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人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苏东坡人生

苏东坡 研究
主讲人 李景新
苏东坡研究之
苏东坡的
人生风范
一首诗




蝶夢莊生僧坐禪,
聖人岸上歎流川。
三家大義相融匯,
非佛非儒非大仙。
——李景新 《归愚斋谈艺绝句》
1灵魂的一大补剂:林语堂妙语

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
旷达任性、独具拙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
灵魂的一大补剂。——《苏东坡传》

宋碧云译,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2001第3次。
曾枣庄、王水照、王洪(木斋)······
阶段性的传记,为《天涯孤鸿苏东坡》


2·1林语堂的“定义”
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
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
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
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
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
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
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2·2补充






理想的丈夫:见拙作《苏轼爱情诗文创作中最重要的女人》
心目中的情人:温超超的故事;来世便嫁苏东坡(刘艳琴)
值得骄傲的儿子
可亲的兄长
可敬的良师
可靠的益友
3蛇的智慧加鸽子的温文


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一
笑。”——林语堂
他的特质表现为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
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化,
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林语堂认为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
上鸽子的温文。
4·1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
苏才如海:不须嫉妒,有资格对人宽厚;他能
对事情生气,却无法恨别人。“吾上可以陪玉皇
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
人。”
——颜中其《苏东坡轶事汇编》(岳麓书社1984年版)


耿直磊落: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快。(宋朱弁《曲
洧旧谈》,中华书局点校本) ;不合时宜(朝云);糟糠
鄙俚叔孙通(程颢);司马牛(司马光)
独立人格:见拙作《千年魅力》
4·2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
由于正直加高才,皇帝和太后都欣赏他,他拥
有众多的崇拜者,但他屡遭暗算和贬谪。

几位太后:仁宗后救命;英宗后提拔;神宗后赦免
神宗崩后,太后摄政,提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先帝
遗旨”:英宗停筷;神宗叹才

4·3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
苏门四学士、六君子:黄庭坚、秦少游、张耒、
晁补之;陈师道、李方叔

(王水照有一系列论文讨论“苏门”问题;马东瑶博士论文《苏
门六君子研究》,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比较集中)
4·4正直加高才等于受崇拜加被打击


三度贬谪,闲置10年:
问我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黄州(1080-1084)
惠州、儋州(1094-1100)诗见封底折口

(孔凡礼《苏轼年谱》)

5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
“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
临,他总能微笑接受。”林语堂称之为一种风
情,并说:“他成为许多中国文人最喜爱的作
家,原因也在此。”
5·1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
绁之中。憔悴非人,张狂失志。妻孥之所窃笑,
亲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人皆相传已死;饥
寒并日,臣亦自厌其余生。
——《量移汝州谢表》

黎疍杂居,无复人理,资养所给,求辄无有。

——《与程全父书》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苏轼诗集》,燕山出版社《苏东坡全集》,
曾枣庄主编《三苏全书》,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
5·2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
昌化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石全
无,······人不堪其忧,公食芋饮水,著
书以为乐。
——苏辙《苏东坡墓志铭》(孔凡礼点校《苏辙集》)
5·3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
人生处境的散点透视法:换一个角度去看人生
处境。对苦难的傲视与对痛苦的超越。
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
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
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
——《试笔自书》
持节休夸海上苏,前身便是牧羊奴。——周紫芝
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梧州作


5·4一种风情:面对不幸时的微笑

幽默:一种特有的语调

海康别驾复何为?帽宽带落惊童仆。相看会作
两臞仙,还乡定可骑黄鹄。
——闻子由瘦

二人相視兩臞仙,風采猶似廿年前。君禦浮槎
泛銀漢,鵬飛九萬絕雲煙。我是瘦馬鞭不動,
複如灘頭上水船。所喜錦城未相棄,一空窮達
談笑間。最是劍南春色美,三杯過後開酡顏。
——景新学作
研究便是学习,学习便是研究
一句并不多余的话:

皖南勝風俗,四時存乾肉。我居海上村,居處
唯有竹。悔信東坡言,腸枯徒清臞。羨彼食肉
者,腹便頰豐腴。有生頗聰秀,知我常食貧。
攜將肉乾來,聊補清瘦身。謝君多美意,令我
嘗至味。而無仲尼賢,受之實有愧。
——景新学作
6超越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



蝶夢莊生僧坐禪,
聖人岸上歎流川。
三家大義相融匯,
非佛非儒非大仙。
6·2超越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
他热心于佛教,但佛教永远控制不住他:

外祖父;《琴诗》中的佛理(华严经)
与任何高僧开玩笑:鸟宿池边书,僧敲月下门
携妓入谒大通禅师
临终的对话——维琳禅师:“千万别忘了极乐世界。”坡:“西
方也许真有,但个里著力不得。”维琳:“尤其此时,先生更要
努力试试。”坡:“如果用力,那就差了。”(东坡先生纪年录)



6·3超越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

他热心于道家和道教,但主要作为养生修心之
用。(参见《天涯孤鸿苏东坡·参禅悟道》)
他评论韩愈时说:“是气也,不依形而立,不
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故在天
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复为
人。”
——《潮州韩文公庙碑》
6·4超越宗教的教徒,浸染释道的巨儒

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思想,是
其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
儒家民本思想(见拙作《国本与民本》);君子固穷
苏轼曾言:庄子盖助孔子者,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
相为用。
苏辙:(子瞻)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曰:“吾昔
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
不见其涯也。


7东坡人生风范的总结:一种精神启示

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
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
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
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
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
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
涵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
境中照常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袁行霈主编,莫砺锋分卷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卷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