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第一章
绪
第二临床护理教研室
论
第一节 急救护理学的进展
急诊医学概念:是研究现场急救、
病员转送、医院内救治、灾难医
学、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学和
危重病监护等内容的临床独立学
科。是近20年医学领域中发展较
快的临床专业学科。
急诊医学组成
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暂时性,应急性)
院内急诊
重症监护
负责院内救护
(完整的诊断和治疗)
急救护理学
概念: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
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症抢
救护理的专业性学科。
• 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现代护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急诊医学发展概况
1、急诊医学的发源地:美国
2、急诊医学的产生前提: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下降,心脑
血管意外等增加。
社会城市化:人均占有小汽车量急剧增
加,交通事业飞速发展。
人口老龄化:
社区医学发展,人们就医方式改变。
附: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总体
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提高的过程。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
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
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
为“老年型”国家。当前,在全世界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个已
进入“老年型”。目前中国60岁以上
的老年人已达1.32亿,也即将进入
“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1965年,美国因交通事故受伤者5200
万人,其中10.7万人死亡,40万人永久
伤残。
1966年,美国颁发了《公路安全法
案》,规定要重视现场急救,并开始培
训急救人员及非医务人员的初级急救技
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68年,美国成立急诊医师协会。
1972年,美国医学会正式
承认急诊医学是一门独立
学科。
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
急诊医学为独立的医学学
科。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情况
1980年10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
建国以来第一次十城市(北京、天津、
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长春、重
庆和西安)急救工作会议。颁发了《关
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这是建
国后正式颁发的第一个急救文件。
1980年成立中国急诊医学研究会。加强
了急诊医务人员的联系和学术交流。
1982年,筹建北京急救中心,
1988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1986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
“中华人们共和国急救医疗
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急诊
急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正式批
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
分会”。标志了急诊医学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在我国正式确立。开
创了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新
阶段。
第二节
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伤
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
包括: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
护、安全运送。
意义: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
残率,
二、急诊科抢救
具备急诊独立小区和合格的装备
外
具有足够、固定编制及高素质的
医护人员
提高急诊抢救的水平及应变能力。
三、危重病救护
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
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救治设备的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对多种严重疾病患
者进行全面监护及治疗护理。
四、灾难医学
是研究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
雪崩、泥石流虫害等)和人为灾害(交
通事故、化学中毒、放射性污染、环境
剧变、流行病等)所造成的后果。
是急诊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
跨科专业。
救灾还包括部队、消防等部门。医疗队
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
五、战地救护
是研究在野外情况下,对大批伤
员实施紧急救护的组织措施和工
作方法。
掌握:通气、止血、包扎、固定、
搬运和转运等战地救护技术。
六、创收急救
七、急性中毒
八、急救护理人才的培训
和科研工作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概念: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是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和
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院
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
急诊科和ICU负责院内救护。它是一
个有严密组织和统一指挥机构的急
救网络。
二、组成:
1. 院前急救:暂时的应急救护。
2、院内急诊
3、重症监护
完整的诊断和救治过程。
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从院前急救的初步救护到抢救危及生
命的各种危象,均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的任务。
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
病员的运送。
研究事故或灾害现场的组织管理方法。
研究普及急救知识和培训急救专业人才
的方法和途径。
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织
建立城乡三级急救医疗网:城市医
疗救护网是在城市各级卫生行政部
门和所在单位直接统一领导下,实
施急救的专业组织。医疗救护网承
担现场急救和途中护送,以及包括
医院急诊抢救的全过程的工作。
五、EMSS的主要参与人员
1.第一目击者 也就是应参与实施初步
急救,并能正确进行呼救的人员。
2.急救医护人员 一般情况下,救护车
上应配备1~2名合格的急救人员,参加
随救护车在现场和运送途中的救护工作。
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 伤病员送到
医院,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确定性治
疗。
六、EMSS的运作
1、建立健全院前急救通讯:通讯
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灵魂。全
国统一急救号码120。
救护站、救护车与医院急诊
科应配备无线通讯,有条件的城
市应逐步建立救护车派遣中心和
急救呼叫专线电话。
2、改善院前急救运输工具
救护站要配备一定数量车况良好、
具有必要的救护装备的救护车。要
有足够数量的急救医护人员编制,
要有1~2名急救医士随车出发,以便
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护和运送途
中的救护。必须彻底改变救护车仅
作为运送工具的状况
3、做好现场急救物资供应
4、做好现场救援行动与安全转
运。
5、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急救自救
工作:广泛利用报刊、电视、
电台等宣传手段,积极普及急
救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现场
急救知识和最基本的急救技术
操作。
6、加强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提
高急诊科的应急能力。
7、加强监护病房的建设。
第四节 急救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扩大了护理学的研究范畴
是现代护理水平的代表
学习急救护理学的目的
培养急救意识
训练急救技术
提高急救能力
学
科
特 点
对医护人员素质要求高:
• 身体素质-适合强体力劳动。
• 心理素质-沉着冷静、紧张有序。
涉及知识范围广
技术技能要求高
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
随机性大、可控性小
口头医嘱多
病种复杂,具有多学科性
严格无菌观念和隔离观念
学好急救护理学的要求
培养应急、急救意识
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具有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间就是生命
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掌握急诊急救护理新信息
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