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在线阅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点此在线阅读

第四讲
17世纪文学
主讲
韩 霞
本讲学习重点
一、十七世纪的欧洲社会与文学潮流
1.17世纪欧洲欧洲各国的社会形势
 2.17世纪欧洲各国的文化形势

二、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
1.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
barruco ,意为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珍
奇、奇妙之意。巴洛克风格指16—17世纪
的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的风格,比喻
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其特点表现为
典雅华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
玄奥的内容,文学方面继承了中世纪文学
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泛指16~17世纪的
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等多种艺
术的风格,其特点为典雅华美的形
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
内容等。文学方面继承了中世纪文
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巴洛克绘画:洛兰《舞者的森林》
画面深远辽阔,欢乐的舞者和宁静的大自然
和谐地融为一体,充满田园牧歌式的情调。画家
用笔精巧而不呆滞,用色丰富而不繁杂。
巴洛克绘画:鲁本斯《爱之园》
画面上人神共处,神话与现实相结合:一对对
多情的男女传递着爱的情意;小爱神欢腾飞跃穿梭
于人们中间,传播爱的信息;天后赫拉在用乳汁浇
灌人间爱情,施给他们以爱的力量。这是一幅充满
柔情、温馨、欢乐的画境。
巴洛克绘画:科尔托那 《众神》
这是罗马巴尔贝
利尼宫天顶的壁画:
人物配置有聚有散,
呈向心的纵角透视,
朝着天顶中央的方向
飞升。画面色彩冷暖
浓淡相错,显得富丽
堂皇。具有典型的巴
洛克艺术特征:激烈
的运动和激情,神秘
奇幻的意境,繁富豪
华的色彩与构图。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巴洛克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意大利:“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
长诗《阿多尼斯》。
西班牙:“贡戈拉派”的祭酒贡戈拉的
叙事长诗《莱尔马公爵颂》和寓言长诗《波
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戏剧家卡尔
德隆的《人生如梦》。
法国:小说家奥雷诺·德·于尔菲的小说
《阿斯特雷》、诗人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
景集》、马莱布的《圣彼得的眼泪》等都表
现出了巴洛克文学的特点。
2.清教徒文学
英国17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
徒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清教徒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
手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会改革的
范畴,清教徒精神在宗教、社会、政
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教徒文学特征
清教徒文学把《圣经》奉为圭
臬,弘扬清教徒精神,描写具有强
烈宗教情感和革命叛逆精神的清教
徒生活,常常取材《圣经》,师法
中世纪宗教文学梦幻、寓意、象征
的表现手法,以诗意浓郁的笔墨,
偏执极端的情绪,表现对信仰、理
想的执着追求。
约翰·班扬
是英国17世纪
市民和下层劳动者
的代表,牧师、散
文家。
寓言体小说
《天路历程》,以
梦幻文学的形式,
叙述他在梦中的所
见所闻。
《天路历程》的情节与主题
作品描述了一个“基督徒”在
“宣道师”的指点下,逃离“毁灭
城”,经由“灰心沼”、“屈辱谷”、
“死荫谷”、“浮华市集”、“怀疑
堡垒”、“快乐山”,最后到达“天
国城”的艰难历程。
小说表现了人在信仰指引下,战
胜人性弱点,走向理想境界的主题。
弥尔顿出生于清教
徒家庭,青年时代曾闭
门攻读文学6年,渴望摘
取诗歌桂冠。后来有感
于伽利略坚持真理的精
神,积极投身清教徒运
动,发表了《论出版自
由》、《论国王和官吏
的职权》、《为英国人
民申辩》等政论文。
弥尔顿
(1608~1674)
《失乐园》长达
1万余行,取材于
《圣经·旧约·创世记》
和《新约·启示录》,
其中上帝被描述成
暴君形象,撒旦被
塑造成革命清教徒
形象,体现了弥尔
顿惊世骇俗的反叛
精神。
《失乐园》
(创作于1667年)
《失乐园》插图
《复乐园》(创作于1671年)
取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
四章1至11节或《路加福音》第四章1至13
节,通过耶酥三次拒绝魔鬼诱
惑的故事,歌颂理性战胜情欲、
强调依靠坚定信仰复得灵魂的
乐园;表现信仰高于一切的革
命气节。
《力士参孙》(创作于1671年)
取材于《旧约·士师记》第13章
到16章的故事,是一出希腊式的悲
剧;神的惩罚、教育、和参孙自身
的痛苦、沉思,两者相互作用,最
终导致了参孙的新生。
表现了参孙视死如归的大无畏
英雄气概,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者的化身。
3.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起源并且兴盛
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因在创作实践和理
论上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而得名。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
妥协的产物。王权的御用保护是其繁荣的沃
土。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其哲学基础。
布瓦洛的美学论著《诗艺》奠定了古典主义
的文学和美学原则。
(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思想特征
主张为王权服务,为政治服务,
拥护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具有
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提倡理性,要求
克制个人情欲,服从社会责任和国家
利益,反对贵族阶级的骄奢淫逸和腐
化堕落。
艺术特征
﹡文学理念:主张摹仿古希腊罗马文学,往



往断章取义,曲解古人观点,以此制定严格
的艺术规范和标准,比如“三一律”。
创作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悲剧大都取
材古希腊罗马时代。
文学体裁:以高雅和卑俗区分戏剧体裁。
悲剧高雅,语言高尚典雅,喜剧卑俗,语言
俚俗。
艺术语言:追求准确、精练、华丽、典雅的
宫廷趣味。
 人物形象:类型化、概念化,缺乏个性和
艺术魅力。
 创作原则:严格遵从“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
作原则,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
服从三个一:剧本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
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
夜(24小时)。这是泥古者对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断章取义、歪曲误读的结果。亚里
士多德在《诗学》中讲“所模仿的就只限于
一个完整的行动”,同时指出一出戏的演出
时间应“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三一律”的特点: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政体在
戏剧艺术上的反映,其优势是舞台
时空的高度凝练,戏剧情节的紧凑、
集中等;其弊端是人物性格的单一
化、类型化,戏剧结构的绝对化、
程式化等,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作
个性。
(3)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联系
之一:
古典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承续了文艺复兴
以来的人文主义文学传统,比如: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反封建反教会,肯定现世人生幸
福的主题等。
之二:
对人文主义文学过分强调个性解放、思
想自由、创作缺乏规范等弊端的反拨,这种
反拨因其矫枉过正而导致走向另一极端。
(4)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为代表,英国和
德国均受其影响。
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
论的扛鼎之作。
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
马克》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典范。
莫里哀的喜剧代表古典主义文学的最
高成就。
拉·封丹把寓言戏剧化,以生动活泼的
形式表现社会矛盾,开拓了寓言的新境界。
歌德评价
“莫里哀如此伟大,
每次读他的作品,每次
都重新感到惊奇。他是
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
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
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
胆量想模仿他。”
——《歌德谈话录》
朕即国家 法出于我
太阳王路易十四:莫里哀的保护神
凡尔赛宫远景
宫内的装饰金壁辉煌
墙上的油画生动逼真
御花园之五分之一
御花园之五分之一
御花园之豪华喷泉
一、莫里哀生平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
喜剧的缔造者,他的创作
代表了17世纪法国文学的
最高成就。
本名让·巴蒂斯特·波克
兰,生于巴黎宫廷陈设商
家庭,但他酷爱戏剧,放
弃了“王室侍从”的特权
和荣誉,选择了被视为
“贱民”的“戏子”行业,
组织“光耀剧团”,取艺
名:莫里哀。
莫 里 哀
(1622-1673)
喜剧人生 悲剧结局
莫里哀毕生从事喜剧活动:做演员、
剧团领导人,并自己动手创作剧本。几度
负债入狱。后得路易十四青睐,剧团长驻
巴黎。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呻
吟》,卸装后咯血而死。教会不许葬在教
堂公墓,四天后草草埋葬。
生前被法兰西学士院拒之门外,死后
学士院为他立的塑像上刻着这样的话:
“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却少
了他”。
二、创作概况
从事喜剧创作和演出30年,创作喜剧30
多部。
1.创作的开创期(1659年——1663年)
《可笑的女才子》:上流社会的讽刺画,嘲
笑了贵族沙龙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恶习,却因
此触怒自命风雅的贵族阶级,一度被禁演。
《太太学堂》: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山
之作;这出五幕诗剧探讨了婚姻、爱情、妇女的
地位和教育等问题,批判了修道院反人道的教育
制度和封建夫权观念 。
《太太学堂》海报
2.创作的全盛期(1664年——1668年)
主要作品:《伪君子》、《堂璜》、
《恨世者》和《悭吝人》等
《悭吝人》取材于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
《一坛黄金》,剧中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阿巴贡
的形象,批判了资产阶级狂热拜金的思想。
3.创作晚期(1669年——1673年)
主要作品:《贵人迷》、《无病呻吟》
和《司卡班的诡计》等
《司卡班的诡计》表现平民智慧的剧作。塑
造了平民智者仆人司卡班的形象,赞美了下层人
的智慧,因此遭到布瓦洛的批评,却恰恰体现了
莫里哀的民主思想和喜剧天才。
《悭吝人》
《悭吝人》是莫里哀喜剧的卓越代表
之一,有力地嘲笑了资产者的吝啬本性。
人物:阿巴贡、爱丽丝、克雷昂特、玛
丽娅娜、法赖尔、昂塞尔默。
情节:父与子的“金钱对立”和“爱情
对立” 。
三、诗剧《伪君子》赏析
1.反复遭禁的“人间喜剧”
首演遭禁:
1664年5月12日,首次在凡尔赛游园会上公演(三
幕剧),遭到 “圣体会”和太后攻击,扬言要把莫里
哀处以极刑,11月在路易十四弟媳的别墅里演出。
再度公演遭禁:
1667年8月5日,更名为《骗子》正式在剧场公
演,次日被最高法院主席禁演。8月11日,巴黎大主
教张贴告示,禁止教民阅读或听人朗读该剧,违者
开除教籍。
获准公演:
1668年1月,教皇颁布“教会和平”谕令,2月5
日,《伪君子》终于能够以真面目公演,演出盛况
空前。
路易十四与莫里哀
2、剧情
3.伪君子(答丢夫)
(1)伪善
不图安逸;
不好色;
不贪财;
不杀生。
伪善的语言:
第一次亮相的开场白:
“劳拉,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
都好好藏起来……倘使有人来找我,
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第一次见桃丽娜:
“ 盖上你的胸脯。我看不下去:
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
够引起不洁的念头。”
答丢夫出场
伪善的行为:
迷惑奥尔恭的假虔诚和假仁慈:
“每天他都到教堂来,和颜悦色地紧挨着我,
双膝着地跪在我前面;……他一会儿长叹,一会
儿闭目沉思,时时刻刻必恭必敬地用嘴吻着地,
每次当我走进教堂,他必抢着走在我的前面,为
的是到门口把圣水递给我。……有时,我送点钱
给他用,但是,他每次都客气地退还我一部分。
有时,我一定不肯收回,他便当着我的面把钱散
布给穷人;……有一天他祷告时捉住了一个跳蚤,
事后一直埋怨自己不该生那么大的气竟把它捏
死。”
伪善背后的真相
声言不图安逸:却“一离饭桌,他就回到卧室,
猛孤丁地一下子躺在暖暖和和的床里,安安
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声言不好色:却一面向奥尔恭女儿玛利亚娜求
婚,另外又企图勾引奥尔恭续妻欧米尔。
声言不贪财:却利用奥尔恭的昏聩,赶走达米
斯,骗取奥尔恭的全部家产。
声言不杀生:却在假面揭穿后,凶相毕露,告
发奥尔恭私藏政治犯文件的秘密,欲置奥尔
恭于死地。
伪善者的危害
伪善者的可憎与可
怕在于:
其一,作恶的自觉性
与预谋性;
其二,作恶的隐蔽性
与欺骗性。
答丢夫对欧米尔的赞美:
“我们爱永生事物的美丽,不就因此不爱人间
事物的美丽;上天制造完美的作品,我们的心灵就
有可能容易入迷。类似您的妇女,个个儿反映上天
的美丽,可是上天最珍贵的奇迹,却显示在您一个
人身上:上天给了您一副美丽的脸,谁看了也目夺
神移,您是完美的造物,我看在眼里,就不能不赞
美造物主;您是造物主最美的自画像,我心里不能
不感到热烈的爱。”
(2)狡诈
培根说:“狡诈是一种邪恶的聪明”,达丢
夫凭着阴险和狡诈手段蒙蔽奥尔恭,赶走达米斯,险
些骗取了全部财产。
a.真假莫辨的悔罪:
在达米斯当面揭穿其恶行时,答丢夫对奥尔恭说:
“老兄,是的,我是一个坏人、一个罪人、一个不讲
信义、对不起上帝的可怜的罪人、一个世上从未见过
的穷凶极恶的人;我一生的每一时刻都载满了污秽,
我的一生只不过是一堆罪恶与垃圾……因此,无论人
们怎样责备我,说我犯了多大的罪恶,我也决不敢自
高自大来替自己辩护。你尽管相信他们对你说的话好
了,你尽管发怒吧……”
b.巧妙遮掩的辩白
“既然已有了这样的事实,你为什么
还这样庇护着我呢?究其实,你又何曾知道
我会干出些什么事来呢!你单凭外表就相信
我了吗?不,不,你是让表面给蒙蔽了;我,
我恰恰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一个人;大家都
拿我当好人,可是,究其实,我是一个一文
不值的人。……”
《伪君子》插图:答丢夫被识破伪装
(3)狠毒
当伪善的面具被揭穿,
狡诈的手段也行不通时,
答丢夫暴露出凶残、狠毒
的本来面目,企图假借国
王之手把奥尔恭一家赶出
家门,置奥尔恭于死地。
答丢夫形象的典
型意义
剧作通过这个形象,
揭示了教会伪善本质和人
性的险恶。但这一形象,
过于夸张,近乎失真,仅
仅变成了人性恶的符号,
流于脸谱化,类型化。
4、主题
a.通过答丢夫的形象,批判了教会伪
善本质;通过奥尔恭和柏奈尔夫人
的形象,揭示了资产阶级丧失理性
的危害;通过桃丽娜的形象,表现
了下层平民的智慧和胆识。
b.说明人性中的邪恶与“无明”一旦
与伪善宗教结合,贻害无穷。
c.戏剧性的结局表明了作者的政治倾
向:国王是英明的,印证了古典主
义的创作原则。
5、艺术特色
既遵循“三一律”原则,戏剧结构紧
凑、严谨,又善于“戴着脚镣跳舞”,在有
限的时空里,创造精妙绝伦的的喜剧效果。
a.“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 (歌德)
b.悲喜杂糅的喜剧体裁:
喜剧的情节中杂糅了悲剧主题和情节:对宗教
信仰的讨论、人性善恶的思考;赶走达米斯;欲置
奥尔恭于死地等。
c.喜剧性格中杂揉了悲剧性格:
奥尔恭和柏奈尔夫人的滑稽中有悲哀:丧失理性。
d.丰富的喜剧手法:
以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藏人
等民间闹剧的手法,制造喜剧效果;
以民间风俗喜剧的的语言表现家庭矛
盾:吵架、撵子、逼婚等;以诬陷、
告密等悲剧情节,揭露达丢夫的凶残
本质。
e.精妙的喜剧语言:
以夸张、反讽的语言塑造达丢夫的伪
善性格。
f.艺术局限
主要人物性格单一、
类型化、脸谱化,缺乏
现实感;
作者受“三一律”束
缚,未能象莎士比亚那
样纵横捭阖,自由发挥
其戏剧天才,开掘出社
会生活的广阔度。
莫里哀在中国
在中国,“五四”以后,莫里哀的作品
介绍进来,解放前上演过《悭吝人》、
《伪君子》。解放后,上演过他的主要几
部喜剧。1959年出版了包括他的19部最优
秀作品的《莫里哀喜剧选》三卷集(赵少
侯、王了一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莫里哀已成为我国广大读者最喜爱的
外国剧作家之一。
思考
1、名词:巴洛克文学、三一律。
 2、以《伪君子》为例,阐述古典主义的
艺术特点。
 3、分析伪君子的形象及其危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