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鑑工具 - 中平國中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評鑑工具 - 中平國中

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
101學年度第2學期
第2次教學研究會
校長課程心得分享
4月8日-4月24日
就從這個話題談起只是欠栽培 作者:何琦瑜2013.03.28
聞數學色變者的記憶裡布滿「數學傷
痕」,是那種還沒看到題目就放棄的恐
懼和沒有自信。
其實啊,我們都只是欠「栽培」!
樂趣不見了
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學乘除時,我的數學常常考
零分。因為我總是不能了解,那個抽象的乘除
符號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沒補習,父母也沒力
氣管我。大約就是每天在家裡開的小吃店幫忙
找錢的過程中,突然開了竅,像牛頓被蘋果砸
到一樣的發現,原來除法是這個意思!

長大之後我的數學成績不算差,
但信心很低。

臺灣的數學教育,如果用國際評比總是前
五的排名來看,可說是極大的成功。但這
成績背後卻也總跟著如陰影一般,排名倒
數的「自信心」和「樂趣感」。

在過度強調快速演算和解題技巧的過程中
,犧牲了這個學門最大的樂趣和核心:發
現並建構規則,學習思考與推理的邏輯。

我那還算喜歡數學的大兒子,曾在反覆寫了好
多張數學測驗卷後發出「天問」:媽媽,為什
麼不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把一個有趣的題目好
好弄懂想清楚,而要每天反覆寫這麼多類似的
題目?

當孩子數學卡住,他需要的可能不是更多
更難的題型練習,而可能是欠缺符合他身
心發展階段的「理解」,和更有效教學方
法的「栽培」。
第一線老師如要提升閱讀素養,首先就是
要少說話,挪出5到10分鐘給學生表達。
聯合報2013.04.02
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昨天接任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她
說,部分老師擔心挪出時間後影響教學進度,其實是迷思
,課程中有太多反覆練習的部分,不如引導學生閱讀思考
。
九年一貫課綱已鬆綁,很多課程都不必反覆練習,但這
幾年來很多人沒有被說服,因此她當院長後要提出證據,
讓家長放心。
12年國教的課綱105年會完成,重要的是勾勒臺灣應有
的國民素養,也要檢視課綱有沒有照顧所有學生。
(柯華葳-臺灣2011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趨勢調查和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主持人)
延續元月18日的話題-
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校本課程的發展策略矩陣
投入時間
長期計畫
中期計畫
短期計畫
一次性活動
創新教材
改編教材
活動類型
選編教材
探究活動
個
別
教
師
教
師
小
組
全
體
教
師
師
生
家
長
參與人員
學科或領域導向的統整課程發展模式
理化
社會
語文
美術
家政
一個學科/領域的
課程內容和技能
主題
健康
音樂
數學
體育
議題導向的統整課程發展模式
活動
活動
概念
活動
概念
主題
主題
概念
概念
活動
概念
活動
活動
中平孩子允文允武樣樣行
依據校務發展計畫建構校本課程
9
落實學校本位課程評鑑
除了量化的意見調查之外,
如何做質性的課程評鑑?
具備課程評鑑基本概念
參與教科書選用與評鑑
評估課程的銜接與改進
運用評鑑結果改進課程
課程評鑑的定義與功能
 課程評鑑乃運用系統方法蒐集資料,針對
課程的全部或其中一部份判斷其內在品質
(merit)或效用價值(worth)的過程
(Glatthorn, 1987; Sanders, 1990)。
 其核心功能,是對課程做決定:包括開發
、設計、修正、改良、比較、評價、採用
或捨棄等決定(黃政傑,民76;Eisner,
1979)。
例如-濱之鄉的課堂教學研究
lesson study 實施的流程
準備階段
1.建立焦點
2.設計單元
5.修正單元
實施階段
反思階段
3.單元教學及
教學觀課
4.教學對話與
反思
6.修正單元教
學及觀課
7.教學再反思
8.成果分享
九年一貫課程總綱中的課程評鑑

評鑑範圍:包括課程教材、教學計畫、
實施成果等。

評鑑方法:應採多元方式實施,兼重
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鑑,並定期提出學
生學習報告。

評鑑結果:應作有效利用,包括改進
課程、編選教學方案、提升學習成效,
以及進行評鑑後的檢討。
步驟二
營造有利的環境
與氣氛
步驟三
確立評鑑目的、
問題與範圍
步驟一
溝通宣導
課程評鑑的觀念
步驟四
決定評鑑人員、
時間資料蒐集方式
工具、對象等。
步驟七
蒐集分析
必要的資料
步驟五
擬定評鑑計畫,
並檢核確認。
步驟六
推動課程評鑑,
做好課程領導
評鑑準備階段
評鑑計畫階段
評鑑實施階段
步驟八
解釋資料、
形成報告
步驟九
出版、傳布
評鑑結果
步驟十一
根據結果,規劃下
一波的課程發展
步驟十
利用評鑑結果、進行
決策與課程改進
回饋利用階段
學校本位課程評鑑實施步驟
張嘉育、黃政傑﹝2001﹞
準備階段
計畫階段
實施階段
回饋利用階段
1.溝通、宣導課程評鑑的觀念
2.評鑑知能的研習
3.營造有利的環境與氣氛
4.確立評鑑目的、問題與範圍
5.決定評鑑人員、時間、資料蒐集方式、工具、
對象等
6.擬定評鑑計畫、並檢核確認
7.推動課程評鑑,做好課程領導
8.蒐集、分析必要的資料
9.解釋資料、形成報告
10.出版、傳布評鑑結果
11.根據結果,規劃下一波的課程發展
12.利用評鑑結果,進行決策與課程改進
學校課程評鑑的規準
一、情境本位
二、民主開放
三、整體規劃
四、團隊合作
五、縱向銜接
六、橫向統整
七、意義建構
八、真實評量
九、能力培養
十、資源整合
(游家政,2002)
課程評鑑的時機

形成性評鑑
發生於課程設計的過程中,主要目的在蒐集
課程草案優缺點的資料,作為改進或修訂
之用,使課程逐漸改進,趨於完美。

總結性評鑑
發生於課程設計完成之際,主要在蒐集資料,
判斷課程的整體效果,作為推廣採用的依
據,也可用來判別課程發展的績效,確認
課程的價值。
評鑑的資料蒐集及工具

資料蒐集
各種課程計畫、方案、文件,宣導資料、會
議記錄、教學檔案、研習計畫…等

評鑑工具
檢核表、問卷調查表、觀察記錄表、訪談大
綱…等
評鑑方式及人員




自評-教師
同儕互評-校長、各處室主任、
組長、其他教師
學習者回饋-學生
外部人員意見-專家學者、策略
聯盟學校代表、家長、社區人士
代表
學校層級課程領導取向
• 領導者需有專業能力
• 教學團隊一起為學生的學習負責
• 強調建立專業社群的伙伴關係
• 在信任、支持的環境下進行教學檢視
並促進專業成長
• 學校特色課程與社區結合,共同發展
• 重視課程計畫的執行、管理及落實
學校層級的課程管理內涵

學校願景、教育目標及特色

課程組織及運作

課程計畫、教學設計、教材編輯與選用

教師專業成長活動的規劃

教學時間及協同調配

與教師討論教學視導的策略

教學環境與社區資源的規畫利用

學生學習評量與解釋
在學校場域,
誰會是課程領導人?
在校本課程的發展與評鑑中-教師扮演什麼角色?
課程教學
 課程計畫落實於課堂教學。
 提升學習評量品質。
 推動教師授業研究/單元教學研究
(Lesson study)
教師精進
 建立學校本位教師進修機制。
 推動教師學習社群。
 充實補救教學知能。
校長領導

引領教師進行授業研究
/單元教學研究(Lesson study)。

建構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的學校。
結 語
不斷的釐清與溝通觀念
以實際行動從「做中學」
以「學中思」培養評鑑知能
建立學校課程永續發展的評鑑機制
在校本課程的發展與評鑑中--
教師扮演「研究者」、「建構者」與
「修訂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