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其
內部社會網絡關係之初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研究生:黃盈嘉、楊佩綸
前言
 研究背景與動機
 研究目的與問題
文獻探討
報
告
大
綱




高齡志工
宗教組織
社會網絡
人格特質
研究方法
 研究架構
 研究方法與對象
 名詞釋義與訪談題項
研究發現
 高齡志工人口學變項與人格特質
 正式組織結構與人格特質
 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結論與建議
前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背景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的社會,
隨著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之發展下,
從參與志願服務的志工特性顯示年齡高齡化現象,
亦即高齡志工在人力運用上的廣度與人生經驗,
在趨向美好社會中扮演甚為重要之角色。
社會網絡
由 行動者 之間形 成連帶 關係而 有的網 狀結 構
(Kilduff & Tsai,2003)。
是一套個體屬性及組織成員間關係網絡結構的
分析方法與技術,透過社會網絡問卷、訪談、觀
察等方式所及個體的關係內涵,主要目的為探討
人際間互動及成員間的交流情形。
社會資本在宗教組織中表現最為出色。
研究動機
動機一
•多探討外部資源連結,缺內部互動經驗。
•內部志工相互之間的網絡關係,真正運用
網絡探討組織中個人的社會網絡或關係。
動機二
•組織內部高齡志工正式組織結構與
人格特質之間的關係為何?
動機三
•個體本身的特性、態度及行為在某種程度上,
對所處的網絡結構具影響力。
•高齡志工之人格特質,作為其在組織中與內
部社會網絡結構之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研究目的與問題
欲將L宗教組織高齡志工,以訪談方式闡述其個人
特質之間的關係。
釐清正式組織結構與個人特質之間之關係。
運用訪談以了解組織內部個人特質與正式組織結
構與社會網絡之關係。
文獻探討
高齡志工
宗教組織
社會網絡
人格特質
高齡志工
高齡志工界定
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2006),國人的平均餘命,1996
年男性72.38歲及女性78.05歲至2006年延長為男性74.57歲
及女性80.81歲。
老化人口增加,表示台灣將面臨一股大退休潮, 2004年
到2009年,累計退休人數可達到69萬人,到2024年,退休
人口將達145萬人,累計退休人數將達400萬人。
社會資源:高齡勞動力人口
高齡志工界定
聯合國在1982年的「世界老人大會」上,將60歲
以上列為老年人口,至於傳統上一般則是以退休年齡
作為區隔。
本研究將高齡志工界定為60歲以上之從事志工服
務之高齡長者。
高齡志工趨勢
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如何積極結合其豐富的人生
經驗,增強其學習意願,以適應老年生活並繼續貢獻
社會,乃為當前高齡學習的重要議題。
適當運用志工,不僅提供民眾參與社區活動與學
習成長的機會,亦是公民參與和實踐公民責任,也能
帶動社會資本的再創造。
高齡志工趨勢
根據行政院統計處,2005年底的社福志願服務志工
年齡在65歲以上的為7,047人,較2004年底增加24.1%;
至2006年底增為9,763 人較2005年底增加38.2%。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至2007年底的統計,其中五十
至六十四歲的志工約佔32.3%,六十五歲以上志工約
佔10.9%;相較於2006年之統計,六十五歲以上志工
的增加率排名第二。
宗教組織
臺灣宗教組織概況
根據內政部內政概況統計,目前台灣寺廟數,道
教9,209、佛教2,2791;其信仰人數,道教783,072人、
佛教165,420人,因此台灣宗教組織以道、佛兩教為
主。
臺灣宗教組織與志工相關研究
多以志工參與動機和行為、經營管理與訓練之研究
相關。
尚未有研究探討台灣宗教團體志工內部社會網絡
等關係,故本研究乃以台北縣L宗教組織為研究對象,
探究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之間的關係。
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定義
源於西方社會學及人類學,目的在探討人際互動
關係的社會結構對特定個體所產生的影響。
為一組連接著一群個體(人、團體、事、物)的社
會關係,如果把社群中的個人視為點,而人際關係視
為線,則連結社群中的個人所造成之連結關係,其結
構與動態過程。
社會網絡定義
社會網絡
外部
外部所建立的合作關係
Ex.策略聯盟、合資
內部
內部的各部門之間、成員之間
的互動關係的關係結構
多重的角色關係,將同時對兩人於正
式工作的互動、及私下的非正式互動
行為造成影響。
社會網絡的理論
網絡分析型態
(1)諮詢網絡(advice network)
工具性
工作專業中諮詢他人或被他人諮詢之範圍大小。 社會網絡
(2)情感網絡(friendship network)
成員與成員之間的友誼。
(3)情報網絡(information network)
情感性
社會網絡
網絡成員向誰傳遞正式、非正式情報或向誰求證情報內容。
(4)信任網絡(trust network)
主觀認定信任他人之範圍。
網絡分析層次
分析的重點在網絡中的連帶與位置,如強連帶、弱連帶、中心
性等;其次則是以完整網絡為分析焦點,強調網絡結構中成員
(團體、組織、社區、區域、國家等,相對於個體成員)的結
構分佈。
網絡分析層次
(1)自我為中心網絡
包含一個行動者與行動者連結的關係,行動者的屬性與關係
的數量、內容為分析的重點。
(2)對偶網絡
以一對行動者間的連結關係為研究主體,除了分析行動者的
各自屬性與連結關係外,行動者間的屬性變異、連帶內容的
對應關係,亦是分析重點。
(3)三角網絡
以三個行動者的各自屬性與連結關係外,主要關注為三者
間是否存在著傳遞效果。
(4)完整網絡分析
為最複雜的分析層次,研究對象包含特定界限內的所有行動
者間的關係。
人格特質
(1)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
個人為適應外界環境而調整行為的能力,可用以衡量個人在
所處情境中願意及有能力調整本身及行為的程度。
(2)負責任(Conscientiousness)
負責、獨立、具規劃組織能力、堅持完成目標等是負責任人
格特質的特性。
(3)外向性(extraversion)
個性外向的人善於社交、健談、直率、果斷、積極及主動。
(4)團體(collectivism)及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研究方法
研究架構
研究方法與對象
名詞釋義與訪談題項
研究架構圖
正式組織結構
人口學變項
性別
年齡
教育程度
經濟狀況
人格特質
自我監控
負責任
外向性
團體主義
工作流網絡
職階
社會網絡變項
■工具性網絡
1.諮詢網絡
2.情報網絡
■情感性網絡
3.友誼網絡
4.信任網絡
研究方法
過去社會網絡研究多將分析層次分為三種:
首先是社會網絡中最基本單位的對偶層次(dyadic level)
分析。
第二種為本研究的核心,以個人層次(individual level)
探討個人於組織內部社會網絡位置的影響因素。
第三種則為以個案機構為分析對象的完整網絡層次
(network level)分析。
研究方法
依據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法為資料蒐集的方法,
訪談過程予以記錄與錄音,事後逐字騰寫出來。
本研究以 L宗教組織為例,其志工人數約有100人以上,
透過L宗教組織內部行政人員從中推薦6到10位志工,
其對於組織內部服務內容、服務流程、人際關係等方面,
熟悉且瞭解者。
後將關於內部社會網絡各個學者之文獻整理,
並擬定設計訪問題項,
以詢問受訪者有關諮詢其他組織成員等服務經驗。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北縣L宗教組織為研究的對象,
由於宗教組織涵蓋的範圍極廣,
其組織規模、專業程度亦不相同。
然而,學者顧忠華(2002)在論述
「公民社會在台灣的成形經驗」中指出:
台灣「第三部門」在「社會資本」累積上,
到目前為止,以宗教組織表現得最為出色。
基於上述原則,
乃以台北縣L宗教組織為本研究的個案分析對象。
研究對象
選擇L宗教組織作為研究的對象,主要有以下兩點考量:
1. 宗教教勢的發展而言,L宗教組織是台北縣組織規模與志工人數
相當龐大(已有一百人以上)的宗教團體,而其所開展宗教入世
,服務社會人群之層面,回饋信徒的信念,有許多、積極的奉獻。
2. 宗教組織的社會互動網絡方面,L宗教組織每逢初一、十五皆會
有大型祭典以及假日參與志工高達一百人以上,且L宗教組織有
交誼中心與圖書館,提供老人休閒娛樂活動與地方社區之服務。
因此本研究認為L宗教組織在當地與地方社區參與,
有如一張綿密的人際互助網,
若能探索其內部社會網絡便可得知其特殊網絡關係。
名詞釋義與訪談題項
一、正式組織結構:
▲職稱
▲工作流網絡
二、人格特質
▲負責任
▲外向性
▲自我監控
▲團體主義
三、社會網絡
▲工具性
諮詢網絡
情報網絡
▲情感性
情感網絡
信任網絡
研究發現
高齡志工人口學變項與人格特質
正式組織結構與人格特質
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高齡志工人口學變項與人格特質
訪問人數:3位廚膳組志工(A組)
3位誦經組志工(B組) ,共6位
性別:女性
平均年齡:59.16歲
平均服務年資:9年
經濟狀況:小康
學歷程度:60歲以上之高齡志工多未能接受教育
60歲以下志工多為小學或初中程度
宗教信仰:皆信仰佛教,
進入組織途徑:親朋好友引薦-4人
信仰及個人因素-2人
高齡志工人口學變項與人格特質
依接受訪問之志工表示,認為組織內的高齡志工屬負責
任與團體主義傾向的人格特質居多。節錄部分訪談內容
如下:
「大家裡面的氣氛是都很好,就都是想把事情做好再走,大家也都是責任
制的,平常就算沒有排到班,有空的時候也就都會來,如果有一個禮拜
沒來會覺得很奇怪。像我自己通常來就都是把事情工作做一做,我比較
不會去跟人家牽耶!不太會去跟人家聊天。(A3)」
「大家來了就是一起念,然後越念越歡喜,變成一種,對我來講成為一
種生活習慣,我一天沒來我會覺得怪怪的,不管是你的心口印、你的
修,自己會警惕自己,越來少越少犯錯,越唸也越高興,真的就是這
樣子。(B3)」
正式組織結構與人格特質
正式組織結構,本研究主要就受訪者的職階與工作流網絡
來探討。而根據訪談結果,本次訪問之志工多為一般職務
性志工,因此進而詢問其若組織內為負責管理或帶領的志
工,應該具備何種人格特質。
正式組織結構與人格特質
根據受訪者表示,屬於管理階層的志工應具有負責任的特
質。
「喔有啦!我們有選兩位帶頭的人,就是一來會分配工作說誰要負責這個,
誰要負責那個,有時候有些什麼事情就是會透過他們去講這樣,會比較信
任他們這樣。(A1)」
「她就是打頭陣,我們就跟著她念,她還是有點威嚴,好像就給我們信任感,
因為她懂很多嘛,她怎麼念我們就跟著念。她起個頭我們就開始了。(B1)」
正式組織結構與人格特質
另外,工作流網絡部分,根據受訪者表示,可發現A組與
B組有些許差異,就A組而言,在服務過程中需要有比較
多的溝通協調以及團體合作方能完成工作。節錄部分訪談
內容如下:
「大家進來就知道要做什麼,我煮麵的我就自動到煮麵的地方去;挑菜的
就去挑菜;洗碗的就去洗碗;自己會去找事做,都很自動的不用去教,
然後下次來大家就做一樣的工作,會去分工,大家都很合作,這就是志
工。(A2)」
「我很少,都是跟著帶班的老師,她怎樣念就是我跟著她念,我沒有跟他
們互動,因為我純粹就是來念經,只是點個頭打招呼這樣。(B1)」
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部分本研究將之分為工具性與情感性,其中工
具性為諮詢與情報網絡,情感性為情感與信任網絡。
在工具性網絡部分,彼此會分享服務的經驗,且年資長者
願意傳授經驗與智慧給其他志工,年資低者也願意詢問有
關服務的資訊、技巧等等。
在情感性網絡部分,除了藉由朋友引薦進來之外,與其他
高齡工則較少有私底下之聯繫,認為進來組織是為服務社
會大眾,而結交朋友非主要目的。且該組織的高齡志工已
視服務為生活一部分,因此少有人事上之異動,對於參與
服務非常積極。
高齡志工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大家就初一、十五和禮拜天的時候見面,會啦!會一起聊聊天,偶爾私底下
會聯絡啦!會說妳怎麼上次沒有來啊?不過還是比較少連絡啦!互動比較少,
因為大家都是家庭主婦,平常時回家還要各忙各的。」 (A2)
「我以前也有在其他寺廟煮過,啊我之前是負責帶頭的啦,啊我現在年歲比較
大了啦!現在就交給年輕的來帶,也比較沒有壓力啦!啊現在在這裡有時候
也有一些比較新來的,有時候不知道像水要多少啊!米要多少啊!這些我就
會教他們。」(A3)
「我會跟人家說這本經的意義在哪裡,但是我不會去跟人家說太多自己的事,
因為我沒有這方面障礙自然就不會多跟人家說這些,我很快樂呀,就不要特
別計較阿,什麼事情都是平安順利就好了。(B2)」
「如果經文的字我不會,明天來我就會來問人家或是問我姊姊,回家的時候,
會花時間練習經文;如果說有新的志工來問說你們今天念什麼,我就會說而
且主動跟他說那妳明天來我就印給你,我跟你結個善緣會主動分享。與其他
人私底下會互動阿,如果熟的會,但我們的互動是比較少耶,大部分是家庭
主婦,你來這邊就已經半天了嘛,你回到家裡還要買菜,家事還是有阿。(B3)」
結論與建議
人口學變項與人格特質
正式組織結構與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研究限制與建議
人口學變項與人格特質
本研究發現,L宗教組織為一佛道混合之宗教組織,其
志工職務主要可分為兩類:一為廚膳組,另一為誦經組。
本研究受訪者共6人,每一組各隨機訪問3位高齡志工。
受訪者皆為女性且平均服務年資為9年,進入組織之途
徑多為親友介紹,多數受訪者其教育程度並不高,經濟
情況多為小康。
但根據訪談內容顯示,本研究發現社會經濟的物質生活
情況,並不影響該組織高齡志工參與服務的熱情,宗教
組織內的高齡志工追求的是心靈層面的富足。
正式組織結構與人格特質
本研究發現該組織的高齡志工在正式服務過程中必須緊密
配合與溝通協調,工作權責劃分清楚,志工均能盡力完成
所分配之份內工作。
且根據研究發現,該組織之高齡志工認為負責任的人格特
質是該組織志工服務的一重要因素,且舉L宗教組織中A
組為例,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每個禮拜日,皆須大量之
志工支援,每一志工依個人時間彈性加入,接受A組帶領
人員的工作分配,膳食工作內容多繁複,需負責各項目之
志工的團隊合作。
人格特質與內部社會網絡
最後就社會網絡的部分來看,本研究發現:
該L宗教組織的高齡志工因工具性所形成的網絡
(受訪者回應服務過程中比較會運用到諮詢與情報的網絡)
要比因情感性而形成的網絡來的強。
(受訪者回應是否會與其他志工私下成為朋友了解心事等)
研究建議
1. 越大型的宗教組織,其服務職務內容可能更為複雜且
會細分為更多樣,依L宗教組織為例,該組織內部之
高齡志工還分為A、B兩組,兩組之間仍有些許差異。
建議往後之研究應可針對組織內部之個別組別,再進
行深度的探討。
研究建議
2. 本研究原欲以對偶層次加以分析組織內部高齡志工個人
與個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但因大型宗教組織的高齡志工
其內部社會網絡之議題,涉及志工本身個人之資料及敏
感問題,因此往後若有意研究此相關議題者,建議可使
用內容分析法(以慈善團體電視節目內容加以輔助),
或是能夠親自長期參與該組織的服務,加以觀察得之。
研究建議
3. 根據過去相關研究指出社會網絡有工具性網絡與情感性
網絡的差別,其分別為組織帶來不同的影響,而是否有
組織內部的社會網絡是呈現工具性網絡與情感性網絡混
合式的網絡存在,且其對於組織內部的志工網絡互動以
及對於組織所造成的影響為何,也是後續研究可加以探
究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