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第一章
绪
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进展
急诊医学概念:是研究现场急救、
病员转送、医院内救治、灾难医
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学和
危重病监护等内容的临床独立学
科。是近20年医学领域中发展较
快的临床专业学科。
急诊医学组成
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暂时性,应急性)
 院内急诊
 重症监护
负责院内救护
(完整的诊断和治疗)

急救护理学
概念: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
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抢
救护理的专业性学科。
• 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现代护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急诊医学发展概况
1、急诊医学的发源地:美国
2、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
血管意外等增加。
社会城市化:人均占有小汽车量急剧增
加,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
社区医学发展,人们就医方式改变。
附: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
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
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
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
为“老年型”国家。当前,在全世界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个已
进入“老年型”。目前中国60岁以上
的老年人已达1.32亿,也即将进入
“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1965年,美国因交通事故受伤者5200
万人,其中10.7万人死亡,40万人永久
伤残。
1966年,美国颁发了《公路安全法
案》,规定要重视现场急救,并开始培
训急救人员及非医务人员的初级急救技
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68年,美国成立急诊医师协会。
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
承认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
学科。
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
急诊医学为独立的医学学
科。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情况
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
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天津、
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
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议。颁发了《关
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
国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0年成立中国急诊医学研究会。加强
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联系和学术交流。
1982年,筹建北京急救中心,
1988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198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
“中华人们共和国急救医疗
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急诊
急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 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正式批
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
分会”。标志了急诊医学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在我国正式确立。开
创了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新
阶段。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
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
护、安全运送。
意义: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
残率,
二、急诊科抢救
具备急诊独立小区和合格的装备
外
具有足够、固定编制及高素质的
医护人员
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变能力。
三、危重病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
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对多种严重疾病患
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护理。
四、灾难医学
是研究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
雪崩、泥石流虫害等)和人为灾害(交
通事故、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环境
剧变、流行病等)所造成的后果。
是急诊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
跨科专业。
救灾还包括部队、消防等部门。医疗队
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
五、战地救护
是研究在野外情况下,对大批伤
员实施紧急救护的组织措施和工
作方法。
掌握:通气、止血、包扎、固定、
搬运和转运等战地救护技术。
六、创收急救
七、急性中毒
八、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
和科研工作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概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
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院
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
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是一
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
救网络。
二、组成:
1. 院前急救:暂时的应急救护。
2、院内急诊
3、重症监护
完整的诊断和救治过程。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从院前急救的初步救护到抢救危及生
命的各种危象,均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的任务。
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
病员的运送。
研究事故或灾害现场的组织管理方法。
研究普及急救知识和培训急救专业人才
的方法和途径。
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
建立城乡三级急救医疗网:城市医
疗救护网是在城市各级卫生行政部
门和所在单位直接统一领导下,实
施急救的专业组织。医疗救护网承
担现场急救和途中护送,以及包括
医院急诊抢救的全过程的工作。
五、EMSS的主要参与人员
1.第一目击者 也就是应参与实施初步
急救,并能正确进行呼救的人员。
2.急救医护人员 一般情况下,救护车
上应配备1~2名合格的急救人员,参加
随救护车在现场和运送途中的救护工作。
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伤病员送到
医院,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确定性治
疗。
六、EMSS的运作
1、建立健全院前急救通讯:通讯
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灵魂。全
国统一急救号码120。
救护站、救护车与医院急诊
科应配备无线通讯,有条件的城
市应逐步建立救护车派遣中心和
急救呼叫专线电话。
2、改善院前急救运输工具
救护站要配备一定数量车况良好、
具有必要的救护装备的救护车。要
有足够数量的急救医护人员编制,
要有1~2名急救医士随车出发,以便
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和运送途
中的救护。必须彻底改变救护车仅
作为运送工具的状况
3、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
4、做好现场救援行动与安全转
运。
5、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急救自救
工作:广泛利用报刊、电视、
电台等宣传手段,积极普及急
救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现场
急救知识和最基本的急救技术
操作。
6、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
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
7、加强监护病房的建设。
第四节 急救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扩大了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是现代护理水平的代表
学习急救护理学的目的
培养急救意识
训练急救技术
提高急救能力
学
科
特 点
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
随机性大、可控性小
口头医嘱多
病种复杂,具有多学科性
严格无菌观念和隔离观念
学好急救护理学的要求
培养应急、急救意识
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间就是生命
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急诊急救护理新信息
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