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萊爾(Charles Bandelaiye)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波特萊爾(Charles Bandelaiye)

現代文學藝術
波
特 萊
爾
/
第二組
Ariel
Mia
Carina Michelle
Joseph
Mimi
幾
米
波特萊爾
(Ch. Baudelaire, 1821-1867)
生平:
1821年夏爾·波德萊爾生於巴黎高葉
街十五號,是弗朗索瓦·波特萊爾晚年與
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
務於神職,後來在參議院任職,他在詩歌
和繪畫方面頗有才能,其在波德萊爾幼年
時代就給予了他良好的藝術熏陶。波特萊
爾六歲那年,父親弗朗索瓦去世,次年,
母親改嫁Aupick上校。
1831年七月革命,法王復辟後,波德
萊爾的繼父Aupick調職至里昂駐防,波特
萊爾進入當地的一所私立學校德洛姆寄宿
學校學習。
1832年進入里昂皇家中學。
1836年波德萊爾15歲時,回到巴黎進入路易大帝中學就讀。開始閱讀
夏多布里昂和聖伯夫。在這個時期,波特萊爾開始顯示出其在詩歌等方
面的才能,但他的詩作卻不為導師所認同,得到的評價是在這些詩中顯
示了一些不屬於他年齡的墮落品質。
1839年於路易大帝中學畢業,他決定開始展開他的文學生涯。
1840年十九歲的波特萊爾結識文學界的朋友,為一家報社供稿,此
時展開一段不規律的生活。
1841年被其放蕩生活惹怒的Aupick將波特萊爾送往印度,並希望艱
苦的航行能夠改造他。
1842年2月,波特萊爾於航行的中途乘坐另一艘船返回巴黎,這次
通往東方的旅程令波特萊爾產生無數的幻想,並且成為後來一些作品的
創作源泉。同年4月,波特萊爾繼承了先父的遺產,開始隨心所欲的奢侈
生活。所有的瓊漿佳餚、華服美女以及鴉片迷藥在波特萊爾的詩歌中畫
出了一抹奇異的蒼白色彩。
1843年,波特萊爾開始寫作,後來收錄在《惡之花, Les Fleurs du
mal》<The Flowers of Evil>部分的詩歌。由於他不節制的揮霍,他的
家人於1844年指定了一名監護人管理波特萊爾的財產,按月撥給他200法
郎。
1844年,波特萊爾企圖自殺。
1846年,波特萊爾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詩歌、小說、文論
和翻譯,其中大部分的詩歌於1857年首次結集為《惡之花》出版。這個
時期詩人的創作仍不穩定,太多的幻象在他的腦海中閃現,像四處滾落
的水珠仍未匯聚成流。
1848年至1851年,波特萊爾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在革命與起義中,
從現有的資料記載中看出,波特萊爾在政治方面十分稚嫩。 令波特
萊爾最初聞名於巴黎文壇的並不是他的詩歌,而是他的文學評論:
《1846年的沙龍》和《1859年的沙龍》。1848年,法國巴黎工人學生
及市民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波特萊爾在期間十分積極,並與朋友一
起創辦了一份革命刊物,但是這份刊物僅維持了兩天。在波特萊爾的
一生中,對他影響最深的作家是愛倫·坡,自1848年7月一直到他逝世
的十七年間,波德萊爾堅持翻譯愛倫·坡的作品。
《惡之花》出版後不久,因為「有傷風化」的罪名,法庭處以波德萊
爾三百法郎的罰款,並勒令從詩集中刪除六首主要的詩,當時的法國
文壇對此事件的看法一分為二,只有少部分人站在波特萊爾一邊,大
文豪雨果寫信給波特萊爾讚揚《惡之花》。
1861年,《惡之花》再版,除去那6首詩外,並加入新詩35首。
同年12月,波特萊爾被提名為法蘭西院士候選人,波特萊爾於1862年
2月拒絕。
1862年,波特萊爾首次發病,三年後病情惡化,1866年在比利時
參觀教堂時突然出現失語症及半身不遂等癥狀,回巴黎後住進療養院,
隔年1867病逝,享年46歲。
時代背景
Romanticism浪漫主義(1798-1837)
Victorian Age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
時代大事紀
政治:
VICTORINA AGE女性參政權興起
1821 法國第一執政和法蘭西皇帝
拿破崙過世
社會:
1838 法國奧塞美術館落成
1854 法國知名品牌LV創始人-路易威登
開立第一家皮箱店
文學: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
聖伯夫(Ch. Sainte-Beuve, 1804-1969)
保羅.梵樂希(P. Valry, 1871-1945)
頹廢主義(象徵主義)
最早由法國詩人波德萊爾(1821-1867)的創作
《惡之華》為代表作。
頹廢主義起源於法國,爾後流行於歐州。
頹廢主義的產生是同當時歐洲的社會現實密
切相聯繫的。
代表人物
斯蒂凡·馬拉美(1842-1898)
保爾·魏爾倫(Paul Verlaine,1844-1896)
阿爾圖爾·蘭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1891)
不被時代接受的詩人
波德萊爾在1857年發表傳世之
作《惡之華》,後遭到法蘭西第二帝
國的法庭法院判為「妨害公共道德
及風化罪 」,判決對作者罰款300法
郎,並刪去6首詩。
他嘔心瀝血的詩作不為同代人
所理解、詩集遭法院查禁,還得公
堂辯解;成了遭人詛咒的詩人、被
法院罰鍰的作家,使他背負起頹廢
詩人、該死詩人的別號。
代表性作品
散文詩集
《巴黎的憂鬱》
(Le Spleen de Paris)
《人造天堂》
(Artificial Paradises)
《惡之華》
(Les Fleurs du Mal)
惡之華-通感
《惡之華》中最著名的詩作<通感>
(Correspondences)裡,波特萊爾不獨錘煉出一首絕妙
好詩,更透過詩言傳達一項美學驗證,既大膽又創新。
將西方自柏拉圖以降的文藝通感理論言簡意賅地加以
重新詮釋;意即,將詩轉化成可品、可味、可嗅、可觀、
可吟、可唱、可聽的綜藝體。
致而詩的表現手法在波特萊爾手中不僅可以言志論藝、
亦能馳騁創作,而樂趣無窮……。而所謂的「現代性」也
就昭然若揭。另外,經由這樣的詩句,詩人亦指點了詩的
國度──「象徵之森林」。雖有論者指出,波特萊爾雖有
幸覓得此林,唯探索之描述多於明確之結論。
通感
• 大自然是一座神殿,那兒有活的支柱 ,註1
• 不時發出含含糊糊的話語;
• 行人從那兒穿越象徵之森林,
• 森林凝視以熟稔之眼神。
• 如悠長之回聲於遠處匯合,
• 溶入黝黑深邃的和諧中;
• 廣漠如黑夜,浩瀚似光明,
• 芳香、色彩、聲響相互應和著。
• 有芳香嫩如孩童肌膚,註2
• 柔和像雙簧管 註3、翠綠好似草原;註4
• 另外一些,腐朽、濃鬱、輝煌燦爛。
• 具無限之擴張,宛如龍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
• 歡呼精神與官能之狂喜
幾米的生平
原名廖福彬,生於1958,
天蠍座,吃素,已婚,有一個女兒
台灣宜蘭,繪畫作家
筆名自英文Jimmy
1995年生命的錯置
繪畫世界
現代觀思想
故事多是虛構的,但幾米的繪本故事卻讓人感覺親切,主要是因為他取材貼近我
們的生活,主角的生活情境與心理活動都是我們可以理解的。透過某些描述方法,原
本例如在描繪不安當中不時襲擊而來的憂鬱、對天真與童心的渴求等等。這些與其說
是期待想像空間,不如說是人們在當下的社會裡,對於確定性、安全感與自由的追求。
如此世代遞嬗的意涵均在幾米的繪本創作裡保留著痕跡。
再者,幾米這樣繪本創作的形式,也充分展現出「文學新人類」的創作主流,對
傳統敘事模式的質疑、顛覆、實驗,與文類界線的消泯等等。其中,現代文學現象裡
確實早有將文類界線模糊化的趨勢。幾米繪本創作,不但跳脫文類界線,還滲入了其
他藝術的因子,也就是所謂「非說寫語言」的藝術創作。
現今對高科技e世代的人們來說,需要的是更直接更快
速的溝通。過去習慣從閱讀中得到知識與道理,都過於繁
瑣沉重了。在此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習慣也漸漸的被改變。
在幾米的創作裡,不必拘謹於整體架構的理解,隨時
都可以進入情節;不見得要對通篇文字感應,也可以只透
過畫面想像。不必再經過層層概念的引介,來思考文字構
築所指涉的範疇,於是,閱讀自然成了件輕鬆容易的事。
相信這也是為什會引起所謂的幾米現象。
幾米作品
☆1998 10 森林裡的秘密
☆ 1998 10 微笑的魚
☆ 1999 02 向左走向右走
☆ 1999 05 聽幾米唱歌
☆ 1999 09 月亮忘記了
☆ 2000 03 森林唱遊
☆ 2000 10 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
朵花
☆ 2001 01 地下鐵
☆ 2001 06 照相本子
☆ 2001 10 1.2.3.木頭人
☆ 2002 02 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
卡片
☆ 2002 04 我夢遊你夢遊
☆ 2002 10 布瓜的世界
☆ 2003 01 幸運兒
☆ 2003 06 你們我們他們
☆ 2003 12 又寂寞又美好
☆ 2004 01 開始
☆ 2004 01 履歷表
☆ 2004 01 遺失了一隻貓
☆ 2005 01 小蝴蝶小披風
☆ 2005 10 失樂園
☆ 2006 03 藍石頭
☆ 2006 07 謝謝你毛毛兔,
這個下午真好玩
☆ 2007 02 戀之風景
☆ 2007 08 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向左走向右走
他們彼此深信
是瞬間的熱情讓他們相遇
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
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
北
投
公
園
北
投
捷
運
站
地下鐵
幾米-永恆性
• 不論世界越來越美麗,還是人性越來越哀傷,生
活中的我們都希望在幾米傳遞的作品中,可以找
到一點點心情轉換的空間。
• 幾米的創作,給人的感覺總是溫暖祥和而優雅的,
彷彿能夠比文字講述更多故事,在疏離的城市中,
觸動到現代人的心中,因此每個人都能在他的故
事找到一個映照和寄託,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幾米。
• 1998年首度在台灣出版個人的繪
本創作《森林裡的秘密》、《微
笑的魚》,獲頒年度中國時報開
卷最佳童書、民生報好書大家讀
年度最佳童書、聯合報讀書人最
佳童書獎。
森林裡的秘密
• 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
獲選為1999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
響力的書,並興起台灣繪本創作
風潮。其作品被翻譯成數十種文
字,暢銷世界,評論者認為他的
作品常以細密的筆觸透露淡淡的
疏離感,也因此被大眾所喜愛。
微笑的魚
• 幾米的作品也被改編成舞臺
劇、電影、電視劇和動畫,
而幾米特有的創作內涵,形
塑出幾米化風格的圖像與流
行符號,並締造文化創意的
新風潮。
<向左走向右走>電影版
幾米周邊產品及生活相關用
品如寢具、文具禮品、手錶、
音樂鈴及玩具公仔等,在消
費者心中建立起了他獨特的
形象,讓更廣大消費群眾藉
由不同形式來認識幾米。如:
*鎮金店「Just Gold幾米」飾品
*時間廊「鐵達時幾米」手錶
*德國「Kaiser幾米」陶瓷餐具系列
*幾米彩繪手機
*幾米捷運儲值卡
*幾米郵票與郵封
*幾米電子辭典
幾米彩繪手錶
幾米繪本作為設計的台北捷運單程票磁卡
• 幾米所有的作品都是原創,
每部作品都代表不同的意
念,每一個人物、每一個
故事都有其獨特性。
• 在圖畫和文字作品中,都
能清楚地看出幾米特有的
風格,許多喜愛幾米的消
費者也把他的作品當成收
藏,因此書、電影、電視
劇、動畫和商品都讓幾米
的成就能永續下去。
郵票
幾米-時間背景
•幾米在<向左走向
右走>書中,描寫
出90年代社會的疏
離感與不安定感,
而當時有許多的社
會現象ㄧ直延續至
今,以下就各角度
來分析:
角度
台灣的社會現象分析
90年代後半開始,年輕人就業環境惡化,大學生
社 會 文 化 難找工作。
因
素
教育制度把學生作“有學習意識”和“缺乏學習
學 校 教 育 意識”;“持續努力”和“放棄努力”兩極化區
分,使學業成績不好者,以失敗者自居,自暴自
因
素 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父母窮其一生的努力都是為了子女,他們設法讓
家 庭 教 育 孩子體面地生活,隨著社會經濟改善,父母經濟
寬裕,習慣受寵的孩子乾脆伸手向父母要錢。
因
素
城市的人際關係疏離,加上兄弟姐妹不多,使年
個 人 心 理 輕人從小孤獨生活,久而久之缺乏與人溝通的能
力,長大後對處理人際關係缺乏信心。
因
素
• 幾米在1998-1999年間創作出<向左走向右走>,當時社
會最震驚的事件就是”921大地震“,造成台灣人心理與
生理上極大的傷害。地震發生後,臺灣人民所展現的勇氣
與尊嚴,都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同時,臺灣人民的
不安全感,經過這次大地震也更加發酵。這種不安全感直
接展現在災民的身上,但也逐漸擴散到一般民眾。從另一
個角度來看,這一連串的地震所產生的恐懼,或許是臺灣
人民憂慮政府組織效率、社會脈絡與臺灣未來等問題的縮
影。
•當時地震對社會也展現出幾點正面的影響︰
1. 以往臺灣人總是愈來愈冷漠與自私,但是這次
的地震,卻使社會中久未見到的溫暖、熱誠與無
私的精神再度展現。
2. 宗教團體以及一些非官方組織,在這次的震災
中展現出強大的能量與動員力,過去二十年來臺
灣社會所建立的社區網路似乎發揮功效。
幾米-創造性(Creativity)
• 幾米的繪畫世界中,透過對生命、現實生活中的
省思與敏銳的體感,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感覺與存
有童心的天性,更包含了現代人內心疏離、不安
的另一面。
• 幾米的創新作品凝聚了眾人的讚賞,廣受社會的
肯定下更提高作品的價值而形成了創造性產物的
永恆。
From 1798年 浪漫個人主義興起
(Romanticism)
孤寂Solitary
性慾Sex Desire
To
1987年 台灣解嚴(End of martial law)
1. Greco-Roman Age (524-456B.C.)
2. The Middle Ages (500-1500A.D.)
3. Renaissance (15.16th)
4. Neo-classicism (17.18th)
5. Romanticism (1798-1832)
6. Victorian Age (1832-1901)
7. Modernism (1920s)
8. Post-modernism (Post industrialism) 夏爾.波特萊爾
(1821-1867)
幾米(1958- )
「自我的蒸發和集中,一切寓於其中 …… 」
「創造一種幽暗性的魔術,其中同時包藏著客
體和主體,外界和藝術家自己。」
─夏爾.波特萊爾
「不要把我想成最孤寂的人。」
-幾米
又寂寞又美好Beautiful But Lonely
幾米在這項展出作品中,
以裝置的呈現方式展出寂寞又美好的原畫,
述說每個人心中藏有的那些寂寞、美好又無法言語的小秘密。
觀者經由藝術家的創作共同進入一個熟悉與親切的分享經驗。
2007年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
幾米這次展出未出版過的作品 -《完美小孩》。
幾米為同一個小女孩畫出36個正面和36個側面,趣味的造型變化加上甜美的、凶惡的、
俏皮的、生氣的種種表情,取名《完美小孩》呈現幽默與令人莞爾的情調。
我們血液裡都有共和的精神,就像我們骨頭裡都有梅毒。
我們是民主的,也是梅毒的。
─夏爾.波特萊爾
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的詩集 《惡
之華》(Les Fleurs du mal),主題是美與墮落,震驚同時代
的人,被指為淫穢。其中有六首詩跟女同性戀與吸血鬼有關,
被法國內政部公共安全局查禁。
波特萊爾告訴母親,《惡之華》見證了他對每件事情的憎
惡與仇恨。波特萊爾的憎惡與仇恨,有多少是跟他知道自己得
了梅毒有關呢?(Mal指的是邪惡,也是疾病。)波特萊爾從
來沒有公開提起他的疾病,不過在家書中有提到。一八六一年
五月六日,他向母親承認道:「你知道我年輕時得了性病,後
來我以為完全治癒。一八四八年之後,在迪戎(Dijon)復發,
又消退了。現在轉變成新的形態,皮膚留下瘡疤,所有的關節
都很僵硬。你可以相信我,我知道怎麼回事。除了所遭受的悲
慘狀況,更糟的是我內心非常懼怕。」
恐怖美學
波特萊爾《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腐屍〉(Une charogne)的詩,
他以煽動、霸氣的筆法,表達對屍體、腐
肉的歌頌。
詩人里爾克(Rilke)認為波特萊爾的
詩意闡述,不僅描繪了人類命運的圖像,
更足以理解從塞尚(Cézanne)以降的的
現代繪畫沿革。對恐怖的美學魅惑,醜惡
的神祕,都在藝術中發展出來。
腐屍 (une charogne) I
《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波特萊爾(Charles Bandelaiye)
吾愛,你記否那個美好的夏日清晨
我倆看到的東西;
在小徑拐彎處,一具潰爛屍體
橫臥碎石滿佈的路上
兩腿裸裎,像淫蕩女人
灼熱且流出毒汁
以無所謂的可恥態度
暴露充滿臭氣的腹部。
陽光照射這團腐肉上,
像是要考熟它,
且百倍地還給結合萬物的偉大自然;
青天俯視宛若怒放花朵的
這具傲然屍骨。
那惡臭如此強烈,以致
讓你差點昏倒草地。
蒼蠅在腐屍腹部嗡嗡飛叫,
從那爬出成群的黑色
蛆蟲,牠們像濃液般沿著
尚存的蔽衣蠕動。
牠們呈波浪狀爬上爬下,
或著冒泡般衝來衝去;
人們以為這具背野風鼓脹的屍體,
正大量繁殖的生存著。
腐屍 (une charogne) II
《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波特萊爾(Charles Bandelaiye)
這世界奏出奇怪的音樂,
宛如潺潺流水澌澌風語,
或是有韻律感簸箕上的麥粒
在篩子上搖轉變。
外表銷蝕,只存一夢,
一幅素描逐誔生於
被遺忘的畫布上,那是藝術家
僅憑記憶完成的。
磐石後面一隻不安分的母狗
怒目睥睨我倆,
窺伺且預備從屍骨中
取回剛失去的那塊肉。
--然而你將會像這堆穢物,
像這團恐怖惡臭,
妳呀!我眼中的星星,心中的太陽,
我的寶貝,我的熱情!
是的,妳準會如此,
嬌美王后,
最末的聖禮後,
你就在盛開的花卉下,
骸骨之間霉化。
那時,美人兒!請告訴
吻蝕妳的蛆蟲,
說我保住了已朽愛情的
外貌和神聖本質!
幽魂(Le revenant)
《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 ) 波特萊爾(Charles Bandelaiye)
像褐眼珠的天使,我將重回妳的閏房,
跟夜色的暗影同時
悄悄地溜近妳身邊;
褐髮佳人,我將給妳
冷如月兒的親吻,
以及在墓穴周圍
爬蠕的蛇般的愛撫。
當青灰色早晨來臨
妳將發現我的空位,
冷冷的,真到黃昏。
像其他男人以柔情
對待妳的生命與青春,
我,願以恐怖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