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节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药学0202 周佳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一般包括:供试样品的抽
取、检验依据和分析方法准备、样品的真伪鉴别试验、
样品的质量检查、样品中主药的含量测定和检验记录等。
简介如下:
• 取样与样品保存
•
•
•
•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检验记录
一、取样与样品保存
中药的检验,一般多采取估计取样,即将整批中药抽
出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供试样品进行分析、观察,得出
规律性“估计”的一种方法。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
检定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供试品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中药的改善各不相
同,有药材,有制剂,有液体、固体。即使同为固体,
还有粉末状、颗粒状等形态上的不同,因此,取样时应
分别对待,要考虑到取样的科学性、真实性、代表性。
中药材取样要符合均匀、合理的原则。
2.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取样的部位不当,操
作方法不合理,会影响所取得供试品的代表性。一般从包装的
四角和中间五处取样,袋装可从中间直接插入,桶装可在桶中
央取样,深度可达1/3~2/3处。数量至少够3次检验用量,贵重
药可酌情取样。
取得的样品可装入清洁、干燥、具塞磨口容器中或密封的塑料
袋中,并标上品名、批号、数量、取样日期及取样人等,取样人
员应熟悉各类中成药的理化性质,对外观性状已发生变化者应
分别取样,装入不同容器内。
(一)中药材取样法
• 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
查包装的完整 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
等情况,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 包件,应单独检验。
• 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 药材总包件数在
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
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
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可用采样器(探子)
取样, 每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
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 包件多的,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
下列规定: 一般药材100~500g; 粉末状药材25g; 贵重药材
5~10g; 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供试品。
如药材的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
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 将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即为总样品。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
正方形, 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
(即“四分法”);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
供检验用,此为平均样品。个体大的药材,可 用其他适当方法取
平均样品。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的3倍数,即
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
存期至少1年。
(二)中药制剂取样法
各类中药制剂取样量至少够3次检测的用量,贵重药可酌情取样。
1.
粉状中药制剂(散或颗粒剂) 一般取样100g,可从包装的上
中下三层或等间隔部位取样若干。混匀,然后按“四分法”从
中取出所需供试量。
2.
液体中药制剂(口服液、酊剂、酒剂、糖浆) 一般取样200ml,
同时,须注意容器底部是否有沉渣,如有应彻底摇匀,均匀取样。
3.
固体中成药(丸剂、片剂) 一般片剂取量200片,未成片前已
制成颗粒可取100g。丸剂一般取10丸,胶囊按药典规定取样不
得少于20个胶囊,倾出其中药物并仔细将附着在胶囊上的药物
刮下,合并,混匀称定空胶囊的重量,由原来的总重量减去,
即为胶囊内药物的重量,一般取样量100g。
4.
注射液取样要经过两次,配制后在灌注、熔封、灭菌前进行一
次取样,经灭菌后的注射液须按原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合格后
方可供药用。已封好的安瓿取样量一般为200支。
5.
其他剂型的中药制剂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意抽取一定数量,作为
随机抽样。
二、鉴别
中药及其制剂的定性鉴别系指检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
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
1. 性状鉴别系指对中药的外观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进行描述。
举例: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状描述为:本品呈类球形,有
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 有凹陷的
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
洁白,富粉性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2. 显微鉴别包括显微组织和显微化学反应。
前者系指用显微镜观察药材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
表面制片或中成药的组织、细胞、内含物等的特征。
同样取样要求代表性,中成药应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
理后制片,药典中有不少中成药的鉴别都是采用粉末
显微鉴别的方法(具体可见药典附录)
后者系利用某些中药中所含有物质的理化性质
进行定性鉴别。可测定其理化常数和观察理化
性质,也可选择适当的化学反应来检验。如中
药中有香豆素类成分,可用颜色反应或荧光反
应进行分析。
3. 理化鉴别系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对药材中所含某
些化学成分进行的鉴别试 验。
(1)显微化学反应
(2)荧光法鉴别,将药材(包括断面、浸出物等)或经
酸、碱处理后,置紫外 光灯下约10cm处观察所产生的
荧光。
(3)微量升华法鉴别,适合对一些会有升华性成分的药
材及制剂的鉴别,如薄荷升华物为无色针晶簇(薄荷
醇)
(4)颜色反应及沉淀反应法
eg:取柴胡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
时,放冷,滤过,滤液浓 缩至5ml,滤过,滤液作为供
试品溶液。另取对照品,加甲醇制 成每1ml 各含
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 B)试验,吸 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
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 对二甲氨基
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 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
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4.色谱定性
薄层色谱、纸色谱、GC、HPLC等在定性分析中均有
应用。TLC用得最多,具有分离和鉴定的双重功能,
可用于鉴别真伪,区别多来源或类同品种,控制成分
或有毒成分的限度。
三、检查
中药及其制剂一般可允许少量杂质存在 ,而中药注射剂则不允许
或只允许微量的杂质存在,但均要做限量检查,以控制其质量。
除杂质检查外,与剂型相关的一般项目检查也属此项内容。另外,
还有一些一般质量检查项目和必要的理化常数的测定等均为检查
的范围。
杂质检查:杂质限量检查、灰分测定、酸碱度检查、氯化物检查、
特殊杂质与参伪物检查等。
一般理化检查项目:浸出物及总固体测定、相对密度测定、旋光
度测定、折光率测定、水分测定、干燥失重测定、乙醇含量测定
等。
重金属检查:包括铅盐、砷盐、铁盐及其它重金属测定
另外,国际上对中药及其制剂中有机溶剂残留和农药
残留量限度检查日趋严格
与剂型相关的一般检查项目
液体制剂
合剂和口服液
PH、装量、相对密度、微生物限度等
酒剂和酊剂
含乙醇量、甲醇量检查、总固体、装量、微生
物限度等
注射剂
无菌检查、澄明度、热原、PH、渗透压等
其他
固体制剂
丸剂
水分、重量差异(按丸或重量)、装量差异(按一次剂量分
装的)、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
散剂
均匀度、水分、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等
颗粒剂
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等
片剂
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含量均匀度等
胶囊剂
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
• 另外,其他剂型(如半固体制剂等)有
各自的检查项目。
四、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系指用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方法
对药材质量进行检定的方法。
中药成分复杂,且大多数有效成分还不清楚,
因此实际分析工作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对于有效成分明确的中
药及其制剂,应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以确
保质量
2.有效部位含量测定:大致明确主要活性物质是
哪一类成分
3.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及中成药测定
4.贵重药材或含剧毒成分的中药测定:尽可能测
定其中的有效成分或剧毒成分的含量
• 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根据待测成分的性质,并参考有关
资料进行选择。
•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色谱法(TLC、HPLC等)和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另外还有电化学方法、化学分析法、
生物化学方法等。
五、检验记录
• 要求原始资料真实、详细、整洁。
• 记录内容包括送检单位、送检日期、检品名称与规格、批号、检
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者、审核者及检验日期。对用显微镜或
电镜检验所得的图象,应真实描绘,注明放大倍数或附相片及说
明。检验中所用仪器应标明型号。所得到的数据,应详加核对,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