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地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下载地址

阅读教学的本质
深圳市教科院 赵志祥
一、阅读的本质
旨趣和目的。
旨趣,是出于阅读者本性的兴趣,可
以是娱乐休闲、情感沟通、好奇心和求知
欲的满足等;目的,出于有外力要求的功
利,可以是获取信息、修心养性、培养阅
读与写作能力等。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旨趣、目的可能有所不同,但
总起来看它们是可以统一的,休闲、满足好奇心之中,
同时可获取信息、修心养性。
二、阅读教学的本质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指阅读教学中隐性
的阅读规律,是对阅读教学起着决定作用
的根本性质。
这个根本性质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
呢?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核心词:语言文字的运用。
把握课程性质,落实阅读
教学目标,就是阅读教学本质
的具体内容:
指导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
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
方法、技能。
三、对语文课程的简要反思
★课程内容:是为达到课程目
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
能、策略、习惯、价值观等要素。
教材内容:是指传递课程内容的凭借。
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
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
教”。
1.教材没有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
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语文
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方法
和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
现代语文教材中多是教材内容,没有提
供“教什么”(课程内容),除了少量的古
诗词等流传千古的经典篇目,语文课本中的
课文基本不属于语文课程内容。(吴忠豪)
2.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对课程
内容认识肤浅。
多数教师难以区分“教材内容”和“课
程内容”,甚至误将“教材内容”当成语文
课的主要目标,将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花
费在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情感的感悟方面。
这是造成课程内容的随意、零散、无序
和经验化的原因之一。
四、如何落实语文课程内容
把握课程性质 回归语文本真
★ 把发展语言放在首位
发展语言三步曲:
入乎其内
化乎其中
迁移运用
(一)语言的输入、输出
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1.语言能力,靠日积月累。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
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语
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学
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
本谈不上语言学习。
2.语言能力的获得,靠言语
实践(语言输出)。
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的
运用和表现,也是语言学习不可
或缺的一环。如果没有语言输出,
而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
的。
(二)“不求甚解”是
阅读教学的治病良方
陶潜《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不求甚解,并不是说不要把书读懂,
而是讲读书只求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
的解释上多花工夫。在读书中遇到难懂的
地方,不要死死地扣住不放,不钻牛角尖,
不搞繁琐考证,且先放过。等读完下文,
甚至阅读其他的书,再求得对这些问题的
豁然领悟。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 :“读书不
求甚解,此语如何?曰静中看书,大意了然。
惟有一等人,穿凿求解,反致背戾,可笑。
故曰:解是不解,不解是解。”
▲清.方宗诚《陶诗真诠》 :“好读
书,不求甚解……是真持平之论,真得读书
之法。”
▲当代学者邓拓《燕山夜话·不求甚
解》 :“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
两层: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
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
通,了解大意。”
★钱锺书:窃谓陶之“不求甚解”
如杜甫《漫成》之“读书难字过”
也……书有只可染指者,有宜囫囵吞
者,亦有须咀嚼而消纳者;即谓有不
必求甚解者,有须细析者……
▼叶圣陶:“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语文教学二十韵》
请叶老与我们一起反思
1.为什么语文教学课时最多、专家最多、流
派最多、方法最多,而教学效果却最差?
2. 为什么有些语文课上,大多数学生尤其是
后进生漠然视之,甚至冷眼旁观——任凭你风流
千百度,那堪我冷笑三两声!
3.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
这需要形成“默会”能力。如果按照求甚解的方
法,何年何月能教完教材?何年何月能让学生有
一定的语言积累从而产生默会的能力?
语文已经死了。
一处写景,五六个作用,一句记叙现实的话,
却暗合全篇,铺垫,暗示……仿佛每一个作家都成
了柯南道尔。不再有无动机的单纯,不再有率性的
思维,天真的感悟。每一个作家都似乎有很深的城
府,把文章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读者不过
是网上的飞虫。
究竟什么才叫懂,一千个读者还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来着,就你是懂的,其余999个都不懂。那
些考试题目,给作者做做如何?
一篇美文被生生肢解,成了一个个技巧,那
些文学大师,也在某些人有意无意的诠释下,成了
技巧大师。语文,若是只剩下了技巧,无异于人被
掠去了灵魂,不过行尸走肉罢了。
《长征》,要不要求甚解?
1.五岭:指五座山岭,越城岭、都庞岭、
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分别在江西、湖南、
广东、广西四省边境。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
吗?知道了有什么用?是否明白从18座山中选择
“五岭”是为了对仗“乌蒙”?
2.远征难: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
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
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教参
)这是学语文还是学历史?是学格律诗还是忆苦
思甜?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都是标准
答案吗?
请看:
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
上军、下军等三军。后来通常用“三军”
来泛指全军。
“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
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
古代晋国所作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
《老山界》(陆定一)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
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
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①革命道路是曲折的;
②前途是光明的;③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4.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
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
乌蒙,巧渡金沙,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何谓征难图——好像一点都不难:腾疾
巧飞喜。腾跃五岭?红军是哪路神仙? 疾跨
乌蒙,你去跨跨看看?喜踏岷山,死了那多
么人,还喜? “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
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
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
明又一村了。 ”
强烈建议:淡化(摒弃)内容分
析,回归语文本真。
课文内容,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
所不包。而我们要学习的是描述这些内容
的载体——语言文字。
所以,要以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为主,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是面向全体,尤其是帮助“学困生”脱
贫的最有效的途径。
★人教版主编崔峦先生说:
语文教学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
★苏教版主编张庆先生说:
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
语言训练的步。
如果您实在是放不下课文内容与思
想内涵,请您“不求甚解”。
(1)“不求甚解”是一种“遮羞布”
式的教学方法,让老师避免很多尴尬。
(2)“不求甚解”能让学生有时间
和兴趣去读更多的书。
(3)在初始阶段“不求甚解”,才
有广泛的涉猎,才能到一定的时候凭广
博的知识和能力“求甚解”。
我的信条:语文的魂是语
言运用,语言运用的根是语言
积累,语言积累的方法是
广泛阅读、大量背诵!
我常常这样激励我的学生:
①什么叫牛?别人不会,你会;
别人忘了,你记得。关键时刻,脱口
而出——牛!
②什么叫有水平?别人略知一二,
你却背诵全文;别人苦思冥想,你却
信手拈来。就是水平!
数滚柱尽雨照秋
千滚宋移朝只雁
年英挥山云赢一
往雄玉心便得枕
事谁斧力断几清
注在元尽碣杵霜
到 想 跨 珠 残 疏 光绪
心 汉 革 帘 碑 钟 十四
头 习 囊 画 都 半 年戊
把 楼 伟 栋 付 江 子春正
酒 船 烈 卷 与 渔 月二
凌 唐 丰 不 苍 火 日岑
虚 标 功 及 烟 两 毓英重
叹铁费暮落行 立
芙霞鬟妨仪茫五
蓉莫雾选北茫百
三孤鬓胜走空里
春负更登蜿阔滇
杨四萍临蜒无池
柳围天趁南边奔
香
苇
蟹
翔
看
来
昆
明
稻地屿缟东眼
孙
髯
万点螺素骧底
翁
先
顷
缀
洲
高
神
披
生
旧
句
晴些梳人骏襟
沙翠裹韵西岸
九羽就士翥帻
夏丹风何灵喜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正是严冬天气,但见彤云密布,朔风渐
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
下得密了,但见: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
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
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
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水浒传》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激励语言③ :
什么是有文采?别人罗罗嗦嗦地
“我手写我口”,充斥眼帘的都是俗
不可耐的“朴实无华”,而你,驾轻
就熟地引用,旁征博引地表达,彰显
你的语言积淀,展示你的满腹经纶,
看得很多老师都一愣一愣的,看得中
学生直流口水,看得作文杂志的编辑
心痒难耐(不给他发表)。这,就是
有文采! (例:《云在青天书在手》)
云在青天书在手
冬阳悄然窜入屋内,带着清柔的梅香,闪动在
棕红色的大书架上。窗外的梅,开得正美,点点红
蕊子,就那么缀在古老的枝丫上,含苞欲放。书和
红梅在记忆中交织着,把思绪带到了远方……
小时候,就爱听母亲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稍大些,便会咿呀咿呀地让父亲教我写字读书。坐
在他的腿上,他的大手柔柔地抓住我的小手,我的
小手又牢牢地按紧了书页。就这样,我们一遍又一
遍地诵读着一首首古诗。书,从此就这么幽幽地浸
入了我的灵魂。
冲了一杯清茶,淡淡地读《甲骨文起源》。闭
上眼,盘古女娲的身影飞舞着,龟壳上的字迹在烈
焰中舞蹈着、跳跃着、闪烁着,我似乎触到了雨后
鲜活的泥浆,听见了祖辈的低语。我也时常怀着壮
志,品着春秋时期,战乱纷纷,将士们爱国的一腔
热血,谋臣的斗智斗勇,冷清庭院里寡妇少女的哀
伤。在一封封青色的竹简里,究竟刻着什么字?是
美妙的喜悦还是无底的愁?
倒上一杯鲜奶,我取出《圣经》,在阳光下随
意翻动着。我似乎看见了,梦中的伊甸,亚当和夏
娃的快乐,头上带着花环,浪漫地奔跑;看见了屋
子在暮天里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掉在地上,蜜蜂
吮着里面的汁液,夏娃坐在玉兰树下,看见一股冷
涧泻入一片忧愁的平静,低垂下如花的脸。
楼下白裙少女跑过,影子在草坪上摇曳,我不
禁联想到雨果紧皱的眉头和手里握着的鹅毛笔,艾斯
美拉达的白裙同样也在摇摆——在清风的吻之下,
可是两者又是多么不同呀!一个生活在开放自由的
现代,快乐安祥;另一个则在罪恶的断头台上,惆
怅凄凉在心中荡漾,最后一滴滑落的泪珠也随风飘
飞了……
望,窗外的天,蓝。它不是调色板里那种简单
普通的蓝,它不是用什么化学品调成的。迷信地说,
它是被中国的女娲或是西方的天父造出来的。它不
是为蓝而蓝,它蓝的意义是说不尽的。就跟历史上
的所有事件一样,我们不能断定祖辈们为什么要这
样做,只能从当年的记载里读个情节罢了。
我们就假定蓝天是豁达、知性的吧,跟书一样。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谁不爱蓝天,谁不爱书呢?
书和天空是永恒的,常青的。天空里缀着闪动的星
子,照亮了枯寂的夜色;书如同一股泉,唤醒了人
们沉睡的心。东西方的信仰不同,生命所依托所栖
息之处也不一样,但是对书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
们借书传达着心中的话语,交流着民族的风俗,我
们给予外人的是严谨与诚信,洋人则把西方人的浪
漫风趣传递给我们。当然了,大家还都不忘把代表
着自己民族精髓的书“寄”给对方。据悉,很多国
家在传阅《论语》,美国朋友也在认真阅读着《孙
子兵法》呢!
这世界,横看是社会,纵看是历史。但
不论如何看,书都是焦点,都是不朽,都是
人类精神的寄托。
“XX,下来玩会儿吧!”小伙伴从窗外
招呼我。“来了!”我急忙穿好鞋,拉开大
门,走进生活这本更大的书!再次回望书房,
一层层的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散发着特有
的典雅气息。窗棂外,蓝天、红梅映出一幅
如诗的图。“冬快过去了,春要来了吧。”
掩门时我想到。
共 勉:
一副对联: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
一句大实话:
什么叫富人?兜里有钱。
什么叫文人?腹中有语言!
感谢您的倾听!
多多交流
sznszzx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