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课件下载

《论语》导读
第八讲 孔子的乐教(诗教)思想
孔子的人生(修养)教育三部曲:
第一步:兴于诗;
第二步:立于礼;
第三步:成于乐。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篇》)
一、人生教育为什么要“兴于诗”
1、孔子对情感力量的体认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论语·雍也篇》)
好之者:理性上觉得应该学而求学者;
好之者:出于一般爱好而求学者;
乐之者:发自内心的喜爱,出于强烈的情
感动机的为学做事的态度。
2、诗(乐)最具情感性,最符合儿童以感
性为主导的心理特征,最符合“知之、好之不
如乐之者”的教育规律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述而篇》)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
王谨为之文。”
(《荀子.乐论》)
以情感教育为本与以孝悌教育为本的关系
——百善孝为先
——百善情为先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
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论语.学而篇》)
——孔子仁学是建立在血缘亲情基础上的
伦理学体系(情感伦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强大的情感力量
3、诗(乐)教育最符合儿童以形象为主导
的思维特征;诗歌想象奇特、联想丰富(善用
比兴)最利于培养人的引譬连类、举一反三、
以己度物、以己量人的心智和心性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
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
与言诗已矣。”
(《八佾篇》)
素以为绚:以素为绚;
绘事后素:绘事后与素;
礼后乎:“礼后于仁乎”的省略。
诗歌的形象思维(比兴)与恕道(如心)
蕴含的共同的心理机制:
——由此及彼的联想心理
——借助两个事物、现象之间的某一共同
点进行类比推演的心理机制
——以己度物、以己量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二、乐教是完美人格(和谐人格)最终完
成的必经之途——“成于乐”
(兼论礼与乐的不同社会功能)
1、礼乐的不同功能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
相敬。”
“乐自中出,礼自外作。乐自中出故静,
礼自外作故文。”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
可易者也。”
“乐自中出,礼自外作。乐自中出故静,
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
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
谓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
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记·乐记》)
礼的精神与的精神
礼乐
礼
乐
性质
理性
感性
功能
别异、节制
和谐、合同
由来
中出
外作
基础
天地之序
天地之和
特征
2、礼与乐的关系
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
序是和的条件,和是序的目的。
从乐的角度而言,乐中有礼(和中有序)。
因为乐的和谐是建立在礼的等差秩序基础上的,
有如宫、商、角、徵、羽之于悦耳的旋律。故
《乐记》曰:“乐者通伦理者也。”“知乐则
几于礼矣。”
从礼的角度而言,礼之中有乐(序中有
和)。因为礼虽然表明上强调尊卑有别、贵贱
有等、长幼有序,强调秩序的神圣不可冒犯,
但等级秩序本身不是目的,维护重建等级秩序,
恰恰是为了实现和谐。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论语.学而篇》)
结论:礼与乐相对而立,相辅而成,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
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生
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
(《礼记.乐记》)
易直子谅之心:平易、正直、慈爱、诚信
之心。
三、乐教是快乐人生的教育
在孔子及其儒家仁学和乐教思想中,有一
个很别致的理论:仁爱之心与快乐情感是密切
相关、互为因果的两种心理状态,而音乐正是
连结仁爱之心与快乐之情的媒介,从而使仁者
与乐教之间也有一种必然的关系。这一思想体
现了以下思维模式:
——仁者必乐(lè);
——乐(lè)者必乐(yuè);
——乐(yuè)者必仁。
1、仁者必乐(lè)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惧。”
(《论语•子罕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
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篇》)
仁者安仁:
唯有仁者才能做到不管在什么境遇下都安
于仁道。面对富与贵,“不以其道不处也”;
面对贫与贱,“不以其道不去也”。他因富贵
中不背离仁道而欣慰,他为贫贱中捍卫了仁道
而高兴。只要不离仁道,他无论在贫贱中还是
在富贵中内心都是和谐快乐的。
知者利仁:
——因为认识到仁道对自己有利,才奉行
仁道罢了,如因为“恭则不侮”才对人恭敬,
因为“宽则得众”才对别人宽容;因为“惠则
使人”才乐意成人之美。而一旦奉行仁道而受
挫、受损、受辱,就可能对仁道的价值意义产
生怀疑。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
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篇》)
——惟有君子才能懂得“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的道理,才能固守贫困,安贫乐道
——奉行仁道不是企图让真理与正义庇护
我们,相反,必要时我们将以血肉之躯捍卫真
理与正义。这就是磨砺,这就是考验,唯有君
子才能经得住这种磨砺和考验。
“孔颜乐处”(孔颜之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乐(lè)者必乐(yuè)
其一,音乐与情感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音乐是情感
的最直接、最强烈的表现形式,因此人们对音
乐与情感的关系体悟最真切。
其二,音乐尤其是快乐情感的表现(“乐
者,乐也”),音乐最能引起快乐者的心理共
鸣。
其三,音乐的本质是和谐,是宇宙和谐精
神的象征;音乐的功能是使人心趋于中正平和
(“乐和民声”,“乐者为同”,“乐者天地
之和也”)。而心理快乐者必然具有和谐的心
理、中和的人格。因此心理快乐者与音乐之间
就有了更多的和谐共鸣。
3、乐(yuè)者必仁
参见1——“兴于诗”
参见2——“成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