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溶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章溶液

第二章 溶液
【教学目标】
1.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的定义;熟悉四种浓度的计算
2.熟悉渗透现象的产生及产生条件,渗透压力
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3.了解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
渗透浓度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解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第一节
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1. 定义:CB=nB/V
2. 单位:mol·L-1;mmol·L-1;μmol·L-1
3. nB=mB/MB
二.质量浓度(ρB)
1. 定义:ρB=mB/V
2. 单位:g·L-1 ;mg·L-1 ; μg·L-1
3. CB和ρB的关系:ρB=CB·MB
三.质量分数(ωB)和体积分数(φB )
ωB=mB/m 单位为1
φB=VB/V 单位为1
质量分数B
定义:
指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或溶液)的总质量之比。
用符号表示。
设某溶液由溶剂A和溶质B组成,则溶质B的质量分数为:
mB
mB
B 

m A  mB
m
例:将10gNaCl溶于100g水中配成溶液,计算此溶
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解: mB=10g, m=100+10=110g
mB 10
B 

 0.091
m 110
体积分数B
定义
指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溶质B的体积VB与混合物
(或溶液)体积V之比。用符号B表示。
B
VB

V
例:取750ml纯酒精加水配成1000ml医用消毒酒
精溶液,计算此酒精溶液中酒精的体积分数。
解:VB=750ml, V=1000ml
VB 750
B  
 0.75(或75%)
V 1000
质量浓度B
定义
物质B的质量浓度是物质B的质量mB除以溶液的总体
积V。用符号B表示
B
mB

V
质量浓度的单位
质量浓度的单位(SI制)是kg/m3
医学上常用的单位是kg/L,g/L或mg/L
表示溶液体积的单位只能用L,而表示质量
的单位可以改变
例:在100ml生理盐水中含有0.90gNaCl,计算
生理盐水的质量浓度。
解:mB=0.09g V=100ml=0.1L
mB
0.90
B 

 9.0 g / L
V
0. 1
物质的量浓度CB
定义
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B的物质的量nB除以
混合物的体积V。用符号CB表示
nB
CB = V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nB为物质的量,SI单位为mol或mmol
V为混合物的体积,对溶液而言,就是溶液的体积,
常用的非SI单位为L或ml
故物质的量浓度常用的单位为mol/L或mmol/L
说明
根据SI规定,在使用浓度单位时必须注明所表
示物质的基本单元。
如:C(KCl)=0.1mol/L
通常所说的“溶液浓度”实际上是指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
例:100ml正常人的血清中含有10.0mgCa2+离子,计算
正常人血清中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已知 M=40g/mol
10.0
mB
nB M 40.0 1000
3
CB  

 2.5010
100
V V
1000
浓度相互换算
各种浓度表示法有各自的特点,从各种浓度的基本定义
出发,可进行各种浓度的相互换算。
溶液浓度的换算只是单位的变换,而溶质的量和溶液的
量均未改变。
应用
1.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凡是相对分子质量已知的物质在人体的
组成量度,原则上均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对于相对分子质量
尚未准确测得的物质,则可用质量浓度表示,对于注射液,世界
卫生组织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标签上应同时标明质量浓度
ρB和物质的量浓度CB。如静脉注射的氯化钠溶液,应同时标明
ρ(NaCl)=9 g·L-1,C(NaCl)=0.15 mol·L-1。
2. 举例进行ρB和CB的计算
(1)正常人100mL血清中含100mg葡萄糖,计算血清
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用mmol·L-1表示)
(2)100g葡萄糖注射液中含5g葡萄糖,计算溶液的质
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1.渗透现象:由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
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自发过程。
2. 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结果与方向
渗透的条件:
(1)半透膜的存在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相等,即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渗透的结果:缩小膜两侧的浓度差
渗透方向:溶剂(水)分子从纯溶剂向溶液渗透或从稀溶液向
浓溶液中渗透
3. 渗透现象产生的原因
单位体积内纯溶剂中的溶剂分子数目大于溶液中的溶剂分子数
目,在单位时间内,由纯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的溶剂分
子比由溶液进入纯溶剂中的溶剂分子多,致使液面升高。
4. 渗透压力
(1)定义
恰能阻止渗透现象继续发生而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压力
称为渗透压力,用符号π表示。
(2)单位
KPa或Pa
(3)渗透平衡
随着溶液液面的升高,静水压增加,溶液中的溶剂
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中的速度加快,当单位时间
内半透膜两侧透过的溶剂分子数相等时,液面不再升高,
此时体系达到了渗透平衡。
反渗透: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
可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
依此可实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
P
渗 透
反渗透
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浓水
进水
砂
滤
器
活
性
炭
RO 1
终端过滤
纯水罐
纯水
RO 2
二、渗透压力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溶液的渗透压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范特荷甫公式:Π=cRT
式中 Π -溶液的渗透压 kPa
c-溶液浓度 mol/L
T-绝对温度 K(273.15+t0C)
R-气体常数 8.31kPa·L·mol-1·K-1
由上式可知:
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及绝对温度
成正比,而与溶质及溶剂的种类无关。
a.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它的浓度
成正比。
C
b.在一定浓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绝对温度
成正比。
T
Π=cRT的重要意义
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即与溶液中溶质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不论溶质微粒是小分子或大分子,只要溶液中溶质粒子
的数目相等,则渗透压就相同
Π=cRT适用范围
特别指出:
Π=cRT只适用于非电解质稀溶液
如:0.3mol/L葡萄糖溶液与0.3mol/L蔗糖 溶液,
其Π相同。
当两种非电解质溶液的c不同时,c大,它的Π就大
计算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
由于电解质分子在溶液中发生电离产生离子,
使溶液中粒子的数目成倍增加,用Π=cRT计算电解
质溶液的渗透压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为了消除误差,必需引入一个校正系数i
即渗透压公式改写为 Π=icRT
式中i-校正因子
i是溶质的一个分子在溶液中能产生的粒子数
例如:0.3mol/LNaCl
Π 1(i=2)
0.3mol/LC6H12O6 Π 2 (i=1)
则
Π 1=2 Π 2
例:1L溶液中含5.0g马的血红素,在298K时测得溶液的
渗透压为1.8102Pa,求马血红素的相对分子量。
解:
m
V  nRT 
RT
M
mRT 5.0  8.31410  298
M

V
1.80102 1
4
-1
 6.9910 (g  mol )
3
三. 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 医学中的渗透浓度Cos
定义:
是指溶液中渗透活性物质的质点(分子、离子)
的总溶液。
用符号“Cos”表示
医学上的单位:
渗量·升-1Osmol/L或 毫渗量·升-1 mOsmol/L
渗透浓度实际上反映了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
例题1:
求50g/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 mOsmol/L )
解: CB = ρB / MB
50
例题2:
× 1000 = 278 mOsmol/L
180
求9.0g/LNaCl溶液的渗透浓度( mOsmol/L )
解:
CB = ρB / MB
9.0
58.5
× 2 × 1000 = 308 mOsmol/L
(二)医学上的等渗、高渗、低渗溶液
是以人血浆的渗透浓度为标准来衡量: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约为280-320mmol/L
临床上规定
凡渗透压在280-320mmol/L范围内的溶液为等
渗溶液
大于320mmol/L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小于280mmol/L的溶液为低渗溶液
以血浆的渗透压为标准,规定
低渗
等渗
280mmol/L
高渗
320mmol/L
问:
1、为什么用9.00 g/L NaCl 溶液作为补液?
2、等渗溶液有哪些?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
1. 生理盐水(0.154mol·L-1或9.0g·L-1NaCl溶液),毫渗透量浓度
为308mOsm·L-1。
2. 0.278mol·L-1或50g·L-1葡萄糖溶液,亳渗量溶液浓度为
278mOsm·L-1(近似于280mOsm·L-1)。
3. 0.149mol·L-1或12.5g·L-1碳酸氢钠溶液,毫渗透量浓度为
298mOsm·L-1
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溶液有:
1. 0.513mol·L-1NaCl溶液,毫渗透量浓度为1026mOsm·L-1.
2. 0.278mol·L-1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是生理盐水中含
0.278mol·L-1葡萄糖),毫渗透量浓度应为
308+278=586mOsm·L-1,其中生理盐水维持渗透压,葡萄糖则
供给热量和水.
3. 2.78mol·L-1葡萄糖溶液,毫渗透量浓度为2780mOsm·L-1。
大量输液时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临床上,病人需要大量输液时,必须使用等渗溶液,否
则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输入低渗溶液,会使红血球破裂出现溶血现象。
输入高渗溶液时,红血球皱缩易粘合在一起而成“团块”,
这些团块在小血管中,便可能形成“血栓”。
大量输液时,应用等渗溶液是一个基本原则。在某种治疗上
输入少量的高渗溶液是允许的。当高渗溶液注入体内,
即可被体液稀释成等渗溶液。如:50%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时
应采用小剂量,慢速度注射。
如给病人换药时,通常用与组织细胞液等渗的生理盐水
冲洗伤口。
配制的眼药水也必须与眼粘膜细胞的渗透压力相同。
在医学上,溶液的等渗、低渗或高渗是以血浆总渗透
压为标准。
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示意图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渗透现象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对维持细胞形态、
维持体内水盐平衡起重要的作用。
•以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实验
来说明。
实验1:将正常红细胞置入0.5%NaCl溶液
溶液中的红细胞逐渐胀大,
直至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
使溶液变红,医学上称为溶
血现象。
实验1结论:
这一现象的产生:
是由于0.5%NaCl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
液,为低渗溶液,0.5%NaCl中的水分子便透过红
细胞膜,不断进入红细胞内而造成的。
实验2:将正常红细胞置入1.5%NaCl溶液
在1.5%NaCl溶液中的红细
胞逐渐皱缩,医学上称胞浆
分离。
实验2结论
这一现象的产生:
是由于1.5%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
液,为高渗溶液,红细胞内液的水分子便自发地透
出膜外而引起的。
实验3:将正常红细胞置入0.9%NaCl溶液
只有在0.9%NaCl中红细胞,既
不胀大,也不缩小,形态保持
正常。
实验3结论
这是因为0.9%NaCl溶液(生理盐水)和红细胞
内液的渗透压相等,为等渗溶液,细胞膜内、外液
体处于渗透平衡状态的缘故
例:血红细胞置在下列哪个溶液中,将会引起
溶血(细胞破裂)现象( )
A. 9.0 g/L NaCl
B. 90.0 g/L NaCl
C. 50.0 g/L 葡萄糖
D. 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E. 100.0 g/L 葡萄糖溶液
透析
透析是一个溶解于血液的溶质透过半透膜扩散到另一种溶液
中的过程。这意味着血液中的废物可通过这一特殊的膜除去。而
且,透析液的重碳酸盐能够扩散到血液中中和酸,纠正身体的失
衡状态。
血透时,血液通过前臂一条特别建立的静脉,即动静脉瘘进
入到透析液中,并在此进行交换。这一过程需要使用机器。在血
透中,血液通过塑料管引导流到透析器中。透析器是由半透膜制
成的一捆空心纤维。透析液类似于血液的盐成分,但不含废物。
通常一次透析需4小时,患者需要一周透析3次。
腹透是把透析液通过硅胶管输入到腹膜腔。腹膜腔的天然薄
膜层是一个半透膜,废物和过多的水从体内通过此膜进入到透析
液里。透析液在腹部进行了交换后,就可吸出体外抛弃。腹透采
用的透析液是无菌的,而且包含了盐和高浓度葡萄糖。每次交换
时,患者需吸出旧的液体并注入新液体,大约需要45分钟。目前
腹膜透析主要有两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持续循
环腹膜透析(CCPD)。
(三) 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血浆中的渗透压力分为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两种
晶体渗透压力
胶体渗透压力
产生根源
低分子晶体物质如:
NaCl、NaHCO3、葡萄
糖、氨基酸等
高分子胶体物质如:
蛋白质、核酸等
压力大小及原因
大(759.9~767kPa);
ρB小(7.5g/L);ic大
→π大
小(2.9~4.0kPa);ρB
小(70g/L);ic小→π
小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盐平
衡起重要作用
维持血液与组织液之间
的水盐平衡起重要作用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