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机误差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随机误差

第三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本章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测量结果的表征
2、 测量误差的估计和处理
3、 测量不确定度
4、测量数据处理
3.1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测量结果表征
3.1.1、测量误差分类
1.随机误差
定义:在同一测量条件下(指在测量环境、测量人
员、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都相同的条件下),多次
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等精度测量),每次测量误
差的绝对值和符号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1)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对测量值影响微小但却互
不相关的大量因素共同造成。
(2)随机误差表示
 i  xi  x
x1  x2    xn 1 n
x
  xi
n
n i 1
(3)物理意义: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2.系统误差
定义: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重复同一量时,
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都保持不变,或在测量条
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1)系统误差的产生原因:仪器、方法、环境、人员
2)随机误差表示
  x  A0
A0 :被测量的真值
3)物理意义:准确度,表征测量准确度的高低
3.粗大误差
定义:一种显然与实际值不符的误差,在数
据处理时,应剔除掉。
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
(1)测量操作疏忽和失误
(2)测量方法不当或错误
(3)测量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
4.系差和随差的表达式
   i  x  A  xi  x  xi  A  xi
在任何一次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一般都是同时
存在的,而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3.1.2、 测量结果的表征
准确度——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表示随机误差的影响。
精确度——用来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影响。
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3.2测量误差的估计与处理
3.2.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
随机误差不可避免,服从概率统计规律,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
1.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1) 随机变
量的数字特
征
数字特
征
意义
数学期 反 映 平 均
望E(X) 特性
描述随机
方差
变量与数
D(X)
学期望的
分散程度
描述随机
标准偏 变 量 与 数
 学期望的
差
分散程度
定义
离散型

  E( X ) 
x
连续型

i
pi
  E( X ) 
i 1


D(X)= E(X-E(X))2

=
D(X )
xp( x)dx
1.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2)测量误差的正态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
1
2
随机误
p( ) 
exp(
)
2
差△
2
2 
测量数
据X
p( x) 
1
2 
exp[
(x  ) 2
2
2
]
数学期
望
方差
标准
偏差
0

2


2
随机误差具有以下规律:
单峰性
p( )
p (x)
对称性
有界性
抵偿性

0
(a)随机误差
x
0
(b) 测量数据
随机误差和测量数据的正态分布曲线
标准偏差 
的意义
p( )
1

越大,曲线越平坦,数
据越分散
2

越小,曲线越尖锐,数
据越集中
3
0

(3)测量误差的非正态分布
分布
类型
概率
密度
函数
概率
密度
曲线
均匀分布
 1

p( x)   b  a
0

a xb
x  a, x  b
三角分布
1


p( x)   a 2  x 2
0

a
a  x  0
0 xa
a  x
 2
a
p( x)  
a  x
 a 2
p( x )
p( x )
0
反正弦分布
b
x
a(若
 b
数 学 ab
,
期望
则为0)
2
a  b
b
标 准 ba
2 3
偏差 ( 若
3 ,则
为
)
适 用 仪器中的刻度盘回差 、
条件 调谐不准确及仪器最小
及 分辨力引起的误差等;
应用 在测量数据处理中,
举例 “四舍五入”的截尾误
差;当只能估计误差在
a
某一范围
内,而不
知其分布时,一般可假
a
定该误差在
内均匀
分布。
a
x a
p( x )
a
0
x a
x
a
0
x
0
a
a
2
6
两个具有相同误差限的均
匀分布的误差之和,其分
布服从三角分布。
如在各种利用比较法的测
量中,作两次相同条件下
的测量,若每次测量的误
差是均匀分布,那么两次
测量的最后结果服从三角
分布。
a
0
x


若被测量 x 与一个量
成
 a sin 
正
弦
关
2系 ,
即
,而
x
本身又是在0~
之间
是均匀分布的,那么
服从反正弦分布。
如圆形刻度盘偏心而致的
刻度误差,与具有随机相
位的正弦信号有关的误差
等。
2.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1)有限次测量的数学期望的估计值——算术平均值
1
x
n
n
x
i
i 1
(2)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2
2 1
 (x)   (
n

n

xi ) 
i 1
1
1
n
2
 (
2
n

i 1
1 2
2
n

(
X
)

 (X )
2
n
n
 (x) 
 (X )
n
xi ) 
1
n2
[ 2 ( x1 )   2 ( x 2 )     2 ( x n )]
(3)有限次测量数据的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1
s ( x) 
n 1
s( x ) 
n

 i2
i 1
1

n 1
s( x)
n

( xi  x ) 2
i 1
 i  xi  x
n
【例3-1】 用温度计重复测量某个不变的温度,得11个测
xi 的
量值
序列(见下表)。求测量值的平均值及其标准
偏差。
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
53
52
52
53
53
52
53
53
53
53
8
1
9
7
1
3
9
0
2
0
1
号
xi
解:①平均值
1
x
n
n

xi 
i 1
1
(528 531 529 527 531 533 529 530 532 530 531)  530.1
11
(℃)
②用公式  i  xi  x
于下表中
序
计算各测量值残差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
53
52
52
53
53
52
53
53
53
53
8
1
9
7
1
3
9
0
2
0
1
-
+0
-
-
+0
+2
-
-
+
号
xi
i
2.1
.9
1.1
3.1
.9
.9
1.1
0.1
0.9
0.1
+0
.9
③实验偏差
1
s ( x) 
n 1
④ x
n

 i2  1.767
(℃)
i 1
的标准偏差
s( x ) 
s ( x)
n

1.767
11
 0.53
(℃)
3.测量结果的置信问题
(1)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
P[ x  E ( x)  k ]  P[   k ] 

k
k
p( )d
置信概率
置信限
置信系数
置信区间
①
对同一测量结果而言,置信区间越小,置信概率就越越小
②
小
对不同测量结果,若取相同置信概率,则标准偏差越小,置信区间就越
(2)正态分布的置信概率
置信系数k
置信概率P ( 
 k )
1
2
3
0.683
0.954
0.997
p ( )
68.3%
置信系数一般取2~3
95.4%
99.7%
3 2 

2 3 
正态分布不同置信限的概率
0
(3)t分布的置信限
t分布与测量次数有关。当n>20以后,t分布趋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
是t分布的极限分布。
给定置信概率和测量次数n,查表3-4得置信因子kt,自由度:v=n-1
(4)非正态分布的置信因子
分布
k (P=1)
三角
均匀
反正弦
6
3
2
结论:被测量X的测量结果A应表示为:A  x  ks(x ) ,其中,
k为置信因子,由概率分布和置信概率确定
【例3-2求例3-1中温度的测量结果,要求置信概率取0.95。
解:第①~④步同例3-1,此处略
⑤因为是小子样,测量次数为11,应采用t分布
P=0.95,
  111  10
,查表3-4得 k t  2.23
,则
k t s( x )  2.23 0.53  1.1819
故测量结果为:
A  x  ks(x ) =530.1  1.2 ℃。(置信概率P=0.95)
3.2测量误差的估计与处理
3.2.2
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
1.系统误差的特征
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
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
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
变时,误差按一定的规
律变化。不具有低偿性
2.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
(1).不变的系统误差: 校准、修正、实验比对法
(2)变化的系统误差
①残差观察法
i
i
0
i
(a)
0
i
(b)
残差观察法
(a) 存在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
(b)无明显系统误差
②马利科夫判据
判别有无累进性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
把n个等精度测量值所对应的残差按测量先后顺序排列,
把残差分成两部分求和,再求其差值D。若D近似等于
零,则上述测量数据中不含累进性系差。否则,包含。
③阿贝-赫梅特判据
检验周期性系差的存在。
n 1

i 1
 i i  1  n  1  s 2
3.系统误差的削弱或消除方法
(1)从产生系统误差根源上采取措施减小系统误差
仪器、方法、环境、人员
(2)用修正方法减少系统误差
(3)采用一些专门的测量方法
①替代法
②交换法
③ 对称测量
法
④ 减小周期性系统误差的半周期法
3.2.3
粗大误差及其判断准则
1、粗大误差的产生原因:
测量人员的主观原因、客观外界条件的原因
2、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1)莱特检验法
若  i  3s
x i 为异常数据。
,则该误差为粗大误差,所对应的测量值
2)格拉布斯检验法
若  max  G  s
,则该误差为粗大误差,应剔除
4)应用举例
【例3-3】 对某电炉的温度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所得结果
列于下表,试检查测量数据中有无粗大误差(异常数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测量值 (℃)x
20.42
20.43
20.40
20.43
20.42
20.43
20.39
20.30
i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测量值 (℃)x
20.40
20.43
20.42
20.41
20.39
20.39
20.40
i
解:① 计算得 x  20.404
计算残差  i  xi  x
为可疑值
序
测 量 值
号 (℃) x
i
1
2
3
4
5
6
7
8
20.42
20.43
20.40
20.43
20.42
20.43
20.39
20.30
残差
(℃)
s=0.033
 8  0.104
填入下表中,可以看到
i
+0.016
+0.026
-0.004
+0.026
+0.016
-0.026
-0.014
-0.104
②用莱特检验法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 8  0.104
差
测量值 (℃) 残
(℃)
xi
20.40
20.43
20.42
20.41
20.39
20.39
20.40
-0.004
+0.026
+0.016
+0.006
-0.014
-0.014
-0.004
3 · s=3×0.033=0.099
 8  3 s
故 x8
i
可以判断为粗大误差,应剔除
剔除后的数据计算得: x '  20.411
计算残差得:
 i '  xi  x
残 差 i
序 测 量
号 值 x(
i ℃ ) (℃)
1
2
3
4
5
6
7
8
20.42
20.43
20.40
20.43
20.42
20.43
20.39
20.30
s′= 0.016
+0.016
+0.026
-0.004
+0.026
+0.016
-0.026
-0.014
-0.104
残 差 i '
(℃)
(去掉 x8
后)
+0.009
+0.019
-0.011
+0.019
+0.009
+0.019
+0.029
——
将残差数据填入下表中得
序
测量值
号 (℃) x i
9
10
11
12
13
14
15
20.40
20.43
20.42
20.41
20.39
20.39
20.40
残 差 i
(℃)
残 差 i '
(℃)
去掉 x8 后)
-0.004
+0.026
+0.016
+0.006
-0.014
-0.014
-0.004
-0.011
+0.019
+0.009
-0.001
-0.021
-0.021
-0.011
14个数据的 均小于3 s′,故14个数据都为正常数据。
3.2.4
测量结果处理步骤
1.等精度测量
①利用修正值等方法,对测量值进行修正,将已经减弱不变
系统误差影响的各数据 xi (i  1,2,  n)
,依次列成表格;
②求出算术平均值
③列出残差
 i  xi  x
1
x
n
n
x
i
i 1
n
i  0

,并验证
i 1
④按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偏差的估计值
1
s
n 1
n

2
i
i 1
⑤判断是否有粗差,如有应剔除,然后重新计算均值和方差
⑥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sx 
s
n
⑦写出最后结果的表达式,即 A= x  k  sx
【例3-4】 对某电压进行了16次等精度测量,测量数据
中已记入修正值,列于下表中。要求给出包括误差在内的
测量结果表达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测量值
(V)
xi
序号
205.30
204.94
205.63
205.24
206.65
204.97
205.36
205.16
解:①求出算术平均值
②列出残差
 i  xi  x
测量值
(V)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x
16
205.71
204.70
204.86
205.35
205.21
205.19
205.21
205.32
16

i 1
xi
xi  205.30
n
i  0

,并验证
i 1
1
s
16  1
16

i 1
2
i
 0.4434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测量值
(V)
xi
205.30
204.94
205.63
205.24
206.65
204.97
205.36
205.16
残差
i
0.00
-0.36
+0.33
-0.06
+1.35
-0.33
+0.06
-0.14
xi
序号 测量值
(V)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残 差 i
205.71
204.70
204.86
205.35
205.21
205.19
205.21
205.32
③按莱特准则判断有无  i  3s  1.3302
 5  1.35  3s
x 5  206.65
数据
,应将对应
粗大误差,加以剔除。现剩下15个数据
+0.41
-0.60
-0.44
+0.05
-0.09
-0.11
-0.09
+0.02
,查表中第5个
视为
④ 重新计算剩余15个数据的平均值: x’i=205.21
1
s' 
15  1
15
 '
i 1
2
i
 0.27
⑤ 重新计算 i '  xi  x '
填入下表
序 测量值 x
i
号 (V)
1
205.30
2
204.94
3
205.63
4
205.24
5
206.65
6
204.97
7
205.36
8
205.16
残差
0.00
-0.36
+0.33
-0.06
+1.35
-0.33
+0.06
-0.14
i
,
残 差 i'
+0.09
-0.27
+0.42
+0.03
——
-0.24
+0.15
-0.05
序 测量值 x
i
号
(V)
9
205.71
10
204.70
11
204.86
12
205.35
13
205.21
14
205.19
15
205.21
16
205.32
i
残 差 i '
+0.41
-0.60
-0.44
+0.05
-0.09
-0.11
-0.09
+0.02
+0.50
-0.51
-0.35
+0.14
0.00
-0.02
0.00
+0.11
残差
'i
⑥按莱特准则再判断 'i  3s  0.81
有无,现各
均小于3s,则认为剩余15个数据中不再含有粗大误差。
⑦ 对 i '
作图,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见下图。从
图中可见无明显累进性或周期性系统误差。
⑧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 x
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 s' / 15  0.27 / 15  0.07
x  x ' 3sx  205.2  0.2
(V) (
3.2.5
误差合成分析
本节课小结
测量系统动态特性
测量误差分类:随机、系统、粗大误差
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以及减小方法
数字特性
均值、实验偏差、实验标准差
置信区间、概率,置信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