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

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
赵爽
• 教学内容:本节讲述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
的用法。
• 教学重点:了解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掌
握它们中的常用词的主要用法及其分类。
• 教学难点:不同句子中常用词的不同用法
和表示的对象(谦敬副词)。
• 教学方法:讲授。
• 教学步骤与内容
• 一、语气副词和谦敬副词的概念及其各自分类
• 一)语气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对谓语起修饰
作用。表示说话语气的副词。
•
分类:表示反诘语气、表示猜度语气、表
示转折语气、表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语气、表
示祈使语气、表示侥幸语气。
• 二)谦敬副词: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客气,
常用一些表示自己谦卑和对对方恭敬的副词来表
达这种态度,因为它无实在意义,所以不能译为
现代汉语。
•
分类:表谦副词、表敬副词
二、语气副词的具体用法
• 一)表示反诘语气副词
•
常用的反诘副词有:“岂”、
“宁”、“讵(巨)”、“庸”、“独”
等字,用于反诘句, 以加重反问的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 例如:
• 1、1)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2)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论语· 阳货》)
• &“岂其”、“岂渠(巨)”与“岂”意同,
在反诘句中
• 3)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干谿?
(《左传·昭公十三年》)
• 4) 则是国未能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
(《荀子·王制》)
• 2、5)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史记·陆贾列传》)
•
6) 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
宁有诏止将军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 &“宁”用于反诘句中,后文常有“耶
(邪)”,“乎”等语气词跟它相呼应。
• 7)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世说新语·德行》
• 3、8) 讵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迹府》)
• 9) 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
地,讵是事宜?(《资治通鉴·梁纪·武帝太
清元年》)
• 4、10)彗星之出,庸可惧乎?(《晏子春
秋·外篇第七》)
• 11)追而不及,庸有罪乎?(《韩诗外传》
卷二)
• 5、12)目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
公子姊邪?(《史记·魏公子列传》)
•
13)物之饮食,无不能知;人之饮食,
天独知之?(《论衡·雷虚》)
• &“独”在反问句中场表示“难道”、
“竟(然)”、“反(二)”等转折的意
思和语气,并常有“纵”、“虽”等虚词
同它相呼应。可根据上下文恰当译出。
二)表示猜度语气副词
• 常用的猜度语气副词有“殆”、“其”、
“盖”等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
“恐怕”、“或许”等。
• 例如:
• 1、1)此殆空言,非至计也。(《汉书·赵
冲国传》)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2、3)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
君其礼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4)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三国
志·魏书·武帝纪》)
• &“其”若用在反诘句中,也可表示反诘语气。
例如:一之为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
年》)
• “岂”若用在陈述句或疑问句中,也可表示猜度
语气。例如: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蜀
书·诸葛亮传》)
• 3、5)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
者数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6)汉宾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
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
不可胜数。
三)表示转折语气副词
• 常用的转折副词有:“反”、“顾”等字,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反而”、“却”等。
• 例如:
• 1、1) 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
反委质事伯。(《战国策·赵策一》)
•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
昌黎全集·师说》)
四)表示肯定语气副词
• 常用的肯定副词有:“诚”、“信”、
“果”、“必”等字,相当于现汉的“确
实”、“真的”等。
• 例如:
• 1、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2)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史记·春申
君列传》
• 2、1)臣北方人之鄙也,闻大五将攻宋,
信有之乎?(《吕氏春秋·爱类》)
•
2)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杜工部诗集·将赴成都草堂途中作先寄
严郑公五首》)
• 3、1)天地果无初乎?(《柳河东集·封建论》)
•
2)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
探之。”果得一死男。(《三国志·魏书·方技
传》)
• 4、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
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
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
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五)表示判断语气副词
• 常用的判断副词有:“乃”、“即”、“则”等
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就是”。
• 例如:
• 1、1)汉王使间问之,乃羽之。(《汉书·项籍
传》)
• 2、1)少府徐仁,即丞相车千秋女婿也。(《汉
书·杜延年传》)
•
2)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世说新
语·方正》)
• 3、1)此则寡之罪也。(《国语·勾践栖会稽》)
六)表示祈使语气副词
• “其”字本来是一个表示猜度的语气副词,表示猜
度就含有不定的成分,“其”字用在祈使句中,
就成了表示祈使的语气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希望”、“还是”等。
• 例如:
• 1、1)王其听臣也,必无与讲。(《战国策·魏策
二》)
•
2)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弥口无
言,以待吾事。”(《战国策·秦策二》)
七)表示侥幸语气副词
• 常用的侥幸语气副词有“幸、幸而”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幸亏”。
• 例如:
• 1)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先生诗集·山园小梅》)
• 2)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柳宗
元集·童区寄传》)
三、谦敬副词的具体用法
• 一)表谦副词 表示自己谦卑的副词。
•
常用的表谦副词有“窃”、“敢”、“伏”
等。
• 例如:
• 1、“窃”是“私下”的意思
•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战国策·赵策四》)
•
2)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
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史记·蒙恬传》)
• 2、“敢”是“冒昧”的意思
•
1)若之郑而又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左传·僖公三十年》)
•
2)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公
孙丑上》)
• 3、“伏”是“趴着”的意思。
•
1)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
共靖中原,同匡汉室。(《诸葛亮集·与孙
• 权书》)
•
2)臣伏自忖度,有方刚之力,不得
备戎行(hang)、致命死,况今已无事,
思报国思,独惟文章。(《柳河东集·献平
淮夷雅表》)
二)表敬副词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
•
•
•
•
•
•
•
常用的表敬副词有“敬”、“情”、“谨”、“幸”、
“惠”、“辱”等。
例如:
1、请、敬、谨都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1)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左传·庄公十年》)
2)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3)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吕
氏春秋·观世》)
4)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
军高义,敬再拜谒者。”(《庄子·盗跖》)
5)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
从。”(《史记·平原君列传》)
2、幸惠辱这几个副词修饰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是对方发出的,或者是表自己承蒙对方的照顾,或
者表示这样做是屈辱了对方。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免臣。(《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
•
•
•
•
2)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史记·滑稽列
传》)
3)夫一家之长必惠养子孙,天下之君必惠养兆民。
4)子惠思我,褰(qian牵)裳涉溱(zhen)。
(《诗·郑风·褰裳》)
5)君若辱贶(kuang)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左传·隐公十一年》)
6)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栾城
集·上枢密韩太尉
习题
• 语气副词见书383页,第三题:3、8、12
• 谦敬副词
•
指出下面加着重号副词的类别和意义
• 1、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战国策 赵策》)
• 2、君惠檄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
寡君之愿也。(《左传 僖公四年》)
• 3、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史记 敬叔
孙通列传》)
参考书目
• 《古代汉语语法》)辽宁出版社 唐瑞琮著
• 《古汉语千题解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7年
• 《古汉语虚词通释》
• 《古汉语语法概要》四平师院中文系 程希
岚著
• 《古代汉语》下册 朱星著
• 《文言语法》史存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