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庖丁解牛时

·
《
庄
子
养
生
主
》
字
音
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huā(象声词)
謋huò(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
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
向 xiǎng
盖 hé 通“盍”
通“响”
思考与讨论
1、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
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的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 反映了庖丁
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
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
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
缓急有秩。他熟练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
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
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
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
这一段描写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和谐、优美,充满
艺术气息。
庖
丁
解
牛
手—“触” 足—“履”
动作:
肩—“倚” 膝—“踦”
声音:砉 騞
“合于《桑林》之舞
中《经首》之会”
技
术
高
超
文惠君的赞扬对表现庖丁解牛起到了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了庖丁的高超的技艺
引出下文对实质问题的探讨
2、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天道,自然规律)
3、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
达到当下这个境界的?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说说你的体
会。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
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
然”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得“道”的过程
始之解牛:
所见全牛(不懂规律)
三
个 三年之后:未曾见全牛 (认识规律)
阶
段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
天理,因其固然
(运用规律)
4、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为什
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目的何在?
良:“岁更”—“割”
对比
族:“月更”—“折”
丁:“十九年”—解 、“游刃有余”
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
运用了规律,突出“道”之重要
5、尽管庖丁解牛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但遇
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还是采取了什么态度?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谨慎小心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
而藏之。”
6、解牛完毕,为什么还要“善刀而藏之 ”呢?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你“得”了吗?
解
牛
之
道
与
养
生
之
道
有
何
联
系
?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
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
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
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这篇寓言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
刀来比喻人。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
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
(像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
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
自己。)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
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
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以无厚人有间”也
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
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
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
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庄子的
“养生之道”
 庄子主张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不重
视人的形体躯壳,不强求物我的分别,不承认知
识的地位,不计较事情的成败,而应该顺应自
然之道。
这则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
有益的启示?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
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
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
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
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
好。
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自我的,但是他的说
理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书上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
生哲学,你怎么看?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
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
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
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
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
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
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
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
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
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作业
• 1、归纳文中几个实词和虚词的不同意义
文言虚词:为、乎、然、于
文言实词:族、善
• 2、翻译几个句子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碰)技经肯綮
省略谓语:未尝(碰)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
后置
书面翻译以上三个句子(注意句式的特点)
文言虚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无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动词,一为“解”
一为“作为”)
为
视为止,行为迟
(同义,因为)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因为)
技盖至此乎
进乎技矣
乎
而况大乎
(疑问语气词,呢)
(相当于“于”
(疑问语气词,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强调)
(象声词词尾)
奏刀 然
然
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于
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虽然,每至于族
(动词后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