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概貌
一 、《诗经》的名称、作者和产生年代
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
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
诗歌305篇。另外有6篇有目无辞,称为
“笙诗”。它最早称为《诗》或《诗三
百》,后来儒家奉之为经典,才有了
《诗经》的称呼。
二、《诗经》的分类

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雅:正,指王畿的音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
“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
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

四、《诗经》的结集成书

《诗经》作品的搜集者很有可能是周王
朝和各诸侯国的乐官。作品来源大致有三:
公卿列士所作献给朝廷;采集于各地民间;
以及由周王朝乐官保存的古代宗教、宴飨
乐歌。
《诗经》最后编定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三、《诗经》在古代的用途与流传


《诗经》的一个重要用
途是做教科书。
《诗经》在当时的政
治、外交活动中,也发
挥着重要作用。

秦王朝“焚书坑儒”,《诗经》被
毁。至汉代,经整理,又得以流传,出
现了今文的齐诗、鲁诗、韩诗和古文的
毛诗。


“毛诗”晚出,传授者为鲁人毛亨
和赵人毛苌,未被列为官学,但后来竟
压倒了前三家,独得大行于世。而那三
家则先后亡佚。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
一、颂赞诗:

《生民》、《公刘》、《绵》、《皇矣》、
《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
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
史。

《生民》记述后稷创建农业的事迹,歌颂后稷功
德,富有传奇色彩。
2.怨刺诗

此类作品遍布于二《雅》和《国风》。
相对而言,二《雅》对现实的批评主要集
中在朝政方面。诗人为国事而忧愤,对当
权者提出激切的劝谏。

《国风》的作者生活地位较低,其中的
怨刺诗也更能反映社会下层的生活和思想
感情。

坎坎伐檀兮,

寘之河之干兮,

河水清且涟猗。
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
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魏风·伐檀》







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魏风·硕鼠》
3.征役诗

表现战争和徭役的作
品在《诗经》中占了很
大比重。《小雅·采薇》
的作者参加抵抗玁狁的
战争,从军一年,备尝
艰辛。诗人一方面为思
念家室而忧伤,一方面
又流露出保家卫国的自
豪感。
《诗·小雅·采薇》






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



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秦风·无衣》





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王风·君子于役》
四、婚恋诗

单相思的诗:《周南·关睢》、《秦风·蒹葭》

男女相互爱慕的诗:《邶风·静女》

女子对男子的思念:《郑风·子衿》《郑
风·出其东门》

争取婚姻自由的诗:《鄘风·柏舟》

弃妇诗:《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诗·周南·关雎》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诗·邶风·静女》
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
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女孩含羞不语多么秀丽,

她在城脚边等我相见
心仪的人儿怎不出现,

我方寸大乱满心疑猜
女孩含羞不语浅笑嫣然,

将朱红苇管交在我手间
苇管遍体朱红光采熠熠,

我爱女孩天然娇研
自从乡郊赠嫩茅表白,

愈见红管美丽非凡
苇管或许本无何艳美,
佳人手赐怎不教人神迷目眩
诗·秦风·蒹葭
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
蒹葭淒淒 ,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



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卫风·氓》
五、农事诗






《臣工》
《噫嘻》
《丰年》
《载芟》
《良耜》
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
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
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
力发展的水平。

《豳风·七月》

一般以为产生于西周
初。与《周颂》中的农
事诗不同,它以相当长
的篇幅,叙述农夫一年
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
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
生产经验,像是记农历
的歌谣。
六.礼俗诗

《周南·桃夭》
婚礼贺诗

《周南·葛覃》
女子归宁父母

《周南·螽斯》
祝人多子

《郑风·丰》
迎娶新娘

《召南·采苹》
女子出嫁前的祭祀活动

《陈风·宛丘》
陈国的巫风歌舞

郑风·溱洧
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
维士与士,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第三节
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创作方法—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
立足生活实际,描写生活画面,抒发生活感受,
是《诗经》的基本创作方法。它是中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
1、鲜明的形象性
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郑风·狡童》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郑风·褰裳》





二、艺术手法

1、赋、比、兴的运用
1、“赋”,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2、“比”,比喻和比拟。
3、“兴”,托物起兴。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小雅·无羊》






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 《郑风•将仲子》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邶风·柏舟》
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
----《王风 黍离》
墙有茨,不可埽也。
中篝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
--《鄘风 墙有茨》

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秦风·蒹葭》
2、富于表现力的诗歌形式
(1)灵活多变的句式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重章叠咏的章法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夫苢,薄言有之。
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夫苢,薄言捋之。

采采夫苢,薄言袺之。采采夫苢,薄言襭之。
----《周南•芣苢》

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
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
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
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
——方玉润《诗经原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秦风 无衣》
(3)明朗优美、流转动人的音律

《诗经》协调声音除了依靠音乐曲谱以外,也
还注意发挥语言本身的韵律美。

其方法有二:

一是押韵

二是多用叠音词和双声叠韵词
3、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词汇

《大雅•生民》一连用了十个形容词来形容谷物
生长不同阶段的状态,用了“旆旆”、“穟穟”、
“幪幪”、“唪唪”四个叠字词来形容谷物的茂盛;


《豳风•东山》以“慆慆”来状时间之久,以
“濛”来写细雨绵绵,以“熠耀”描绘鸟羽之亮丽;
均准确而生动。
三、《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



1、抒情诗传统
2、“风雅”精神
3、比兴的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