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owerPoint

高中统考华文考试纲要
(2014)
董总课程局华文学科编辑
苏燕卿 汇报
解析考试纲要
明确考试重点和方向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
Bloom 1956
1.识记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综合
6.评价
Andersen 2001
安德森修订
1.记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考试目标(手册pg13~14)
1.写作能力
(应用、创造)
作文
▪ 内容、语言、结构
应用文 ▪ 内容、格式
考试目标
2.语文知识掌握能力
(记忆、理解、应用)
▪ 字、词、句、语法
▪ 修辞
▪ 文学常识
▪ 文化常识
考试目标
3.现代文阅读能力
(理解、应用、分析、评价)
▪ 理解词句含义和用法
▪ 整体感知及把握文中重要信息
▪ 归纳、分析、评价、鉴赏、
发表心得
考试目标
4.古诗文阅读能力
(理解、应用、分析、评价)
▪ 理解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含义用法
▪ 掌握古代汉语知识
▪ 文言译为现代汉语
▪ 理解、初步鉴赏、发表想法
试卷结构(手册pg14)
试卷一(1小时45分钟)
甲组 作文(30%)
共出五题,任选一题。
文长至少600字。
乙组 应用文(10%)
共出两题,任选一题。
试卷结构
试卷二(1小时45分钟)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语文基本知识(10%)
文学与文化常识(14%)
现代文阅读(18%)
古诗文阅读(18%)
A. 课内文言文
8%
B. 课外文言文
6%
C. 课外古典诗词 4%
考试内容(手册pg15)
1.作文
1.1 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
议论文(不考私函)
2.应用文
2.1 通告、启事、公函
考试内容
3.语文基本知识
3.1 语音与汉字
3.1.1 生难字词的读音
3.1.2 规范的汉字
3.1.3 多音多义字
3.2 词语
3.2.1 词义(一词多义、词义的褒贬)
3.2.2 熟语(成语、格言、谚语、俗
语、歇后语、惯用语)注①
考试内容
3.语文基本知识
3.3 句子
3.3.1 组织句子
(准确、简洁、连贯、得体)
3.3.2 修改病句
3.4 修辞
3.4.1 常用的修辞方式
考试内容
4. 文学与文化常识
4.1 高中课本涉及的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
(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史传散文、赋、
乐府、诗、词、曲、小说)
4.2 高中课本(不包括选学课文)涉及的作
家与作品
4.3 高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词篇章
4.4 高中课本中国文化常识的姓名称谓与礼
仪习俗常识注②
考试内容
5.现代文阅读
5.1 两篇现代文,包括一般社会
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章及
文学作品。
考试内容
6. 古诗文阅读
6.1 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外
文言文、一首课外古典诗词。
注③
注①
熟语的出题范围包括成语、格言、谚语、俗语、
歇后语、惯用语。查词典可得以上各词语的定义,
惟无需纠缠于各类熟语的区分,亦不必划定熟语的
范围让学生背诵。这个部分应考学生日常阅读的知
识积累,考学生的语文程度。当然出题也不应钻牛
角尖,或出太艰深的、超出中学生程度范围的题目。
考纲圈定了测试的范围,题目却可以发挥创意,千
变万化。老师们不宜过于担心统考的考法,而在教
学上受制于统考。应坚信: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
兼顾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程
度,方能让学生更具备应考的能力和条件。
注②
高中华文课本的“中国文化常识”内容分布
高一上册
中国文化常识(一):书法、对联、谜语
高二上册
中国文化常识(二):姓名称谓、科举制度、礼仪习俗
统考只考有关姓名称谓和礼仪习俗的常识
注③
新编高中华文课本多诗词单元与选文,
在教学过程中宜注重理解与鉴赏教学,
以加强学生在课外古典诗词考项的作答
能力。
统考应用文格式
与评分说明
公 函
注:左上角为公函格式,
右下角为统考之公函格式扣分标准。
(a) 发信人地址
(1)写在信纸的左上方,与边线平齐。
(2)可在地址之上写明发信人所属单位名称。
(b) 分隔横线
发信人地址之下画一长横分隔线,
横线的上下各空一行。
① 发信人地址
a.漏写地址或书写位置不当;
b.地址上方写上写信人职称;
c.地址之下漏画长横分隔线;
(c) 收信人姓名及地址
(1)写在长横线之下的左上方,与边线平齐。
(2)必须写上收信人姓名及团体名称(如有注明)。
(3)第一行写收信人姓名,第二行写团体名称和
收信人职称(第一行和第二行顺序可互调),
第三行开始写地址。
(4)地址最后一行的下端须画一横线,横线与称呼
间隔一行。
② 收信人姓名及地址
d.漏写收信人姓名(如有注明);
e.漏写团体和职衔(如有注明);
f.漏写收信人地址;
g.姓名及地址书写位置不当;
(d) 发信日期
写在收信人地址最后一行的右方,与边线平齐。
(e) 称呼
(1)写在收信人地址之下。称呼后须加冒号。
(2)收信人之称呼可分为:
① 姓加尊称: 李先生
② 姓加职称: 陈主席
③ 职衔加尊称: 经理先生
③ 日期及称呼
h.漏写日期、书写方式错误或书写位置不当;
i.漏写称呼、称呼错误或书写位置不当;
j.称呼后边没写上冒号或错写其他标点符号;
(f) 标题
(1)写在称呼之下,间隔一行,与边线平齐。
(2)题意必须完整、明确、简洁。
(3)标题下须画横线。
(4)标题后不可放句号。
④ 标题
k.漏写标题或书写位置不当;
l.标题不完整、不明确、冗长、不符题旨;
m.标题下无画横线或标题后放句号;
(g) 正文
(1)正文与标题间隔一行。
(2)第一段及最后一段不必列序号,行文从左至右
与边线平齐。
(3)其他段落必须标上序号2、3、4……与边线平齐,
序号后加点号,空约两个字位才开始写正文。
(4)各段落之间须间隔一行。
⑤ 正文
n.第一段、最后一段及其余各段序号没与边线平齐;
o.首尾两段放序号,其他段落没放序号或序号错误;
p.正文与标题间没有间隔一行或各段落之间无空行;
(h) 发信人署名
(1)正文后隔两三行,写在左下方,与边线平齐。
(2)署名上端须列单位及职衔(若发信人地址上
已书明单位,此处则可省略)。
(3)署名后须加“谨启”或“启”字。
(4)署名下用正楷书明姓名,姓名两边须加括号。
⑥ 发信人署名
q.漏署名、署名错误或书写位置不当;
r.署名上端漏写单位名称及职衔(若发信人地址上
已书明单位,此处可只写职衔);
s.署名后漏写“谨启”或“启”字。
应用文格式中的一些要点没有出现在扣分
标准中,表示该要点不是一个扣分点,不
应严格扣分。
老师们平日教学可以严格要求,但统考评
分应遵照扣分标准,力求公平公正,不能
以自己平日教学之习惯为评分依据,如此
才能减少争议,同时形成正向循环,使教
学更顺畅。
如何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
考生能力
知识掌握
理解
组织
表达
思想层次
考试内容
语文基本知识
文学与文化常识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作文
应用文
知识掌握
语文基本知识
文学与文化常识
知识掌握
组织
表达
应用文
理解
组织
表达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组织
表达
思想层次
作文
▪对统考的准备是不是过于注
重知识层面而忽略了其他能
力的训练?
▪备考对华文课堂教学是一项
干扰吗?
▪备考训练可以从正常的课堂
教学模式中分离出来吗?
谢 谢
201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