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641961317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011092641961317

太平天国简要介绍及其评价
简要历史
1 创立与发展
2 天京事变
3 冀王出走
4 天京陷落与败亡
太平天国的创立和发展
 1843年洪秀全在广州创立拜上帝教
 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传教
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学习《圣
经》,洪秀全说梦见自己是上帝的儿子,
并在7月制定了“十款天条”
 1850年9月,洪秀全在金田村举行拜上帝仪
式,并宣布国号为太平天国。
 1851年1月11日发动金田起义,洪秀全称天
王,建立天平天国
 至此太平天国正式建立
太平天国的发展
 1851年天平天国建立以后,在同年秋太平军占领
了广西永安州,12月实行了永安封王。
 东王: 杨秀清
 西王: 萧朝贵
 南王: 冯云山
 北王: 韦昌辉
 翼王: 石达开
主要的战役
1853年占领南京,定位首都,改名为天
京。进而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
外的突围战。
北伐:北伐军进入天津附近,最终因为孤军
奋战在1855年全军覆没
西征: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了
九江,安庆,武昌等地
太平天国前期作战图
 太平天国前期,军政大事由军师负责,洪
秀全退居幕后很少理朝政,大权落在东王
杨秀清手上。从而导致了1856年的
“天京事变”,然而太平军却在同年6月
清军的江南大营,解了天京的三年之围。
 1856年发生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
国领导层的一次严重的内讧,也是太平天
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天京事变 冀王出走
 天京事变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
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
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
丧生。
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
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
制区大为缩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带,
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
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开始
提防石达开,任用洪氏兄
弟牵制他,石达开日益不
安,1857年从天京出走到
安庆,再从安庆出走,脱
离天王指挥,跟随他出走
的太平军有二十万人,严
重削弱太平天国的力量,
这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天京陷落(1864)
 1862年5月。曾国荃率湘军围困天京。从上海撤回的李秀成部
为主力的太平军与湘军在天京城外血战46天,未能解围,李建议
洪秀全“让城别走”,被拒绝。李率1万多太平军留守天京,同5
万多敌人殊死斗争。
1864年2月28月,天京钟山要塞天保城失守,3月2日,敌突破
太平门和神策门。
6月1日,洪秀全病逝。
7月3日,地保城失守。天京守军仅剩三四千人。敌军在天京
城墙下埋放火药3万斤。
7月19日(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中午,敌军点燃炸药,轰
开20余丈城墙,蜂拥入城,各城门都被敌军攻占。太平天国首都
陷落!敌军入京,“见人即杀,见屋即烧”,把天京洗劫一空,
付之一炬,大火七日不熄。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败亡
 洪秀全病逝后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天京失守,
李秀成带领幼天王突围,混乱中失散,于同月22
日在江宁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于8月7
日被曾国藩杀害。10月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
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

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谭体元部队在1866年
初于广东梅县被肃清,江北的太平军赖文光部投
入捻军,于1865年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继续对
抗清军直至1868年。
东捻军于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
铺覆灭,西捻军于同年8月16日在山东茌
平徒骇河被李鸿章消灭。
太平天囯后期形势
最后一支使用太平天国年号的残余捻军袁
大魁部于1869年在陕北保安被左宗棠消灭。
一、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
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
农民起义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当中,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
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
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
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
的思想有关,一定意义上符合当时
老百姓的愿望,有着当时时代的显
著特征 。
 洪秀全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
觉世训》、《原道醒世训》几本书 ,
而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也体现在这几
本书之内。洪秀全领导下的太平天国
的特色在于指导思想结合了西方基督
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
主义。但太平天国排斥儒家,他们接
受基督教上帝,教名为“拜上帝教”,
但其实对基督教一知半解。洪秀全从
基督教得到启发的这些思想,对于当
时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
的号召力。
1、天朝田亩制度
 中国历来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农业人口
占绝大多数,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个重要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是历史的产物,它是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对立物,其产生也有深刻的社会基础。
 1.清代土地兼并之烈与地租剥削之重 。
 2.清代农民田赋负担之重
 3.清代田赋之浮收勒折
 在深刻的阶级矛盾的社会基础之中,洪秀全借鉴
了以往改革于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推出了“天
朝田亩制度”。而归根结底而言,“天朝田亩制
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政治
纲领,要求废除旧有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土地所
有制)。《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一八五三年定
都天京之时。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包括
社会组织、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太平天国的
纲领性文献。当然,土地制度是它首先的、同时
也是最基本的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凡天下
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
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
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
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
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同时,还提出“丰荒相通”、以
赈荒的调剂办法。
 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论男女,重新平
均分配土地。
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乡官制度。太
平天国采用君主制的政体形式,其政权机构分中央、省、
郡、县四级。
 它包含有两个内容:一、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
立一种一切财产的公有制;二、建立兵农合一的地方政权,
组织农民生活。
 1.对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否定是
《天朝田亩制度》的根本性质
 2.《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错
误的外壳与其为资本主义因素开辟
道路的内核
 3.必须历史地评价农民平均主义
的历史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 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
暖”的理想社会。
 《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阶级对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
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
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 但《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
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
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
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又具有违反社会发
展规律的落后性。它规定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
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
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太平天国
领袖们绘制的平分土地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图案,实际上是
不可能实现的。
2、行政区划
 太平天国在立国后,把占有地的行政区划改为
“省、郡、县”制,全国分为21个省份,除江南
省有12郡以外,每省十一郡
 江南省 (南京周边地区,又称天京省),天浦省
(以江浦为中心) ,苏福省(首府为苏州,即今
日苏南东部) ,安徽省 (首府为安庆) ,湖北
省(首府为武玱,即今日之武昌)江西省(首府
为九江) ,浙江天省(首府为杭州,同今日浙江
省) ,桂福省 ,湖南省 ,福建省 ,河南省 ,珊
东省(同今日山东省) ,广西省 ,广东省 ,云
南省、 云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陕西省 、甘
肃省(分作两省)
3、圣库制度
 圣库制度是太平天国创立的第一个经济制度。这
个制度是伴随着太平军金田起义而同时产生的,
直到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圣库制度也随之泯灭。
 “天下人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这句话是圣
库制度的充分体现。太平军创兴之时,圣库制度
对保障部队供结、吸引贫民参加革命和保证军事
纪律等方面,都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定都天京
后,洪杨等人又把城市市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
库的供给范围 ,其消极作用便逐渐暴露出来。
一、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虽然提出了
《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空想,根
本不可能实现;太平 天国运动轰轰烈烈,
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二、战略上的失误。例如,金田起义后,
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
进取;起义之后,没有 尽一切可能争取
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
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
三、不修德政,治国无章。建都之后,太
平天国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国之策,而是
将治军的上帝教教规直 接推行于社会,
结果非但行不通,而且大失民心。将上帝
教强行推向社会,迫使人们改变风俗。如:
不许奉佛敬神,崇拜祖宗,“禁民间供奉
家堂”;禁止人们按传统的旧历过年,并
取缔民间过节时与 天情相悖的所有旧俗;
禁止民间饮酒、吸烟等等;这一系列以宗
教治国的政策必然与传统社会发生激 烈
的冲突,故当时处罚、杀戮之事所在多有。
1 国力
太平天国运动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太平天
国使清中央政府认识到,从清开国来的许多政治、
经济,特别是军事制度已经很难适应当时的政局,
严重挫伤大清的实力,特别是八旗军的实力。同时,
太平天国运动严重摧残了江南的经济基础,加快了
大清帝国的衰落从此,西风更加进一步压倒东风。
中国的统治者和人们终于认识到不西化是不行的。
“洋务运动”开始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西化的
“催化剂”。
2 民族意识
太平天國雖然失敗了,但是太平軍所
宣揚的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不但有消失,
反而更深入民間,給人们很大的刺激。
之后孙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起義,也
受到太平天國所講求的民族主義的影響。
3 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基础还是
掌握在满清贵族手上的。在“反太平天国运
动”中,漢人地位提高,滿人勢力減弱:在
太平天國的亂事中,滿清原有的軍隊已無招
架之力,全靠曾國藩、李鴻章組織團練來應
付,曾、李和他們的部屬都立下極大的功勞,
得到清朝的重用,而曾、李都是漢人,所以
從此以後,漢人任官的比例增加了,漢人的
地位相對提高。
4 救国路的启发
断绝了有用新的王朝救中国这样思想国人的
念想,认识到农民阶级无法救中国,使人们认
识到了要救中国,必须要寻新路.清廷为了围剿,
也建立了很多工厂,加上一些民办的工厂,资本
主义开始在中国发展了
5 文化艺术
壁画发展到清代已相当落寞,由于洪秀全的
政治需要和个人喜好,壁画在太平天国时期兴
盛一时,给中国壁画史留下一段奇特的风貌.
太平天国盛行用壁画、彩画装饰府邸馆衙。
早在广西永安州时,就以“黄纸裱墙”,
“对画龙虎”来装饰天王洪秀全的府邸。建
都天京后,不仅天京城内各王府“门内墙壁
皆彩画鸟兽”,各地驻守将领的府邸衙馆,
也是“土木丹青,穷极工巧”,“四壁龙象,
涂饰绝华”。
多方评价
孙中山
 “洪秀全第二”自小便深深热爱着太平天国运动。
 “《全集》第一集,下册,第105页曰: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
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
土,传世数百年而皇祀忽衰:洪朝不十余年,及
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元璋)非
洪(秀全),是盖依成败论豪杰也。
毛泽东
 “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反清运动中最为波
澜壮阔的一只,浪潮席卷半个中国,建立
了与清政府对峙14年的革命政权,后因内
部矛盾,导致主力出走,运动被地主武 装
镇压,它见证了爱国主义在近代中国空前
高涨,民族独立思想与日俱增,以及推翻
封建主义的迫切愿望”
蒋介石
 “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
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而其民族思想之
发皇,轰轰烈烈,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
纪念焉。”又赞:“太平天国之战争,为
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
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马克思
 1853年5月20日(即“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村起义两年
零四个月)--------《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说:“中国连
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
大的革命”
 1856年10月17日 -------- 《欧洲的金融危机》又一次称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起义”。
 1862年6月------------《中国纪事》开头就说:“运动一开
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 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
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
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
恶 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
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而“这类魔鬼是停
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任何事物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一个发展变 化的过程,
“太平天国”的造反自然也不例外。金田村起事后,他们
确实是一支农民起义的革命队伍但是。在其建都南京后,
就急骤地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先是高层领导的腐败变
质和领导集团内的争权夺利,然后就发展到杨、韦内讧,
直到石达开的带兵出走,当初的那一点革命性很快就丧失
殆尽 。
 当运动处于萌芽或初期尚有革命性的时候,马克思就热情
地赞扬它、肯定它;而当它蜕化变质以致彻底失败,他又
正确地指出其原因和必然性。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实事求是,
也真正符合认识论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