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介入性輔導(3320 KB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二級介入性輔導(3320 KB )

二級介入性輔導工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王麗斐教授
臺北市立建安國小退休主任
卓 瑛老師
當學生問題超出導師專業知能範圍,且持
續出現適應困難、問題無法改善時…
二級介入性輔導工作主要考量
針對超出導師輔導專業知能範圍、持續出現適應困難、問題無法自
行改善之學生
主要規劃與推動單位為輔導處室,輔導教師為主要執行者。
針對有輔導需求學生提供個別諮商與輔導介入策略,並且有計畫性
地提供導師與家長(特別是導師)的諮詢服務與合作
• 個別化介入策略(Individualized strategies): 根據學生個別需求,
彈性採取個別諮商、小團體輔導或班級輔導介入策略
• 生態系統介入服務(System intervention):導師與家長的諮詢合
作
• 過程評估(on-going Evaluation):運用持續性評估以提升輔導效能
第六章

第一節 二級介入性輔導之重要概念(ISE)

第二節 個別諮商與輔導

第三節 小團體輔導

第四節 心理測驗

第五節 與受輔學生重要他人合作

第六節 撰寫輔導記錄
第六章

第七節 召開個案會議

第八節 輔導與特教合作模式

第九節 專業倫理

第十節 輔導成效評估

第十一節 受輔學生轉介與外部資源運用
二級介入性輔導的原則
二級介入性輔導工作的基礎
• 成功的初級發展性輔導工
作之上
• 與校內教職員工、同事、
與家長間的正向關係
二級介入性輔導工作的重點
• 提供生態系統取向的個別諮
商與小團體輔導
• 重視與行政、教師、家長的
合作與諮詢
• 落實學校輔導團隊的運作
• 經營與校內行政體制的合作
與資源運用
• 輔導工作的成效評估
初級轉二級個案之輔導流程
合作雙方(導師與輔導教師)需先建立信賴關係
轉介時,導師填寫「學生問題評估表」,並由輔導主任/組長受理派案
派案後,接案教師宜先瞭解個案相關資料,以及導師轉介的期待與需求
必要時,可由導師向家長說明,並徵得家長同意
依據個案評估需求,提供適當介入策略
持續評估介入成效, 與導師家長合作,並
並調整介入策略
提供適當諮詢服務
不開案時,亦提供導 依輔導需求,不定期
師家長相關諮詢服務
辦理個案研討會議
常見學生需二級輔導的徵兆
持續違反規定,影響班級教學活動進行,且經導師輔導無效者
經常出現人際衝突事件,影響同儕或師生關係,且經導師輔導無效者
持續出現干擾學習行為,影響學習成效,且經授課教師輔導無效者
嚴重情緒困擾,影響學校生活適應,且經導師輔導無效者
經常請假或不明原因缺席,且經校方處理無效者
出現傷害自己、他人的意圖或行為者
超過兩週以上且無原因的身心異常症狀反應者
• 此時宜由導師跟輔導室聯繫、填寫「學生問題評估表」,輔導室安排專兼任
輔導教師或其他輔導專業資源,提供個別諮商或團體輔導介入
個別諮商與輔導
輔導室教師與導師聯繫,瞭解轉介問題
• 導師提供初級輔導紀錄,並填寫「學生問題評估表」
進行個案評估
• 與個案及重要他人會談(含資料蒐集、心理測驗及個案問題評估)
形成輔導計畫
• 評估適合的輔導資源,發展介入作法
依個案需求,進行個別諮商、小團體和班級輔導
與重要他人合作
• 與家長、導師及校內其他人員合作
• 與專業人員的協同合作
• 不定期與導師或家長諮詢
評估輔導成效
雙師合作與諮詢的原則
雙師=輔導教師與導師的合作
• 及早經營與導師的同事情誼與信賴關係
• 轉介前儘可能完整地進行資訊交流
• 瞭解導師對輔導的需求與期待
• 輔導過程的「適切」拜訪與交流(諮詢合作)
• 主動聯繫、運用「輔導聯絡簿」(附範例)
• 「非正式」的討論:機動性的「適時」拜訪
• 瞭解導師的人格特質及壓力情緒反應
協助教師處理班級突發性危機事件
小團體輔導的實施原則

參加人數
◦ 年齡越小,人數越少
◦ 一小時以內的小團體,人數不宜超過6人
◦ 不宜納入與團體欲達成目標無關之學生(如情緒管理團體納入無情
緒困擾學生)。

實施長度
◦ 依團體目標,規劃團體次數,全學期8~12次為宜

實施時間
◦ 每週1-2次,每次1-2節課

活動地點
◦ 單純化與重視安全,避免堆放不相干雜物與遊戲器材,以免
增加活動進行的危險度與影響學生專心參與。
若個案工作量超負荷,可將具有共同議題、日趨穩定、需要同儕
相互學習與支持之學童,集合成一小團體,實施小團體輔導。
小團體招募注意事項

設計符合學生輔導需求的團體目標與計畫內容,以正向
、提升某方面能力為團體目標。

向導師宣傳及徵求成員時,明確說明適當成員特性以及
篩選標準,並避免標籤化問題。

必要時,向家長說明及徵求家長同意。


團體宜有公開招募與宣傳的方式(如海報、口頭說明)
。所提供的團體資訊要具有吸引力,且符合學生參與需
要(如解決目前困擾的問題、學習與提升某項人際或心
理能力),以提高學生參與的意願與持續參加的動能。
所有召募書及同意書均需留下相關聯絡人及聯絡方式,
以備查詢所需。
團體前成員篩選工作

越來越多的專家指出,團體前的準備工作是團體成效
最具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團體
前準備工作,就是運用團體前與成員的面談或篩選工
作,來幫助成員做好參與團體的準備工作。
建立團體帶領者與成員間的關係。
澄清成員參與團體的目標與期待。
教導成員認識團體以及學習參與團體的適當行為。
瞭解成員參與團體的動機,並引發其願意主動參與的動
力。
◦ 降低成員不利參與團體的因素。
◦ 協助成員做好參與團體的準備。
◦
◦
◦
◦
小團體輔導的設計與帶領原則

學生的輔導需求
◦ 根據被轉介學生之輔導需求,設計有助於學生學習解決問題
或改善情緒、想法和行為的小團體輔導方案。

學生的認知發展層次
◦ 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層次設計活動,例如運用遊戲、繪畫、
音樂、戲劇、故事繪本、PPT、影片、動畫等等媒材進行,
但要避免因活動而模糊團體討論焦點。

運用4F(Fact, Feeling, Findings, Future)討論法進行
◦ 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事實(Fact)開始,接著分享感受與學
習經驗(Feeling),然後類推到現實生活(Findings),進而
提升生活實踐與問題解決的能力,運用到未來生活裡(
Future)

考量團體歷程特性
◦ 依據團體階段性發展特徵和動力設計活動
考量團體歷程特性

形成階段
◦ 帶領者和成員相互認識、說明團體形成的目的、釐清並解答成員
的疑惑和錯誤期待、運用勵獎制度訂定團體規範,以鼓勵成員在
團體內的正向行為表現與對團體形成凝聚力量 。

轉換階段
◦ 引導成員分享更多的個人化議題,例如所擔心或傷腦筋的問題,
並將成員的問題聚焦
◦ 強化處理成員間衝突和挑釁的議題,教導成員解決衝突的作法。

工作階段
◦ 針對成員遭遇的困擾問題或行為問題,發展並教導問題解決或人
際互動之正向技巧。

結束階段
◦ 團體結束的準備,包括回顧團體的收穫和改變、對未來的展望、
祝福與道別等。

小團體輔導成效評估
其他相關事宜提醒
如果團體結束後學生問題已解決或行為已改善,則可回
歸班級,由導師持續介入、輔導教師負責追蹤處理;若
學生問題未見改善,則宜再安排其他輔導資源協助。
 評量方式,除可由成員自行評量(書面評量、口語評量
)外,亦可邀請導師、家長、或觀察員進行他評。
 活動過程中的團體紀錄、或相關團體評量表都可以作為
成果的一部份,特別是在申請校外經費時,這些具體成
果的紀錄都是很好的佐證資料。
 如非必要,儘可能不要拍照,以減少違反保密倫理的機
會。若必須使用相片作為成果時,可運用團體開始前、
遠距離以及避免正面的方式攝影,也就是儘可能減少參
與學生被辨識的機會。

「雙師合作」之小團體輔導作法
設計團體方案:
招募成員:
• 根據被轉介學生之輔導
• 導師推薦需二級輔導、且需求符合團體目標
需求,設計有助於他們
• 目前正在接受個別諮商、但已趨穩定,且輔
發展解決問題或行為改
導需求符合團體目標
變知能的小團體輔導
與導師保持聯繫和合作:
在符合倫理的前提下,定期(最好
團體的形成與運作:
團體準備、形成、轉換、工作、結束
每週、至少兩週一次)與導師會談,
協助導師了解學生在團體學習狀況,
訂立共同輔導目標,並邀請他們成
為維持學生正向行為的增強者。
輔導成效評估:
• 團體目標評估
版權所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 團體歷程評估
「親師師」合作的重要性
親師師=家長、導師、輔導教師的合作與諮詢
親師師合作和諮詢的原則
• 以開放、接納的態度,邀請親師師共同解決學生問題
• 強調溝通目的在解決問題,而非追究責任
• 彼此尊重,相信對方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 肯定家長或導師的善意與用心
• 強調共同合作的重要性,著手成功可行的第一步
• 形成共識,發展一致性的輔導策略
• 欣賞和肯定彼此對學生問題的努力,以及對學生產生的正向影響
• 鼓勵或提供資源協助家長本身的諮商或改變
學務處與輔導室合作的介入性輔導工作
針對初次行為違反校規且經學務處介入、有心理輔導需求者,可
轉介輔導室進行學校適應與心理評估,以發揮早期防範之效
對於經常違反校規、且經學務處評估有心理輔導需求者,可
轉介輔導室進行心理評估與輔導,以降低問題再發性
如為特教學生,可諮詢特教人員,調整管教與教學策略
平時常與學務處教師交流與經營正向合作關係,並協助學務
處教師瞭解適應困難需要二級介入學生的特性與辨識原則
與學務處保持流暢溝通管道,發展「管教」(界線)與「輔導」
兩者間可行的合作策略或作法
召開校內個案輔導會議:
當受輔學生需要校內多方資源共同合作、提供協助時,
召開校內個案輔導會議
個案輔導會議任務
由輔導主任視學生問題需求,
蒐集各相關輔導人員對個案問題的
邀請校內相關人員(導師、主
觀察和瞭解,及過去曾運用的輔導
責輔導教師、授課教師、認輔
策略,以形成個案問題的初步假設
教師…),召開個案輔導會議
會議前需先確立此次討論重點
與目標,並進行會前溝通準備
共同討論、形成共識,擬定適當的
個案輔導計畫
分工執行個案輔導計畫,並定期檢
若有需要,得邀請家長出席
討成效、修正及追蹤
輔導與特教人員合作_針對適應欠佳學生
以輔導為主,特教為輔
有疑似特教需求時,轉介特殊鑑定
• 輔導過程發現學生疑似有特教需求時,須即時與特教人員進
行討論,以掌握適切的輔導時機
• 導師、輔導人員和特教人員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特殊需求,
進行多元的瞭解和資料蒐集
• 彙整輔導過程相關紀錄,提交「鑑輔會」鑑定
有適應欠佳或疑似特教需求的學生,可由輔導人員負責個案管
理,整合相關輔導資源,必要時尋求特教諮詢服務,以訂定適
切的輔導計畫
輔導與特教人員合作2_針對特教生
特教為主,輔導為輔
經特教鑑定為特教生且具有心理輔導需求,宜安排接受輔導服務
• 當特教生出現心理輔導需求,輔導人員可與特教人員討論,擬定輔導
策略進行輔導,將結果列入個別化教育計畫方案
有輔導需求之身心障礙學生,宜由特教人員負責特教學生之個案管理,整
合相關輔導資料,提供適切的心理輔導服務
• 特教人員提供學生特殊教育介入服務,並對輔導人員、導師,提供調
整教學或改變學習環境之策略
介入性輔導評估(Evaluation)
蒐集完整資料與
進行詳實評估
輔導效能的評估是個持續的歷程
(Ongoing Process)
• 學生問題行為有減少或改變嗎?
• 受輔學生和主責輔導教師觀點
介入性輔導評估
重點
• 生態系統觀點(包括導師、認輔教師、
其他科任教師、學務處)
• 生態環境的調整有支持學生的改變
嗎?
資源引進(二級
轉三級)的評估
• 生態重要他人的改變
• 生態重要他人的支持
轉回導師和追蹤輔導
轉回導師/結案的時機
• 學生轉介問題行為已經減少或有
所調整。
• 學生的負向行為減少、正向行為
增加
• 學生開始能有未來感,對自己的
生涯有所概念
• 學生的情緒困擾降低,有能力面
對生活
• 導師已能順利與學生工作,並表
示沒有進一步輔導必要。
追蹤輔導的實施
• 循序漸進、拉長個別諮商時間
• 進行小團體輔導
• 由導師與相關教師追蹤其問題行
為,如有復發,再行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