地點是在直笛教室
(上課的地點是在直笛教室)

訓練技巧(範例)




直接示範正確句子
以音調、音量變化作為提示
分析討論句型
類化
語用障礙



情境:在學校課間休息鈴聲響起,教室中同學在收
拾桌上文具書本
學生問鄰桌:你要回家囉?
學生甲未拿衛生紙,直接將鼻涕擤出
學生乙:喂~你還真愛乾淨啊….
學生甲:對啊!我媽媽說要拿衛生紙擦乾淨
學生走進辦公室
老師:誰叫你進來的?
學生:沒有人
訓練技巧(範例)




直接示範正確句子
給予表情提示、手勢動作提示
利用消弱原則,除去不適當的回應或
話語
類化(不同的對象、情境變化)
構音障礙


舌根音化
蛋糕→ㄍㄢˋ 糕
兔子→ㄎㄨˋ 子
蜘蛛→ㄍ ㄍㄨ
老師→老 ㄎ
不送氣化
蘋果→ㄅㄧㄥˊ 果
兔子→ㄉㄨˋ
子
咖啡→ㄍㄚ 啡
訓練技巧(範例)






加強聽辨能力
直接示範
介紹並說明舌頭位置、雙唇、牙齒的
狀態
單音→單字→詞彙→短句→複雜句→
短文→自動性言語→對話(類化)
詳細聽力檢查
口腔構造、口腔動作檢查
訓練技巧(範例)

增加構音正確率
例如:
舌根音化—
舌尖動作練習
→用舌尖發出無聲的氣音
→用舌尖發出單音
→舌尖音的單音練習(變化,速度)
→語詞練習→短句練習→對話練習
→類化至生活中
訓練技巧(其他)

增加理解能力 例如:
增加語彙量
→指導者運用孩子已習得之語彙練習 (→在高
結構情境中練習→在低結構情境中練習→指導
者逐漸減少提示的明顯程度以及次數)
→讓”非指導者”的其他熟人與孩子練習
(指導者退為輔助者,以免孩子因怯場,表現失
常而影響自信)
→類化至生活中
長期目標

如:
增加構音正確率
增加理解能力
提升表達能力
提升溝通動機
短期目標
增加構音正確率 例如:
舌根音化—
舌尖動作練習
→用舌尖發出無聲的氣音
→用舌尖發出單音
→舌尖音的單音練習(變化,速度)
→語詞練習→短句練習→對話練習
→類化至生活中
短期目標

增加理解能力 例如:
增加語彙量
→指導者運用孩子已習得之語彙練習
(→在高結構情境中練習→在低結構情境中練習→
指導者逐漸減少提示的明顯程度以及次數)
→讓”非指導者”的其他熟人語孩子練習(指導指退
為輔助者,以免孩子因怯場,表現失常
而影響自信)
→類化至生活中
活動分析

將一個活動區分成各個小步驟分
別訓練完成後再加以整合;各小
步驟的訓練皆需由簡入繁
活動分析

指導者須熟知
1.指導該活動主要目的
2.該活動所需之正確進行方式
3.從事該活動所需之各種能力及技巧,如:動
作技巧,溝通能力, 社交技巧…等等
4.參與者可能遭遇的各種困難以及應對之道
活動分析範例 — 大富翁
1. 玩大富翁的主要目的 :
可以是語言表達,語言理解,精細動作,
注意力長度,認知能力,社交技巧,
感覺統合,互動模式,純娛樂…等.
活動分析範例 — 大富翁
2.玩大富翁的規則
依參與者能力訂定規則, 視情況決
定是否必將規則具體化
活動分析範例 — 大富翁
3. 玩大富翁所需之

動作技巧:拿小東西(骰子,棋子), 擲骰子…等

溝通能力:正確的互動模式(輪流, 等待,觀察),
監控,知道什麼是骰子,棋子,相當程 度的理解
及表達能力

其他必備能力
活動分析範例 — 大富翁
4.玩大富翁可能遭遇的困難,如:
-- 不會數骰子點數
-- 數好了但卻在移動時忘記
-- 不會一格一格移動
-- 沒發現別人走錯/算錯
-- 要別人提醒才知道輪到自己
-- 遇到不好的事就賴皮
提示的分級(1)

直接示範
對指導者及受指導者雙方而言都最簡單,
但因受指導者不需思考即可做出正確反
應,類化成效也最差
提示的分級(2)


口語提示
是非→對不對、好不好、可不可以
選擇→是球還是杯子、是A還是B
填充→你要去…、我是
簡答→這個是什麼、去那裡
問答→為什麼、怎麼辦
錯誤口語示範
提示的分級(3)









手勢動作
肢體語言
表情提示
音調改變
音量大小
聲音
圖片
觸覺提示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