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12.26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苏明高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12.26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一轮
复习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
性
江苏省泗洪中学 苏明高
2011年12月
20日
文化传播
与
材料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00多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展馆各有特色。
世博会必将成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
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通过世博会
我们可以加深对世界文明的了解,弘扬
世界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价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
化传播”知识,说明文化交流的意义。
(11分)
37(1)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国文化一
律平等的原则。(3分)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加强文化交流
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
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国
际影响力。(4分)
③加强文化交流可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所以我们既要热
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
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4分)
《文化生活》第二单
元
一
轮复习
第四课 文化的继
承性
江苏省泗洪中学 苏明高
2011年12月
20日
文化发展
与
【考点扫描】
考点7.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考点8.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考点9.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考点10.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考点1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关于“传统文化”
1、含义——
2、主要表现(关注“关键词”)
(1)(2)(3)(4)
3、特点(理解其内涵)
(1) (2) (3)
“贵和”
“君轻民重”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佳节
倍思亲;大陆与台湾同祖、同根、同源、
汉字、琴棋书画
4、作用(辩证分析)
5、态度:
(1)意义(2)正确态度
(“传统文化的作用”原理)
【注意点】
1、传统文化在其延续中体现了了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是历史中形成的,对今天生活具有
影响的文化。
3、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加以分析、
区别对待。
4、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中华文化的特点不能相混
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不能认为“一民族如果具有厚实的传统文化,
就一定能促进这个民族快速的发展与进步。”
6、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巩固训练】
二、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2)
2. 意义: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
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
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
承者和享用者。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制度的变革)
(外因)
2)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因)
3)思想运动的兴起(内因)
4)教育(内因)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2)(3)
传播
传承
继承
【巩固训练】《创新设计》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
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
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
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2)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断
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
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
承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
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
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以发展中国的传
【典型例题示范】
(2011高考海南卷14)“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
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
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
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
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
标志
•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答案】A
(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
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
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
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
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
有民族性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③④
• 【答案】B
•
18.“变则通,通则久”。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虽然底蕴深厚,但如果不能与时俱
进,也不会 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启示我
们
A.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B.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实现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必须抛弃传统
文化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承袭
B
• 19.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
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
术交流平台,繁荣两岸汉字文化,传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 ②两岸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
同感
• ③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
•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C
• 21.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然有着深刻
启示。下列选项寓意与我们党和政府的
宗旨相吻合的是
• ①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②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 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③④
B.①②
• C.②③
D.①④
A
28.温总理以自居易的诗句“心中为
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
员,要时时惦记引姓疾苦。温总理
“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C
• 20.儒家主张“仁爱”,有利于人与人
的和谐;道家追求“天人合一”,有利
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推崇“即心即
佛”,有利于人的内心和谐……这些国
学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国学思想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
律
•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被全部传
承
A
• 22.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
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
传播和影响。
• 这表明
• 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
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教育是文化传
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教育在人才培
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D
• 14.2010 年2月,是教育部出台《关于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
两周年的日子,“京剧进课堂”在山东、
北京等地正悄然升温。开展京剧进中小
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传统文化是文
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
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33.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
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
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
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
《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
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
文化创新的源泉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
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1)运用“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知识,请你
回答上海世博会展现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
何意义?(4分)
37.(1)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设计中包含大
量中国民族元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推动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华文
化,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分)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
过程中继承。中国民族元素的设计有利于对中
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分)
29.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
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
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
源
材料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
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
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
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
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
材料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
(6分)
29(2)① 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
② 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
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
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
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
向世界。
③ 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
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
文化,面向未来。
(每点2分共6分)
1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
国应如何保护和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20
分)
答案:(1)通过发挥宣传、教育、科学和文化事
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国民认识世界文化多
样性的意义,尊重、认同、促进本民族文化。
(2)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使其具有生机与活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 17.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青海省
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20分)
• 答案:(1)优秀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
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发挥优秀民族文化在教育塑造人方面的作用。
• (2)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
的文化财富。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
使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 (3)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保护藏
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藏族文化保持自己的
民族特性,有利于繁荣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