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ptx

第二章 十五世紀前的世界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
(伊斯蘭教部分)
授課者:台中高農 趙育農 老師
本節大綱









*伊斯蘭教的創立:伊斯蘭教的歷史背景
穆罕默德生平
伊斯蘭教教規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伊斯蘭政權興衰:帝國擴張與分裂
教派的分裂
*伊斯蘭文化意義:東西文化交流
各項文化成就
名詞釋義






伊斯蘭:原意為順從真主阿拉
穆斯林:原意為服從阿拉的信徒
穆罕默德:原意為崇高的禮讚
回教:因回紇族多信奉伊斯蘭教,故中國人以
此稱之
古蘭經:原意為誦讀
哈里發:原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為阿拉伯
帝國政教合一的最高領袖
伊斯蘭的世界地圖
今日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數大約有12億,其中有30多個
國家將伊斯蘭定為國教,穆斯林人口超過90%的則有
40多國,目前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尼,約有2億
。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六、伊斯蘭教的歷史背景
1.拜占庭(東羅馬)和薩珊王朝(波斯)的對立,絲
路改道阿拉伯沙漠
2.阿拉伯各部落為商業利益爭戰不休,各立神
廟,其中以卡巴聖堂(供奉聖石)勢力最大。貧富
差距甚大,富者放利歛財,貧者生活條件惡劣
3.基督教、猶太教、祆教社群鄰近阿拉伯沙漠
六世紀的阿拉伯周邊形勢圖
絲路路線圖
駱駝商隊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
七、穆罕默德生平
570 誕生
596 與貴婦結婚,建立商隊
610 獲得啟示,建立新宗教
622 遭到卡巴聖堂信徒追殺,自麥加避難至麥
地那,史稱「聖遷」(Hegira),是為回曆元年
630 發動聖戰(Jihad)征服麥加,回到卡巴聖堂
632 去世
穆罕默德獲得啟示
供奉聖石的天房(卡巴聖堂)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八、伊斯蘭教的教規
(一)四律-- 改良部落陋習
1.不可謀殺
2.不可棄嬰
3.不可放高利貸
4.不可違背神意(生活規範)
伊斯蘭的飲食文化

伊斯蘭教義的嚴謹,從他們的食物禁忌就能略窺一二,首
先在食用的肉類中絕對沒有豬肉,只能食用依伊斯蘭教習
俗屠宰的「食草反芻類」牲畜,穆斯林也不能喝酒。
穆斯林只能吃「特別處理」過的牲畜,所謂特別處理指的
是由伊斯蘭教內負責宰殺牲畜的教長執刀,刀上刻有經文
,而且宰殺過程還要口念特定阿拉伯經文,並將牲畜放血
徹底,才能料理。
伊斯蘭教認為血是髒物,動物的獸性盡在其中,因此宰殺
過程一定把血放乾淨並念經文,經過如此嚴謹處理過的肉
類,穆斯林才能食用。
伊斯蘭的飲食文化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二)五功--規範信徒的生活
1.念:念誦證言,公開信仰
2.禮:每日禮拜五次,安息日(周五)聚會
3.課:捐每年所得1/40濟貧
4.齋:回曆九月每天日出至日落禁食
5.朝:一生至少至麥加朝聖一次
沙烏地阿拉伯國旗

國旗中央的阿拉伯文即清真言:萬物非主,唯
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穆斯林的喚拜詞(證言)

每次禮拜前,清真寺都會有人高聲唸「喚拜詞」,通知
穆斯林要來禮拜了。內容如下:
真主至大,真主至大!我做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我
做證萬物非主,唯有真主。我做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
者;我做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快來禮拜呀!快來
禮拜呀!快來成功呀!快來成功呀!真主至大,真主至
大!萬物非主,唯有真主。(在晨禮的喚拜詞唸完「快
來成功呀!快來成功呀!」之後,即加入下面兩句:「
禮拜強過睡眠!禮拜強過睡眠!」)
穆斯林的禮拜儀式
1.跪拜的開始
每次跪拜都以『安拉是至高無上的』這句話開始,接著讚美安拉,然後誦讀
《古蘭經》第一章〈開端〉
2.鞠躬
每誦讀一段《古蘭經》禮拜者便敬禮一次表示對安拉的尊崇,這個動作稱為
「鞠躬」,接著禮拜者站著讚美安拉,稱為「端立」
3.跪拜
跪拜的姿勢表現穆斯林的謙卑,禮拜者默默的說「將榮耀獻給我至高的主,
安拉是至高無上的主」
4.末坐
坐姿讓禮拜者可以短暫的默禱,隨後重複跪拜的姿勢,在這個步驟的最後,
禮拜者為為穆斯林社群作短暫禱告,祈求自己的罪孽獲得寬恕。
5.平安
最後一個步驟稱為「平安」,禮拜者左右張望,然後說「願平安與你同在,
安拉憐憫你」,這句話是對有形無形的在場者說的。
穆斯林的禮拜
穆斯林的三大節日


1.聖紀節:回曆三月十二日為穆罕默德生日
2.開齋節 :回曆的九月為齋月,整個月裡日出至
日落禁食。接著十月一日便可開齋,並舉行會禮
,慶祝齋戒的完成,男女皆可至清真寺參加。
3.宰牲節(又稱犧牲節,忠孝節)
為回曆十二月十日,以紀念易布拉欣聖人及其子
易斯瑪義對真主的絕對服從。會禮後如能力許可
,應每人(或每戶)宰一隻羊,三分之一自家享
用;三分之一給親友鄰居;三分之一給窮人。
開齋節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
(三)六信--明訂信仰的對象
1.阿拉:唯一且絕對的神
2.天使:阿拉與地上的溝通者
3.聖書:古蘭經(以阿拉伯文念誦)
4.先知:摩西、耶穌、穆罕默德
5.末日:最後的審判
6.前定:宇宙萬物皆由阿拉安排,但安拉賦予
人類選擇善惡的自由
古蘭經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九、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異同
1.相同處:一神信仰、反偶像崇拜、上帝說、
先知說、天堂地獄說、普世性宗教、皆遍及歐
亞非大陸
2.相異處:無原罪說、耶穌為先知、無傳教士
、宗教活動使用同一語言(阿拉伯文)

資料來源:(網站)以信仰之名—穆斯林的生活與文化
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wfps/index.htm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
十、伊斯蘭政權的演變
中國稱為大食(波斯語),西方稱為薩拉森帝國(
東方人的帝國)
(一)四大哈里發時期(632-661)
1.由協商、選舉方式產生哈里發
2.完成古蘭經編撰
3.征服薩珊王朝,以聖戰之名進行擴張
4.產生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

四大哈里發時期疆域圖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二)奧米雅王朝(661-750)
1.由遜尼派的奧米雅家族創立,定都大馬士革
,改哈里發為世襲,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
2.向東與唐朝對峙,怛羅斯之役擊敗唐朝,向
西攻佔北非、西班牙,成為歐亞非大帝國
3.統治暴虐,遜尼派與什葉派爭執激烈,造成
政權瓦解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

奧米雅王朝及阿拔斯王朝最盛之疆域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三)阿拔斯王朝(750-1258)
1.阿拔斯家族在什葉派支持下推翻奧米雅王朝,於巴格
達定都,旗幟尚黑故稱黑衣大食
2.文化及學術均達到鼎盛,與長安、君士坦丁堡並列三
大都市
3.後期帝國四分五裂,奧米雅家族後裔在西班牙復興,
史稱後奧米雅王朝(756-1031)(服色尚白故稱白衣大食)
,埃及什葉派在開羅建國,史稱法提馬王朝(968-1171)(
服色尚綠故稱綠衣大食)。阿拔斯哈里發亦遭塞爾柱土
耳其控制。後亡於蒙古西征
4.阿拉伯政權關係圖:(請見黑板板書)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四)塞爾柱土耳其帝國(1037-1194)
1.土耳其的塞爾柱家族接受遜尼派支持,自西
亞崛起
2.控制阿拔斯哈里發,自稱蘇丹(意謂權力)
3.與十字軍對峙,遭受蒙古西征侵略,王室諸
子爭位,帝國分裂
4.淪為蒙古伊兒汗國附庸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

塞爾柱土耳其疆域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五)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
1.奧斯曼家族興起於小亞細亞,對外擴張
2.受帖木兒帝國攻擊(1402),國力一度中衰
3.穆罕默德二世重組國家,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
,改稱伊斯坦堡,並以此為國都。鄂圖曼蘇丹自此
以羅馬繼承人自居,但不被歐洲承認。
4.蘇丹自兼哈里發,恢復政教合一制度。蘇萊曼一
世在位(1520-1566)疆域達到極盛,一度控制地中海
,成為歐亞非大帝國
5.遠征維也納失敗(1683)後國力中衰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

鄂圖曼土耳其疆域圖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


十一、伊斯蘭教派別比較
遜尼派
什葉派
原意
遵循傳統者
追隨者
哈里發 由政治領袖擔任 由穆罕默德家族擔任
信奉
古蘭經、律法
古蘭經
人數
多數
少數(集中於伊朗、伊拉克)
代表朝代
奧米雅王朝
阿拔斯王朝
塞爾柱土耳其
法提馬王朝
鄂圖曼土耳其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
十二、伊斯蘭文化的貢獻
歐洲
伊斯蘭
希臘思想
煉金術(化學)
新物品
新詞彙
文學
科學
醫學
藝術
商業
亞洲
造紙術(中國)
阿拉伯數字(印度)
第二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文化圈(筆記)






十三、英語中的阿拉伯文
化學:alcohol(酒精)、alkali(鹼)
數學:algebra(代數)
商業:tariff(關稅)、check(支票)
食物:sugar(糖)、syrup(糖漿)、soda(汽水)、
coffee(咖啡)
其他:sofa(沙發)、cotton(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