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与中美基础教育比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创新人才培养与中美基础教育比较

创新人才培养
与中美基础教育比较
眭依凡
浙江师大教科院院长 北大特聘教授
人才强国不只是人才数量强国
关键是人才质量强国:教育的使命



《科技发展纲要》: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
显增强。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教
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
机结合,培养研究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鼓
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
学精神。
《人才发展纲要》:(人才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
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
质较高的劳动者 )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突出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突出培养创
新型科技人才,培养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建立拔尖学生重点培养特殊
人才特殊培养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发展纲要》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
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
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
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于创新教育体制纲要提出:





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
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高素质人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
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
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
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1、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推
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
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
2、注重知行统一。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
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
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3、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
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
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
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
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
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
价活动。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回答四个设问
一、为什么要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基础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关吗?
三、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四、从美国教育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一、为什么要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 留学感触和思考
 原因分析
2005-2006年我在加大伯克利分校做髙访时有一个发
现:美国如果没有大学的支撑,尤其是失去了一批
研究型大学的支撑,美国就不再有人才优势,继而
就不再有科技优势,没有科技优势美国就不再有经
济优势,最后必将失去其大国优势。
 美国加州如果是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实力曾经排在
世界第五位,其原因就是一批诸如斯坦福大学、伯
克利分校在内的加州大学系统、加州理工学院、南
加州大学等一批世界著名大学支撑的结果。
 据MIT斯隆管理学院的统计,把其校友和教师创造的
公司组合一起,其经济实力总和在世界排名第24位。
 美国根本就是一个高科技的国度,它有太多的改变
了人类生活方式和人类生产方式的发明创造,最重
要原因就是美国拥有太多的世界一流大学。从美国
强盛是大学造就的事实可以得到结论:“大学对国
家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而且这种重要性随着科
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越来越大而必将越来
越大。

 2009年我在柏林自由大学从事访学研究又有新
的发现:美国的国家战略中有一个隐藏的战略,
那就是利用卓绝大学吸引世界最聪明的年轻人,
然后利用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把
这些高智商有发明创新能力的人留在美国。美
国是高度开放的国家,它最大的民族性就是包
容性。
 二战后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很大一部分人
是外国人。迄今为止已有李政道、杨振宁、丁
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及高锟
等8个华人科学家获奖,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
美籍华人。2009年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
学三大奖共有9名科学家获奖,8名获奖美国人
中5人是美籍外国人。
据《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对2006年
度全美45,596名研究型博士学历背景的分析,输送
美国博士研究生最多的三所大学是:清华大学571人,
北京大学507人,加大伯克利分校427人。此外,复
旦大学、中国科大、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
大都在150人上下。
 由此透露两个信号:其一,美国大学以其人才培养
的高质量毫无疑问对世界杰出青年尤其是我国优秀
青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
还不具备与美国著名大学对优秀人才的竞争实力。
 基于事实,200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比
尔·布罗迪在国家科学委员会题为《美国的竞争力:
创新的挑战》的演讲中坦承:外国公民对于我们的
高新技术产业是何等重要。在美国大学有关工程和
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在校本科生中,外国学生几乎占
据了一半。超过35%的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大学教师
是外国科学家,并且几乎是我们整个科学和工程劳
动力的1/3。

2010年6月9日央视《新闻1+1》:
留学,不是流失!



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6万人,比去年
减少74万人(考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957万名考生参
加高考,报名人数比上年减少了约65万人)。
近5年来参加高考的考生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950万
1010万
1050万
1020万
946万
数据显示,前3年全国高考人数一直攀升,2007年首次突破千
万,2008年则达到顶峰1050万人。
北京高考人数明显下降,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人数下降的地
区。近5年来考生数分别为:11.3万、10.9万、10.4万、
10.1万、 8.1万 ,今年降幅最大为 20% 减少2万人。
上海从2008年起已经连续3年下降,分别为9.93万, 8.3万,
6.7万,今年比09年减少近1.6万人。
由此可能导致的问题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2015年
2020年
在学总规模: 3350万
3550万
在校大学生: 3080万
3300万
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人才发展规划目标难以实现。
 人才强国的目标难以实现。
考生减少的原因
 自然的因素:1、适龄人口的减少是应届考生人
数大幅度降低;2、近几年高考升学率提高,历
届生尤其是复读生报考人数减少。
 社会和教育的原因:1、就业率持续不高;2、本
科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本科教育已经开始贬值)
 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现象:很多考生主动放弃高
考。2009年教育部在发布高考报名数据时,同时
公布当年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弃考人数为84万。
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学生数继续减
少,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不断提高。2008年,全国共有
小学30.09万所,招生1695.72万人,在校生10331.51
万人,小学毕业生数1864.9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
学率达到99.54%;小学专任教师562.19万人,小学生
师比18.38:1。
 初中学校5.79万所(其中职业初中0.02万所),招生
1859.60万人,在校生5584.97万人,比上年减少
151.22万人;毕业生1867.95万人,比上年减少95.76
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4%,比上年提高2.92个百
分点。
全国初中专任教师347.55万人,初中专任
教师学历合格率97.79%,比上年提高0.61个百分点。
生师比16.07:1。
 2008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
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30806所,比上年减少
449所;招生1649.12万人,比上年减少1.06万人;在
校学生4576.07万人,比上年增加48.58万人。高中阶
段毛入学率7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
面对考生的弃考留学:要不要喊狼来了?






1978年来据统计,全国已有106万学生留学海外,回国的仅27.5万人,留在
海外的78.5万青年,相当于30所北大和30所清华所有在校本科生。
据2009年08月26日中国新闻网公布的数据,2007、2008、2009近三年放弃
高考、转向美国SAT的中国内地考生近3万人,而且每年的人数都在稳步增加。
2008年北京市约有3000名考生放弃国内高考转向美国高考,2009年的数字
更高达到了7000人左右。
据6月11日《渤海早报》:天津今年近千名高中毕业生弃考选择留学,其中
不少是拔尖学生;该市一家最大的出国留学机构今年共有300多名选择留学
放弃高考,为去年的 318 %,目前已有110人已获MIT、加州大学分校等名
校的录取通知。
离高考还有三天,重庆名校巴蜀中学高三某班空无一人,全班29个同学通过
托福考试,上个月陆续获得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
深圳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开设各类“出国班”或者是“国际班”的普通高中
已超过10所。业内人士统计,近两年深圳高中生申请出国留学的总数达到
2000人,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其中申请成功者约1500人。
不仅美国,欧洲多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都瞄着我国富有发
展潜质的青年学生。加拿大使馆商务参赞林爱薇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明确表
示:“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学生来到加拿大 。”
上世纪,我们常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到了21世纪我们基本听不到这种话了。对此
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先生有话说了:“我不
知道这句话的根据在哪里。在我看来,要想
使21世纪成为中国人的世纪,中国必须要有
几十所世界级的大学。”(金耀基.大学之理
念. P.154-155)
中国的世纪是个什么概念?中国若不能在
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出众多重大贡
献,你能说这是你的世纪吗?如果没有创造
性人才的贡献你能改变世界吗?
 中国和德国都号称制造大国,可是中国制造和
德国制造却有很大的区别。导致差距的原因就
在于我们缺乏像德国一样曾经培养产生了那么
多的世界级知识精英,也正是这些知识精英使
德国成就为一个研究创新型国家。
 德国的神奇和伟大,在她曾经养育和产生了那
么多的世界级的精英,一个没有精英的国家对
世界是没有影响力的。事实上,有哪个国家像
德国一样拥有如爱因斯坦、伦琴、普朗克、海
森伯格等一大批科学家?据统计截止于2005年,
共有76位德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65位是在
自然科学和生物医学取得了杰出成就。
 德国有许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发明创造。
比如:白炽灯泡、自行车、电话、冰箱、奥
拓发动机、汽车、相对论、阿司匹林、电视、
喷气发动机、电脑、扫描仪、液晶显示屏、
MP3、空中客车、芯片、燃料电池汽车、双子
电梯、磁悬浮列车、膨胀螺丝(阿尔图.费舍
尔的发明,他有世界专利大王之称,有5000
余项专利)、可以对原子内部一览无余的扫
描隧道显微镜,等等都是高科学技术含量的
德国制造。
 中国制造多在科技含量不高的低端产品,尤
其是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世界影响的原
创成果转化的中国制造。
“为什么要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个设
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回答。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国家竞争力不强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生产力水平不高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科研水平不高
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导致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
 2006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6年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全球100个国家
和地区的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排名
不高列第34名,远落后于排名11的香港。
该蓝皮书分析中国的10项明显弱点中首
当其冲的就是:合格人才的匮乏,就业
形势严峻;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
力较弱。
2006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也公布了世界各地的竞
争力排名,125个经济体系中经济高增长的中国排名
下跌6位至54位。报告分析中国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
是新技术参与度较低,其次是在银行体系、教育和
环境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而排名上升的国家如瑞士
由去年的第4位升至第1位,香港由第14位升至第11
位,印度由第44位升至42位,其首要原因就是在科
学研究和创新方面表现卓越。
 报告还分析指出,在亚洲经济领先的经济体系中,
如新加坡(第5位)、日本(第7位)、中国香港
(第11位)及中国台湾(第13位),除均有灵活及
有效率的市场制度、高教育水平的劳工外,一个十
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高科技及创新的能力。

世界经济论坛是根据各国和地区以及国
际组织公布的硬性数据和对企业高级主
管进行的意见调查结果来对全球经济体
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排名的,硬性数据在
评估中所占比重约为35%,调查结果约
占65%。评估通常包括12项大指标及110
项小指标,包括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
定性、卫生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培
训、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创新等内容。
《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
131个经济体参评,美国是世界上竞争力
最强的经济体,瑞士和北欧国家排名继
续靠前,中国排名有所上升。全球竞争
力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美国、瑞士、丹
麦、瑞典、德国、芬兰、新加坡、日本、
英国和荷兰。亚太地区排名较为靠前的
有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别排
11位、12位和14位,中国大陆排34位。
 美国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其拥有高度先进而且
创新力强的公司和高效的生产要素市场,而优
秀的大学和教育体系同企业研发能力的强强联
合则成为美国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 瑞士继续保持较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其科研
力量雄厚,研发方面投入大,创新能力强,有
非常先进的企业文化。研究部门和商业部门合
作良好,使大部分基础研究可转变成有用的产
品或其他商业成果。
 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拥有的生存和
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其强
弱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
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并关系到国家的
兴衰成败,而且还决定了其在国际上
的地位和影响,关系到对人类社会文
明进步所起的作用的大小。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9——2010年全球
竞争力报告》,在133个经济体排名中,中国
竞争力上升至第29位,原因是中国因优良的
商业环境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很多分值,而中
国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的规模也带来了许多
竞争优势。但此报告表示,中国仍然有一些
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领域,尤其是在金融市场
成熟性、技术准备和高等教育方面。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们生产力水平
和经济效率不高
据世界银行,2005年我国的国民总收入(GNI)22,
638.25亿美元略高于英国,仅排在美国、日本、德
国之后。但我们的人均国民收入(GNIPC)仅有
1740美元,而美国为43,740美元、日本38,980美
元、德国34,580美元、英国37,600美元,分别是
我国的25.14、22.40、19.88、21.61倍。2009年我
们的经济总量超过德国。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
27日宣布:从1978-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
人均国民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2360美元,我国的
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已从1.8%提高到6.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IMF)2008年各国人均GDP
排
序
1
国家
人均GDP 排序
国家
(美元)
113043
28 中国香港
卢森堡
15
美国
46859
37
韩国
19504
19
德国
44660
43
中国台湾
17040
20
英国
43785
66
马来西亚
8140
22
新加坡
38972
94
泰国
4115
23
日本
38559
106
中国
3315
全世界人均GDP
9900
人均GDP
(美元)
30755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算过一笔帐:我们卖给国
外销售商一台DVD是$32,但成本$18,$13要付外国
的专利费,我们只能挣剩下的$1。其它如电视、手
机、mp3等白色家电的情况类似。德国大众公司在中
国的生产产量仅是它世界产量的14%,但它80%的全
球利润是从中国获得的,因为我们要偿付它的研发
费用。
 我们的GDP总量虽然已进入世界经济大国的第一集团,
近几年我们的进出口贸易额也突破了一万数千亿美
元仅次于美国、欧盟,但我们的实际收入和效益并
不高。原因就是我们缺乏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基本还处在一个以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换取外国技术
和外贸收入的阶段。

在汽车、半导体、高速铁路、核电等重大科技领域
比我们晚起步约10年的韩国,后来居上其企业科技
竞争力已经跻身世界前5强。
 目前我们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高达50%,而美国不到
10%,日本仅5%。2003年我国支付的专利费总计是
$350亿,大大超过当年我国研发经费的总和。全世
界90%以上发明专利来自发达国家,而医药生物技术
领域几乎所有的药物专利都是发达国家的。
 随着国际产业和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成为技术的竞争,
以及中国产业升级与发展对先进技术需求的快速增
长,如果不加强自主创新,继续依靠大量引进国外
技术来提高产业水平,不仅将要付出更加巨大的成
本,而且还将会丧失竞争的先机。
 欧美如何自主创新?硅谷华侨医药科学家的例子。
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我们根本买不到
真正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战略高技术。我
们至今不能生产自己的摄像机、汽车无
级变速器等,至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
CPU,包括光驱、大容量的内存条等,
百分之百都要靠进口。
宋健院士《工程技术百年颂》
统计了上世纪100年全世界包括农业、石油、
气象、电力、交通、医药、核技术等一共75项
重大工程技术方面的成就。这些具有划时代意
义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原始性发明创造,比如
除草剂、塑料、化纤、无线电报、广播电视、
雷达、集成电路、录像机、计算机、移动电话、
互联网、超音速大型客机、抗生素、脑电图、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核反应堆等全部都
是外国的发明创新。由于外国人至今垄断着这
些发明创造的核心技术,从而也垄断了这些技
术产品具有巨额的利润的世界市场。
20世纪我国25项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技术成就,如两弹一星、
汉字处理与印刷革命、石油、农作物增产、金漆化、轻工纺
织和采煤等,虽说也是非凡的值得骄傲的成就,可是与世界
的75项工程技术成就对比,在世界范围之内能够称得上是原
创性创新成果的,只有汉字处理和印刷技术以及计划生育,
其余严格讲都不属于原创性创新成果。
 这些技术创造多数都是应用型、实用型的,并且只能局限在
本国的应用范围,并不能形成占领世界市场的产业。比如汉
字处理技术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文字处理发明的,我们的计
划生育技术也只具有中国特色,很难推广到全世界形成产业,
因此也形成不了世界水平。
 在电脑操作系统软件、金融软件、石油探测及管道管理软件、
气象软件以及机械产品的制作、辅助设计软件等等大型软件
设计和创新方面,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就更大了。我们现在使
用的绝大多数重要软件都是外国的原创性成果,任何时候如
果人家版本升级我们还得花钱买。我们至少要用5头猪,才能
换到一个价格2000元人民币的Windows XP换代软件。

由于我国IT业尤其是软件工程的落后,印度科技
部长卡皮尔·赛巴尔在北京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
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 中国在低端产品的生产上能力极强有“世界工
厂”优势,而印度则看中高端市场并且长于软
件技术开发而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 他特别强调,“当今世界市场由两个标准左右
着——高质量、低成本,前者可以通过利用印
度的人才资源来获得,后者可以通过发挥中国
的制造业优势来实现,这样合作出的产品将在
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因此,这一模式将是
我们未来的理想合作方式,它将使中印两国共
同分享到更多的世界贸易份额。”
 印度人对本国软件业发展的充分自信是有依
据的,该国已经成为世界IT产业增长最快的
国家,近几年其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一直保
持在50%以上,而世界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
仅是20%。预计到2008年,印度的软件业产
值可增长到870亿美元,年出口总额达到500
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
 印度的软件业项目没有一个是超过3个月完成
的,他们的技术更新以3个月为周期。凭“开
发成本低、质量高、可靠性强和交货快”等
特点,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200多家请印度
IT企业开发软件,微软遍布世界的员工约10
%在印度。
今天的中国享受着“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
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每个角落几乎随
处可见,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
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据研究在工业制成品中,
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 而实际上,中国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里利润
最薄的一环。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做实际制
造那部分如果赚到一块钱(10%)的话,那么对于外
商,做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原材料采购、仓储、订单
处理、批发、零售这部分能赚到九块钱(90%)。换
句话说,我们就是用这不到10%的价值,积累了1.8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们同时为国外贡献
了18万亿美元,这几乎是全国80年的工资总额!

那么什么叫做国际产业链分工呢?


郎咸平先生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以玩具业为例来看,一个
芭比娃娃的前期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等均在美国完成,中国
只不过进行“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而后期的仓储、
物流、批发、零售也是由外商来做。一个芭比娃娃我们的出
厂价是1美金,在美国的零售价格是9.99元美金.我们获得的
那1美金中,还要包括原料和其他生产成本,我们盈利也就
几美分了不起了。我们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浪费、环境破
坏等代价,却用很贱的价格卖到美国去,而外商最后以9.99
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席卷了所有的利润。
而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下,中国工厂事实上没法改变自己的命
运。因为中国工厂既不具备“硬一元”的核心能力,也不懂
得掌控“软九元”。这样外商就有机会可以有意识地操控中
国工厂,挑起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这样让中国企业没有
多余的资金积累,进而无力进行核心能力的积累和开发!
近十年来我们看到不少一些当年销售收入数十个亿
的企业在第2、3年后就轰然倒闭,一个最重要原因
就是他们的产品缺乏科技含量。我们还注意到一个
现象,我国的媒体广告十分热闹,很少看到属于我
们自己的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广告。
 我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创新型国家
都高于70%。据郎咸平称我国的企业93%以上没有自
主创新能力,在6+1的产业链中我们基本处在最低端
的生产加工的1。
 2008年20%甚至接近一半的企业处在停业、半停业状
态。基于上述事实,我们难道没有必要思考一个问
题:近百年来我们为什么缺乏带来世界科技革命、
产业革命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发明创造?

郎咸平“产业链6+1”理论



任何制造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
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90%的价值,而他们这六大环节
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
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
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
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可悲
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那些没有
觉醒的大多数在国际分工之下,被分派到附加值最低的,浪
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得不剥削劳动的——制造环节。
而其他既不剥削劳动,又不浪费资源,更不破坏环境,却能
创造出九倍的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各国的手
中。而六大软环节。
大学生在这六大环节当中才能有学有所用,才能替国家创造
出更多的财富。当我们创造出一万美元的价值之后,我们就
同时替美国创造出九万美元的价值。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
越富裕。
据美国《纽约时报》27日报道



在欧洲,像废旧电线、电表、电路板这样的电子垃圾每年大
量地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被运送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印
度、印尼和非洲等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垃圾的处理中心。
据欧洲环境局的数据称,从1995年到2007年间,欧洲出口的
纸张、塑料制品和金属垃圾增长了10倍。向“穷国”非法出
口垃圾已成为一项巨大和日益增长的国际业务。一些公司想
用这种方式降低新环境法带来的成本,因为这些废物在欧洲
必须被回收或者以不污染环境的方式处理掉。而在荷兰简单
焚烧之后运往中国的成本只有1/4。
对于发达国家大举向“穷国”倾倒垃圾,欧洲环境局垃圾问
题首席顾问菲舍尔却将之解释为,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和印度
这样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推动了废物贸易。他说,一部分废物
是对环境无害的,这些国家需要原料。但菲舍尔也承认,非
洲和亚洲的公司在回收能力、可靠性和安全记录等方面“充
满变数”。中国环境专家称,虽然不能说电子废物没有资源
化价值,但也不能夸大它的价值。从技术层面解决废物污染
是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
3、科学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们科学论文的水
平不高及科研成果国际获奖情况不好
我们在诸如《Nature》、《Science》等世
界顶尖学术刊物鲜有成果面世,即便1991年
以来我国(包括香港)的SCI论文总数,从
世界排名第15跃居到2004年第5超过了意大
利和法国,引用率也从过去的几十位跃到前
14名,但我们依旧要承认我国科技论文的质
量和影响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极大差距。
总体而言,我们论文数量增加很快,但整体
科技竞争力却呈下降趋势。
据科学网,2009年9月28日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举办
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介绍,目
前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
划启动以来,中国高校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以SCI
数据统计按科技论文数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
排在世界第五位,论文数排在世界前四位的是:美国、
英国、德国、日本。但我们的质量不高,从1993年到
2003年的十年间,在国际科学引文检索排名中,各学
科被引证最多的前20篇论文中,没有1篇是中国科学
家的论文;前100篇中,中国只有2篇;前1000篇中,
中国只有14篇。
 据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介绍,清华大学在2003年
被SCI检索的论文达2100篇,但每篇论文的引用因子
仅在1到2之间。而《物理学通讯》等一流国际学术期
刊的引用因子均在6到7上下,高的甚至可以达到20。
这说明我们的科学论文创新程度不高,难以在世界一
流杂志发表,因此国际影响也不大。

 自1901年设立以来,虽然已有八位海外华人获
此殊荣,且不说真正意义的中国人诺贝尔奖获
得者尚未有“零的突破”,就是获奖华人中有
几人是受到新中国教育者?
 英国首相布朗在一次科技报告中开开口就讲,
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
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
他认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是人才和人
的智慧。而一些科学不发达的国家如印度、巴
基斯坦和阿根廷等都已经产生了奖获者。
据刘道玉老校长的考查
我国几乎在所有世界各种科学大奖上也是空白。如:
沃尔夫奖(Wolfd Prize,按照诺贝尔奖模式设立
的,分农业、数学、物理、化学和医学);
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Fields Medal)和阿贝尔
奖(Abel Prize);
化学最高奖戴奖(Davy Medal);
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Turing Award);
地质学最高奖沃拉斯顿奖(Wollaston Medal);
建筑学最高奖普里茨克奖(the Prizkter
Prize);
音乐最高奖保拉奖(Pola Medal)等,
我们至今都无一收获。
综观近代世界历史,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在高
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
国。
 英国大学的优势地位对于它领先世界起到了重要作
用,一度使它以一个人口不多的岛国成为独霸世界
的日不落帝国,也使它今天仍然超越了许多人口和
本土资源更为丰富的国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 德国十九世纪初开创的研究型大学,为德国崛起发
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辐射全世界。虽然20世纪上
半叶纳粹主义流行曾经部分抵消了德国大学带来的
促进作用,但德国实力雄厚的大学在人才严重流失
的情况下,仍帮助二战后的德国再次崛起。
 日本20世纪建立了多所大学,如1858年的庆应大学、
1877年的东京大学、1882年的早稻田大学、1897年
的京都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奠定了日本在与中国、
俄国的竞争中获胜的基础,也为日本此后一百多年

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应景之需而确实是
我国大学教育当务之急。在国与国的激
烈竞争中,败下来的无疑是那些科技落
后的国度。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面
前,我们需要冷静思考我国大学在科学
技术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什么
以及还有什么没有做。
据2009年法国《世界报》援引国际科研观察组织
的报告,当今中国的总体科研能力已达到世界水平
理由如下: 1、科研经费高居世界第四
美国在科研方面的经费每年高达2800亿美元,欧
盟为1999亿美元,日本为1130亿美元;作为一个发
展中国家,中国的科研经费达到1010亿美元,高居
世界第四位,已经迈入了世界科研大国的行列。从
2000年到2005年6年内,中国科技研发的经费增长
两倍以上,在世界科技研发经费领域所占比例由
6.2%上升到1.8%,相比之下,美国、欧盟和日本同
期科研经费比例却有所下降。而与之相反的是,美、
欧的公共事务开支同期均有较大提升,而中国却有
21%的降低,这方面节省下来的钱给中国的科研注
入了强大动力。
2、大学生数量全球第一
国际科研观察组织报告认为,人口特性是中国科研
迅猛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全球总共有1.4亿
大学生,亚洲占40.3%,欧洲占25.8%,而北美仅占
15.3%,中南美占9%,非洲占5.6%。由于中国拥有雄
厚的人力资源,加之大学增加招生人数,目前中国
拥有的大学生数量在全球首屈一指,共拥有大学生
2340万,美国的大学生只有1730万。
 报告还显示,在从事科研的人才方面中国也处于明
显优势。据统计,全球总共600万科研人员,亚洲占
35.2%,欧盟占32.8%,北美仅占25.4%。美国有140
万科研人员,欧盟有130万,中国为110万,按照研
究人员占总人口比例密度计算,日本最高,为1.6%,
美国名列第二,0.92%,欧盟占0.57%,由于其庞大
的人口基数,中国这项比例仅为0.14%。

3、论文和专利数量猛增


科研论文发表数目是评估一国科研成就必不可少的因素。从
2001年到2006年的6年期间,中国的发表论文数就猛增了96%,
从2001年的第六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三。汤森路透集团2009年11
月2日发布的《全球科研报告:中国》(Global Research
Report: China)称,中国的科研产出量近年来呈爆炸性增长,
从1998年的2万多篇论文增加到2008年的接近11.2万篇论文。
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科研产出发生了翻番,发表的论文已达
到全球科研论文总和的7%,2006年超越了日本、英国和德国,
目前仅次于美国,并有望在未来10年赶上美国。
专利申请数量是一个国家科研活跃与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在
2001年到2006年的6年期间,亚洲国家申请专利数增长了41%,
而同期欧美申请专利数却下降了11%。在申请欧洲专利最多的
亚洲国家中,中韩处于前两位,韩国申请专利数增幅为205%,
中国申请专利数紧随其后,为124%。不过,文章也指出,虽然
中国等亚洲国家专利申请数目增长巨大,但美、日、欧三极在
全球的专利领域始终还是遥遥领先,欧盟拥有全世界专利的
37.3%,美国占28.9%,日本占17.8%。加之当今世界专利申请
系统仍由美、日、欧主导,所以美国申请专利数目占到世界总
和的一半以上,占51.3%,位于第二的日本占21.3%,欧盟占
14.7%。
4、科技研发人员充足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为3200万人,研发
人员105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研究和发
展总经费也居世界第四,可是我们的创新综合指数
则排名28属中等偏下的水平。虽不能同意这是一种
“人才泡沫”现象的说法,但我们的人才创新能力
不强是不是一个原因?当然就国家而言,在科技政
策法规、科技投资体制、科技管理制度、科技人才
政策等宏观管理领域,都还存在诸多值得反思和完
善的问题。
 但大学的人才培养是否也存在问题?且不说全国研
发人员总数的1/4在大学,我们强调一个事实:所有
的研发人员都是大学教育的产物。国家科技水平的
不高,很大程度是大学的研究水平不高和创造性人
才培养不足的结果。

据2006年9月24日召开的“新形势下工程教
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披露,2005年
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多达533万人,工
程教育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然而据
“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工程教育为市
场提供合格工程师的能力名列世界最后。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规模与水平的巨大落差?
工程教育质量好不好,出了校门就知道。在中国工
程院对全国5000名工程科技人员的调查中,21.8%
的人认为,高校培养的学生完全不符合或基本不符
合国家技术发展需要;52.4%的被调查者认为,我
国高校培养的工程专业学生质量一般。
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指出,我国高等
工程教育存在诸多弊端。比如,工程设计和实践教
育环节缺失,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评
价体系错位,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课程体系
落后,学科交叉欠缺,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不足,
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缺乏
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青少年想当科学家
的多,想当工程师的少。潘云鹤表示,目前的“科
学教育”只重知识的传授,严重缺乏从小培养动手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与高等工程教育无法衔接。

2009年10月31日两件事如此巧合地发生在同一天,这就
是钱学森先生去世和教育部部长的撤换。由此引发了人
们对中国教育的许多联想。因为钱老自2005年来在病榻
上就向以实事求是著称的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
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
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
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老
科学家认为这是很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 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对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提出
了尖锐批评:“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
养出一流人才”,“许多老师只懂讨论第三流的问题,
学生不会钻研出第一流的学问”,“中国高校的学术风
气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否则中国科技的发展将
至少退后20年。”
 两位科学大家的话我们可能不爱听,可他们发出的确实
是恨我不争的逆耳忠言。

二、基础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关吗?
梅贻琦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好的小学就没
有好的中学,没有好的中学就没有好的大学。如果
我们这些大学还算是好的大学的话,在座的各位有
很大的功劳。当然如果大学办得不够好,中小学有
没有自己的责任?
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基于国势的衰微曾发出过国运
系于少年的呐喊,他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
弱则中国弱。”强国始于强少年,梁启超先生的谔
谔之言,今天仍然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
比尔.盖茨的家庭教育案例
2009年比尔.盖茨的父母写了一本书《比
尔.盖茨是这样培养的》,这本书被誉为
“家庭教育的宝典”,“值得所有父母借
鉴的亲子教育智慧”。我以为:家庭就是
一所缩小了学校,或者说学校是一个放大
了的家庭,其教育不仅具有互补性,更有
许多的相似性。不仅我们的家长应该读这
部书,我以为教师也应该读这本书。
教育的启迪





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学生(老盖茨:孩子对世界充
满极度的好奇心,作为父母要尽量将这种好奇心
保留到孩子成年。毕加索一个成功的经验是:我
终身向儿童学习);
失败会让孩子变得深刻、冷静和稳重;
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向孩子表达爱并让他们以
爱与他人交流(盖茨的父母都是美国联合慈善总
会的志愿者);
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孩子通过轻松愉快的
方式接受新事物并培养冒险和进取精神;
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
老盖茨说:
 资料显示:没有读过幼儿园的孩子,长到
18岁时被逮捕的概率高于读过幼儿园的孩
子70%以上;没有经过正面的早期教育的女
孩,青少年时期相对更容易怀孕;
 孩子在入学前所受到的教育和掌握的知识
终身受用,对解决未来生活将要面对的问
题有重大影响。
基础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奠定
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该阶段的教育
很大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少年的非智力
发展习惯和智力发展的强弱。从教育
的责任体系来看,大学中学和小学是
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共同担负着为国
家培养人才的责任。
2008年基础教育数据(单位:万)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13.37
30.09
5.79
3.08
2474.96 10331.51
5584.97
4576.07
1695.72
1859.60
1649.12
562.19
347.55
234.84
招生数
专任教师
103.2
1、教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教育视野和思维更
加开阔;
2、教师更加热爱教育,更加热爱学生;
3、更加自觉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
育和培养学生;
4、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艺术和教育教学的效果;
5、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我的报告主
要起开阔教育视野引起教育思考改变教育观
念的作用。
三、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为改革开放来中
国教育的良好发展进步是很自豪的,九年
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及高等教
育规模的迅速扩展,教师待遇包括农村教
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
等等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我们在
用极为有限的教育资源,维持着世界最庞
大的教育事业。
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
培养着占世界18.45%的学生,其中
基础教育是用占世界0.78%的经费
培养着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
穷国办大教育。
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我发现:如果我们虽有一
个很完整、很系统、高起点的基础教育,但在教育
体系的终端我们并没有产生一个我们所期待的高等
教育结果。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否一点问题没有?
 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
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
却排名倒数第五《中国孩子创造力世界倒数第五》
(8月20日《光明日报》)。
 一个教育体系的好与不好、优与劣的评价,我个人
以为最后要看最终的教育产品。这样来看,我们的
大学教育也就是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都存在问题。

网上有人批评我们的教育体制是失去了想象
力的教育体制,只看眼前利益的政府官员,
被捆绑了做奴隶的家长,终于联合创造了今
天的教育奇迹。青少年时期,创造力更多地
体现为想象力。创造力的匮乏,无异想象力
的匮乏。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
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英美教育专家到北京一所很好的学校一个很好的班听课,中方
教育部门的领导陪同。大家坐定,教课的老师走进来了。同学
们起立后坐下,老师侧立于黑板前。他没有用目光去巡视全班
同学而是望向窗外。教室里还有翻书和笔放到桌上的声音,于
是老师仍然侧立望着窗外好像在思考什么。老师的沉默发生了
威慑的作用,于是教室里安静了很安静了,一切声音都没有了,
世界静到连听课的外国专家也仿佛不存在了。这时老师转过身
来从容说道:“现在开始上课。” 老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
师教态从容,板书时大家听到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声音,板书
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
有水平。黑板上的字渐渐丰满起来,有些字老师划上一个圈或
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像一个框架图。整堂课,
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学生上去擦黑板。板书上没有多
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
老师继续提问,学生解答仍然踊跃,仍然不乏精彩。整个教学
过程非常流畅。最后老师说:“今天要讲的就讲完了,同学们
回去做一做课本上的习题,巩固一下。”铃声响了。下课。整
堂课无懈可击。这是一位特级教师,他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
很高兴。陪同外国专家听课的中方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很高兴。
可是,外国专家听了却说不出话来。
中方人员想,英美专家一定会很惊叹。 到了会
议室,我方人员虚心地请外国同行提意见。外国
同行说:不理解!我们问:为什么不理解?他们
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
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
住了。这问题反映的就是当今欧美教育和中国教
育的区别。欧美教育认为,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
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
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
的获得。所以,外国同行说,他们想看中国学生
在课堂上是怎么学的,但他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
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
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
我们一讲教育,总是从正面理解教育。我们认真
想想,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可以分为两类,一
是良好的教育,一是不良的教育,其效果截然相
反。教育其实是把双刃剑,良好的教育是天使,
不良的教育是恶魔。它既可以造就人才、培育良
知、塑造灵魂、开发智慧,也可能扼杀人才、伤
害孩子、扭曲心灵、扼杀智慧。
英国有位哲学家曾这样告诫过我们:教育上的错
误比别的错误更不能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如同配
错了药一样,绝不能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
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
北京四中为本校语文教师李家声是一
位受到了同学们尊敬和爱戴老师,他
说:“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
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
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庸医害
得是一个人,而庸师害得是一群人,
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 他认为,
毁人的教育就是伪教育。
我记得有位忏悔意识很强的乡村教师,因为错判
一位学生考场偷看而请他提前退场,当这个学生
愤愤不平沉默地离开教室后,他才发现学生时常
看的那张字条上只写了四个字:克制、清醒。当
他追出去,学生已无踪迹。这使该学生因为6分之
差而失去以公费上市重点高中的资格,而结束了
自己的学生生涯,成了当地的一个泥瓦匠。他之
所以写那四个字,因为中考前一天,他父亲死于
一场车祸。当年的夏天,他辞去了教师的工作,
他痛悔自己的过失,认为自己不配做个好老师。
我想,每个教师其言行都可能对自己的学生造成
终身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影响。于是我们应当尽量
避免不良的教育行为,选择良好的教育以影响学
生。
2002年5月初我结束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高
访归来,听说我们一个在国际贸易方面极其成功
的校友从美国回来,于是请她回母校为学生做一
场创业及外贸方面的报告。她告诉我,她出国前
在深圳已有车、有豪宅(120万)等,之所以选择
出国,就是为了孩子。有一次她的大女儿在家抄
生字,每个字几十遍,晚上10点多了还没有抄完,
手都写残了。她是有个性的女性,第二天就找到
老师怒斥惩罚小学生机械抄字几十遍的危害性,
冲突自然难免。为了孩子她选择了出国。去了美
国后,她的孩子对她说:妈妈,谢谢你,你把我
们带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来受教育。现在她的
三个孩子都颇有出息。
我相信,中国的孩子到国外去一定会喜欢
海外的教育而不再愿意回到中国受。2001
年我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在塔斯马利亚州
探访了我校出去的一个博士,他的女儿
Lisa是个十分可爱的12岁女孩,是学校的
一个活跃分子,小提琴、辩论等无所不会。
但是据了解他家庭的人说,这个女孩在附
小读书时是一个极为自卑的不言不语的孩
子。
我们每年确实要捧回不少中小学奥赛的奖
牌,每年世界中小学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
我国都是金银牌收获最大的国度。必须指
出我们的参赛队员是经过层层培训而且是
强化培训、层层选拔遴选组成的,欧美国
家的队员则是自然产生的,其实无可比性。
可是一个奥赛金牌大国,至今还没有拿到
一个科学的诺贝尔奖。据报道,一位奥赛
数学金牌获得者,获奖回来发誓再也不碰
数学了,因为他痛恨数学。这就是我们的
教育。
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任总书记大声疾呼:“创新是
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生存发展不竭的动力”、
“加强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
这本身就说明在创造力方面我们已经落后于人了。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能力决定了民族的兴衰
命运。我们有必要看看人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兴许在这种了解和比较中我们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 其实我们也需要了解美国教育,譬如我们以为美
国教育是不重视考试的教育,是不重视排名的,
等等。其实不然,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考试不是
目的而是手段。譬如,他们的SAT;我有个朋友她
的女儿为自己是班上的Top 5而自豪,有位男生以
自己是班上的Top 10为条件要求与她大女儿交朋
友。问题是他们评价一个学生水平的标准不只是
考试成绩。




有一年我应邀到深圳,我的一个研究生带了一个立项经费十几
万元的研究课题向我请教。题目是学习障碍(后进生)的心理
调查。我问她差生是怎么界定的,她称70分以下的学生,基本
上被认定为差生。我说你凭什么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划为后
进生(差生)?
“后进生”:在教育词典中对“后进生定义为:在班级中经常
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
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品德不良的后进生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
能力低,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
错误的人生观,常表现为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
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
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
喜怒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
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现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
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
学校产生后进生的原因主要有:(1)学生本身素质差,不
求上进,觉悟低。(2)家庭的不良影响。(3)社会的不良影
响。(4)教师教育不得法,师生关系紧张等造成的恶果。
寓言:
动物园里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
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
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
公尺。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了,他们
又把笼子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天居然看到袋
鼠全跑到外面了。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
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在一
旁观看的长颈鹿问袋鼠们: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
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非常为难地回答:很
难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教育存在的问题
 我们重视教育但不重视学生;
 我们重视智力提高不重视非智力的养成;
 我们重视成绩但不重视发展能力;
 我们重视教者的权威性不重视学者的主体性;
 我们重视教育结果不重视教育过程
四、从美国教育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 美国中小学教育基本介绍
 美国教育怎样看待和对待孩子
 美国教育目标、教育内容
 美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美国学校的管理
 美国的教师要求
 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美国中小学教育基本介绍
1、基本情况
美国共有51个州(含一个地区),人口
2.695亿,华裔人口200多万,小学人数3,
180万,中学人数1,500万,大学人数1,
470万,研究生人数1,200万。
(1)美国小学教育
 美国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
2年,高中4年。
 美国小学的授课课时较少,在校时间一般
为8小时,其中包括午餐时间,课堂授课时
间一般占一半时间,其余是活动课,校园
生活十分丰富,游戏、绘画和制作、提物
载路、表演等。
(2)美国中学教育
美国约有25000所综合中学,担负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培养
任务。它具有三种职能:(1)让所有学生接受普通教育;
(2)让大多数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毕业以后直接进入
就业市场;(3)让一部分具有深造前途的学生作好升入大
学的准备。
 综合中学一般分为三科:(1)学术科,为学生升入大学作
好准备。(2)职业科,为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就业作好准备。
(3)普通科,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
 据统计,43%的学生进入学术科,该科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
习能力较高,33%的学生进入普通科,该科学生分成两种类
型,一种是对未来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职业课程又不感
兴趣的学生,另一种是学习能力中等或能力下等的学生,他
们希望读完中学,获得中学毕业证书。24%的学生进入职业
科,该科的学生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明确就业倾向
的学生,另一种是学习能力中等或下等的学生,或者是困难
学生。

2、体制与经费
(1)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
美国的教育管理机构分四级:联邦政府教育部、州政府、学区、
学校。美国的教育不是由国家统一实施领导的,联邦政府教育部主要是
指导,教育管理权在各州,州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各
州政府制定教育标准,州里安排学生会考。
在美国教育实质领导机构是学区教育局,每个州分很多学区。学
区管辖区内所属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个别学区有区办学院,相当于我
们的职业技术学院,学制两年。联邦政府教育部为各州制定了指导性的
极为宽松的宏观政策,州、学区和学校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如聘用校
长和教师、师资培训、校舍建设,学生文化生活等问题,都是由学区来
解决的。
各州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教育体制,决定课程设置、教材、招生
录取等,学校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办学,办出特色。整个社会对中
小学基础教育都非常重视。学区主要是制定学区的学校评估方案,直接
对学校进行评估,考核校长的工作,将州下拨的资金分配到各学校和争
取联邦政府的专项资金。学区有教育委员会,执行州政府的教育立法,
学区的教育局长(或总监)要和校长商量教育工作,一起做规划。教育
局长要向学区的教育委员会定期汇报工作,推荐校长人选。
教育委员会根据校长的标准(包括学历、管理水平、财务能力、
教学能力等),对局长推荐的校长人选进行考核调查,最后批准任命。
教师是由校长推荐,学区任命。各学校校长有比较大的办学自主权。


2、办学体制分为三类:一是公立学校,约占80%,这是主要
的;二是私立学校;三是教会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共
占20%左右。
3、办学体制不同,办学经费来源不同:
(1)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各级政府拨款,联邦政府
拨给6%,州政府拨给46%,学区拨给40%,这些教育经费
主要靠各级政府税收来支持。其它占学校经费的约10%主要
由企业、公司等赞助,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全部是义务教
育,全部免费入学,学校还为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中餐。
(2)私立学校经费来源,一是靠收取学生高额学费,各校
收费标准不一样,收费标准由学校自定。华盛顿的伦敦私立
学校,学费约占学校办学经费的70%,每个学生学费2万元;
二是靠学校从社会筹措、基金会捐款,学校所得的社会赞助
只能用于学校建设。
(3)教会学校的经费来源与私立学校相似,大部分经费靠
教会和个人支持。美国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犹
太教和东正教等。学校里设有小的教堂,允许学生参与宗教
活动。旧金山圣婴女中校史一百多年,校舍是一个私人捐的
住宅,每年每个学生收费1.8万元。
3、课程与 教材


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
育标准,尽管90年代来社会各界对过于自由的课
程制度提出了异议,并要求设立全国统一的课程
标准,并把统一课程标准作为90年代基础教育改
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以此必须对学生统一的“基
础教育”和“科学教育”。
94年7月1日生效的《美国教育改革法案》其第一
部分就是《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了八
大目标,试图建立全国各科课程标准,以衡量学
生达到全国教育目标的程度。但对这个长期形成
多样化教育传统的国家,这项工作并非易事。为
了鼓励各州执行这个标准,哪个州执行全国标准,
联邦就给钱支持。为此各州也根据全国标准制订
本州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全国标准出题。




各州的教材都有地方特色,书中有大量的插图、照片,生
动形象,编得引人入胜,最新科技发展和事件很快就编进
教材。在美国每种教材有50本之多,但内容大致相同。美
国教材的叙述很详尽,教材对定理、定律或生化现象,从
推导步骤、发现过程、实验验证、现象解释、相关科学家
介绍、趣闻轶事等多方面、多层次展开叙述,易于自学。
学生只要认真读懂课本,就会做所有的习题,不需要去找
课外辅导读物。内容约为我国教科书的10倍乃至数10倍。
教材上千页,一学年一本的《基础物理》1050页,《化学》
1200页,《微积分》900页。
语文课本《英文文学集》有2800多页,包括各种体裁的文
学作品节选或全文。每堂历史课都要预习二三十页课文。
教科书篇幅过长太厚,很少有学生能全部看完。由于美国
注重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因而学多学少因人而异。教科书
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内容,一般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即可,有
专长和志向的学生,可通过自学向纵深发展。我国教村显
得比较单薄,教材多以结论为主,容量有限叙述简略不易
自学。
美国小学生的教科书也是大16开本的。美国中小学生的书
包重到他们只能拖着包上学。
美国教育体制高度分散的国家,联邦政府不具有
管理教育的权限,各州也仅仅通过本州教育法规
定本州学校应开设的主要课程与开课的最低时数,
其余均由学校自行决定。因此,美国的中学无统
一教材,联邦政府教育部只下发教育指南(教材
大纲),由各州政府教育部门制订教材指南,各
市、区再据此编订教材,教材由学校和任课教师
按教材指南选定。小学生甚至没有固定的教材,
语文课内容都是教师决定的。
4、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应用、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与社
会、公司广泛联系与交往。
(2)要求教师的教学与高科技知识相联系,教材
内容广泛,要把学生带到整个社会,引向世界高
新科技领域。
(3)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把自己看成社会的一
员,高科技发展的一员,树立追求知识最高点的
信心,建立主动学习的知识。
(4)教学纲要、研究项目的设定,有的由教师指导,
有的由学生提出,有的进行案例分析学习。
(5)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培养某一方面的领袖能力、
领袖意识、超前意识。
5、课堂教学
 在美国不划分行政教学班,学生可根据自己
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室和教师,这是一种开放
式市场化的自主教育。一般说来,美国从4年
级开始直到大学都是有课无班,教师有固定
的教室,学校无固定的班级。因此,学生只
有"课"的概念,没有"班"的概念。
 中小学课堂基本上属于松散型的,课桌椅的
摆放不像我国中小学这样整齐规范,一张长
方形的课桌,十几个学生面对面坐在周围,
教师讲的很少属于辅导,实行趣味性启发式
教学,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自学讨论的
多。
教学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给学生机会;二
是让学生做课堂主人;三是使学生喜欢学习
譬如老师下节课讲“面包”,于是学生就会围绕
面包积极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讲论面包是如何生
产出来的,于是知道了小麦、种子、化肥,也知
道了面粉加工过程,面包机,以及鸡蛋调料等,
知识扩展很快,比单纯讲一篇散文要有趣。
 譬如三年级上“城市”这堂社会课,老师在教室
的墙上挂三张彩纸,要求同学们写上与城市有关
的要素,如人、车、商店等;第二张要同学们写
下有关城市的问题,大家讨论;第三张写上学生
的学习收获。

6、考试



美国中学以学分值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这些成绩关系到学生
的升学。除考试成绩外,平时成绩、作业情况和出勤占很大
比例。学分值是对课程难度和修课成绩的综合评定。学生根
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课程的难度层次,难度高的课程学分
值高排名在前,名牌大学优录取这类学生。
由于学分值是一种科学的综合评定,因此避免了不求进取选
修低层次的课程以求考试高分和不顾身心条件盲目选修高层
次课程的偏向。
美国社会评价学生的标准,除学业成绩外,十分注重实际能
力,包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独创能力、个人
特长和发展潜力等。学生完成本年级规定的学分后,升入高
一年级,修满全部学分,准予毕业。凡学业未达标的学生,
可到下一个年级随班听课。
美国虽然没有全国统一的高考,
但大学的录取参考三方面的条件:
一是高中各学期各门课的总平均成绩必须在B以上:期评
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平时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分占
50%;②项目考试25%;③段考和期考占25%,这是必备条
件;
 二是SAT:美国还有一个决定高中生能否进入优秀大学并
获得奖学金的SAT (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的学生
素质考试,是一种在全美不同的地点,按统一的时间、统
一的内容、统一考卷进行的考试。全美的中学生都知道若
要进入一所好大学,就必须参加一项由美国ETS
(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测验
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考卷的
学习能力考试。

SAT分为SATⅠ学术性向测验
和SATⅡ学科能力测验
SATⅠ主要由语文和数学两大部分组成,目的在于检测考生掌
握这两门课程基本知识的水平程度,语文考单词应用、语法结
构、类比推理、阅读理解及逻辑分析,数学考基本算术、代数
与平面几何,各科800分满分为1600,含不计分数的30分钟实
验题,全部考试时间为3小时。通常1200分以上可被四年制的
州立大学等录取,1400分数以上方有希望被一流大学录取并可
申请奖学金。1400分以上,一般可以选择耶鲁、哈佛、麻省理
工等一流大学就读并申请奖学金;1200分以上可选择州立大学
等四年制大学入学,比如UC加大系统通常要求SAT1的成绩在
1250-1400分或更高。
 SATⅡ考试包括英文写作、英国文学、世界历史、美国历史、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一、二级)、西班牙文、法文、德
文、意大利文、中文、日文、拉丁文等,满分为800分,是一
项旨在预测考生进入大学以后学术发展潜能的考试,著名大学
无论公立私立对学生的这一成绩都十分重视。学生申请大学必
须提交三门课程的SATⅡ成绩,其中英文写作和数学为指定科
目,第三项考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爱好或专长确定。

 SATⅠ每年的1、3或4、5、6、10、11、12月各
有一次共七次考试,SATⅡ在1、5、6、10、11、
12月考一年共有六次。两类考试的不同科目对
学生都没有参考次数的限制,成绩优秀的学生
在10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开始第一次的考试,
SATⅡ考试还不受科目的限制可以报考三个以上
的学科。
 SAT有选择分数的服务,即考生有权要求ETS将
多次考试中最好的考试成绩寄交自己申请的大
学。我们基本还是一考定终生,而美国SAT的多
次性及分数可选性及英国的单科结业式考试,
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
内容的自由空间,从而根本避免了学生沦为统
一升学考试的“奴隶”,为考试而扼杀自己的
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



SAT2为学科测验,主要预测高中生进入大学后的学术发展潜
力,全美的SAT1平均分约1020分,语文505,数学514分。由
于这项考试关系学生能否升好大学,且也是全国统一考试有
可比性,故对各州的高中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一种影响力。但
与中国的高考不一样,学生尽管重视,但机会很多,故压力
不大。
第三是社会实践的推荐信及经历。其三,统一考试并非是评
价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的唯一标准,高中的学业成绩、社会
活动能力等都是对升学录取发生影响的因素。总之,升学考
试不应成为扼杀学生个性发展的工具,它必须让学生有考试
时间和科目的选择权。如果学生并不想进入重点大学到社区
学院,那么他也可以不考SAT,所以SAT只是大学录取的参考
条件。
美国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多了解社会并参与社会实践。想
以医生为业的,通常选医院当护士或医务助理,想攻读政治
学、社会学的就去当社会义工,到社区、政府部门当见习生
等等。
(二)美国教师怎样看待和对待学生



这是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既是一个哲学
的命题,又是一个政治的命题、文化的命题、教育的命题,
是教育机构及其教育者的教育价值、教育态度、教育观念在
教育行为中的具体反映,有什么样的对学生的态度就有什么
样的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极其后果。
我体会,美国教育对学生的态度就是一个字:爱。因为爱,
他们极其尊重孩子、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欣赏学生、容忍
学生、信任学生……于是在他们校园里、课堂间、无处不弥
漫着由于爱的理念而营造的有利于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
化氛围。在美国校长的眼里,好老师的概念,首先是热爱学
生的老师。
梅贻琦先生说:“教育的出发点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关
心,就没有教育。雅思贝尔斯说: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尊重
和关爱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什么是成功教育?
就是给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的教育。美国的学校教育十
分重视提供学生们一个充满师生之关爱、同学之关爱的环境
以教育学生们。
1、学生理念:尊重学生
美国教师认为:没有残疾的学生,只有残疾的教育。由于他
们持“学生是没有坏的,坏学生是教出来的,若有也是学校
教出来的” 的理念,因此从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
待,学生出了问题,他们不会首先把鞭子抽在年轻学生身上,
而是先找学生的可爱之处,从自己的教育方面找问题,寻求
最佳的又不伤害学生的教育引导途径。他们爱所有的学生,
不论种族、家庭背景、聪明程度等等。在他们的教育词典里
没有学习后进生、差生、学习障碍生、问题学生,学习困难
学生等等。
 他们对弱势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爱、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
美国的教师"目中有人",重身教,在教学中,无论学生回答
的内容与教学要求相差有多远,在教室里很难听到教师对学
生的指责,而回答的与要求接近时,教师则予以鼓励。教师
尊重学生的权利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在美国的中小学里,
听不到教师当众公布分数的。学生拥有许多选择权,每个学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活动和课程。

我国留学生的孩子初到美国,大都有一个
文化尤其语言适应的问题,凡是遇到这样
问题的留学生无不感谢学校对他们的孩子
给予了特别的关心,有专门的语言老师辅
导他们的孩子。要知道有些孩子初到美国
时连一句外语都不会。
也许70分以下的学生有最优秀的学生。如果这些
学生就是本质意义的学习差生,难道造成这些问
题的根因仅只是他们学习心理障碍的结果吗?教
育的责任在哪里?
 《中国教育,还等什么》称:目前被划进差生特
殊群体的学生有5000万之多,相当于1个法国,10
个瑞士,100个卢森堡,比大洋州的总人口还要多。
 我们有一种称之为“理解教育”的教育模式,就
是针对后进生、差生转化的,称这类学生经常表
现出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和反社会倾向。这让
人感到这是一所工读学校,特别提到上海市金山
区平乐学校(初级中学)24个教学班、1000余名
学生,记录在案的有比较严重的品德行为偏差、
学习困难、心理缺陷等问题的学生占20%。

长春市一所学校让学生民主评定最差学生后(甲、
乙、丙、丁,丁级学生要开除)之后,贵阳一所学
校又投票选差生,选出的差生要坐到“特殊座位”,
直至下一轮差生选出替代他。长春市的这所学校每
个班的差生是有比例的,最好生4-5个,最差生也
是4-5个。贵阳选差生的发明者老师解释,这个班
有的学生太调皮,上课时间讲话,通过选差生加强
纪律管理,称之为“惩罚式教育”。
也许这种作法暂时确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是我们
想过这给学生带来多大的心灵创伤、人格伤害?这
种伤害留下的阴影有些学生终身也抹不去。差生学
生不仅完全没有了自尊,并且也使同学之间少了团
结、友爱,多了猜疑和疾恨。把学生的自尊心都毁
灭了,你还说什么是教育。
顾明远先生讲过的一个由老朋友讲述的关于她孙女
班上的故事:有一天她告诉爷爷,她是班上的二号
种子,还有一个人学习比她好是一号种子。不久她
又告诉她爷爷:“我们班上有8个笨蛋”。爷爷问
她怎么回事?“今天下午开班会,老师说谁是笨蛋
站起来,一下站起来8个同学”。
 难道把学生通过考试成绩划分为好学生、差生、聪
明蛋、笨蛋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我知道很多老师
都不喜欢所谓的后进生、差生。通常要把这些学生
排到角落去坐。那么我们喜欢谁呢?一是考试高分
的学生,二是那些不如自己的乖孩子,尤其是那些
敢挑战老师权威的学生往往是不受老师欢迎的。那
么差是不是就不好,没有前途、没有可取之处呢?

爱因斯坦学生时代连许多测验都不得及格,因为他
不喜欢把学校教育当成大量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工具
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去行动去探
索去思考。他理解的教育是:当你离开学校把学校
教的东西全部遗留而留下的就是教育。当人们问他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时,他称不知道,但他告诉
提问者可以查查物理手册就知道。这并未妨碍他成
为上世纪末最伟大的科学家。
 邱吉尔的学业也很差,讲话结巴,但他成了最伟大
的领袖,他的战争演讲据称可抵几个军的力量。
 爱迪生更惨,仅正式受了三个月的小学教育,就受
到老师的鞭抽,原因是他提了许多以致老师认为他
是糊涂蛋的问题。由于受罚太多,她母亲不得不带
她离开学校。随后他成了大发明家,至晚年他还是
说他无法理解数学。
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受尊重,美国中小学的校长有一
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在的
教室是学生的教室而不是老师的教室。我国的学校
是学生的教室是固定的,老师是到不同教室上课的。
但令人奇怪的是虽然在固定的教室里上课,总感到
教室不是自己的而是老师的。
 美国情况恰恰相反,老师的教室是固定的,学生的
教室是不固定的,但他们无论到哪间教室上课,哪
间教室就成了他们自己的教室。怎样才能让学生把
教室当成自己的教室呢?尊重!这样有什么用呢?
 学生把教室视为自己的教室后,同时也懂得了一个
道理:那就是在教室里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己的
问题,而不是老师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自己去解
决。这样他们的责任心也随之而来。

2、欣赏和鼓励、赞扬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
识的堆集。”
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我们的教育未触及学生的灵魂,
未引起学生灵魂的振动,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欣赏、鼓励、赞
扬学生本身就是触及学生灵魂的教育。
 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依旧是一个有生命尊严、有活力、有自由
要求、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生命,他们同样有着与成年
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归宿、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
和荣誉感。
 老师用欣赏眼光看待学生并寄予他较高的期望,他们会从老师
的关爱和鼓励中获得激励,并会潜意识地向靠近并努力于老师
期待的目标;而老师用厌恶的眼光看待孩子,往往会使孩子产
生抵触情绪,对学校对老师都会失去信心,继而厌恶消极对待
生活和学习。
 我问过Lisa喜欢国内的老师还是国外的老师,她立即回答喜欢
国外的老师。美国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从不对孩子说“No!”

 一位从国外回来的老师把5岁的女儿送到幼儿
园,第一天欢天喜地,第二天坚决不肯上幼儿
园哭闹要回到海外的学校去。当他听完女儿的
哭诉,完全理解了女儿。孩子告诉他:老师在
教室里骂别的孩子把人都骂哭了,她告诉父亲
国外老师从不骂人,即使做错了事老师也不骂
人,总是好好说。更糟的是老师骂人时还抱着
她对人开骂,下课后其他孩子都不敢跟她玩了。
可见孩子也有爱憎。在国外,老师和家长从来
都不骂孩子,甚至都不会数落孩子,不压抑孩
子。如果你哪方面做的不好,老师首先会肯定
你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希望你在这个方面也做
得与另一方面一样好。

Susan就跟我讲过这样的故事:她的男孩很聪明但
表现欲太强,以致上课经常大声发表自己的意见,
干扰教师的正常上课。美国小学是鼓励孩子讲话
提问的,但一个人讲得太多就属不正常了必须加
以约束。但老师没有去直接与孩子谈,她担心这
样会伤害孩子。有天她把Susan叫去见面,美国学
校与家长的交流通常是单独的而不是家长会。这
位老师首先从很多方面表扬了Susan儿子的优点,
最后仿佛是随意提到似地说到,她儿子近来上课
过于大声讲话的情况,并解释说自己嗓音近来不
好,怕影响到其他孩子的上课。通过母亲,孩子
知道老师很欣赏自己学习兴趣更浓了,并且过分
大声说话表现自己的毛病也改了。一个受到尊重
和欣赏的学习环境,才能珍惜尊重并尊重他人,
欣赏他人的身心健康的学生。
一个从中国移民去美国的学生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掩面
哭泣,为什么?因为她很感动:她儿子高中一年级得了一
个杰出学生奖。最初听说是杰出学生,她简直不敢相信。
她儿子移民美国刚一个学期,他在中国连职高都没考上。
由于她与丈夫离婚孩子留给丈夫,从小这个孩子就学习不
好。初中时,次次家长会老师都要点名批评他,上课时则
常常被老师拽出课堂;而来美国才半年,英语还跟不上,
怎么就奇迹般地得了杰出学生奖?校长还有亲笔信祝贺她
有这样的好儿子,信中说学校希望家长和学校保持联络,
将这个极有前途的孩子造就成一个有用的人才。校长的信
还说,这个孩子将在这所学校学习4年,毕业之际,他们相
信他和孩子的家长将会看到一个身体健壮、心智健全,热
爱艺术,既会创造,又会欣赏,有着强烈的公民意识,关
心并乐于参与竞选和法律判决,对社区有忘我的奉献精神
的优秀人才,他将懂得尊重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
并知道怎样与他们沟通、交流。校长说他对此深信不疑。
这位中国女人拿着儿子的奖状和校长给她的亲笔签名信奔
走相告,喜悦之情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的儿子扬眉
吐气,腰也挺直了。



鼓励的力量是提携和推动的力量。本来她在心里对儿子早
已不存份外之想,她把他带到美国,只不过是为了了却一
个母亲的心愿。作为母亲她只希望儿子能拿个高中文凭就
算了,想不到成了美国高中的杰出学生,而且校长还对他
寄予那样的厚望。
其实这位女士不了解美国中学教育系统的体制和教育理念
的运作。美国中学所有学生毕业全部获奖,只不过奖项、
名目不同罢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校设奖时
已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发奖是校长、老师激励学生,调动
他们潜能的正面手段。实践证明,表扬、赞美,就是比批
评、指责更有积极的推动力。
校长给她的那封有签名的信,也发给了每个学生家长;他
在信中说的那些,不是单独对这一个孩子的前途而言,而
是这所学校经过4年教育的目标。但是校长把教育目标非
常亲切地、个人地、委婉地具体说到她孩子身上,让她感
动,让她开心,让她高兴,动了她的情,动了她的心。这
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是艺术的再创造。 有些留学生会
把校长给他们子女的信镶在镜框里并挂在墙上。对中国家
长来说,能收到校长给孩子的信太值得珍视了。我们的校
长为何不能试试,看这样做是不是比点名批评要好!


大家学过教育心理学,都知道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
翁效应。在一所小学罗森塔尔和助手对一至六年级18班的
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以赞赏的口吻把一
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要求他们务
必保密以确保实验的真实性。然而这个名单是随机选出来
的,奇迹是这些上了名单的孩子,成绩都有较大进步,性
格开朗活泼,自信心强,求知欲强,乐于与人打交道。这
种变化存在于受到暗示的老师对这些孩子都有良好的定势,
并把自己对他们的这种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
行为传染给学生,使这些学生从老师的欣赏和鼓励关系中
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进步很大。
我所知道有个大数学家幼时因学习成绩差且十分调皮而被
老师安排在靠门的座位,孩子因此自卑厌学,但新来的教
数学的班主任对这个孩子似乎特别关爱,每天都摸摸这个
孩子的头,也许这是老师不经意的一种对学生关爱的动作,
但都给这个曾经受冷落的孩子极大的兴奋和满足。从而每
天都期盼数学老师的课,并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从1998年起,新加坡教育部为每位新任及
现任校长颁发委任状,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在你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
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
全部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
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为更好
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委任状体现了
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体现了新加坡对教育
的重视,对学生“每一个正成长的生命”
的重视,而这正是这个仅有304万人之小国
的希望。
3、重视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的爱,还体现在他们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重视学生之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富有个性地发展。他们
注重孩子们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教育,把增强体质放在第一
位,只教授与学生年龄阶段特色相符的知识,他们反对给学
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他们认为这是对学生幼小身心的摧残。
什么是素质教育?我以为,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它是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而不是挑选和淘汰的
教育,它是为个体生命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是
中学教育的预备教育,更不是知识的教育。自由就是要尊重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培
养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能力、形成对知识的好奇心,让
学生在天真中逐渐度过自己的童年少年。这既是一种教育的
理念,也是一种对学生的爱。要让学生自主的发展,遵循他
们的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眼光去过
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强迫服从。
18世纪的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
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
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
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那样我们就会造成一
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
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
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
愚蠢的事情。”杜威认为,“为了成人生
活的需要,而不管儿童的能力和需要,是
一种自杀的政策。”这种教育是无爱的教
育,是不道德的。
4、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为爱孩子,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有位留学生
的女儿,在一篇以诗歌作业中展示了自己的追求。
老师不仅夸奖她的努力和想法、英文的出色进步,
还在她的作业批语上写道:请记住,任何时候如果
你需要聊天,我都很愿意倾听你的诉说。她告诉父
亲,她与老师有两次如父女般、朋友般的长谈,这
使她感动的差点哭出来。在国内她从来没有机会与
老师作这样推心置腹的长谈。《素质教育在美国》
的作者黄全愈之子黄矿矿目前也出了一本书,他把
老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动
力”,“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美国
小学要求教师必须向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热爱学生。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原始的,是心甘情愿的,是
不要回报的。因为爱,去教育的老师是难能可贵的。
武汉市教育和社会界曾经进行过一项关于
“如何认识对待现在的学生”讨论。关于中
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中,被调查的597名教
师中的40%认为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很融洽,
能够进行沟通交流。然而参加调查的2532名
学生中却仅有极少一部分认为老师是可信任
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不好相处。学生希
望老师放下架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与学生做朋
友。我们的老师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育人的
方法都未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 教育始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学校工作
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南,
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也是检
验学校工作好坏的尺度。在美国关于教育
质量的概念很简单:适于目标。没有培养
目标的教育是混乱的教育,但是,培养目
标不好的教育是可怕的教育。培养目标确
定后,选择怎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决定了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1、培养目标



美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入
研究美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对理
解美国中等教育十分必要。
美国地方分权自治的体制深深影响着美国的教育
制度,支配着美国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开发、
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这种体制决定了美
国长期以来没有国家规定的统一的全国中等教育
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美国中学虽然风格各异,但各州、各学区与学校
对培养目标的确定都非常重视,不少地区都制定
了具体而规范的教育目标。比如,宾夕法尼亚州
规定:允许学生用多种方法取得州规定的学习成
果,这些方法或途径包括课程修习、自学、社区
服务、课外活动、工作经历或其他教育经历。但
是,由州所规定的53种学习成果是任何一个中学
毕业生所必须达到的。
综合分析美国中学的培养目标,
它表现出以下四个共同点:
1、重视对公民意识的培养



美国中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一个好公民,能投票的好公民,
民主制度下的好公民。”美国认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培养
一个好公民、具有符合民主生活价值观、能有效参与民主社会活动、
尊重他人权利并承担自己义务、对社会具有责任感、具有团队精神、
能合作互助的好公民。
学校对学生的公民道德要求强调其基础性和共同性,即道德要求是学
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得到的,没有民族或种族差异的,作为合格市
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如诚实、守法、自信、合作、负责等基本素
质。美国社会的文明是从儿童教育开始的。美国中小学都不专门开设
与我国对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学校也没有行政班,只有教学班
Home Room;没有班主任,只有辅导老师或顾问(Counselors)。这一
点与我国中学的管理模式完全不同。
学校对学生基础道德教育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各种社团活动和社区活
动来渗透完成的。但这种公民意识的教育类似于我们的德育课,但它
是融合在各科教材和教学及学校活动中,譬如他们重视历史教育、社
会学习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参观各种博物馆、访问、了
解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自排历史剧等来了解和理解本国及他国的文化
传统和历史知识,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对国民政府、经济、
民主社会的了解,懂得社会发展的历史、了解民主选举、决策及社会
参与的程序并形成自我的价值判断。
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虽没有专门的德育,但他们的国民教育即爱国教育非
常成功,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这可以说是美国
的立国之本。平民百姓很为自己是美国人而骄傲,为自己
的信仰和价值观而骄傲。
 从学校教育来看,在小学,每天早晨教师要带领学生面对
国旗高声朗读美国国歌,或面对国旗宣读誓词。虽然各学
校的誓词没有统一规定,但中心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一仪
式严肃认真,再顽皮的孩子也不敢捣乱。到了初高中后,
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或其他大型活动,都要举行唱国歌的
仪式。全体学生起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有的同学还将
右手放在左胸前,意为“国家在我心”,以示对国旗的尊
重和对国家的爱戴,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领唱国歌或集体
朗读国歌。
 无论是几十人的小型活动,还是几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型
活动,无论是领唱国歌还是全体朗读国歌,整个过程凝重、
严肃、庄严,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美国的橄榄球比赛,
赛前都要全体起立包括柱双拐

历史和国情教育
美国中小学还特别重视移民或少数民族子女对本国历史同
情的教育,要求每个同学写关于祖先生活的国度文章,文
章必须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
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为此,学生们不得不去查找大
量关于自己祖国的资料,通过阅读了解了自己的祖国。有
的学校要求学生做一份自己的家谱,培养孩子的寻根意识、
民族意识。
 有位留学生其10岁的孩子通过几天的大量阅读就完成了一
篇20多页的小册子《中国人昨天和今天》,从九曲黄河到
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有章有节,还列了一
串参考书目,象模象样。学校经常出类似于“你认为谁对
二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
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
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认为投原子弹是结束战争的
唯一方法吗?”“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等作业让孩子去思考,引导孩子去关注人类的命运、传授
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
 费城威福特•斯瓦思茂学区喜鹊孩(Strath
haven)高中强调:“教学大纲的宗旨是使
学生获得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和别国文化
传统的知识和认知技能。”该校的“社会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其
中第一、第二条分别为:“培养学生适应
社会的技能,包括选举、决策、社会参
与”;“培养学生对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
政治、社会和经济体制的确定因素与内在
价值的判别、比较和对照的能力。”“美
国研究—历史”这门课则要求“使学懂得
美国社会、技术和文化发展的独特价值。”
团队精神
美国中小学就开设项目设计课(占学期成绩的
25%),学生对此兴趣盎然,这类课对发展培养学
生的寻找资料、动手解决问题、探索创造等能力
有积极的作用。美国认为项目设计中学生做出什
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通过项目设计让孩子们
知道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定是集休合作的产物,及
培养孩子们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在这方面我们
的教育缺陷突出。
 由微软公司组织举办的中国教育高峰会议上,曾
任中国微软研究院院长、现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
复博士说:清华与麻省理工的学生,一对一试,
清华必赢无疑,但100比100,必输无疑。

责任和爱心教育
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和行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通过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信任学生的教育氛围,来培养学生自尊及尊重别人、信任别人、善解别人、
关心别人的意识和习惯。他们通过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残疾儿童中
心等地的参观和义务服务,启发学生的同情心、平等观念、善良待人、无条
件帮助别人的美德。很多学校还设有一门叫“领导能力”的课,目的就是培
养学生做义工,不但无私奉献时间、精力、心血,还要训练组织能力,包括
去募捐、帮助竞选、保护自然等。这是一门把学生带出课堂的课,培养学生
对环境变化的判断能力,在多种可能性面前的选择能力,敢于迎接挑战的勇
气和积极适应环境变化的调整能力,主动改造环境和不断超越自身局限性的
意识与决策能力。老师一开学就把一个学期“领导能力”这门课的教学计划
发给学生。一个学期有5个项目,要求学生分组,每个组选取一个项目,制
定计划,做调查撰写论文,自己设计自己为领袖,去涉足某一个领域。如:
本地爱滋病的预防;爱滋病人的管理;心理咨询;报纸的回收、处理;如何
解决运输问题;储存场地的人工、卫生、保存等。看得出,十几岁的中学生
们对那些大人们,甚至政府官员都未必能解决好的社会问题怀有十足的兴趣
和热情。他们的调查十分缜密。他们使用图书馆的能力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
的,在搜索、获取、处理信息和资料方面训练有素,我看了很感动。在学习
方式上,教师不占有时空的主动权,学生就有充分的自主发展的绿地,故而
对这类课程设计决不厌学。这一类课程学校有好多种,如新闻记者、摇滚乐、
交响乐、戏剧、大合唱、编舞等。这些非必修课程所需费用,全都是社会集
团投入,学校不用花一分钱,然而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如果赚了钱,就再
回报社会。包括他们自办的报纸,自办的乐队,也都以这种方式运作。
 2001年,李家声老师担任全国作文大赛的
评委,其时正是美国9.11事件发生不久,
不少学生的作文都涉及这个话题。令他感
到惊讶的是,有学生对此事感到兴奋。他
批评学生说:恐怖分子重创的是美国打击
的是霸权主义吗?他们杀害的是几千条无
辜的生命,这是反人类罪啊!他给一名施
舍大钞给小乞丐并被小乞丐偷走手机的学
生作文批语:大善!育人就是育好人,把
可能的坏人变成好人。
 为中国奥运会募捐。
决策和生活能力培养


小学6年级,有几门“实际生活课”。其中一门课叫“家
庭与事业方法”,学的是“做决定的过程”,“影响决定
的因素”之类。“9.11”后每人都过了把“总统瘾”,上
述课里老师正好把布什是否应该决定对阿富汗开战用来当
例子。大家设想自己是美国总统,遇此难题,应该如何做
决定。决定开战的后果可能如果,不开战后果可能如何等
等,然后综合种种因素,做出最佳决定。结果全班“主战
派”和“主和派”各占一半。
这门课还学如何“理财”,借此学习美国金融体系的基
本运作方式。在“家庭”方面则是每个孩子学做几件简单
的针线活。 期间有过一个为时一个月的Project,题目是
“设想你大学毕业了,开始独立生活,如何做到收支平
衡”,他们得从报纸的广告上找一个“工作”,然后找
“房子”,“买车”,“买医疗保险”等等,各项支出加
起来不仅得平衡,还得合理。
 美国的学校不能算是“象牙塔”。学生们
从小就参与社会事务。进高中之前已经把
美国的选举方式,法律和金融运作方式,
当然是最基本的学了一遍。
 文明和纪律教育:在教室开门之前,学生
自觉地排队,开门后男生有礼貌地让小女
生先进教室。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




美国小学特别重视寓教于乐,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的出发点是从学生的
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教师、成人的需要出发。学校通常3点钟就放学,课
外活动极为丰富。
(1)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都不会故意出些难题、怪题、偏题让孩子冥
思苦想,增加学生的心理和身体负担;
(2)课外作业量很少,决不要求学生有生字本、词组本、造句本、语言
本诸多练习册,更不有一个字抄写几十遍的情况出现。作业的目的主要
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作业的形成符合孩子的心理,是孩
子乐在其中:观察某一现象(如种子在水中发芽),制作一件手工制品,
为母亲节等画一张贺卡,编个故事、准备Sharing time的演讲,推销一
件以自己名字第一个字母开头的商品,看电视、甚至完成诸如《我怎样
看人类文化》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文章,这些作业没有既成的标准答案,
毫无思想制约,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们乐此不疲;
(3)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在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中了
解和认识自然、社会,在英国我经常在各种博物馆及皇室古宫碰到老师
带着一组点点大的孩子参观讲解历史及陈列产品,孩子们一脸神圣地在
印好调查提纲的本子上不断写下自己的体会;
(4)美国有许许多多的发展孩子兴趣、特长的选修课。
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慧”
理论,他认为从人的内在的自然生命来看,人的
智慧是多方面的,语言智慧、空间智慧、数学智
慧、肢体动觉智慧、人际智慧、音乐智慧、内省
智慧、观察智慧等。一个人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
是强智慧,往往是在某些智慧领域更突出些,某
些智慧领域弱一些。教育就是助长人的强智慧、
补充人的弱智慧,它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充
分的使人的强智慧得到发展的良好条件,使他的
强智慧更强。不同的智慧会形成不同的学习类型,
孩子因此形成学习的差异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各
种各类的选修课及课外活动就在增强孩子的强智
慧或弥补他的弱智慧。音乐、舞蹈、辩论、下棋
等,孩子们多才多艺,学习照样很好。
 我们的教育就有些让孩子索然寡味,学习
的目的仿佛就是为了考试,因此无论是教
学还是作业都是为了迎合那个标准答案,
于是大量的教学就是机械的记忆、机械的
作题训练,这种教育限制且压抑了孩子的
个性发展,成了死记硬背和标准答案的努
力,甚至扭曲了人格,有的孩子考试不好
不敢把成绩告诉父母就骗家长,随后又替
家长签名骗老师……即便是知识教育效果
也未必好,由于是强记、强化训练的结果,
考完之后又还给老师了。

同样是历史课,我们注重历史事件本身,要求学
生记住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但美国却强调学生对
历史事件及其人物的评价;我们强调效率,他们
强调判断分析;我们强调教材积累,他们强调收
集(方法),超越青年的历史知识的积累,思考
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联系,是非判断。同样历
史课,学校搞历史剧表演,所有的学校都能派个
角色,唱歌、组织、演奏,把美国近代史按历史
线索、人物、事件、流行歌曲、服装及总统起来,
2-3个小时下来,台上台下都把历史看了一遍,有
了这些感性认识,又听教师讲演,再找书籍资料,
你能不记住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
威尔森高中(Wilson High School)是洛杉矶哈
港学区的一所重点的纯高中校,类似于我们的市
重点校。学校有约1800学生,各种学生社团几十
个,一名副校长负责全校的社团活动,各社团配
备一名指导老师,其他的工作由学生和家长来完
成。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一个社
团的活动,而且所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学期
学习成绩的平均分不得低于3.1。各个社团除了日
常活动、参加各种比赛外,每学期还要以各种不
同的形式,向家长汇报社团活动成果。舞蹈队是
该校的学生社团之一,多年获全美高中组舞蹈比
赛前十名。





譬如排演以“二战”为题材“我们不能忘记” 为主题的舞蹈,对学
生进行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以史为鉴的教育。这样的演出不只是一
次简简单单的舞蹈表演,而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次演出有以下四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主题鲜明。以歌颂二战中的英雄人物为主线,24个舞蹈分别从
不同的角度反映这一主题,舞蹈配乐和背景画面均选自反映二战的影
视作品和历史照片。如《兄弟连》、《辛德勒的名单》等。
第二,过程育人。可以说汇报演出只是舞蹈队本学期教育成果的一次
展示,舞蹈队的学生用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准备这次历时2小时的演
出,他们首先走访了参加过“二战”的老兵,请他们介绍有关“二战”
的历史、他们的感受以及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并请这些老兵观看他
们的汇报演出。其次,学生们收集了大量的反映“二战”历史的图片、
音像资料,并制作成展板,更好地突出了汇报演出的主题。
第三,活动以学生和家长为主体。舞蹈队只有一个老师负责,其他所
有的工作都是由学生和家长来完成。汇报演出主题的确定、资料的收
集、舞蹈的编排和练习都是由学生来完成。演出的服装、观众的组织
和门票的销售都是由家长来承担的,当时来观看演出的主要是舞蹈队
成员的家长和其他的好友。汇报演出时,除了舞蹈队的教练外,学校
没有其他的老师或学生参加。
第四,业余团组,专业水平。舞蹈队大约有60多名成员,他们都是学
校里普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训练,但是大多数的学生无论
从舞蹈的基本功,还是对作品内涵的表现都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平。
“通过艺术社团的活动,学生都成了最优秀的学生,他们个人修养水
平高、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优秀。”
 美国学校注重通过举办一些历史纪念活动
进行教育,如举办纪念文艺复兴日,整个
学校都装点成中世纪文艺复兴时的景况,
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也必须打扮成那个时期
的人物。
3、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美国高中在其办学宗旨中都会开宗明义地指出:
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高中通
过诸如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及发现等形式的训练,
为学生达成最佳学习效果提供机会。在美国其他
中学都有类似的目标表述。稍不同的是,有些学
校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懂得怎
样去寻找新的资料”,作为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
他们认为,这是科技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 洛杉矶ABC联合学区惠特尼高中校长在谈到什么样
的学生是好学生时,他说,“能独立思维的、对
学习有求知欲的、经常问为什么”的学生才是好
学生。注重学生批判精神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培养

美国教育认为,创造力的培养最重要,因此:(1)
教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多得
多的知识;(2)教学生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
新的创造的能力
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无论在
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评价上都有别我们的教育:(1)
譬如让孩子写《我怎么看人类文化》的文章,关
于文化的涵义对成年人都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通过阅读,孩子思考提出了“饺子是不是文
化?”“足球是不是文化?”等问题,当一位孩
子以自己的头像为封面打印出了10页的文章时,
洋洋得意地问其父:“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就
是人类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这是我听到
的一种最简洁又把握住文化内涵精髓的界定。
黄全愈当知道8岁儿子要研究蓝鲸时感到不可思议。
几天后,他儿子在参阅十几本书后竟完成了3个页
码的研究报告:①介绍;②蓝鲸吃什么;③蓝鲸怎
么吃东西;④蓝鲸的非凡之处。
 他们的作文题:“研究黑人文学,然后写一遍有关
黑人文学作品分析的作文”,“找出自己以后希望
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并必须
采访一个该行业的人”。算术课的作业有,“算出
学校10个老师的平均年龄”,学会100这个数字,
请孩子用100这个数做个项目,看他们是否会理解
和运用100这个数。

 美国小学的作业并不在作业本身,而
是通过作业开阔孩子的视野、活跃思
维、培养兴趣、发现问题、探索未知、
掌握方法、解决问题。这比我们《记
最有意义的一天》、《最难忘的一件
事》、《最喜欢的一个人》,及小明
的钱是妹妹的8倍……是否更有意义?
美国人认为,面对一个陌生领域,让
孩子学会寻找答案,这是一种最积极
最主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


美国中小学鼓励孩子上课发言提问,因此美国老师常常把
较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们发表意见,尤其欢迎孩子提出不同
看法,这种课堂及作业的表现占了学生学习成绩的50%。
因此,美国的孩子都养成了回答老师提问和向老师提问的
习惯。有时老师点名叫某学生回答问题,他会吱吱唔唔说:
“I don’t know”。
我们不同,喜欢一言堂,采取灌输教育。中国教育有个问
题: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回答问题是学生的本份。我们的
教育目标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了。最后是,
知识越多问题愈少。而美国则不一样,他们把没有问题的
学生都得教成有问题。
有个故事,一个转学美国的小学生,因为从不爱提问,以
致老师以为他有弱智,为了对孩子负责,建议送他去接受
专门培养弱智学生的特殊教育,家长急了与校长论理,最
后进行智商测验,他比美国同龄孩子要高很多,问题出在
性格上,中国教育培养了性格内向的孩子,有人称是集体
失语症。我们不喜欢的孩子常常到了美国后成了很多老师
欣赏的学生。

美国鼓励孩子的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充分发
展他们自由想象力,绝不受即有答案的束缚,并
且敢于怀疑老师、书本和权威。譬如有位叫斯蒂
芬尼的女孩,她是这样完成老师关于画5张描写春
假活动的画的:在第一页纸上画一个孩子执一根
线,这条线穿过3页纸后,一直通到第5张纸的边
缘,在线的尽头她画了一个风筝。当她把这张画
给自家邻居一位中国留学生看时,中国人认为这
张画有偷懒之嫌要她加上一些别的东西。她却坚
持认为“It is pretty cool”(这才棒哩)老师
果然给了一个评语到:当我看到第一页时,不知
绳子那一头绑着什么东西,猜想是只狗,只能最
后一页才发现是个风筝。
 我们的教育则不这样,我们干什么似乎在
老师的脑子里都有了一个标准的答案。同
样是画画,我们老师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
之后老师评价画的好坏之标是谁画得与老
师画得最像、最干净。美国教师则要孩子
去画想象的题目而非具体的东西,如恐龙,
在母亲节用自己的画作为礼物送母亲,有
的孩子想画上帝,上帝什么样谁都不知道,
大家你画你的我画我的,之所谓好坏之分,
主要看谁的想象力、创意新。


我们的教学往往不是教“学问”而是教“学答”,答是有标
准答案的,老师的教学往往把孩子引导到这个标准答案,教
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而不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不仅扼杀
了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力,而且使学生变得十分木纳呆
板,循规蹈矩。 “小白兔爱吃青菜和萝卜”而不是“小白兔
爱吃萝卜和青菜”,为什么?书上原话是这样。有位作家说,
他的文章选为中学课文,有次他自己也做不出出自他文的正
确答案。作文也是一样,不仅有八股文的规范要求,而且有
道德约束。讲假话、套话、空话的作文往往高分,因为按老
师的要求假的。而讲真话、有思想、有个性的作文往往不及
格。
武汉一位6年级的小学生王聪在学校组织的春游后关于“春天
好”为题的作文中,一反所有同学赞美春天和风细雨、花红
柳绿的看法,提出“春天并不好”的命题,因为:春天细菌
繁殖旺盛,夏季的蚊虫都是在春天孽生;春天易流行感冒;
春天雨水渐渐沥沥下个不停,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
冷热不匀,忽冷忽热……。”老师点评作文时对全班同学说,
有同学不停地骂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的讲解,胡思乱想,
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
动错了脑筋。

写作文:教育的规范意识太强,是否符合写作规
范、怎样开头、结尾怎么结、病句有多少,标点
符号对不对,他老是用一种批评的眼光去看作文,
用自己的规范去规范学生,模具化的教育使学生
失去了想象、失去了天真,失去了自我。王蒙在
一次作文大赛评审中,赞赏中小学生作文水平之
高,但又不无遗憾地指出,这些文章更像成人的
文章,没有儿童的天真。在扬州举办全球华人少
年美文大赛国内组高中组从20万参赛者中选出了
27名学生参加决赛,遗憾的是金奖又一次空缺。
我们语文教学为学生已经设计了一个假、大、空、
虚、花、漂的模式。华丽而空泛,虚假而不实。
作文其实是一项抒发感情、吐露心声的快乐过程。
靠范文教学只能培养抄手。
内达华州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获告易拉三世幼儿园
并要求赔偿1000万元的故事。该幼儿园的一位老师
教她认识了字母O字,之前她全把O想象成苹果、太
阳、足球、鸟蛋等。而现在她的女儿不再有这种想
象力。她的状告尽然胜诉了。因为她在辩护时讲诉
了一个一只被剪掉一只翅膀的天鹅的故事,并称她
的女儿现在就像一只被人剪掉幻想翅膀的只能在
ABC小水塘里的天鹅,从而打动了23名陪审团成员。
 这段辩护后成为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
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
有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
利。
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的民族,其间
我们的教育是否有过呢?难怪有人问能动脑筋的孩
子哪里去了。

美国的批判思维教育法
为适应新技术社会对个性与随机变通的要求,美国教育界对
新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批判性思维”教育方法,
它是对现行教育方法的一种扬弃。如把五六年级的学生组成
一个“未来问题解决者”特别班,试验在两小时内处理一种
假想的情况:到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70亿左右,而同时,地
球上野生动植物的种类锐减。现在,学生们面临两个任务:
①提出20个从上述事实中派生出来的问题,如过多的人口会
减少可食植物的供应等等,这就需要学生们运用知识去分析
演绎。②经过这番思考,学生们对人口问题严重性的迫切性
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学生们必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 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完全摆脱了被动状态,在未踏上
社会前就逐渐积累起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的意识。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
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教师进行灌
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因而激起了学生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和
深入思考。它对后进生的刺激和促进作用更大。它由于适应
新技术革命的要求而受到了普遍重视,已风行于美国。

4、注重学校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
业训练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使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
职业和家庭模式

在美国中等教育工作者看来,良好的教育是个人
成功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学生社会生活的准备,
因此,中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最终使得学生能
适应社会、职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变化,为此,
学校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四条有一
定的共性。他们把这四方面的要求,都落实到了
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在他们看来,
培养目标的实施,并不只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任
务,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费城威廉福特•斯瓦
思茂学区喜鹊孩高的专业人员在为该校制定的课
程实验方案中明确地说:“我们认为,社区、家
长、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责任,通过提供学校
教学大纲,投入时间、爱、精力和金钱来达成教
育目标。”
 譬如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美国老师会带
孩子到广场去画鸽子。大家谁能告诉我鸽
子有多少爪趾?美国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并画出来。
美国小学教育目标各州没有统一规定,美国视导和
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现代小学的6项任务如下:
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 4、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 5、发展儿童符合民主生活的价值观。
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加利福尼亚州巴沙汀纳市的小学教育目标

1、开明美国现行制度与理想的历史发展,以培养儿童的爱
国观念。
 2、使儿童获得有效的阅读、书写及使用英语的基本知识
与技能。
 3、使儿童了解运用算术及其应用的普通方法,并具有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4、养成良好习惯,以增进儿童的心理卫生、安全及身体
健康。
 5、使儿童尊重他人的权利并承担相互的义务,在团体生
活中激发其互助合作的信念以及对团体的责任感。
 6、使儿童获得精神思考、自我指导及工作完善的优良方
法。
 7、启发儿童健全娱乐兴趣,并给予适合个人才智的创造
表现的机会。

美国学校的“学前班”,基本上是把娃娃们都招
拢来,慢慢适应学校生活。每天上课9-12,基本
是玩,兼学字母和数字。这期间也有“家庭作
业”,内容是“从画报上剪三个动物图画”之类,
目的不在学什么东西,而是在适应环境,学习与
他人相处,已及养成做作业的习惯。这年的“成
绩单”主要是在“社会”这类,包括与同学相处
(social ability),是否遵守纪(Discipline),能否按
老师的指示做事等(Follow instructions)。在学校
期间,孩子们并不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而是
“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整间教室红红绿绿挂
满了孩子们的涂鸦之作,连玻璃上都贴了不少。
一到五年级印象比较深的有几点:


1、每年的“国际节”。每年三月的一天,全校700多师生举行一天的
International Fair。 家长也应邀参加。事实上,那天没家长们的参与
可能办不成,因为那天的“重头戏”是各国食品。各族裔的孩子,老
师和家长们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美国孩子则穿红白蓝三色。 身穿民
族服装的家长们守着自己的“摊位”,孩子们花一个美元可以遍尝各
个国家的美食,同时也学习别人的文化。那时候我们丫头每年得买一
套可爱的丝绸中国娃娃装,可惜一年只穿一天。
2、每年的全校募捐(Penny Drive), 鼓励孩子们把家里攒的一分钱硬币
捐出来。捐款名目不同,有时是为某个特殊事件,比方说土耳其大地
震, 科索沃儿童等。如果“天下无事”,则捐给某个流浪者中心。每
年还有“赠寒衣”(Coat Drive) 和 “捐罐头食品”(Canned Food
Drive)。这些活动均由孩子们自己组织,老师协助。他们从三年级起
每人订“儿童时代周刊”,天下大事皆有所闻。



3、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关系。学校有家长们自愿组织的“家长
会”,还有“华人家长会”,帮助学校组织很多活动。各班还有位
“班级妈妈”,协助班级任课老师。到年底时,“班级妈妈”会出面
建议本班家长们各出10元钱合送老师一张礼品卷。每年开学时,老师
请家长到校面谈教学计划等,家长也得以观摩一下孩子们的教师。每
年还有数次“开门”--学校邀请家长在上课时间去学校看看孩子们上
课。
4、每年的“节日季”,他们没完没了的“过节”。从11月的伊斯兰
教“斋月”第一天开始,到过完“中国新年”才算完。期间有犹太人
的“光明节”,基督教的圣诞节,美国黑人的Kwanzaa ( 不知中译
文)。每个节日他们都要学该节日的来源,意义等等。
5。每年的Science Fair. 孩子们包括5岁的学前班孩子必须自己动手做
一个小的科学试验或解决一个问题。丫头三年级时做了个“小麦发芽”
试验,自己种了一盒小麦草,还得写一份详细的报告,介绍整个过程,
包括小麦草的用途。然后全部学生的“作品”要共同展出一个月。
(二)课程设置


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必要而合理
的学科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选修课内容丰
富,大部分中学开设有百余种课程供学生选择,它充分满
足学生的兴趣志向,培养专业技能,发展个性特长,这是
美国中学的显著特点。
必修课程主要有英语(语言基储写作、文学、诗歌、戏剧、
修辞逻辑、新闻等)、数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
统计、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
地球科学等)、社会科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
时事、地理、心理学、社会学等)、艺术(绘画、音乐、
舞蹈表演等)、卫生安全(卫生、医药、营养、安全等)、
体育(运动、健身、游泳等)等7门学科。

选修课覆盖面甚广,大多讲授实用性知识、技能、涉及工
业、农业、林业、商业、经济、法律、文秘、外语、家政、
环境、通讯、驾驶、制造、建筑、财会、时装、食品、维
修等领域,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几乎均有相应课程供
其选择,选修课实践性强,在扩大知识面、开发潜力、培
养能力、促进个性特长发展、选择专业、职业等方面起了
积极作用。学校开设的每种选修课程依据其深度、难度分
为基础、一般、高级等若干等级,分别编号,供不同年级、
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低水平课程为基本要求,修满学分
即可达到毕业水平;高水平课程与大学衔接,学分为大学
承认。这样既保证了毕业生质量,又为学有潜力、立志成
才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深造机会。

西德威尔是一所私立学校,学费贵,教育质量高。前总统克林顿的女
儿切尔西曾在那里上学,原副总统戈尔的儿子现在是该校高三年级的
学生。 据西德威尔中学高中部教务长戈德曼女士介绍,美国的高中包
括9年级至12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三至高三)。学生每年需修5门课,
如有的学生想多学一点,也可修6门。语文和数学是每年必修的。历
史需修3年,理科和外语需修2年。语文可选修基础写作、英文文学、
莎士比亚戏剧和俄国文学等;数学可修几何、代数、三角、方程、微
积分初步、线性代数和更深一些的微积分等;理科有物理(共3级)、
化学(共3级)和生物(2级);历史有美国史、中国史、亚洲史、欧
洲史、宗教比较史和哲学流派等;外语有法语、西班牙语、汉语和拉
丁语。由于各学科的课程之间没有很紧密的衔接,学生选修的课程搭
配因人而异,所以高中部没有固定的班级,在一起上课的有不同年级
的学生。体育锻炼不算课,但要计成绩。大多数学生每天下午3时放
学后都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或文艺活动,开发自己的能力。
1、课程标准与分类:


美国公立中学的课程一般是由州教育法规定的,但州教育法原则规定
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门类与开课最低时数,每门课程选择哪些内容,
应当达到何种要求以及采用何种教材,这都是学校与教师可以自由决
定的事情。
美国高度的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虽然有利于发挥教育的民主和
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的管理,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教育管理太松散、
太自由,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面对美国“过于自由的课程制度”,近
年来,美国社会各界一再要求设立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并把统一课
程标准的建立作为9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试图以此加
强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基础教育”和“科学教育”。于1994年7月1
日生效的《美国教育改革法案》第一部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
制定了八大目标,要求建立全国各科课程标准,以衡量学生达到全国
教育目标的程度。1997年2月4日克林顿在其连任总统的施政报告中
则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全国课程标准的问题。目前,这一要求正在紧锣
密鼓地落实之中。

美国中学的课程一般分为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一般指“语言、数学、社会学习、科
学”,非核心课程内容广泛。两种课程除要求学
生修习完成必修部分的学分外,还要求选修部分
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或提高其程度的课程。从内
容上加以区分,美国中学的课程有可以分为社会
科学课程、数学与理科课程、实科课程、外国语
课程、艺术类课程与健康类课程。关于这些课程
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这里我们概要地介绍费
城与洛杉矶两所最好中学所开设的课程,包括其
课程目标与主要内容,以使大家能对美国中学课
程有一概要的了解。
(1)以社会科学课程为例,它包括
必修与选修两部分










必修的社会科学课程包括:
9年级 政府的权力和西文文明的发展 1学分
10年级 美国研究
1学分
11年级 20世纪全球研究
1学分
12年级 高级人文论坛
1学分
政府/政治体制比较
1学分
地方政府、角色和个人的义务
1学分
选修课程:
11—12年级 心理学
1学分
11—12年级 文学心理
1学分
各个年级的必修课程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9年级
的“地理的权力和西文文明的发展”:
 这是联系历史和地理的课程,通过用地理的概念
来说明历史,使学生对世界有窨上的了解,通过
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他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中出现。课程强调人类
与物质和文化环境的关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从
古典文明到现代欧洲国家兴起,重点是西欧社会
的起源和特征。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我们是
谁、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认识,以便教育他
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理解他人。数学课程中
“代数Ⅱ”内容包括括函数分析、离散分析。













(2)科学课程的内容包括:
9年级 环境科学必修课
10年级 生物学必修课
11年级 化学必修课
12年级 根据条件和推荐可选修课程
物理(包括力学、电学):
技术原理1、2、3
物理和化学的综合研讨
生物学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技术学
化学:化学高级研讨、化学原理
“强化科学课程”,包括生物研讨班、化学优秀班、物理优秀班。
此外,他们还开设“技术预备课程”,包括环境科学、生物学、技术
原理1、技术原理2(化学原理是其中一部分)


美国高中课程在内容与结构方面与我国高中的课程有较大
的差异。一般而言他们的课程门类众多,广而不专,博而
不深,但是,在一些水平较高的中学中,学校又为那些在
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与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生物研讨班、
数学研讨班、物理化学综合研讨班这类具有较高程度的学
习机会。此外,他们的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与当代科学发
展的趋势比较吻合。
美国中学的这一课程设计是与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
性”,试图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
发展学生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办学宗旨与指导
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这一点我们以为对我国中学课程改
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课程结构
在美国费城威廉福特•斯瓦思茂学区的喜鹊孩高中,
大部分课程一学期中每天上一课时,可得1个学分,
一些课程授课半个学期为0.5学分。为了得到该校
的毕业文凭,学生以1997年毕业为例必须修满24
学分。
 9、10、11年级英语必修课是根据标准化测验、
教师推荐意见以及读测验的成绩开设的。12年级
的课程是根据教师的意见和11年级的学业成绩开
设的。而且,要进入高级课程的学习必须有学生
能力的证明及教师的推荐。

非核心课程有这样几大类: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视觉艺术中有
美术Ⅰ
(9—12年级)
美术Ⅱ
(10—12年级)
陶器
(9—12年级)
制陶与雕塑
(9—12年级)
视觉通讯
(9—12年级)
桌面设计
(10—12年级)
高级艺术创作(11—12年级)
艺术代表作 (12年级)
摄影Ⅰ
(9—12年级)
摄影Ⅱ
(10—12年级)
高级摄影技巧
(11—12年级)
摄影代表作开发
计算机科学技术;
电视技术
戏剧
音乐
家政
消费学
健康
0.5学分
1学分
0.5学分
1学分
0.5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0.5学分
1学分
1学分
1学分


每一门类的开设年级和所得分都有明确规定,例如“音乐”分基础音
乐课程(包括读谱、作曲Ⅰ、作曲Ⅱ、高级原理、作曲、录音)、表
演课程(这是为那些9∽12年级想参加合唱团或合奏团的学生设计
的),其他音乐课程(9∽12年级,自请家教学习0.5学分、参加特拉
华青年乐队0.5学分)。体育也有必修课与选修课(包括身体调节、
终身体育、集体项目、高级体育)之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特殊计划”—技术准备(包括卫生行业、工程、
建筑技术课程、其他特殊课程、职业熟悉)是为那些将来想在卫生或
工程、建筑行业当熟练技术员的学生所设计的。在这一领域选课的学
生需要先在喜鹊孩高中完成两年的基础学习,即可保送进入该社区中
Delaware技术学院深造,也可称为2+2计划。学生学完所有课程之后,
即可成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员或进入正规大学深造,承认在社区学院中
的学分。
3、课程特点



在美国不同学校开设的课程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他们的共同点有以
下几方面:
(1)个别化
美国中学开设的课程繁多,课程编制比较灵活,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
的自由度很大。例如,费城的喜鹊孩高中,为全校2000名学生开设了
百余种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修习必修课,选学选修课。11年级
的学生可以跟10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数学,与12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
外语,基本上做到了1人1表。该校开设的语言课(包括法语、德语、
拉丁语、西班牙语)就分为优等生班、大学预科班、高级就业班、学
术辅修班,分类施教。有的中学,即使只有五六位学生选修木工或金
工,学校仍乐于开设,并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为帮助学生选课,美
国不少学校设有咨询教师,比如,喜鹊孩高中就设有四位咨询教师,
逐个找学生了解学习基础和兴趣,为全校2000名学生选课提供帮助并
为每个学生编制课程表。
(2)综合化

强调文理渗透,重视教育的人文取向。美国中学比较重视人文社会科
学,人文教育占据比较突出位置。表现在课程上,不仅要求提高人文
社会科学在课程中的比重,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注意面向世界文化、历
史和精神财富,揭示人文学科的精神实质及其内涵,以此陶治健全人
格。纽约25学区新城中学有一堂中文选修课,该课要求学生比较朱自
清、胡适、潘希真三位中国学者的父母对子女爱的方式的异同点。这
要求对东方传统美德的了解相当深刻。在费城雷特纳中学,教师选择
本地区的一条叫维特的河流,进行专题研究,让学生了解该河流在美
国历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它的历史沿革,在地图中的位置及走向,
沿岸经过的城镇,并分组组织学生对河流进行测量,并要求他们画出
河床横断面图,计算流量、调查生物的种类,测定河水的pH值,进行
水质分析,拍摄了许多野外考察照片,在地图上标出有关资料,布置
版面。这种集历史、地理、数、理、化、生各学科知识、技能于一体,
一个专题一个星期的复合型课,很受学生欢迎。在喜鹊孩中学,烹饪
课要求学生掌握该食品的营养成分,将食品正确装入食品包装袋内,
还要求在包装袋上标明规范的说明性文字,培养学生烹饪、化学、手
工、语文学科表达等综合能力。
(3)生活化


美国中学教育强调接近社会、贴近生活,强调学以致用,注意培养作
为“社会人”应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纽约州规定,12年级开设汽
车驾驶课程,我们考察的不少学校都开设“电视节目编辑”等选课程。
纽约新城高中,在美国大选前连续几周,社会学课都围绕总统大选组
织教学,参加选举的检票工作,在讨论的基础上自我判断,并进行模
拟投票。
多年来,美国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大约每两对夫妻中就
有一对离婚,因此在过去的4年内,美国40多个州的初中和高中都纷
纷开设了与婚姻教育相关的课程。佛罗里达州甚至规定,婚姻教育是
学生拿到高中毕业文凭的必修课之一。这些课都在讲些什么呢?有一
些州从最基本的“增加认识”开始,学校使用一本名为《爱的艺术》
的书作为教材,这本书包括了莎士比亚、劳伦斯等著名文学家对爱情
和婚姻的看法,让学生阅读讨论。也有一些学校开设了模拟操作课程。
在加州的纳特马斯高中,学生们选择和自己的某一位同学进行“模拟
婚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要起草自己的婚礼誓言,制订蜜月计
划,还要共同安排婚后生活。

而在亚利桑那州的学校,学生们则在课堂上谈论夫妇对于对方和孩子应负的
财政和法律责任。在芝加哥的瑞德兰高中,学生们也同样举行“模拟婚礼”,
每个学生都有一位“模拟伴侣”,并与这位“模拟伴侣”共同计划家庭的预
算,讨论生养小孩的教育理念,沟通生活上的琐事,以及如果遇到婚姻危
机———例如一方有外遇该怎样沟通等等。在瑞德兰高中里,跟婚姻有关的
课并不直接叫作“婚姻教育”或“两性教育”,反而称为“沟通课程”。课
程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各式各样和“人际之间相处”有关的问题,甚至来
定义讨论什么叫做“真爱”。例如,他们会讨论“真爱真的就是不求回报
吗”、“真爱是不是要协助对方一起成长”或“一定要结婚吗”、“我希望
有个什么样的婚姻关系”这样的话题,也会提供“做家务如何分工”、“性
生活在家庭中的角色”等等更贴近家庭生活的思考。Susan告诉我她女儿的
班上,有一门关于性后果的课,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背一个大娃娃来上课。目
的让你体会到生孩子后是多么的不便。有意思的是,学校老师虽然不能确定
这些课程是否可以帮助学生的婚姻生活,但他们已经发现,参与过这门课的
学生,谈话时会更有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争执中也不会大吼大叫或诅咒对方。
另一个令教师们惊奇的发现是,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通过这些课程走出了
“是自己造成父母离婚”的阴影,因为他们了解了婚姻关系的复杂程度并不
如自己想象中的单纯。
4、中美中学课程的比较研究以及对
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

有个中学代表团在美国考察期间,专门利用这一机会与复
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等校毕业赴美留学的校友进行了
广泛的接触与座谈。请他们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模式的教育
之后,以自己的经验来比较中美教育的长短。他们普遍反
映,中国的中等教育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这些长处主
要有三个方面:
(1)在思想品德方面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素质,大都具有
勤奋刻苦,谦虚好学,奋发上进的精神。(2)在学业知
识上,给他们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3)在能力训练
上,也培养了他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外语听说读写
能力。这是他们到美国留学后能较快地适应美国的大学生
活,在美国学习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

同时,他们认为,与美国比较,中国的中等教育尚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主要是:
(1)中国学校管得过多,统一要求的东西太多,对个性发展重视不
够。(2)中国的学生阅读面不广,量也太少,这使他们刚来美国时
对美国大学阅读量之多很不适应。此外,中国学生开始也不善于查找
资料和选做课题。(3)中国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特别是与社会、
与生活的联系不多,出来后感到动手实践能力,社交能力不强,性格
比较内向,不如美国学生活跃。
他们认为,我国中学教育特别要向美国学习的是重视对学生能力(思
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他们的教学总是鼓励学生多问,发
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还鼓励学生学会运用资料,
学会用图书馆,搞课题研究。这点很值得中国重点高中借鉴。此外,
他们还反映了中国基础教育层层考试过多,有的知识学得过深、过窄,
不够广泛与实用,学业负担过重。
 经过实地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这些校
友所提的意见是中肯的对我们进一步改革
中学课程是很有价值的。通过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看法是:中美教育风格迥异,各有
千秋,虽然美国中等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
有些问题甚至是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
但是,它毕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这些经验对深化我国中等教育的改革
有重要意义。从改革我国的中学课程来说,
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
(1)“育人为本”的思想未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学都明
确地提出了“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这一思想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但是,从实践来看,我国的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几乎都
成了“大学预备人才”的教育。这一教育的特点是重书本知识体系轻
社会价值体系。一定的教育总是为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这条教育学
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常常被人们遗忘。然而,美国教育工作者强烈
的“公民教育”意识,紧密联系生活的“公民教育”课程,行之有效
的“公民教育”途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当然,由于美国社会
价值观念具有高度不统一的特点,这就使得他们的“公民教育”也带
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他们在帮助学生认同美国以政治制度为核心
的社会制度方面是有不少成效的。这与美国教育工作者强烈的“公民
教育”意识与学校落到实处的教育措施分不开的。在我国中等教育课
程改革的过程中,认真研究这一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2)我国中等教育理科课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标
准过高,内容偏多偏深,学不致用,内容相对陈
旧,未能反映当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仔细研
究美国一些优秀中学的课程人们可以发现,这些
学校开设的门类众多。但是,学生的必修课与当
代科学发展的联系紧密,内容广而不深。学校把
内容相对较深的课程作为选修课供那些有志于在
这方面发展,且由教师确认在这方面有基础有潜
力的学生选修的。理科方面,国内中学的教学水
平比美国明显要高,在文科方面则比美国要差,
主要是国内中学的教与学比较死板,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受束缚。

当代科学与技术发展要求学校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但
是,它并不要求所有的人都是高水平的人才。现代计算机
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使得不懂计算机的人能熟练
地操作与运用计算机。傻瓜照相与傻瓜洗衣机等一大批高
科技的产品的特点就是“傻瓜”也能运用高科技。现代科
学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全体成员应当具有科学意识与科学精
神。一味地提高学校课程的科学标准是对现代学校的误导。
一味地追求更深更难,而不问这些知识、这些内容对学生
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有什么用,这直接导
致了学生精力的浪费,导致学生课业负担无止境地加剧。
而在另一方面,在我国中等学校,包括科学精神在内的人
文教育课程未受到足够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
道德情操、社会责任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
明的需要,急需加强。
 (3)我国中等学校课程过于学术化,缺乏
对社会、对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难以
了解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学校生活乏味、
压抑。
 (4)选修课数量太少,学生几乎没有选择
余地,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四、美国中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


(一)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教学活
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孝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
方法。教学方法的核心是教师和学生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
和学。
1、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课堂基本上属于松散型的,课桌椅的摆放不像我国
中小学这样整齐规范,一张长方形的课桌,十几个学生面
对面坐在周围,教师讲的很少,属于辅导,实行趣味性启
发式教学,针对性、实用性强,学生自学讨论的多。美国
的课堂教学是很开放的。他们的教学主要有三个目标:一
是给学生机会;二是让学生做课堂主人;三是使学生喜欢
学习。


(1)提问 提出问题主要集中在研究过程上而不是讲授上。提问的第
一个技巧不是问"为什么",而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易导致学生
们消极、抵触的应付两"是什么"的问题则会鼓励学生在不必进行裁决
的情况下细致地观察,并乐于开放式讨论。如"你看见什么?""你听到
什么?""你常这样做吗?"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
认知技巧,而且可以帮他们恰当地、健康地分析处理各种行为模式。
第二个提问技巧是把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回答的异同点上。如:
"还有人(不)是这样认为的吗?"之类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
自己和他人,分享别人的情感和想法,创造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承
认彼此的差异,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2)对话 在美国人眼里,交流是一种目标。学生常常就一个建设性
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积极的讨论。对话经常围绕出现在孩子们生活中
一些事情展开,如生日、和朋友们发生的争执或其他引起他们关心的
新闻。讨论不需要大人督促,老师只作为辅助者来启发思路。在整个
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去倾听别人的讲话,并且会去思考如何以
一种有益的方式来回应别人或间一个能够加深讨论度的问题,而不是
仅仅去想轮到他们应该怎么发言。


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变成某个人的机会。这个
方法可以让参与者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处理问题的其他方法,
并以此来发现结果。学生们先自己表演自己,然后再观看其他同学怎
样去扮演自己,从而获得对自我的了解。
(4)社会实践 实践包括观察现象、数据收集、报告结果和得出结论
几部分。例如,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组卡片,要求是"
用这些卡片搭一个三层的房子,注意内部相互间的关系"。注重学校
教育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你的孩子看地图吗?你的孩子会自己整理外出的行囊吗?法国的小学
从3年级起,学校就组织学生到外地离开父母的照顾生活一段时间
(2-3周),上午上学课,下午开展各种活动。爬山、骑马、采集标
本,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等。出发前学校发个清单,必须学生自己整理
行李,2次以后,孩子就学会有自己外出准备行李的能力。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be,
learn to live together. 我认为我们只做到了第1条,其余都做的不好。
美国有一门“社会学习”课程:内容包括看地图、学习有关大山、地
震的知识,并做相应实验并与报告;学习病菌的传播方式、病菌的种
类,基本卫生习惯、食品的营养成分、参观午餐食品厂、自制点心、
自定点心、自定营养食谱等。我儿子星期天到医院做好事,接受记者
采访。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时还会把孩子带去各种车站让他们学会辩认
不同车次的停靠车站,学会上下车。万圣节他们能自己做南瓜饼,为
了培养孩子们的社会交往、沟通、说服能力以及组织、演说能力。美
国小学让孩子们自己去独立完成一些老师布置的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
动。我们驻美机构时常都能收到美国小学生来信索要有关中国的材料,
说他们要用这些材料办“展览”,作报告,既让人感到有意思又发人
深思,从中也能看到美国小学生生活能力、勇气和自信。
美国:特殊的学生作业
日前,密歇根州詹姆斯敦小学的一位老师给他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非同寻常
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给当地企业写封信,提个尽可能荒谬的要求。小学生
凯特于是写信给当地的一家快餐连锁店说,她希望能终身免费吃炸鸡,因为
这是她的最爱。同时她还很有礼貌地称,如果这个无理要求被拒绝,她也会
表示理解。结果这家快餐店竟答应了凯特的要求,因为连锁店的经理和其他
人都觉得,凯特把这家店的食品当作自己的最爱是他们的荣幸,更何况她还
那么诚恳。
 对凯特的老师说,这个作业其实并不特殊,他每年都会让五年级的学生们写
这样一封信,目的是使写作更富趣味。今年还有两个学生的要求也得到了满
足:一个可以在一个月内免费喝巧克力牛奶,另一个获准在学校附近的一家
饭店免费举办一个冰激凌晚会。当然大部分学生提的要求都遭到了拒绝。比
如有一个学生写信给一位六年级老师,希望自己下一学年可以免做作业,结
果当然没有被答应。
 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得到的语言的、社会的、感情的、创造性思维的收获
比我们小时候做惯了的什么《给爷爷的一封信》要好多少?什么时候,这种
作业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变得不再特殊?(摘自《中国青年》第6期)
 很多孩子都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挣点钱(零化钱)。

 诺贝尔特殊奖得主朱棣文教授特别强调应
当让孩子从小就下厨房,他认为只会念书
连鸡蛋都不煎、煮的孩子没有动手能力,
不能懂实验。

(5)模拟 模拟是一种娱乐方式,使学生们对某一问题产
生经验,从而展开讨论。当学生来到学校,老师可能会说:
"今天长着棕色眼睛的同学要受到特殊照顾,他们排在队
伍的最前面,首先选择体育器械。而长着蓝眼睛的同学则
要最后选择,并且,只有在学校的加餐足够多的情况下才
能得到加餐,在休息期间还要把房间打扫干净。"然后在
整整一天时间内,老师和同学都在进行这种模拟活动。自
然,这立刻激发了同学们的强烈感受,他们急于要讨论一
下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展开了关于公正、偏见和歧视
的话题。老师问:"你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有这种经历?
如果你必须天天像这样生活你会怎么样?其他还有什么地
方有这种事情发生?对于偏见和歧视我们能做些什么?"
 (6)有意识地幻想
幻想是一个用脑子创造
存在的或不存在的形象的过程。幻想是为
了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情、能力和潜力有一
个更清晰的认识和看法。
 (7)艺术表达 艺术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学
生可以通过抗纸、画画、雕像、音乐等来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




2、方法的指导思想:美国中学教学方法的特点,鲜明而集中地体现
了这样的指导思想:
(1)美国在教学中重视知识传授的过程,而不是急于得出结论,不
在于急于认同和确认,而在于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寻求知识和真理,
非常注意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仅是知识的引者,组织者,管理者,而不是
简单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是主
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布鲁纳语)
(3)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生活和实际,因而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
生活的关系,注重知识与经验和实际的结合。
源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美国中学教学方法应该讲有其长处的,美国许
多中学(尤其是公立学校)设备设施并不先进,但在教学过程中完全
发挥学主体作用,一些设备设施都发挥了较好的教育作用。美国教学
广泛使用发现法,能力培养的方法已形成中学教学的基本模式,被各
校广泛采用。对促进学生进行广泛思维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对地
讲美国学生较善于思考,发现问题。
3、教学方法的特点:



综合美国中学教学方法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科为中心建班,进行个别化教学,切实实行因材施教
美国中学实行按学科教学建班,每个学生有一张课表,由咨询教师帮
助确定。各学科的任课老师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室,学生根据自己所选
的科目届时走向这一教室上课。一门课程,可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
起修习。比如11年级的数学课,9年级的同学也可以去听课,通过考
核,拿得学分,便算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业有余力的学生还
可以选修大学的有关相关课程,通过考核取得的学分,大学予以认可。
如数学微积分学完以后大学可以免修。对于程度稍低,逻辑思维、抽
象思维形成较晚或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就能在稍后的年龄阶段
上去修习数学课或自然科学课,而对于一些“天才”学生则能较早地
学完规定的课程并积得大学学分。美国中学这种跨年级以学科为中心
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和个性的发展。较之国内的同年级
分快中慢三个不同程度的教学班的模式更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彻
底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



(2)注重师生对话,强调学生参与
采用对话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美国中学课堂教学
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对话可以是一对一的谈话,可以是七嘴八舌的提问和讨论。
教师用各种问题去启发和刺激学生思考,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经验、
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判断。许多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
各人的背景通过讨论来整合认识理解问题。逢美国总统大选,大选前连续几周,美国
中学的社会学课都会围绕总统大选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关心时事政治,了解总统选举
的有关政治常识,在讨论的基础上自我判断,并进行模拟投票。学校里模拟投票结果
与大选的结果相同。我们是大选后第二天访问该校的,不少教室的墙上贴有美国历届
总统的肖像。学校里学生会主席、各类协会负责人的产生,也是以让每名学生推荐两
名同学的方式来确定负责人的,从而从小培养民主选举的意识。
在访问威廉福特学区喜鹊孩中学时,美术教师从学生中随挑男女学生各一名坐在讲台
上做写生模特儿。在喜瑞都高中参观时,一位上美国史教师用的录像资料是从学生家
借来的。联系学校、社会、家庭实际,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教
学活动,使美国的中学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活跃。
美国大学招生,除了看高中生在中学所选课程、SAT成绩外,还要看学生在中学时代所
做的社会工作,学生会负责人、社会服务的经历,如当过家庭教师,辅助小学生,这
对学生能否录取都是十分重要的。总之要有帮助别人的记录,参与社会与服务社会的
经历。
(3)注重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对知识的发现
 美国的中学教育相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佳科•娜托
教授强调:教师不仅是讲授,更应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而学
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美国中学课堂教学都很重视发挥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
发现中获取新的知识(我们在考察中发现许多美国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欲
强烈,而不少华裔学生性格内向,善于埋头听课,不善于抬头提问)。譬如
老师讲下节课讲“面包”,于是学生就会围绕面包主题积极准备知识,学生
在课堂上讲论面包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于是知道了小麦、种子、化肥,也知
道了面粉加工过程,面包机,以及鸡蛋调料等,知识扩展很快,比单纯讲一
篇散文要有趣。
 同时,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的独立活动。因此美国课堂
教学的一般结构为:①提出问题或设置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以便进行思索
和学习;②教师帮助学生把问题分解为许多疑点,共同进行探索,寻求答案;
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发现解决问题的依据;④审查材料,得出结论;⑤验
证、补充、修改和检测。这实际上是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在课堂上的体现,确
实有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智能的各项要素得到开发和提高。这次我们参
观的三所高中,课堂教学法大体都采用了这种课堂教学结构。



(4)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国中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的学习理解能力相当重视。体现在不少中学里都
设有以项目为基础,配合各门学科知识互相渗透的复合型课(如同我国的社会实践
课),我们看到的是“河流”这一复合型课。教师选择流经本地区的一条河流,先让
学生们在地图上标明,教师讲解该河流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然后分九人一组实地对
河流进行测量,最后写出调查报告;包括历史沿革,画出河床横断面图,流量的计算,
生物的种类,水源分析,pH值,还拍摄了许多野外照片积极布置版面。集历史、地理、
化学、数学、生物各学科知识为一体,每年一个专题,是学生最欢迎的课。在喜鹊孩
中学,有一个烹饪复合型课。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掌握食品的选料、配料、烹制方法,
而且要求学生列出该食品的营养成分,然后装在自制的食品包装袋里,包装袋上要有
规范的说明性文字,集烹饪、化学、手工、语文学科知识为一体。缝纫课,要求学生
缝制一只精美的包,包括图案设计等。金工课做蜡烛台,切割计算,油漆上光,工本
课做免子玩具,材料计算抛光、油漆等都由学生一手自制。通过学科渗透,培养学生
综合学习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中学的教学方法多以学生为主体,
灵活机动。老师边讲边引导讨论,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见解。对他们而言,教学的重点
不在于传授某种知识,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位美
国老师曾这样说过:"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要知道到哪里寻找所需要
的知识;再一个是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但是,如果要死记硬背,
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我想美国教育的强项大概就在
于此。美国的老师没有天天给学生们加油,但他们给了学生们飞翔的天空。


(5)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教师自己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创造性艺术。知识是浩瀚的、发展
的,有的是会过时的,而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终身受益的。要在学生
的头脑中、心灵上播下追求真理的愿望,唤醒学生中蕴藏着的巨大的
创造性思维的潜力,要求学生把学过思想、概念和知识联系起来,在
教学过程中产生想象和联想,从而创造出新的看法和思想,从而获得
新的收获和成功。雷特纳学区的马丁博士从思维的模式及思维与环境
的联系出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思维(那怕是错的),比如他
要求12年级的学生思考如何在月球上打棒球或诸如滑雪、踢足之类的
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数理知识写出思维过程的分析报告,这样
既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又顾及教学本身要给予学生
的知识点,显然这不仅使得课堂教学的节奏和速度多样化了,而且使
学生通过想象在解题和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
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了培养,使
他们能超越一般的教学终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


(6)鼓励学生获得成功
雷特纳学区提出:父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女的成功,而我们学区不管父母
成功与否,都要帮助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哥伦比亚大学苏伯教授以半杯水为例讨论
了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他说,半杯水,可以看成一半是空的,也可以说成一半是满
的。有的教师只看到学生空的一半,就认为这一学生没有希望。但是另一教师看到学
生满的一半,由此就看到了学生的希望,就会以满的一半为起点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教育是成功的钥匙,对学生主要是奖励和鼓励,喜瑞都市惠特尼高中的校长讲,一头
驴子,可以用胡萝卜挂在前面使它向前跑,也可以用大棒在后驱使它向前跑,我们主
要是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所以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其奖励、奖状、奖杯都陈列在走
廊上、校长办公室、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激励学奋发向前。为学生成功而进行教育,
需要教育工作者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喜鹊孩初中校长帕克女士说,
对待学生要向对待自己子女一样,我把自己看作是学校900多名学生的妈妈,我是作为
孩子的妈妈向各位介绍。这番话非常令人感动,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获得成功,这
种爱心是教师能够全身心地为学生成功而努力工作的动机力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还有一个“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教师走进教室考虑的是如何满足每个学生的
要求,还是考虑如何使每个学生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标准?这是两种不同的成功标准。
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标准,这往往是不成功教育的根源,这种“成功”教
育往往导致不成功的结果。
(7)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

美国的中学课堂都比较注意教学环境的布置,如
贴有警句:Your mind is your most powerful
resource(你的头脑是你的最好的财富);A
good book is good friend(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
朋友)。生物课教室有学生自画的各种小动物,
自制的各种生物标本,植物角的,化学教室墙上
有学生自制元素周期表,学生的优秀实验记录;
美术室里学生自己画的作品更是琳琅满目。“每
快墙壁都能讲话”,和谐而又有鲜明特色的教学
环境的布置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兴
趣、想象,增强学习的驱动力。





4、家庭作业:
美国学者哈里斯·库帕从事家庭作业功效的研究已有两年。他认为家庭作业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改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让他们明白学习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能培养
学生独立性和责任心;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这些是积极的一面。而消极影响也存在,如造成
学生生厌;漠视学生享用闲暇和进行集体活动的权利;家长的参与变成干扰;也可能引起欺骗行为
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性,如抄袭等。
家庭作业能否提高学生的成绩呢?哈里斯·库帕做了多个实验。先是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其中一
组学生有家庭作业,而另一组学生即没有家庭作业,也没有任何其他替代性的作业任务。后来又对
各年级家庭作业的功效作了比较:由三位理想教师同时教六个各有25人的班,每个学生在另一同年
级班里都有一名对应者。这二位教师用完全一致的方法给这六个班(高中、初中、小学各两个班)
上了为期10周的一个单元内容。其中三个班每周有三次,每次半小时的家庭作业。
结果教高中的教师发现有家庭作业的那班学生的成绩要平均超出无家庭作业那班的学生的69%。而
初中无家庭作业的一班的平均分只降低10%。而在小学两个班中,家庭作业的有无未使学生有任何
差别。因此他认为:家庭作业也有一定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家庭作业对他们成绩的影响是微不足
道的。
哈里斯·库帕还认为:学校须进一步明确时间要求、协调班级之间的作业使之均等。如低龄儿童的
作业应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对学校的正确态度,并向学生表明家庭同样是学习的场所。
小学的家庭作业要做到量少题易,涉及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初中阶段
家庭作业在学业方面的功能已较明显,然而不应夸大它发展学习动机的作用。应提倡一种融合了强
制和自觉的家庭作业。高中教师可以把家庭当作课堂的继续。练习、复习学过的课程,预习下面要
进行的内容的简单提示。

美国高中生的家庭作业并不少。很多学生都要忙到晚上10
点或11点才能睡觉,时常抱怨“睡不够”。轻松学习只是
小学阶段的美好时光。总体而言,美国学校也重视课外作
业对学生的影响,但是他们布置作业的目的与我们不同,
我们是做题,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熟习题目以便获
得考试高分。而美国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
趣、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让我们看看美国老师
都布置给学生什么样的作业,再看看学生怎样完成它们。
Susan为了撰写《一个中国母亲眼里的美国教育》一书,
找了很多的书。她的大女儿看她有些忙乱建议她先写一个
写作提纲,然后再到大学图书馆去查找有关资料,并且自
告奋勇的她来把书的框架拉出来,我看过那个她只用了不
到一周的业余时间做的提纲,其严谨和漂亮是我们大学生
甚至低年级研究生都做不到。美国教育从小学就开始进行
研究训练。
(1)历史学科作业








A.关于"公民权利"要求:在3到5页纸之间,打印出来,要双空行,至少用3种资料来
源(如网上,书籍等),至少有5句引文。对比以下四人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
BOOKERT.WASHINM(布克·华盛顿),W.E.B.DUBOIS(杜伯依斯),
MARTIN LUTHER KING,JR(马丁·路德·金),MALCOLM X(马尔科姆· X)。在
你的论文里,应该控制关于他们生命的故事,我不想读传记。但是,需要把每个人介
绍一点,在你的论文中还必须加入贴切的材料。然后,讨论他们关于黑色美国的观点,
要把你的想法写进去。还要把你的引文或材料的来源列出来,比如某某网负、某某书。
B.关于南北战争
(l)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美国不能存活除非它全部解放或全部奴役的声明?解释。
(2)解释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
自由而战?
(3)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4)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祖鲁地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
聪明的政策?解释。
(5)在内战期间,女入开始担任很多以前男人做的工作。你能对由于内战造成的社会、
经济和政治冲突的问题做出怎样的概括?
(6)构造一个争论,运用历史证据来支持或反对下面的观点:美国内战是地区差别不
可避免的结果。
(2)社会学科作业






在美国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一位家庭主妇,丈夫是服装店里的模特,年
薪200美元,家中有3个孩子,你是如何计划开销渡过难关的?
此外,老师还经常出一些课题让学生做,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比如消费者教育课,教师让每
个学生模拟投资5000美元炒股票,并写出报告。
可想而知,要完成这样的作业,不到图书馆查阅或上网搜索资料是很难完成的。比如历史学科作业,
学生必须充分利用文献和资料,提炼出有用的部分作为论据,摆事实讲道理建立自己的论点,这样
才有说服力。而社会学科的作业,学生首先得整理出那个年代的主要日常用品和食品的价格表,然
后根据收入情况,列出每日、每月的开销计划,必须照顾到大人、孩子的基本营养。最后,还要写
出她是怎样带领全家渡过那个年代的。其中需要的技能则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通过这些训练,学
生学得知识、运用已得知识;对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而且提高了研究能力。
重视论文写作和项目研究。西德威尔中学的教学方法也与我们国内有较大的不同。文科强调论文写
作。语文是每月一篇论文。老师每次出10个左右的题目让学生(一个班大约15个学生)自由选择,
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选题。历史课是每学期一篇论文。学生需要自己到图书馆查资料,在撰写论文
的过程中再与教师进行几次个别讨论。论文的篇幅一般要求10到12页左右。学校通常会要求学生完
成一个项目,在项目中涉及了文化、历史、科学以及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些项目还包括了社会教
育的内容。在美国,课堂讲授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方法多为讨论式,师生相互提问,共同探讨,
气氛活跃。课外作业及考试内容,除一般习题外,还要求学生撰写论文,倡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
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教师只选用其中一部分内容。但是选中的内容要求学生读完整的原著。张敏华上了一年语文课就读
了7本英文小说,这还不包括穿插其间学习的诗歌、散文和名人演讲等其它内容。
至于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否比美国中学生差一些?张敏华认为很难说,因为这不单纯是一个教学
方法优劣的问题。美国学生的物质条件比中国学生要好得多,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把创造性表现
出来。
(二)美国的教学手段






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以多媒体、幻灯、
录音、录像、影视和语言实验室等现代的技术设备和相应材料为工具和手段来辅助教学活动。现代
化科技成果在教学上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美国所见的学校教室里普遍装置幻灯、银幕和录像电视机。老师上课使用幻灯出示教学要点,放
映录像介绍知识是常用的手段。而计算机作为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标志之一,各类计算机在学校中非
常普及。据统计介绍,美国公立学校每15名学生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室,其他图
书馆、实验室、劳技室等也放置数量不等的计算机。
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学校广泛运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与幻灯、投影仪等设备的广泛使用。在几个学区负责人介绍情况时,就采用声、图、
文并茂的计算机投影银幕介绍,教室不再仅仅以粉笔与黑板为基本手段,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开
始走进了教室。
(2)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软件的大量出版,美国制作的教学软件几乎囊括了中学阶段教育的所有
内容,让学生来选用,还提供丰富的面向学生和教师的试题库。这使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材
不再仅仅是书本,还有集文字、声音、图画为一体的电子教科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计算机辅助学习(CAL)技术广泛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活动。在雷达学区的中学图书馆,
我们就看到好几位学生在计算机前学习功课、复习功课,还有一个学生在学习大学课程及检索大学
情况的资料。机房内并无专门的教师,仅一个管理人员,大概是负责一些技术问题。在化学实验室,
学生一方面实验,一边就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写出实验报告。家政烹饪课,关于食物原料配制、营
养分析也都进行微机计算。
(4)资源共享方便了师生交流与教学管理。网络化是美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大优点和特色。
“无机不联”是当今美国计算机使用情况的真实写照,这大大提高了计算机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率。
不同地区、不同的学校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交流和教学。
2、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建
议:




(1)要更新观念,教育不能满足于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
落后的教学模式,应广泛使用电化教学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化
科技成果。
(2)要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美国每年暑假利用一个月时间培
训教师,并且建立了教师培训提高已成为教师自身的迫切要求的机制。
培训结果与教师待遇紧密相连。我国要在教师中普及计算机知识,掌
握计算机使用的初步技能,掌握多媒体技术,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3)要进行多媒体软件、硬件的开发,研制高水平的又极易使用
(如美国许多触摸式)软件。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有一套适应
于我国中学教学的良好软件,才能充分发挥硬件的功能,一个成功的
学校,在以最简单的设备取得最好的效果。
(4)开展教育实验,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各科教学中的效果,总
结经验,以便推广,充分发挥各校里计算机的作用。
一个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讲的故事








《青年参考》12月18日刊载了一位美国外教在中国某医学院作的一番演讲。他在把讲稿让校方过目
时,一位领导不知为何竟很不喜欢,让他重写。后来外教还是坚持用了这篇演讲稿。译者田辉认为
这个故事也许不仅仅适合医学院学生,所以译过来与大家共享。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着海边走着,一边注
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
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
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下腰
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
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
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
了全世界,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
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
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
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


教育部:未来3年派上万中小学校长出国培训全国政协委
员、教育部副部长郝平3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
将加大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大学校长培训,计划在未来3
年组织上万名中小学校长到国外培训,让他们去了解国外
的基础教育是怎么让孩子们更加快乐地学习的,可以从中
找到为中小学生减负等方面的经验。
郝平告诉记者,未来3年,中国将组织中小学校长,到美
国、日本、德国和欧盟等接受培训,借鉴他们的一些好的
理念,解决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
“规模非常大,绝对不是几千人。”郝平介绍说,培训
是短期的,“主要学习在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学生
更加快乐地学习等方面的经验”,力图找到目前中小学教
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学生负担等问题。
据《新京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