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個人、社會 與情緒發展.pptx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幼兒個人、社會 與情緒發展.pptx

幼兒社會探究與情緒表達
期中報告
組員:楊茹堯、陳蓉慧、陳齡月、彭敏珍
林欣瑩、陳美茹、官筱琪、陳淑貞
林心惠、林逸盈、傅巧萍、林培祺
鍾佩玲
何謂情緒?
情緒是心理最基本的一部分,但有時我們卻
視為理所當然。有些情緒很容易辨認我們知
道自己在生氣、害怕或高興,但有情緒卻不
明確,也很難說出這感覺,情緒是一種內在
經驗,是屬於個人的,也只有個人能直接經
驗。因此除非對方告訴我們,我們無法明確
說出他人情緒,否則也只能依據對方的行為
、面部表情來做推論。
案例1
Jeremy是新生,來園所就讀後,他並沒有出現
分離焦慮的情緒,與同學之間也相處得很好,但
老師發現活動進行時或操作教具時,Jeremy會
無意識地吸吮手指,經過觀察在較難的活動、情
緒緊張或操作教具時Jeremy吸吮手指會更加的
頻繁,跟家長溝通後,經過兩方相互鼓勵以及提
醒Jeremy吸吮手指的次數逐漸下降,但Jeremy
媽媽去生產後,Jeremy吸吮手指的次數變得非
常多次而且變成用咬的,
甚至十隻手指頭被咬的破皮流血了還在咬,老師
與爸爸溝通後發現,媽媽生產後,將Jeremy送
去阿嬤家,這段時間爸爸與Jeremy相處的時間
很少,而媽媽則是住在醫院、月子中心,老師請
爸爸多與Jeremy相處並與Jeremy聊一聊,請爸
爸每天利用視訊電話的方式讓Jeremy與媽媽聊
聊天,經過數天觀察後,Jeremy的吸吮手指的
行為有稍微改善,但次數還是蠻多的,後來
Jeremy媽媽坐月子回來後,Jeremy的吸吮手指
的行為還是有,但已減少很多。
Jeremy為什麼緊張有壓力時會吸吮手指?
1.從人格發展的觀點來看: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
(1)人格發展理論
口腔期(Oral Stage)(0~1歲):
原始的慾力主要來自口腔部位的活動,若
口腔部位受限制,會造成口腔性格,在行
為上貪吃、酗酒、吸菸、咬指甲;在性格
上容易產生悲觀、依賴、潔癖。(陳正文
,1997;蘇建文,2000)
(2)退化作用(Regression)
個體遇到挫折時,會以較幼稚的方式應付
現實困境,藉以較幼稚的方式應付現實困
境,藉以吸引或博人同情,以減輕自己的
焦慮。(張春興,1991)
2.馬斯洛的心理階層理論
愛與歸屬需求(社會需求)
在團體中被接納,能獲得關愛與歸屬感。
如:在家得到父母關愛,在學校能被同學
接納。又如:得到同儕的認同,知道自己
有影響力,獲得群體的支持。
行為處理辦法
1、與家長諮詢及合作。
2、檢討提供給該童的活動與課程。
3、檢視師生間的互動。
4、制訂相關的賞罰措施。
5、塗抹。
6、一再的提醒、叮嚀。
7、給予社會性。
8、忽略。
參考書籍
• Warren R. Bentzen(2006)。嬰幼兒行為觀察與紀錄
(劉慈惠、王莉玲、杜宜展、林青青等譯) 。華藤文化
•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 高義展、沈文鈺、張芳慈、徐千惠、林璟玲、林美雯
、賴佳菁、王秀美、魏渭堂、余毓琦、張蘭畹、簡志
娟 合著(2006)。兒童發展與輔導。台中市,華格那
企業
• 陳幗眉、洪福財(2001)。兒童發展與輔導。五南文化
• Eva L.Essa(民98)。幼兒行為與輔導。周天賜等譯。
心理出版社
• 葉重新(2009)。心理學(簡明版)(第二版)。心理出版
社
案例2
喬喬是一位4歲女孩,父母兩人的工作
皆是技術員,平日由外婆照顧,最近才
剛上幼兒園小班。喬喬很難和其他小朋
友和樂地相處及遊戲,當她遇到不順心
的事時,經常打人、推人,小朋友既害
怕又討厭。
一個禮拜後老師與媽媽進行電訪後
,聽完老師學校的觀察,媽媽也回饋喬
喬的確平日在家時也常欺負妹妹,加上
外婆的教養方式是採嚴厲斥罵型。讓媽
媽開始對喬喬的攻擊行為感到十分憂慮
,但又不知該怎麼辨才好?
喬喬為什麼會有攻擊行為出現呢?
◎生物本能因素:
1.從精神分析論的觀點來看:
精神分析論的代表學者佛洛伊德指出
:人類生而帶有劣根性,不是時時提防自
衛,就是處處攻擊別人。攻擊行為是生為
人的「本能」之一,亦即破壞、攻擊、殺
人、自殺......等消極性的情緒衝
動。
2.從攻擊本能論的觀點來看:
本能論來說,當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威
脅時,他們往往會攻擊其他動物以維護
自身的權益,人也是一樣的,當個體覺
得受到侵害,或是需求無法滿足,又找
不到較恰當的方式宣洩時,保護自我原
始本能之一─「攻擊」於是發生。
◎後天環境因素:
1.從行為學派理論的觀點來看:
行為受到外界環境及學習的影響,行為
不論是當與否,都是兒童學會對環境及
其中的人等之回應方式。而且4歲以前
的幼兒都會有攻擊行為,如咬、打、踢
、摔、叫、鬧、表現。由於表達能力有
限,又搞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缺乏
耐心而急欲尋求滿足時,就會直覺地表
達不悅及不滿。
2.從社會學習論的觀點來看:
社會學習論認為挫折或憤怒的情緒喚起
是攻擊行為的助長條件,而非必要條件
,強調人類具備特有的認知能力,當個
體受到挫折後的反應決定於過去的學習
歷程,並可經由學習歷程而改變
(Kauffman ,2005)。
Bandura (1983)認為情境的誘發因素
影響個體的攻擊行為,他並從攻擊 行為
的起源、誘發因素、維持因素等三方面
來說明攻擊行為的模式。
• 攻擊的誘發因素包括:
(1)示範的影響(modeling influence)
(2)嫌惡的處理(aversive treatment)
(3)激勵物的引誘(incentive inducement)
(4)教導性的控制(instructional control)
(5)奇特的表徵控制(bizarre symbolic control
)
行為處理方法
輔導方法:
一、瞭解攻擊行為的成因
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三、增強孩子所擁有的能力
四、利用行為改變技術
五、擔任小幫手
六、教導孩子[規矩]
預防方法:
一、培養幼兒尊重的態度
二、選擇適當優良的社會媒介
三、引導幼兒表達內心的情緒
四、身教重於言教
參考書籍
•Eva L. Essa(民85)。 幼兒行為與輔導(周
天賜等譯)。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 高義展、沈文鈺、張芳慈、徐千惠、林璟
玲、林美雯、賴佳菁、王秀美、魏渭堂、
余毓琦、張蘭畹、簡志娟(民95)。兒童發展
與輔導。台中市:華格那企業
• 王淑娟、林欣瑩(民)。幼兒行為輔導—理論
與實務。啟英文化
•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