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内标法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徐隽佳 药学0202 3021901009
中药及其制剂制剂产生的疗效不是
某单一成分作用的结果,也不是某些成
分简单作用的加和,是各成分之间的协
同作用。用一种成份衡量其质量优劣有
失偏颇,某单一成分的含量高低并不一
定与其临床作用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目的
确定某种成分的含量高低是否符合规定以判定药物的优
劣,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有重要的作用.
特点
只能对某一个或几个成分进行测定
受到对照品的限制
测定药味选择
君药
毒性药
贵重药
测定成分的选定
原则: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
理论一致,与药理作用和主治
功能一致
有效成分(首选)
毒性成分: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有效成分不确定的:可测定指标性成分
测定浸出物
以某一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
测定总成分:总黄酮,总生物碱,总有机酸.
样品的预处理
粉碎
提取
分离净化
常用定量方法
化学分析法:重量法、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TLCS):薄层吸收扫描法,
薄层荧光扫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荧光分析法
应用:某些含量较高的成分、矿物药制剂中的
无机成分
优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
缺点:灵敏度低、专属性不高
重量法分类
挥发法:有挥发性或能定量转化为挥发性物
质的组分的含量
萃取法:被测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溶解
度不同 (例)
沉淀法:将被测组分定量转化为难溶化合物
昆明山海棠片的含量测定
取本品60片 除去糖衣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25片) 置200ml锥形瓶中 加适量硅藻土
混匀 加乙醇70ml
加热回流40min 放冷 滤过
滤渣再加乙醇加热回流滤过
合并滤液 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盐酸溶液(1 100)30ml置水浴上搅拌使溶解
放
冷
滤过
残渣再用盐酸同法提取3次
合并滤液于分
液漏斗中
加氨试液使溶液成碱性 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
合并乙醚液
用水振摇洗涤2次
乙醚液用滤纸滤过
滤液置已称定重量的蒸发皿中
低温水浴蒸去乙醚
残渣加少量乙醇蒸干 置100℃干燥至恒重 称定重量(不得
少于1.0mg/片)
特点:灵敏度高,精度高,操作简便
要求:在紫外(200-400nm)或可见光区
(400-760nm)有吸收
应用:用于最大吸收波长较高,吸收较强的
组分
一般测定前样品须经过提取、纯化等步骤以免除干扰
吸收系数法(举例)无需对照品,
方法简便
单波长光度法 对照品比较法
标准曲线法
至少做5点,
双波长法
A在0.3-0.7间
为宜
计算分光光度法 系数倍率法
……
左金丸中小檗碱含量的测定
样品经连续回流
提取,柱色谱
净化后,用吸
收系数法测定
照分光光度法,在345nm处测定吸收度按盐酸小檗碱
(C20H17NO4·HCl)的吸收度(E1%1cm)为728计算
含量(mg/ml)=
A*D
W*100*L
(E1%1cm)r
*100%
以薄层色谱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薄层色谱组分原位分析方法
及薄层色谱的记录方法
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中吸收紫外光
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
即固定波长,斑点移动,测定A-l或F-l曲线
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
含量测定
常选择斑点中化合物
的吸收峰波长作为测
定波长
光源
λ1
λ2
斩光器
光电
检测器
薄层板
光电检测器
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选择化合物吸收的基线部
分(即化合物无吸收的部
分)作为参比波长
用一定波长的光束对薄层板进
行扫描,记录其吸光度随展开
距离的变化,即得薄层扫描曲
线
在一定范围内,
峰面积与斑点中
的物质的量(或
点样量)成直线
关系
2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服从
Kubelka-Munk方程
1
根据散射参数SX的值将A-KX曲
线校正后即可用于定量
吸
光
度
SX的值于薄层板固定相的
性质、粒度和分布有关
KX
1.校正前的标准曲线
2.校正后的标准曲线
K为单位薄层厚度的吸光系数
KX称吸收参数(相当于斑点单
位面积中物质的含量)
X为薄层厚度
薄层荧光扫描法
适用范围 本身具有荧光或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产生
荧光的物质的测定.
光源用氙灯或汞灯,采用直线式扫描.
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灵敏度比吸收法高1~3个数
量级,最低可测到10~50pg样品,但适用范围较窄.
对于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可直接采用荧光扫描法测
定.对于有紫外吸收,而不能产生荧光的物质,需采
用荧光淬灭法测定.
定量依据
当溶液浓度很稀时(ECL≤0.05),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F与激发
光光强 I0 及物质浓度C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F=2.3K'I0ECL=KC
K---荧光效率有关为常数,E为吸收系数,L为薄层厚度.F--斑点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色谱峰峰面积), C----组分浓度.
即在点样量很小时,斑点中组分的浓度与其荧光强度
成线性关系
注: Kubelka—Munk理论不适用于薄层荧光扫描,无需进行曲
线校直.
TLCS定量分析方法
外标法
内标法
外标法(外标一点法 ,外标两点法 )
最常用
简便,但点样必须准确. 薄层板间差异较大,应采用随行
标准法(即供试品与标准溶液或对照液交叉点在同一板上).
外标一点法 工作曲线通过原点,只需点一种浓度的标准品溶液,
与供试液同板展开,对比,测定组分含量.
定量依据 C =F1 A
C---组分的重量或浓度;
C样
A样
C 对照 A 对照
A---组分的峰面积
F1----直线的斜率或比例常数
C样
A样
C 对照
A 对照
外标二点法
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时,需用外标二点法定
量. 至少需点二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或一
种浓度两种点样量),才能决定一直线.
计算 C=F1A+F2
F2----纵坐标的截距,其值由仪器自动算出.
内标法(内标一点法,内标二点法)
定义:选一个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并准确称取
一定量内标物加至供试液及标准液中,
计算供试品溶液中某组分含量的定量方法.
C样
A样
内标一点法 :
F1
C内标
A内标
优点:定量准确度与点样量无关.
C样
A样
内标二点法 :
F1
F2
C内标
A内标
缺点:内标物不易寻找,
操作麻烦.较少应用
内标物要求:Rf合适,
与被测组分及样品中其他组分完全分离,
纯度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制剂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反相色谱法
特点 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分配色谱法。
常用固定相 非极性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ODS或C18),辛基键合硅胶(C8)等
常用流动相
出峰先后 极性强的组分因K值较小先流出色谱柱,极
性小的组分后流出。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比例增加,极
性减小,洗脱力增强
甲醇-水或乙腈-水。
反相离子对色谱
把离子对试剂加入极性流动相中,被
分离的样品离子与离子对试剂的反离
子生成不荷电的中性离子对,从而增
加了样品离子在非极性固定相中的溶
解度,使分离系数增加,改善分离效
果
色谱柱 C18或C8
流动相 含3~10mmol/L离子对试剂的反相流动相. 被分离组分及离
子对试剂的疏水性越大,所需有机溶剂比例越高.
离子对选择
碱类分离 常用烷基磺酸(盐),如己烷磺酸钠、庚烷磺酸钠、十二
烷基磺酸钠等.
酸类分离 常用烷基季铵盐,如磷酸四丁基铵等
流动相pH
使被测组分完全解离并最大限度地形成离子对
在色谱柱允许pH适用范围内
HPLC定量方法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外标一点法
中药制剂中测定组分
的含量的波动范围较
大,宜采用标准曲线
法
内标法
一般少用,因其他成分很
容易干扰内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