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泰伯篇

清上人才教育班
100論語培訓(8)
泰伯第八
講師 謝舟旺
2011 11.19
一、選文-1
(一)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
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
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
舊不遺,則民不偷。 」
章旨:
孔子教世人在實踐德性上要合乎
禮。
析微:
孔子認為禮是個人行為的準繩,社會生
活之規範,人儘管有種種美德,如果不
用禮去加以裁度、節制,很可能產生種
種流弊。
恭敬、謹慎、勇敢、正直,都是很好之
德性,但如果過度恭敬、過份謹慎;或
好勇逞能,不當做而做;心直口快,不
當說而說,都將使美德變成弊端。所以
禮有規範作用也有制衡作用,是人人應
當遵循的。
其次凡在位之君子,一言一行
、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民眾
,所以應當作民眾之表率。能
夠厚待親屬,就是盡到了孝弟
之道,上所行下所效,人民自
然受到影響,而趨向於性情風
俗之仁厚。
有子曾曰: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可見孝弟之德性,在個人來說是仁德
之根本,在國家來說更足以影響一國
之善良風氣。《大學》說:「一家仁
,一國興仁。」《中庸》云:「仁者
人,也親親為大。」《孟子》〈告子
篇〉及〈盡心篇〉曾曰:「親親,仁
也」都說明這個關係。
篤於親和故舊不遺,都是
表現了親厚之感情,影響
所及,人民將各自親愛他
們之親屬,各自友愛鄉鄰
朋友,而風俗將歸於淳厚
。
選文-2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
予足!啟予手!《詩》云: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
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
小子!」
章旨:
曾子臨終,以保全身體、克盡孝
道,來訓勉門人。
析微:
此章可見曾子生命全幅是德性
之流行。一般在生命將盡時,
大多悲嘆時光之不再、為子孫
後世憂或對世間戀戀不捨而畏
懼死亡。但曾子則念念唯在德
行,在感到生命將終結時,他
說可以喘一口氣了,因為此生
可以免於再犯過錯,以免於毀
傷父母所遺之自己身體。
他借戰戰兢兢的詩句,表達
其一生持守道德,求免於罪
過之實感。生命之終,在常
人是至可哀之事,在曾子則
固己可成德而安,這實是不
可及的。此亦可見曾子之一
生,都在為踐仁、盡性而不
懈地奮鬥,故其臨終之言,
如此深切誠摯。
或有謂:「曾子臨終唯念手足身體之
有無傷,未免拘狹。」實則保身全歸
亦是德性不可輕視。且曾子之啟足啟
手以觀而曰「不可免」,應亦免於罪
戾,免於犯道違義之意,並非只重在
身體髪膚之保存。
曾子曾說:「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又曰:「可以託六尺
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
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又孟子述曾子論勇說:「自反而
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
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等
言論所表現出來之氣象,是何等
弘厚強毅,那有絲毫的偏狹拘束
。
所以曾子之臨終,啟手足並
非只求身體之完整,而亦是求免
於罪戾,是純粹道德之表現。
選文-3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
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
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
有司存。」
章旨:
曾子告訴孟敬子,修己是為政的根本。
析微:
孟敬子是魯國當政大夫之一,曾
子病危之時候,來曾子之病榻
前,探問曾子疾病。曾子雖在
病中仍把握進善言之機,針對
孟敬子之缺失加以告誡勉勵待
人接物之道,但不便直言,而
把告誡之言說成「君子所貴乎
道者」,實乃敬子所失也。
從曾子之言,可觀曾子以修身為政
治之根本,因「動容貌」、「正顏
色」、「出辭氣」,都是言行舉止
方面之事。
《大學》所謂:「身修而后家齊,家
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又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為本。」正是此理也,
此乃儒家一貫政治哲學。
曾子在孔門中深得一貫之道,
弟子當然承受這一思想系統,
而以此教萬民也。
選文-4
曾子曰: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
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章旨:
曾子追念顏子修己的工夫,以教
人為學要謙虛、為人要寬容。
析微:
顏子潛心聖學,直從聖理
追求,深得無窮之味。故
曾子對顏子虛心寬大之德
行,一片欣慕之心情;一
面顯示曾子想學顏子克己
修身的工夫,及身體力行
之毅志。
《中庸》云:「夫婦之愚,可
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
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
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
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
所憾。」意思是宇宙廣大,知識
無窮,人之見聞學識才能不免有
所缺憾,即使愚夫愚婦所知所行
,聖人未必能知能行。
孔子就曾承認不如老農老圃,所
以曾子首先說出為學要謙虛多問
,如孔文子不恥下問。闢如舜那
樣大智之人,孔子曾稱他:「好
問、好察邇言。」如果擁有卓越
之才能,或充實之學問.不要自
誇自滿。
顏淵在述志趣時曰:「願無伐
善、無施勞。」正是本章「有
若無若虛」之意思。
至於「犯而不校」,更是
寬容之修養。不過要做到孟子
所謂自反的工夫,然後才能進
於顏子不校之修養。
選文-5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
不亦遠乎?」
章旨:
曾子期勉士人立定遠大的志向,
養成剛強之毅力,擔當行仁的重
任,終身努力以赴。
析微:
聖人教人做人之道德,諸如仁
義忠信之類,其中以仁最重要。所
以孔子之學說以仁為中心。
仁是基於人類天賦之良心,
擴充這種良心去愛同胞,愛天下人
,拯救他們之苦難,增進人類之幸
福,這是仁者之胸懷。
一個受過真理薰陶之讀書
人,應當為國家人類歷史
文化擔負弘揚仁道之責任,
而且終身堅持不渝。
古人最看重士。所謂士、農、工、
商,以士為四民之首,因為士有才
智,足以擔當治國治民、濟世濟民
之責任。
如孟子稱述商湯之賢相伊尹說:
「思天下之人,匹夫匹婦有不被堯
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
自任以天下之重也。」伊尹能以天
下為己任,所以孟子讚揚他是聖之
任者。
後世如宋仁宗之賢相范仲淹,少
時孤弱貧苦,但勤奮努力,也常
以天下為己任,後來果然事功顯
著,成為有名之賢相和良將。
他的名作〈岳陽樓記〉,曾有二
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
天下之樂而樂。」可見他具有仁
者之胸懷,他一生樂善好施,正
合乎曾子之期許「仁為己任,死
而後已」。
希望今日之前賢、學者能效法
古代之聖賢,繼承他們之遺志
,宏揚仁道,開創救世濟人之
事業,學習駱駝之精神,雖然
任重而道遠,卻能毅然決然的
擔當起來,而且剛強果斷堅定
不移的堅持到底。
感谢上天慈悲
祝 各位前贤
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