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蚓蛔线虫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似蚓蛔线虫

医学蠕虫:线虫
吸虫
绦虫
医学原虫
医学昆虫
一、线形动物门
自由生活
寄生生活
多数
植物线虫
动物线虫
人类线虫
约数十种。
二、形态特点
(一)线形或圆柱形,体表光滑不分节,外被角皮层
(二)♀♂异体
(三)大小 1cm(旋毛虫)—1m+(麦地那龙线虫)因种而异
(四)原体腔
(五)消化道完全
(六)生殖系统管状
口→咽管→肠→直肠→肛门
♂睾丸 输卵管 贮精囊、射精管 交合刺
♀卵巢
输卵管
受精管
子宫
阴道
线虫体表与内部结构
侧(索)线
角皮层
消化道
生殖器管
2、虫卵
• 外观:椭圆形,无卵盖
• 三层结构:外层-----受精膜
中层-----壳质层
内层-----脂层
蛋白膜
• 内含物
三、生活史
模式:卵→
幼虫 →♀♂成虫
↖蜕皮4次↗
(一)不需中间宿主
型
土源性
(二)需要中间宿主
生物源性
钩
丝
肠道线虫多属此
组织线虫多属此型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蛔 虫
是最常见的肠道大
型寄生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内引起蛔虫病
(Ascariasis)特别是蛔
虫引起的并发症,对人
体的主要危害。
一、形态
(一)成虫:
颜色:淡红/微黄(活)
灰白(死)
形态:长圆柱形,似蚯蚓状
头尖细尾钝圆
大小:♂13—31cm
♀20—25cm
雄虫比雌虫大
蛔虫成虫外观形态
结构特点:
体表:横纹、两侧有明显的侧线
顶端:口孔围以“品”字形排列的
三
个唇瓣
内含物:肠管、生殖器管
扫描电镜下观察
蛔虫唇瓣结构模式图
切片显微镜下观察
解剖镜下观察
清楚地见到伸出体外的两根交合刺。
(二)虫卵
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形态
宽椭圆形
长椭圆形
大小
60µmX40µm
中等偏大
中等偏大
颜色
棕黄色
结构
卵壳、受精膜、壳质层、蛔甙层
蛋白质膜
内含物 大而圆的卵细胞 大小不等的折光
性颗粒
左为未受精蛔虫卵,右为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右)和未受精蛔虫卵(左),两者都没有蛋白膜。
两个正在发育中的蛔虫卵。(卵细胞已经分裂)
发育成熟的蛔虫卵,内含一条幼虫
二 、生活史
受精卵
人
体
外
适宜条件2W
含一期蚴卵
1W 蜕皮1
含二期蚴卵(感染性卵)
入肠
幼虫(孵出、移行:肠壁→门V→肝→心→肺
人
体
内
童虫
支气管(蜕皮2 ,3)
肠
成虫
(蜕皮4)
感染阶段与方式:食入感染期虫卵
移行阶段与途经:幼虫:肠壁
血管
肺
气管 小肠
定居阶段与方式:成虫;游离肠腔,逆肠蠕动而游动。
寄生习性与寄生部位:
异位寄生有无:
寿命 :
钻孔性、扭结成团性
常见
1 年
离体阶段与途经:
卵、成虫,随宿主大便排出。
产卵量:
24万/♀/天
三、致病
(一)幼虫:引起组织损伤(移行)
肺病病变更为明显,重度感染时,可出
现肺出血、肺水肿、支气管扩张及粘液分
泌增加等。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
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
床症象。当重度感染时,幼虫也可侵入甲
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
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
肺组织切片中可见蛔虫幼虫的横切面,有体腔和体壁,组
织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二)成虫
⑴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患者常有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
重度感染的儿童,甚至可引起发育障碍。
⑵引起变态反应:蛔虫病患者也可出现荨麻
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
膜炎等症状。
⑶并发症:
蛔虫有钻孔习性,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
时,常可刺激虫体活动力增强,容易钻入开
口于肠壁上的各种管道。如胆道、胰管、阑
尾等,可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
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胆道蛔虫病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主要症状是突发
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背部及下腹部放
射。
钻入胆道的蛔虫
胆道横切面见一虫体,经证实为蛔虫
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梗阻原因
是由于大量成虫纽结成团,堵塞肠管,寄生
部位肠段发生蠕动障碍所致,阻塞部位多发
生在回肠。临床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突发间
歇性疼痛, 并有呕吐、腹胀等,在患者腹部
可触及条索状移动团块。
• 患者,男,36岁,农民,入院前1周出现脐
周疼痛伴腹胀、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腹泻
及脓血便,无类似发作史。
• 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痣,
全腹饱满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
音阳性,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 :肝肾
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腹水常规检查示漏
出液,外周血、尿、粪便常规均正常。肝
脾胆B超检查示:腹水,肝胆脾未见异常。
入院第三天排出成团蛔虫数十条,腹痛缓解,
第四天腹水消失。诊断肠道蛔虫症,行驱
虫治疗痊愈出院。
四、实验诊断
依据:从粪便查见虫卵或虫体,从呕吐物排出虫体。
粪检查虫卵
产卵量大,直接涂片检出率高
• 一张涂片 检出率 80%
• 三张涂片 检出率 95%
粪中可查见小蛔虫
痰中可查见蛔虫幼虫
(感染后7天左右)
诊断性治疗,如急腹症——作手术治疗和诊断。
五、流行
(一)分布:全球性
13亿人感染
(二)流行环节
1. 传染源:蛔虫感染者 仅有单雌感染的人是否为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生活史简单,不需中间宿主,产卵量大,对外界
抵抗力强,强酸不影响蚴虫在卵内的发育
蛔虫卵污染土壤,手指、生菜、瓜果、泡菜、甘薯、
胡萝卜、淹菜、施肥、随地大便; 鸡、犬、蝇携带;
3. 易感人群
六、预防
•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驱虫治疗: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等
• 处理粪便
无害化,防止污染环境及水源
• 管好水源
• 预防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