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章 量子力学基础
1887年,迈克耳孙 — 莫雷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
—— 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1897年,J. J. Thomson从阴极射线证实了电子的存在
—— 测定了电子的电量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为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00年12月24日,物理学家Max Planck提出能量量子假说
—— 解释了黑体辐射
1905年爱因斯坦建建立了光子概念 —— 解释了光电效应
1913年玻尔建立了半经典的量子理论 —— 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1922年发现康普顿散射效应 —— 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像性假说
1927年戴维逊、革末和汤姆逊的电子衍射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 完成了光子和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统一
1926年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方程 —— 建立了量子力学基础
1926年波恩诠释了实物粒子的物质波 —— 几率波
1927年海森伯提出测不准原理 —— 微观粒子遵守的不确定性
1928年狄拉克建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4.1 光的波粒二象性
1. 黑体辐射规律与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1) 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热辐射 —— 所有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不断的向外发射电磁波,
电磁波的谱线是连续的,辐射能量的大小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这种由温度所决定的电磁辐射 —— 热辐射
平衡热辐射 —— 物体在向外辐射电磁波的同时,也吸收照射
在物体上的电磁波,当辐射和吸收达到平衡时,物体的温度不
再变化而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的热辐射 —— 平衡热辐射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单色辐射出射度(光谱辐射出射度)—— 用来描述物体的
热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规律
单色辐射出射度的定义
物体表面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发射的、频率为附近单
位频率区间的电磁波能量
区间的辐射能dM
单色辐射出射度 M ( T )  dM 

d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单色辐射出射度
—— 温度一定时,M(T)随辐射频率变化;温度升高时,
M(T)也随之增大,与物体材料及表面情况有关
太阳
—— 表面温度
金属钨
—— 表面温度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黑体辐射
黑体 —— 能够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能而完全不发
生反射和透射的物体
黑体辐射特点 —— 在相同温度下,吸收本领最大,辐射本
领最大
—— 单色辐射出射度MB(T)仅与波长和温度有关,与材料
的种类、表面情况等无关
黑体的模型 —— 用不透明的材料作成带有小孔的空腔物体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黑体的模型
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
—— 温度越高,单色辐射出射度的最大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温度越低,单色辐射出射度的最大值向长波方向移动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经典理论解释 —— 物体中大量带电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引
起使分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以各种频率作无规则微小振动,发
射与振动频率相同的电磁波,构成连续热辐射能谱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2) 黑体辐射的经典理论
维恩公式 —— 从经典热力学和麦克斯韦分布律出发得出
M  ( T )   e
3


T
—— 在长波范围不符
瑞利 — 金斯公式 ——从
黑体辐射经典模型得出
M  (T ) 
2
c
2
2
kT
—— 在短波范围相差很大 —— 紫外灾难!!!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3)Planck 量子假设
a) 组成黑体空腔腔壁的分子、原子可以看作是带电的谐振
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吸收和放出电磁波
b) 腔壁中带电谐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些分
立的值
—— 带电谐振子的能量子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Planck公式 —— 在热力学基础上,用玻尔兹曼的统计方法
得到一个经验公式
M  (T ) 
2 h
c
2

e
3
h / kt
1
—— Planck常数
—— 根据Planck公式得到了当时已被证实的两条实验定律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
M  T
4
—— 黑体辐射的全部辐射出射度
—— 斯特藩-玻耳兹曼常数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维恩位移定律 —— 温度为T的黑体光谱辐射出射度的最大光
的频率
 m  C T
—— 温度为T的黑体光谱辐射出射度的最大光的波长
Tm  b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太阳和北极星的表面温度和全部辐射出射度的计算
太阳和北极星的光谱辐射出
射度的最大光的波长分别为
维恩位移定律
T1  5700 K
T2  8300 K
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
 6  10 W / m
7
2
 2.7  10 W / m
8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2
2.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
1)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 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
—— 真空管
—— 石英窗口
—— 阴极K
—— 阳极A
—— 外部电路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a) 入射光的频率和光强一定时,电压增加到一定值时,光电
流达到饱和值
—— 频率一定时饱和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说明
阴极K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与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b) 当电压为零时,光电
流不为零,当加上反向
电压Ua时,光电流为零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1
2
mv  eU a
2
m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c) 截止电压和光照射频率成线性关系
U a  K (   0 )
—— 与光强无关
—— 比例常数K与金属无关
0 —— 光电效应截止频率,照射光频率小于0不产生光电流
—— 红限波长 0 
c
0
d) 光电子是即时发射,
滞后时间不超过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2) 爱因斯坦光子假设
—— 一束光就是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束,这些粒子称为光子,
每一个光子的能量为h,不能再被分割,只能整个吸收或
产生出来,不同颜色的光,光子具有不同能量
—— 光电效应是光子和金属中原子核束缚较大的电子之间发
生作用所致
光电效应方程
—— 一个电子完整地吸收了一个光子的能量,吸收的能量
一部分用于脱出金属表面所需要的能之外,另外一部分变为
光电子的初动能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能量守恒定律 h  A  1 mv 2 —— A 脱出功
m
2
爱因斯坦光电方程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h  Ke
A  h 0
—— 1916年密立根从实验测量不同金属的斜率K是相同的,
证实了结果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几种金属的逸出功和红限频率
金属
钨
锌
钙
钠
钾
铷
铯
红限
频率
10.95
8.065
7.73
5.53
5.44
5.15
4.69
逸出
功
4.54
3.34
3.20
2.29
2.25
2.13
1.94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例题01 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
发射光电子(电量绝对值为e,质量为m)经狭缝S后垂直进
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今已测出电子在该磁场中作
圆周运动的最大半径为R。求:
1) 金属的逸出功
2) 遏止电势差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 光电子做圆周运
动
最大出射速度
光电方程
金属逸出功 A 
hc


1 ( eBR )
2
2
m
遏止电势差
Ua 
1 e( BR )
2
2
m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
3) 光的波粒二象性
—— 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波动性
—— 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
——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爱因斯坦光子理论
光子质量
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
m 
h
c
2
—— 质量是粒子特征量,波长是波动特征量
光子的动量

h

—— 动量是粒子特征量,波长是波动特征量
04_01_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