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学(本科)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推拿手法学(本科)

推拿手法学
针推教研室 卢笛
第一章 绪
论
推拿手法起源于——劳动(日常生活)
如:肢体受冻——摩擦取暖
外伤肿痛——抚摸、按压——疼痛减
轻、肿胀消失、功能改善。
打呃、咳嗽——拍打胸背部等等。
以上事实是为推拿手法的萌芽和雏型,且
至今被人们保存与沿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发现:手法
用力的方向不同,对治疗作用有一定的
影响,从而产生各种用力方向不同的手
法。
如:从最原始的按(向下用力)发展为摩
(四周用力)。
向上用力——拿法
向前用力——推法、擦法
旋转用力——揉法
向里(对称挤压)——捏、搓法等
推拿手法起源于——劳动(日常
生活)
又推拿手法属于自我防护动作,
非依赖于外部物质,事物由简
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据此推
测,它应早于药物、针灸等疗
法,为最古老的医学。
中国手法医学的发源地——中原(中原黄河流
域)
依据:1、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源地——中原黄
河流域一带。
2、《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的记载。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事物也
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 。故导引按 者,亦从中央
出也。”
一、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有手法的文字记载:
(殷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
代)。
1、基本字为——拊
《说文》:“拊, 也”、“ ,摩也”。
2、甲骨文——殷字,有人认为是一人持按摩
器(有人认为是砭石)为另一袒腹之人治疗。
如此说成立,则以表示按摩的“殷”字来命名
同号,可见对按摩的重视。
二、春秋战国时期——推拿手法得到了发展
1、手法种类增加
(1)《引书》记载了多种肢体运动和自我
按摩方法。
《引书》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张
家山的《引书》抄写在113枚竹简上,是部
导引养生学专著。
(2)马王堆帛画《导引图》1973
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记载了最
早的自我按摩图谱
(3)《五十二病方》记载了十
余种按摩手法,如按、摩、抚、
捏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
2、运用器具按摩
《五十二病方》应用的器具有药巾、
木椎、铁椎、羽毛、钱匕等。
3、药摩与膏摩运用临床(只记载
其和法,未记其名)如治疗皮肤
瘙痒、冻疮等。
4、按摩手法的名称多样
三、秦、汉、三国时期——第一个发展盛世
《黄帝内经》中的推拿手法成就
(一)首次提出了“按摩”术语(并被后世采
用)
(二)阐述了手法的作用机理
1、温经散寒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
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
血气散,故按之则痛止。”
2、活血补血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
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
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按背俞,治心绞痛。
3、舒筋通脉
(三)提出了手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大致内容为:适应症为:病程短,病症轻,病位
浅之病症,如筋脉病、肠肾病、躯体病等。禁
忌症:病痛重,病位深等,如心、肺、肾皆病,
肿瘤等。
(四)运用膏摩
《灵枢·经筋》记载用马膏(即马脂)配合白
酒和桂枝,涂患处并按摩,治周围性面瘫。
(五)提出了按摩导引的发源地
中原地区。
(六)按摩与针灸配合使用
(七)按摩人员的选材与考核
《汉代医简》
记载了“治千金膏药方”及三指摩手法。
《金匮要略》
(一)总结了“膏摩”疗法,具有手法与药物
的双重治疗作用。
(二)首次记载用按摩手法救治自缢的胸外心
脏按摩术,按腹人工呼吸法,颈椎牵引,四
肢关节屈伸法等。
华佗对手法医学的贡献
(一)擅长膏摩
《后汉书·华佗传》载有用膏摩、放血、服药等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眩。
(二)华佗创立之五禽戏,为导引法,非推
拿手法。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但已佚。
据记载,《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记载手法仅四
种:“一曰按,二曰摩,三曰推,四曰拿。”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手法医学
一、《肘后备急方》晋·葛洪
1、首次记载了捏脊法及颠簸疗法,用于治疗肠
扭转、肠梗阻及腹部急性疼痛。
2、广泛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膏摩法
(1)记载了多种膏摩成方
(2)详述膏摩方的制法及用法
(3)膏摩适应症非常广,内、外、妇、五官病
皆可。
二、《刘涓子鬼遗方》晋·刘涓子,为外科著
作
1、记载了大量运用膏摩法治疗外科病证。
2、首次记载用膏摩腹法治疗难产。
三、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道林《太清道林
摄生论》,此二公为养生家,主要说述了自
我养生按摩法。
如琢齿、熨目、引耳、引发等,现在还大量使
用。对自我按摩非常重视。
五、隋唐时期的手法医学——第二个盛世
一、此时期最大成就,建立了推拿手法的教
育体制,且是一种官方教育。
在此之前,医学教育处在“得其人乃传,非
其人勿言”的闭锁式传授模式。
隋代开办的中央级规模较大的医学院——太
医署,设有主药2人,医师200人,药园师2
人,医博士2人,助教博士2人,按摩博士2
人,祝禁博士2人。
此博士为最高教官,非学位。
从上可知,实际上设立4个学科,即医、药、
按摩、祝禁,而无针灸科、足见按摩之地
位(隋代)。
按摩乃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三级
至唐代,医学设为4科,即医师、针师、
按摩师、禁咒师。增列针师。
按摩博士职责:教授按摩生消息(按摩)
导引(肢体运动)之法。
二、明确了导引与按摩的区别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 》:“凡人自摩
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若使别人握 身体,或摩或捏,即名按
摩也。”
即
导引——自我(肢体运动、按摩)
按摩——被动按摩
三、医学著作中记载了大量的推拿手法内容
(一)《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所著
1、记载了大量病症的按摩手法,尤其是自我按
摩法,达八十种,如捋头、摩面目、叩齿。
2、详细记述了摩腹法
(二)孙思邈《千金方》
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
a、大力提倡小儿按摩
b、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代以后膏摩方的成就。
是继《肘后救卒方》后对膏摩方的又一次大
总结。
c、重视养生保健手法
d、记述了多种独特的按摩手法
如:急性腰痛多人牵引法,下颌关节复位法。
(三)《外台秘要》唐·王焘著于公元752年。
1、记载了脊柱推拿手法。
(1)按压大椎治噎证
(2)屈指上下推脊两侧治痨瘵。
2、记载了大量膏摩法,并大多注明出处。
3、记载了一些特殊手法,主要有二个
(1)治霍乱转筋的手拗脚趾法
(2)捋腹通便法。
四、手法医学在唐代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依据为当时日本按摩一科的编制,与我国唐
代编制完全一致。
六、宋金元时期手法医学——波折时期
政府对按摩学科政策发生逆转,在太医
局取消了隋唐以来发展存在了近400年的
按摩科,使手法发展失去了快速发展的
有利时机。尽管如此,一些医家仍在积
极探索。
此时期主要成就
一、自我养生按摩及膏摩继续得到重视
多见于《圣济总录》及《儒门事亲》等著作
中。
二、民间产生了女性按摩师
三、主要应用于骨伤科和儿科疾病的治疗
至于其他复位手法,均属骨科,不详述。
七、明代手法医学——第三个盛世
一、按摩业由盛转衰
明承唐制,重设按摩为医学十三科之一。
但兴旺200年后,1571年医学机构又改为十一科,
按摩科被政府取消。
原因:1、手法意外的影响
(1)手法过重,损伤筋骨
当时有人主张不要接受被动按摩。
(2)急重危证,滥用推拿,延误治疗。
万全载小儿发搐者,经推拿治疗而死亡。
2、封建礼教对手法限制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
伤”。
明万历皇帝“引线号脉”。
《医学入门》:“或证重就床隔帷诊之,或证
轻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贫家不便,
医者自袖薄纱”。
二、首次出现推拿一词,后来成为正式学科名
三、出现了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小儿按摩经》
四、建立了小儿推拿体系
主要标志为《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
推拿专著的诞生。
如:明·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明·周于蕃《小儿推拿仙术》
明·黄贞甫《推拿秘旨》等
这些书记载了许多小儿推拿专用穴、手法和复
式手法等,如“打马过天河,水里捞明月”等。
此外,明代的保健按摩和自我养生按摩也得到
了发展。
八、清代手法医学
按摩发展比较缓慢,基本上在民间生存和发展,
官方未设按摩科。
主要特点:
一、正骨手法中保存了一些推拿手法。
如《医宗金鉴》正骨八法中有按法、摩法、推法、
拿法。
二、小儿推拿得到了继续发展。
从南方传到北方,代表性著作有:《厘正按摩要
术》、《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
《保赤推拿法》、《推拿三字经》等。
三、自我按摩广泛流传并得到发展。
最有代表性的为记载了成套的自我按摩法。
四、美容按摩得到了发展。
《医宗金鉴》载有一首用于面部美容的膏摩
方“玉容散”。
五、出现了手法流派
如点穴推拿,一指禅推拿,内功推拿流派等。
九、近代手法医学
受政府中医及推拿政策限制,推拿
只能在民间求发展。这一时期形成
了一些地区性民间推拿流派,出版
了一批推拿著作,西方按摩术传入
中国。
二、发展与繁荣(1977—
)
1、1979年上海中医学院设立针灸推拿系。
2、1982年上海中医学院设五年制推拿本科专
业。
3、1984年上海中医学院举办第三届全国推拿
师资班。
4、198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推拿系。
5、1987年全国性推拿学术团体——中华全国
中医学会推拿学会在上海成立。
6、1988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学会首届
推拿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7、1985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推拿学》出版。
8、科研 、教学也有了发展。
如上海、山东研制了“推拿手法测定仪”,
并出版了大量著作。
《中国按摩大全》、《中华推拿大成》均
为总结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