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项目三中药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 理论基础
任
务
理论基础
一、结构与分类
二、理化性质
三、检识方法
四、提取与分离方法
一、结构与分类
醌类化合物是具有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二酮
类化合物(不饱和环二酮结构)。
天然醌类化合物主要为苯醌、萘醌、菲醌和蒽
醌四种类型。
不饱和环己二烯二酮结构
蒽醌类(anthraquinones)化合物主要集中分布
于蓼科、茜草科、豆科、鼠李科、百合科、紫葳科等
植物中。天然药物如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
丹参、番泻叶、芦荟、紫草中的有效成分都是醌类化
合物。天然的醌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是多方面的,如
泻下、抗菌、抗病毒、止血、利尿和抗肿瘤作用,还
有一些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心脏病,是一类很有前途的
生物活性成分。
(一)蒽醌类成分的结构类型
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还原
程度的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二
蒽酮。
蒽醌基本母核
1、羟基蒽醌类
(1)大黄素型
,多数化合物呈黄色。

例如常用中药大黄中的主要蒽醌成分。
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
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
R1
R2
大黄酸(rhein)
—H
—COOH
大黄素(emodin)
—OH
—OH
芦荟大黄素(alos- emodin)—H
—CH3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 OCH3
—CH3
大黄酚(chrysophanol)
—H
—CH2OH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2)茜草素型
,化合物颜色较深,
多为橙黄色至橙红色。

例如:中药茜草的主要成分茜草素
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
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作用
R1
R2
R3
茜草素(alizarin)
—OH
—H
—H
羟基茜草(purpurin)
—OH
—H
—OH
—COOH
—OH
伪羟基茜草(pseudopurpurin) —OH
茜草及茜草根茎、饮片
2、蒽酚和蒽酮类
蒽酚、蒽酮是蒽醌的还原产物,常与蒽醌同时存在于
药材中,且能相互转化。还原型的蒽酚、蒽酮多存在于新鲜
药材中,对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副作用)。
如:鼠李科植物长叶冻绿
长叶冻绿主要成分柯桠素为蒽酚类型;
具有清扫解毒、杀虫利湿作用;
长叶冻绿
如: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
大黄中含有大黄酚蒽酮成分;

具有清热泻下、活血化瘀等多种作用;
蒽酚及蒽酮的性质

蒽酚及蒽酮类一般只存在于新鲜植物中,存放期间易被氧化,
生成蒽醌类。

蒽酚的中位羟基与糖缩合成苷后,则难以被氧化,较稳定,
因为形成的苷只有被水解除去糖才易被氧化而转变为蒽醌衍
生物。而苷的水解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
羟基蒽酚抑菌作用较强,可治疗疥癣之类皮肤病。
3、二蒽酮类
由两分子蒽酮脱去一分子氢,通过C-C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结合方
式多为C10-C10′连接。
例如: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番泻叶中致泻的主要有效成分番泻苷类。
•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作用。
番泻叶
二蒽酮类性质

C10-C10′键容易水解而断裂,生成较稳定的蒽酮游
离基,继而氧化成蒽醌类化合物。

一般随着植物原料储存时间延长,二蒽酮类含量下
降,单蒽酮类含量上升。
4、二蒽醌类
为两分子蒽醌通过碳-碳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天
然二蒽醌类化合物中的蒽醌环都是相同而对称的,由
于空间位阻的相互排斥,故两个蒽环呈反向排列。
如:鼠李科植物翼核果
•翼核果干燥茎主要成分醌茜素为二蒽醌类化合物;
•具有补益气血,祛风活络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的其他生物活性
1、泻下作用
大黄、番泻叶含有蒽醌类成分,其中以番泻苷的作用最
强。
2、抗菌作用
蒽醌类成分大多 有抗菌作用,其中以大黄酸的活性最强。
3、抗肿瘤作用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
醌类化合物如果母核上没有酚羟基取代,基本上无色,但
随着酚羟基等助色团的引入则表现有一定颜色,取代基的
助色团越多,颜色也就越深。多为黄色至橙红色固体。一
般都具荧光,并在不同PH时显示不同的颜色。

游离形式多为完好结晶。

结合成苷则难以得到完好结晶,多呈粉末状。
(二)升华性
游离醌类多具有升华性。一般来说其升华温度随酸性增强而升高。
(三)挥发性
小分子苯醌及萘醌具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
(四)溶解性
游离醌: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醌苷类:易溶于甲醇、乙醇、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醚、苯、氯仿。
(五)酸碱性
1、酸性
蒽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因此具有酚的通性,呈
弱酸性,但酸性强弱与分子中是否存在羧基、酚羟基的数
目及结合位置有关。
(1)含有
的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于不含羧基者;一般
蒽核上羧基的酸性与芳香酸相同。
(2)醌类化合物母核上β-OH的酸性强于α-OH。
(3)酚羟基数目增多,酸性增强。但酚羟基若形成分子内氢
键,则酸性下降。下列化合物的酸性依次递减。
游离蒽醌类的酸性强弱规律如下:
含-COOH>含2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α-OH>含一个α-OH
5%NaHCO3
5%Na2CO3
1%NaOH
5%NaOH
2、碱性
由于羰基上的氧原子具有微弱的碱性,能溶于
浓硫酸中生成盐再转成阳碳离子,同时颜色显著加
深。
三、检识方法
(一)碱液呈色反应

羟基蒽醌类遇碱显红—紫红色

检识羟基蒽醌成分的最常用方法

显色反应与形成共轭体系的酚羟基和羰基有关。
(二)醋酸镁显色反应

羟基蒽醌和0.5%醋酸镁的甲醇或乙醇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或紫色络合物。

在蒽醌类化合物中,如果有α-酚羟基或邻位二酚羟基结构时,则可与Pb+、
Mg2+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
当蒽醌类化合物上的羟基位置不同时,与醋酸镁形成的络合物具有不同的颜色,
不仅可作为蒽醌的一般定性检查,而且可以提供羟基取代位置的线索,有利于
结构的推测。多用作PPC、TLC显色剂。
(三)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
蒽酮类化合物尤其是1,8-二羟基蒽酮衍生物的专属反应
(具有一个活性次甲基)。

1,8-二羟基蒽酮衍生物的羰基对位亚甲基上的氢很活泼,
可与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吡啶溶液反应缩合而成共轭体系
较长的化合物,呈现不同颜色。( 1,8-二羟基蒽酮类均
为绿色)
(四)色谱检识
(一)薄层色谱
1、吸附剂:硅胶或聚酰胺(禁用碱性吸附剂)
2、展开剂:氯仿-醋酸-乙酯(游离蒽醌)
醋酸乙酯-甲醇-冰醋酸(蒽醌苷类)(100∶17∶13)
显色剂:碳酸钠、0.5%醋酸镁甲醇喷雾剂
(二)纸色谱
1、展开剂:石油醚-乙醇-水(1∶1∶3)
2、显色剂:0.5%醋酸镁甲醇喷雾剂
四、 提取与分离方法
(一)提取方法
1、有机溶剂提取法
(1)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任务一 大黄中蒽醌类的提取方
法)
(2)醇提取法(任务二 番泻叶中蒽醌类的提取方法)
2、碱提酸沉法
3、水蒸气蒸馏法
4、其它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既提高了提出
率,又避免醌类成分的分解)。
(二)分离方法
1、蒽醌苷类和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分离
含醌的醇提取液
↓
浓缩
↓
水分散
有机溶剂萃取
水层
有机溶剂层
蒽醌苷类
游离蒽醌类
(二)分离方法
2、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1)羟基蒽醌的酸性差别很大时,采用PH梯度萃取法(大
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分离方法)。
(2)羟基蒽醌的酸性差别不大时,采用色谱方法,可得到彻
底分离。
(1)PH梯度萃取法
5%NaHCO3液 →
5%Na2CO3液 →
含-COOH及两个以上β-酚OH
含一个β-酚OH蒽醌类
1%NaOH液 → 含两个a-酚OH蒽醌类
5% NaOH液 → 含一个a-酚OH蒽醌类
(2)色谱分离法
多用吸附柱层析,以硅胶、磷酸氢钙、聚酰胺粉为吸附剂,不宜用氧
化铝,尤其是碱性氧化铝,因为羟基蒽醌能与氧化铝形成牢固螯合物,
难以洗脱。
知识链接
任务一
大黄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1、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
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2、化学成分
(1)生大黄:番泻苷类等蒽醌类化合物(泻下作用)、蒽酚
或蒽酮衍生物(刺激、致呕作用)、鞣质类多元酚化合物
(止泻作用)、土大黄苷(杂质)。
(2)炮制大黄:苷类水解,产生大黄素类苷元,不同的炮制
方法,所含的主要成分不同,作用也不同。
任务一
大黄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根据大黄中的羟基蒽醌苷经
酸水解成游离苷元,苷元可溶于
氯仿而被提出的原理。再利用各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不同,采
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而得各单体
苷元。
任务二 番泻叶中蒽醌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1、番泻叶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叶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
痛、水肿胀满。
2、番泻叶主要活性成分:番泻苷A、番泻苷B、番泻苷C、番
泻苷D。
番泻苷A不溶于水、
苯、乙醚或氯仿,难溶
于甲醇、乙醇或丙酮,,
但在与水相混的有机溶
剂中的溶解度随含水量
的增加而增大,溶剂中
含水量达30%时溶解度
最大。
采用大孔吸附树
脂法进行分离。
知识链接
大孔吸附树脂法
大孔吸附树脂法
分离原理
影响分离的因素
洗脱剂的选择
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法
(1)特点:白色球形颗粒,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理化性
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中
(2)原理:吸附性和分子筛性相结合。吸附性由范德华引力
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是其多孔性结构性质
(3)影响吸附因素:溶剂本身的性质;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
度(溶解度大,树脂对其吸附力降低);化合物的性质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简述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3、为什么大黄药材要贮藏二年以上才可供临床药用?
4、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两种化合物。
2、8-二羟基蒽醌
2、8-二羟基蒽酮
茜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