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Of Cockroaches and Wolves: Framing Animal Behavior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Chapter 1 Of Cockroaches and Wolves: Framing Animal Behavior

H178 動物生態學
Chap.01 Framing Animal Ecology
胡正恆 助理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 農學院
森林暨自然保育學系
[Email] [email protected]
[Cell] 0934-020-830
動物生態學 課程大綱 (整體)
– T01. 簡介:生態學 (Chap.1)
• I. 個體與環境 (Chap.2,3,4,5,6)
• II. 族群生態學 (Chap.7,8,9,10)
• III. 個體間互動 (Chap.11,12,13,14)
• IV. 群落生態學 (Chap.15,16,17,18)
• V. 生態體系生態學 (Chap.19,20,21)
• VI. 應用生態學 (Chap.22,23,24)
2
動物生態學 課程大綱 (上)
– 簡介:生態學 (Chap.1)
• I. 個體與環境
– 物理環境與生物界 (Chap. 2,3)
– 環境適應 (Chap. 4,5)
– 演化學與生態學 (Chap. 6)
• II. 族群生態學
– 生活史與族群分布 (Chap. 7, 8)
– 族群成長與變動 (Chap. 9,10)
• III. 個體間互動
– 競爭、掠食與草食 (Chap.11,12)
– 寄生與互利共生 (Chap.13,14)
3
動物生態學 課程大綱 (下)
• Unit IV. 群落生態學
– 群落與演進(替) (Chap. 15,16)
– 生物地理 (Chap.17)
– 物種多樣性 (Chap.18)
• Unit V. 生態體系生態學
– 生產、能量循流與食物網 (Chap.19,20)
– 營養供應與循環 (Chap.21)
• Unit VI. 應用生態學
– 保育生物學 (Chap.22)
– 景觀生態學與生態體系經營管理 (Chap.23)
– 全球生態學 (Chap.24)
4
動物個體行為和種群行為
• 通常是指動物各種形式的運動(跑、跳、游泳和飛翔等) ,
鳴叫發聲,身體的姿態,個體間的通訊和能夠引起其他個體
行為發生反應的所有外部可識別的 變化,如身體顏色的改
變、面部表情的變化和氣味的釋放等
• 行為是動物在個體層次上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和內在生理狀
況的改變所做出的整體性反應並具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
只有動物會借助於行為才能適應多變的環境(生物的和非
生物的) ,以最有利的方式完成取食、飲水、築巢、尋找
配偶、繁殖後代和逃避敵害等各種生命活動,以便最大限
度地確保個體的存活和子代的延續。為了做到這一點,動
物個體必須以一個整合的協調單位做出反應
• 在鳩鴿類鳥類中,目前還沒有一個共同的
形態特徵把它們聯繫在一起,但它們極為
特殊的飲水方式卻與其他所有鳥類不同,
這無疑是從行為方面揭示了這一類群的共
同起源。
• 在自然界,行為型也常常是近緣物種的種
間隔離和種間辨識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
所有螢科昆蟲都是靠雌螢發出閃光來吸引
雄螢的,但每種螢的閃光頻率都不一樣,
而雄螢只對本種雌螢發出的閃光頻率才有
反應,這就從行為上避免了種間雜交。
1.1 Introduction: Animal Behavior
拉斯科洞窟壁畫
洞內總共有近一千五百個岩石雕刻和五百餘幅繪畫。這些繪畫中有100多幅是動物
繪畫,內容包括牛、馬、熊、狼、鹿、鳥與人。畫面大小約為1-5米,風格粗獷,
多為動物形象的輪廓外形。這些圖畫除了用木炭塗抹出的黑色外,還有利用彩色土
壤及石頭研磨調製的紅色和黃色等顏色。
8
The drawing my depict a
“lateral intimidation” during
an aggressive encounter
between antelopes.
9
This pendant (垂飾)
from the
Chrysolakkos
funeral complex in
Crete.
10
Almost
everyone is
familiar with
the roach,
often a pest in
households
around the
world.
11
1.1 Introduction: Animal Ecology
• 行為不一定有利於動物個體的存活(如利他
行為),但總是有利於基因的存活。 Dawkins
把個體看成是基因的寓所和複製的機器。
• 早期人類的生活與大型狩獵動物是密切聯
繫在一起的,而昆蟲和齧齒動物對現代人
類的生存則更加重要,因為這些動物是人
類食物的強大競爭者,而且還能傳播很多
危險的疾病。有人曾記載過,人類死於鼠
類傳染病的人數大大多於在歷次戰爭中死
亡的人數。據統計,全世界因鼠害而損失
的糧食,相當於糧食總產量的5%
• Simplified diagram of
how a fixed action
pattern can be triggered.
The releaser is perceived
by some sort of receptor,
which triggers the IRM
to activate certain
muscles, thereby
producing an instinctive
movement that usually
involves fixed action
patterns.
14
虎皮鸚鵡(俗稱阿蘇兒、彩鳳,英名budgerigar,
學名 Melopsittacus undulatus),為一小型的
馴化鸚鵡物種,連同尾羽體長在18CM左右,
人工飼養種的體形略大於野生種。虎皮鸚鵡
在模仿行為方面,具有極佳的動作模仿能力
。阿蘇兒很喜歡說話,不過由於聲音比較小
所以有時不易聽清楚。在虎皮鸚鵡馴養早期
可以模仿人語,許多記錄都表明它們有很強
的語音模仿能力,虎皮鸚鵡據說大概可以學
舌上千個詞語。
Figure 1.3 The Life Cycle of Ribeiroia
臺灣穿山甲 (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
臺灣穿山甲為夜行性動物,覓食時翻掘土棲無脊椎動物,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生存,屬保育等級Ⅱ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已知新北
市翡翠水庫周邊山地為北臺灣穿山甲最富集之區域。由於過去對牠的野外調查和生態研究不多,對於穿山甲棲地的選擇、洞穴的利用
方式、覓食的觀察所知甚少,因此本計畫希望能對於穿山甲在臺灣北部中央山地的重要棲地限制、洞穴類型與行為生態,及其和附近
蟻相動態關係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文獻回顧與探討
臺灣穿山甲 (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 )屬於中國穿山甲的一支,
為台灣特有亞種,或稱臺灣鯪鯉。臺灣穿山甲體重約為4.2~4.8㎏,主要以
螞蟻及白蟻為主食,為地棲型的夜行性動物,除繁殖季節雌雄同居一穴外,
一般時間皆為獨居生活。由於臺灣早期濫捕穿山甲及棲地的破壞,使臺灣穿
山甲面臨族群量銳減等問題,因此臺灣穿山甲被列入 CITES 附錄三中,亦
名列我國保育等級第二級的珍貴稀有野生動物之中(野生動物保育法 1989) 。
穿山甲有許多種不同類型的挖洞模式,而穿山甲出洞的時間與在洞穴外
的時間也呈不規則的情形,最晚出洞外活動的記錄可延遲至凌晨三點多。由
於穿山甲為夜行性動物,在野外的觀察極不易,也因此目前對臺灣穿山甲的
研究並不多,這次研究以新店四崁水為研究樣區,主要針對穿山甲的洞穴性
質,以及附近的植被覆蓋情形進行調查,研究臺灣穿山甲野外覓食洞穴之棲
地選擇。
蔡育倫等人(2004)對北臺灣木柵動物園後山穿山甲野地之調查,認為穿山甲
有許多種不同類型的挖洞模式,但未能判定是覓食用或居住用洞穴。在棲地
選擇上,穿山甲並未顯示在不同微環境棲地的特殊偏好;而在覓食方面,於
調查期間亦並未發現穿山甲採食舉尾蟻窩之痕跡。
林敬勛(2010) 利用無線電追蹤、棲地調查與穿越線調查來了解台灣穿
山甲的洞穴生態及利用的行為以及其活動範圍的分布。發現穿山甲的濕季活
動範圍大於乾季;在棲地顯示上,則發現穿山甲對於棲地是否受中度或低度
人為干擾無特殊偏好,但洞穴則明顯偏好選擇位於低度人為干擾區域。在覓
食方面,推測穿山甲覓食的模式可能是以類似遊牧的方式到處覓食蟻類,且
覓食的環境具有高度的多樣性。
范中衍(2005)針對翡翠水庫台灣穿山甲洞穴棲地研究結果顯
示,穿山甲對於針葉人工林、闊葉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及
竹林四種棲地並無顯著偏好。而穿山甲洞穴之空間分布不隨
機,且有聚集分布之現象,並發現穿山甲洞穴可對穿山甲提
供一溫度穩定之環境。
由於前人對這方面的野外研究極少,所得資料也不多。
蔡育倫等(2004)的研究位於台北木柵山區的次生林,整個調
查區域僅1.6公頃,而本系華林四嵌水林場卻有92公頃,區
域內穿山甲洞穴的性質、覓食或居住洞穴等棲地之選擇都是
值得研究和探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