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六章: 蒸馏
第六章 蒸馏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
概述
1. 蒸馏在工业上的应用
1)石油炼制工业 (原油 汽油、煤油、柴油等);
2)石油化工工业(基本有机原料、石油裂解气等分
离);
3)空气的分离(氧气、氮气的制备);
4)食品加工及医药生产。
精馏装置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
2. 蒸馏的目的和依据
目的: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依据: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温度下挥发能
力的差异。
3. 蒸馏过程必要条件
1)通过加热或冷却使混合物形成气、液两相共存体
系,为相际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
2)各组分间挥发能力差异足够大,以保证蒸馏过程
的传质推动力。
蒸馏过程的分类
蒸馏操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可按照按操作流
程、操作压强、蒸馏方式等分类。
{
1、按操作流程分:
连续蒸馏(主要)
间歇蒸馏
常压
2、按操作压强分: 减压(热敏性物料)
加压
简单蒸馏(分离要求不高)
3、按蒸馏方式分: 平衡蒸馏(闪蒸)
精馏
特殊精馏
双组分蒸馏
4、按组分数分:
多组分蒸馏
复杂系蒸馏
第二节 双组分物系的气液相平衡
均相液体混合物中,根据各组分彼此对蒸汽
压的影响规律不同,可以分为理想和非理想物
系。
蒸馏是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组成)偏离平衡的程度来衡
量传质推动力的大小,传质过程以两相达到相平衡为
极限;
气液相平衡是分析蒸馏原理和进行蒸馏设备计算的
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易挥发组分: 通常将沸点低的组分称为易挥发组
分。
难挥发组分: 通常将沸点高的组分称为难挥发组
分。
习惯上以 x 表示液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
率,以(1-x)表示难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
以y表示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以
(1-y)表示难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
饱和蒸气压:一定T下,纯组分的气液两相达
平衡状态时,称饱和状态,其气相压力--饱
和蒸气压
纯组分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式可用安托
因方程表示,即:
log p A
o
B
tC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1
二、拉乌尔定律 Raoult’s law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上方某组分的平衡
分压等于此组分在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乘以其在溶
液中的摩尔分率。 即
pA = p0AxA
理想溶液: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在
这种溶液内,组分A、B分子间作用力与纯组分A的分
子间作用力或纯组分B的分子间作用力相等。
pA =pA0xA
pB = pB0xB = PB0(1-xA)
三、理想溶液汽液相平衡
(一)t-x-y图与x-y图
tA
t
tB
x(y)
t-x-y图代表的是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相平衡时汽
(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
tA
t
过热蒸汽区
汽液
共存区
液相区
tB
x(y)
图中有2条曲线:上方曲线为t~y线,表示混合物的平衡温度t与汽相组成y
之间的关系,称为饱和蒸汽线(气相线)(露点线)。下方曲线为t~x线,表
示混合物的平衡温度t与液相组成x之间的关系,称为饱和液体线(液相线)
(泡点线)。
3个区域:液相区:代表未沸腾液体;过热蒸汽区:代表过热蒸汽;汽
液共存区:代表汽液同时存在。
2个端点:tA、tB代表纯A、纯B组分的沸点。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4
气相区
露点
t/C
两相区
L
V 泡点D
露点线
S
C
V
泡点线
液相区
0
xc
xA xf
x(y)
yA y11.0
y
在总压一定的条件下,将组成为 xf 的溶液加热至产生第一
个气泡,气泡组成为 y1,此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溶液D 的
泡点(bubble point)。
继续加热,随温度升高,物系变为互成平衡的汽
液两相,两相温度相同组成分别为 yA 和 xA 。
当温度达到该溶液的露点,溶液全部汽化成为组成
为 yA= xf 的气相,最后一滴液相的组成为 xc。
液相的量为L kmol,气相的量为V kmol,二者符合
杠杆定律:
L
V
线段 VS
线段 LS
y xs
xs x
x —y 图 【汽液相平衡曲线图】
对于理想溶液,汽相组成恒大
于液相平组成,平衡线位于对
1
气
相
组
成
y
角线的上方;
平衡线离对角线越远,表示该
0
溶液越易分离。
液相组成
1
x
x —y 图
注意:
蒸馏中使用 y-x 图较t-y-x 图更为方便。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7
(二)理想溶液的t-x-y关系式
1、温度(泡点)-液相组成关系式
理想溶液服从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汽液相
达到平衡时,气相中组分A、B的分压: pA 、pB
与液相组成xA,xB的关系分别为:
p A= p Ao . x A
pB=pBo .xB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
p = pA + p B
pA = pAoxA = pAox
pB = pBo (1-x)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8
p = pAox + pBo (1-x)
整理得:
x
p pB
0
0
pA pB
0
总压一定时,汽液两相的温度t达到平衡时的液相组
成x可用上式计算。 由于pA 、pB是温度的函数,
因此上式是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式。
已知液相组成,用上式也可求出温度——泡点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9
2、恒压下t-x-y关系式
p
由拉乌尔定律: p A
以及:
0
A
xA
pA p yA
得出轻组分汽液相组成之间的关系式:
yA
pA
p
o
pA xA
p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20
略去下标:
y
o
A
p x
p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21
3、温度(露点)—汽相组成关系式
由:
以及:
x
y
P pB
0
pA pB
pA
p
得到:
y
0
p
o
A
p x
p
o
A
p
0
P pB
0
0
p A pB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0
22
4、理想溶液的t-x-y关系式应用
双组分理想溶液的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总压p、
温度t、汽相组成y、液相组成x,4个变量中,只要
确定了其中两个的数值,其他两个变量的数值就确
定了。分为两种情况:
a) 已知量中有温度:
利用Antoin方程式,以及:
y
pA
p
o
A
p x
p
y
p
o
A
p
p pB
0
0
p A pB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0
23
b)温度为待求量
利用试差法计算。
y
pA
p
y
p
o
A
p
o
A
p x
p
p pB
0
0
p A pB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0
24
【例】苯-甲苯物系的汽液平衡服从拉乌尔定律,
试回答如下问题:
① 温度t=100、液相组成x=0.3时的汽相平衡组成y与
总压p;
② 总压101.325kPa、液相组成x=0.4时的汽相组成y
与汽液相平衡温度t;
③ 液相组成x=0.5,汽相组成y=0.71时的平衡温度与
总压。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25
(三)相对挥发度与理想溶液的y-x关系式
1.挥发度volatility :表示某种溶液易挥发的 程度。
对于理想溶液,通常用其当时温度下饱和蒸气压来表示,
如νA=pA°.
理想溶液时,各组分的挥发度则用它在一定温度下蒸气中
的分压和与之平衡的液相中该组分的 摩尔分率之比来
表示,
νA=pA / xA
ν B = p B / xB
νA 、νB — 组分A、B 的挥发度。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26
对理想溶液,符合拉乌尔定律
ν A = pA / x A
= p A 0 x A / xA
= p A0
ν B = p B0
** 理想溶液中, 各组分的挥发度等于其饱和蒸汽压.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27
2. 相对挥发度relative volatility
相对挥发度定义:
溶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A
B
pA / xA
pB / x B
对于理想溶液:
0
A
B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pA
p
0
B
=f(t)
28
3. 气液相平衡方程(用相对挥发度表示)
可求得 x-y 关系的方程,称为气液平衡方程。由:
y
pA
p
o
A
p x
x
p
0
y
1 y
y
1 y
pA
p pB
pA pB
x
p 1 x
0
B
0
0
0
理想溶液 p / p
0
A
0
B
x
1 x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29
整理得:
y
x
1 ( 1 ) x
或:
x
y
( 1 )y
理想溶液的 气液相平衡方程(用相对挥发度表示)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0
相对挥发度的意义
其值的大小可用于判断某混合溶液能否用蒸馏方法加以
分离以及分离的难易程度。
当α>1时,表示组分A较B容易挥发, α愈大,挥发度差异
愈大,分离愈容易。
当α=1时,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相同,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
加以分离。
[小结] t--x--y
和x--y
以及相对挥发度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
达了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 , 都能判断双组分溶液能否分离及
分离的难易程度。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1
[例] 已知正戊烷及正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求平均相对挥发度,相平衡方程。
解:理想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可用平均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求取:
正戊烷及正己烷的沸点分别为36.1 ℃和68.7 ℃
平均温度
t = ( 36.1+ 68.7) / 2 =52.4 ℃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2
方法一:求不同温度下α的平均值
50℃
pA0 =159.16 pB0=54.04
α1 = pA0 / pB0=159.16 / 54.04 =2.95
55℃
pA0 = 185.18
pB0 = 64.44
α2 = pA0 / pB0 =185.18 / 64.44 = 2.87
α= ( 2.95 + 2.87 ) / 2 = 2.9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3
方法二:内插法求52.4度时的相对挥发度
t1 = 50℃
α1 = 2.95
t2 = 55℃
α2 = 2.87
t = 52.4℃时:
1
2 . 95
2 1
t
( t t1 )
2 . 87 2 . 95
( 52 . 4 50 )
5
2 . 9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4
相平衡方程
y
x
1 ( 1 ) x
2 . 91 x
1 1 . 91 x
然后设定不同的x值,得出相应的y值,对于本题,
x值取【例6-1】的结果,便于比较。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5
三、非理想溶液汽液相平衡
前已述及,当溶液行为与拉乌尔定律偏离较远时,就称
其为非理想溶液。偏离的原因可粗略地用分子间作用力进行
解释。以A、B二元物系为例,当同分子间作用力aAA 、aBB与
异分子间作用力aAB相近时,则表现为理想溶液;相反,当同
分子间作用力与异分子间作用力相差较大时,则表现为非理
想溶液。非理想溶液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溶液各组分的实际分压比由拉乌尔定律计算的数值高,即
pA>pA0 xA
p B> p B0 x B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6
非理想溶液对拉乌尔定律的偏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溶
液各组分的实际分压比由拉乌尔定律计算的数值高,即
pA>pA0 xA
p B> p B0 x B
称为正偏差,这种情况比较
常见,如乙醇-水二元物系即属
于这种情况,参见右图。图中
实线为乙醇和水的实际平衡分
压,虚线为按拉乌尔定律计算
的平衡分压。两条实线均在各
自的虚线之上,表明为正偏差。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7
乙醇-水物系的t-x-y图,t-x线和t-y除了在两个组成端点处
相交外,也在M点相交,这意味着在M点处汽相组成和液相组
成相同。于是,假如有一初始组成为x=xM的乙醇-水溶液将
其加热到部分汽化,则产生的汽体的组成和液相组成相同,
即不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作用。这个组成称为共沸(或称
恒沸)组成,其对应温度称为共沸点或恒沸点。由相对挥发
度的定义可知,共沸点下相对挥发度的值为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8
具有正偏差的溶液,平衡分压高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值,泡
点下降。
乙醇-水p-x图
乙醇-水t-x-y图
乙醇-水x-y图
乙醇-水溶液相图
正偏差溶液:x=0.894,最低恒沸点,78.15℃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39
乙醇-水物系的x-y图,注意其和理想溶液x-y图的差
别,以M点为界,M点右侧的x-y曲线在对角线之下。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0
产生正偏差的原因可解释为异分子间作用力
aAB比同分子间作用力aAA 、aBB小,换句话说,相
对于同分子而言,异分子具有互相排斥的倾向。
这种排斥倾向越大,则正偏差也越大,大到一定
程度时,溶液上方的总蒸汽压P随着x在0-1之间变
化会出现最大值,如图即有这种情况,即图中的
M点。当操作压强为1atm时,M点的组成为
x=0.894(对应的乙醇质量分数为95.6%),对应的沸
点为78.15˚C。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1
另一种情况与此相反,即溶液各组组分的实际分
压比由拉乌尔定律计算的数值低,称为负偏差,
如硝酸-水二元物系,参见图。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2
具有负偏差的溶液平衡分压低于拉乌尔定律的计算
值,泡点升高。
硝酸-水溶液相图
负偏差溶液:x=0.383,最高恒沸点,121.9℃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3
对负偏差的物系可相反情形的类似分析。
最后指出,恒沸点和恒沸组成与操作压强有
关。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4
说明:
(1)具有较大偏差的非理想溶液,可能具有恒沸点。
(2)在恒沸点处, α=1,故一般蒸馏方法不能使两组分分离。
(3)恒沸点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4)非理想溶液,α 随 t (或浓度)变化较大,α 不能作为常数
第二节 蒸馏与精馏原理
一、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
(一)简单蒸馏
定义:使混合液在蒸馏釜中逐渐受热气化,并不
断将生成的蒸气引入冷凝器内冷凝,以达混合液
中各组分得以部分分离的方法。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6
简单蒸馏特点:
一次加料,釜内及馏出液的含量不断变化,
得不到纯组分。——不稳定过程。
适用于:
1. 沸点差较大的混合液;
F
2. 分离含量要求不高的情况;
W
D1
D 2 D3
3. 粗加工过程。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7
简 单 蒸 馏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8
(二)平衡蒸馏(闪蒸)
D
特点:
低温沸腾、放出的显热
作为气化的潜热、平衡产物
含量不高、产物含量不随时
F
间变化。
W
适用于:粗略分离的物料。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49
塔顶产品
yA
加热器
闪
蒸
罐
原料液
Q
减
压
阀
xA
塔底产品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0
二、精馏(Rectification)原理
精馏概念
精馏是将由挥发度不同的组分所组成的混合液,在
精馏塔中同时多次地进行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使
其分离成几乎纯态组分的过程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1
V2
V1
原料
V0
冷凝器
冷凝器
L2
L1
加热器
L
'
V1
'
0
L
V
'
2
'
1
加热器
加热器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
L2
52
多次部分气化、部分冷凝
t
A4
A3
A2
B1
B2
A1
B3
B4
A
x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3
冷
却
冷
却
加
热
加
热
加
热
多次部分冷凝部分汽化操作示意图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4
多次部分冷凝和汽化的改进:后一级冷凝液
相加入前一级汽相中(对前级汽相起冷凝作用);
后一级汽化汽相加入前一级液相中(对前级液相起
加热作用)。可使操作连续、稳定。但设备仍然太
多,操作不便,控制也困难。
将每一个分离装置设置成一块塔板,形成精
馏塔。每一塔板代替部分冷凝汽化的分离设备,
使操作更方便灵活,控制更容易。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5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6
精馏塔的精馏过程
V y1
全凝器
L
进料
F xF
D xD
V ' y W 水蒸气
馏出液— 塔顶产品
回流液
全凝器
部分冷凝器
再沸器
加料板
精馏段
提馏段
再沸器
W x W 冷凝水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7
(一)精馏塔内汽液两相的流动、 传质与传热
y1
t
1
y2
A4
A3
A2
B1
x2
B2
A1
y3
B3
B4
3
A
x4
x
y1> y2> y3> y4
y4
x1
2
x3
4
x1> x2> x3> x4
t4> t3> t2> t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8
塔板的作用
下层塔板汽化的汽相上升,
通过塔板上的小孔与塔板
上的液相充分接触传热、
传质;塔板上的液体经降
液管下降到下层塔板。
每一层塔板上离开的汽相和液相近似平衡。易挥发组
分汽相浓度yn>yn+1, 液相浓度xn<xn -1。塔顶得到较纯
易挥发组分,塔底得到较纯难挥发组分。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59
塔板提供了汽液分离的场所。汽液两相在板上充
分接触,进行传质和传热。
每一块塔板是一个混合分离器,足够多的板数可
使各组分较完全分离
理想情况下,如果气液两相接触良好,时间足够长
则xn和yn为平衡关系。使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的塔板---
理论板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0
(三)回流的作用
1、回流--精馏与蒸馏的区别就在于“回流”,回
流包括塔顶的液相回流和塔底再沸器部分汽化造成的
汽相回流。
2、回流为部分冷凝提供冷量,上升蒸汽为部分汽化
提供热量。回流是构成汽、液两相接触传质的必要条
件,没有汽液两相的接触也就无从进行物质交换。
3、塔顶回流与塔底上升蒸汽是精馏塔连续稳定操作
的必要条件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1
全凝器
塔顶冷凝器
分凝器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2
第三节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与分析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3
一.全塔物料衡算
对图中所示的连续精馏塔作全塔物料衡算,以单位时间为基准
总物料衡算
F=D+W
易挥发组分衡算 FxF = DxD+ WxW
在精馏计算中,有时用回收率表示分离
程度,塔顶馏出液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
A
Dx D
100 %
Fx F
DxD
F
xF
WxW
塔低难挥发组分的回收率
B
W (1 xw )
F (1 xF )
100 %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4
二、恒摩尔流的假设
1. 理论板的概念
理论板:离开塔板的蒸汽和液体呈平衡的塔板。
2. 恒摩尔流的假定
假定:
(1)两组分的摩尔汽化潜热相等;
(2)两相接触因两相温度不同而交换的显热可忽略不计;
(3)塔设备保温良好,热损失可以忽略不 计。
(1)恒摩尔汽流
精馏段每层塔板上升的蒸汽摩尔流量都相等,提馏段
也一样。
精馏段: V1=V2=……V=常数
提馏段: V1′=V2′=……V′=常数
式中:V------精馏段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kmol/h;
V′-----提馏段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kmol/h。
下标表示塔板序号。
(2)恒摩尔液流
精馏段内,每层塔板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都相等,
提馏段也一样。
精馏段:L1=L2= ······ L=常数
提馏段:L1′=L2′= ······ L′=常数
式中:
L------精馏段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h;
L′-----提馏段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h。
三、 进料热状态参数q
1.原料液的热状况
在实际生产中,加入精馏塔中的原料液有五种热状况:
(1) 冷液(低于泡点)
(2) 饱和液体(泡点进料)
(3) 气液混合 (泡点露点之间)
(4) 饱和蒸汽(露点进料)
(5) 过热蒸汽(高于露点)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8
不同的进料状况,对精馏段和提馏段的下降液体量
以及上升蒸汽量会有明显影响。
单位进料量所引起的提馏段与精馏段下降液体流量
之差以q表示:
q
L ' L
F
L ' qF L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9
F
V
V
‘
L
L’
对进料板进行总物料衡算:
物料衡算
F+L+V' =V +L'
或:
V-V ' =F-(L' -L)
L ' qF L
V ' =V+(q-1)F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70
进料热状况参数q物理意义:
(1)将1kmol原料液变成饱和蒸汽所需的热量与原料
液kmol的汽化潜热之比。
(2)每进入1kmol料液而使提馏段中的液体回流量较
精馏段增大的kmol值 。(q等于液相所占分率)。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71
V
F
L
V
F
L
F
V’
L’
冷液进料
L' L F
(1-q)F
V
V’
L’
泡点进料
L
qF
V’
L’
汽液混合进料
V'= V
V = V ( 1 q ) F
V V'
L' = L + F
L L qF
q>1
q=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0<q<1
72
若进料量F中含有液相量为LF,汽相量为VF,则有
F=LF+VF
令有:
L’=LF+L
由于:
故:
V=V’+VF
L ' qF L
q
LF
F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73
V
V
L
F
L
F
V’
V’
L’
饱和蒸汽进料
L’
过热蒸汽进料
VV F
V V' F
L L
L' L
q=0
q<0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74
Fx F L F x V F y
xF
LF
x
F LF
F
y
F
x F qx ( 1 q ) y
q
y xF
y x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每项表示什么
意思?
75
冷液进料:提馏段部分蒸汽需要放出一部分潜热加
热进料液体,故会出现部分冷凝的现象。
过热蒸汽进料:一部分精馏段下降液体被加热变成
蒸汽返回。
q的具体计算略。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76
四、 操作线方程与q线方程
(一)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V
按图作物料衡算
总物料衡算:
V=L+D
易挥发组分量:Vyn=Lxn-1+DxD
令
L/D=R,化简为
yn
R
R 1
x n1
xD
R 1
L
n
n+1 xn
yn+1
DxD
物理意义: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精馏段内任意第n
层板下降的液相组成xn与其相邻的下一层塔板上升蒸
汽的气相组成yn+1 之间的关系。
在稳定条件下,D、xD为定值,根据恒摩尔流假定L为
定值,R为定值,y与x成线性。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78
yn
R
R 1
1)斜率为R/(R+1),截矩为XD /(R+1)绘于
x n1
xD
R 1
x—y相图上。
2)两点法(0,xD /(R+1))、(xD,xD)
R----回流比
L/V----液气比
L=RD
V=L+D=(R+1)D
L/V=R/(R+1) R越大,L/V越大。yn+1 ≥xn
xD
R1
xD
【例6-5】氯仿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在连续精馏塔内分
离,要求馏出液氯仿浓度为0.95(摩尔分率),流量为
50kg/h,顶为全凝器,平均相对挥发度为1.6,回流
比为2。
求:
(1) 由上向下数第一块塔板下降的液体组成;
(2) 第二块塔板上升蒸气组成。
(3) 精馏段各板上升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80
解:(1) y1 = xD= 0.95
y1
y1
y2
xD
x1
x1
1 ( 1 ) x 1
0 . 95
x2
1 .6 x 1
1 (1 .6 1 ) x 1
x 1 0 . 92
(2)
y2
R
R1
x1
1
R1
xD
2 0 . 92 0 . 95
0 . 93
21
2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81
(3) V = ( R + 1 ) D
= ( 2 + 1 )×50 = 150 kg / h
Mm= x M氯访×(1-x) M四氯化碳
=0.95×119.35 + 0.05×153.8
=121.1 kg / kmol
V = 150 / 121.1 = 1.24 kmol / h
L(质)= R﹒D = 2 ×50 = 100 kg / h
L = 100 / 121.1 = 0.826 kmol / h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82
【例6-6】在双组分连续精馏塔中精馏段的某一理
论板n上,进入该板的气相组成为0.8(摩尔分率,下
同),离开该板的液相组成为0.7,物系相对挥发度
为2.4,气液比为2∶1,计算离开该板的气相组成和
进入该板的液相组成。
xn-1
yn
?
? n
√
xn
y
n+1
√
n+1
xn+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83
解:
yn
xn
1 ( 1)x n
y n1
yn
R
R 1
R
R1
y n1 y n
又 :
R
R1
1 ( 2 .4 1 ) 0 .7
0 . 85
R 1
xD
x n 1
R1
2 .4 0 .7
xD
xn
R
R 1
( x n x n 1 )
L
LD
L
V
1
2
x n 1 x n 2( y n 1 y n )
0 . 7 2 ( 0 . 8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0 . 85 ) 0 . 8
84
(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yn1
L'
L ' W
xn
W xW
L ' W
总物料衡算 L′=V′+W
易挥发组分 L′xn′=V′yn+1′+WxW
yn1
L'
V'
xn
Wx W
V'
n
n+1
yn+1
Xm
V/
WxW
L/
yn1
L'
V'
(
yn1
xn
V'
Wx W
V'
1)
W
V'
L' (
xn
W
V'
1 )W
W
xW
V'
W
定义:R′=V′/W
yn1
R ' 1
R'
xn
xW
R'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86
L'
V'
R'
R ' 1
R’增大利于液汽比增大,利于釜液的提纯。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87
物理意义:在一定操作条件下,从提馏段内自任意
第m层板下降液体组成Xm′与其相邻的下层板(第m+1)
层上升蒸汽组成应用、ym+1 ′之间的关系。
根据恒摩尔流的假定,L ′为定值,在操作稳定
时,W和XW也为定值,表示的是一条直线方程。
1 斜率为L′/(L′-W),截矩为-WXW /L′-W)绘于
X—Y相图上。
2 两点法(0, -WXW /(L′-W))、 (XW,XW)
问题:截矩值太小。L′除与L有关,还受进料量和进
料热状况的影响。
XD
R1
xw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xD
89
(三)q线方程【加料板操作线】
q 线方程应为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的交
点轨迹坐标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V y = Lx + D xD
V’ y = L’ x - W xW
(1)
(2)
(1)- (2):
( V’- V ) y = ( L’- L) x - ( W xW + D xD )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90
V’ =V + ( q – 1 ) F
V’ - V = ( q – 1 ) F
L’ = L+ qF
L’ -L= qF
W xW + D xD= F x F
【总物料衡算】
( q – 1 ) Fy = q Fx - F xF
【进料物料衡算】
F xF = q Fx - ( q – 1 ) Fy = W xW + D xD
代入:
( V’- V ) y = ( L’- L) x - ( W xW + D xD )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91
( q – 1 ) F y = qF x - F xF
( q – 1 ) y = q x - F xF
y
q
q1
x
xF
q1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92
y
q
q1
x
xF
q1
斜率
q
q1
令: x x F
xF
则 y xF
1、冷液进料
q>1
2、泡点进料
q=1
3、气液进料
1>q>0
4、露点进料
q=0
5、过热蒸气
q<0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93
五、理论板数的计算
1.图解法
麦卡勃-蒂列(Mccabe-Thiele)法,
简称M-T法
1)作平衡曲线;
2) 由xD、xF、xW作垂线与对角线交于D、F、W点;
3)由D (xD,xD) 和 b= xD/(R+1) 作精馏段操作线;
4)由F (xF, xF) 点和 K=q/(q-1)作q线;
5) 由交点Q (xq,yq) 和 W (xW, xW) 作提馏段操作线;
6) 由D点开始, 在平衡线与操作线之间画梯级求N。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94
(1) 作出精、提操作线、q线;
(2) 从点D开始在平衡线
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
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
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
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
y
直至梯级跨过点W为止;
2
1
3
D
4
5
6
7
d
8
9
F
10
11
12
13 W
xW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xF
理论板数的图解
xD
95
2
(3) 所画的总阶梯数
1
3
就是全 塔所需 的理
D
4
5
论塔板 数 (包 含再
6
沸器),跨过点d的
7
y
那块板就是加料板,
d
8
F
其上的 阶梯数 为精
9
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理 论 板 12 .8 块 ( 包
括 再 沸 器 ), 其 中
精 馏 段 5 .7 块 , 提
馏 段 板 数 =11 .8 -
10
5 .7=6 .1 块 , 加 料
11
12
13 W
xW
板在第 6 块。
xD
xF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理 论 板 数
的图解
96
V, y 1
思考:为什么一个梯级代表一个理论板?
y1
1
2
y2
3
y1
1
D , xD
1
D
0.8
5
0.6
n
y
L
xN1
8
V
ym
F
xn
N1
N 1+ 1
0.4
L , xD
yn
V
F, x F
d
x2
y n+ 1
x1
7
x1
2
4
6
y2
m
9
L
x m -1
ym +1 x m
m+1
c
0.2
y N -1 x m + 1
10
N -1
x N -1
11
12
13
W
V ,y W
0
0x W
0.2
0 .x4F
0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6
0.8
xD
L , x N -1
N 97
W, x W
梯级的意义
yn
yn+1
n
b
c
xn
x n-1
水平线长度: 通过第n板液相组成变化 x x n 1 x n
垂线长度:
通过第n板气相组成变化 y y n y n 1
最佳位置进料
1
2
3
1
D
4
0.8
5
D, xD
6
0.6
7
8
0.4
F, xF
d
F
9
c
10
0.2
11
12
13
0
W
xW
0
0.2
0.4
xF
0.6
x
0.8
xD
W, xW
99
进料位置:精馏提馏分界线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非最佳位置进料与最佳进料的比较:进料口下移两块板
1
2
1
3
D
4
0.8
D, xD
5
6
0.6
7
y
d
8
F, xF
9
F
0.4
10
c
非最佳位置进料比
最佳位置进料所需
的理论板数多。
11
0.2
12
13
14
0
W
xW
0
0.2
xF
0.4
x
0.6
0.8
理论板数的图解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xD
W, xW
100
非最佳位置进料与最佳进料的比较:进料口上移1块板
1
2
3
1
D
4
0.8
D, xD
5
6
F, xF
7
0.6
d
y
8
F
0.4
9
c
0.2
非最佳位置进料
比最佳位置进料
所需的理论板数
多。
10
11
12
13
14
W
0 x
W
0
0.2
xF
0.4
x
0.6
0.8
xD
理论板数的图解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W, xW
101
3)图解方法的优点
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形象直观,便于理解和分析实
际问题。
4)进料热状态参数q的影响
q↑ , Kq ↓ ,Q点右移,提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距离↑ ,
提馏段各塔板分离能力↑,N ↓。
实际生产中的进料热状态参数由前一工序决定。
5) 影响N的因素分析
N 决定于
平衡线:物系,T,P →(α)
操作线:xD,xW,R,xF,q,
xD↑, xW↓ 分离要求提高,则 N ↑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03
2. 逐板计算法
塔顶为全凝器,所以
y1=xD
从第一板下降的液相组成要满足平衡关系
y1
x1
1 ( 1 ) x 1
可以解出x1(或从相平衡图上读出)
y1
x1
D,xD
y2
y3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x2
x3
第1板
104
第二板上升汽相组成与第一板下降液相组成
之间符合操作线方程
y2
R
R1
x1
xD
R1
由此得出y2,以下重复应用平衡关系和操作线方程
可以逐板解出汽、液相组成。直到xn≤xF(对饱和液
体进料),说明此板即为加料板位置。精馏段的塔板
数为n-1。
从加料板开始,用同样方法计算,直到xm ≤ xW为
止。提馏段塔板数为 m-1,第m层为再沸器。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05
如果不是饱和液体进料,则应根据进料情况,
找出加料板达汽液平衡的汽、液相浓度,然后再
用上法计算。
所以加料板的位置与加料板进料热状态有关。
由于加料板是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分界,也可
以通过精馏段操作线和提馏段操作线的交点来找
出加料板的位置。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06
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
回流比的影响如下:
(1)XD 、XW 一定,R↑,XD/(R+1)↓,NT↓设备费
用↓
(2)V=(R+1)D,V`=V+(q-1)F,R↑ V↑加热介质量↑
V↑冷却介质量↑,操作费用↑。
在选择适宜回流比时,要在两者之间作一权衡,使总
费用最少。回流比有两个极限值,最大回流比和Rmin,
适宜回流比介于二者之间。
1. 全回流和最少理论板层数
1)全回流:塔顶上升蒸汽经冷凝后,全回流
至塔内。
特点:
(1)D=0,F=0,W=0
(2)R=L/D=∞
(3)三线合一。
(4)此时所用的理论板层数最少。
xW
xD
2)Nmin求法
图解法:在平衡线与操作线间画直角梯级,梯级数即为
Nmin
解析法:交替使用平衡方程与操作方程可推出:
Nmin(不包括塔釜)+1
= lg[xD/(1-xD)·(1-xW)/xW]/lgm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09
2. 最小回流比
回流比减小,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理论塔
板数增加。但回流比不能无限减小,到理论上没
有蒸馏推动力时回流比为最小。
通常用作图法求最小回流比,当平衡关系较简
单时也可用计算法。
1)作图法
作进料线交平衡线于点D, 过D点的精馏段操作
线必然使理论塔板数为无穷多。因为在D点已没有
蒸馏推动力了,平衡状态需要无限长时间才能完
成有限的过程。
一般平衡曲线时最小回流比的求法
R m in
R m in 1
x D yq
x D xq
y
yq
R min
xq
xF
x D yq
yq xq
xD
特殊平衡曲线时最小回流比的求法
xD
xD
R m in 1
xW
xF
R min 1
xD
2)解析法
当平衡曲线为一般情况时,可以由已知平均
相对挥发度及进料方程和平衡方程解出xq,yq,
然后代入计算。
泡点液体进料时, xq = xF
饱和蒸汽进料时, yq = xF= yF
用
y
x
1 ( 1 ) x
求出相应的yq或xq后再用公式
计算.
R min
x D yq
yq xq
3.适宜回流比的选择
最小回流比是理论的极限,实际上不可能在这个
回流比下操作。但当然也不能为全回流,所以有一个
适宜值。
R小,塔板数多,设备费用贵。
R大,塔板数少,但上升蒸汽量大,也可能使设备
尺寸增大,从而增加设备费用。合适的回流比为
R= (1.2~2.0)Rmin,难分离的物系R应取大些,反之则可
小些。
总费用
操作费用
费
用
设备费用
R
R
【例6-12】用连续精馏塔分离某二元混合液,原料液
流量为300kmol/h ,露点进料,进料浓度为0.5,塔顶
馏出液浓度为0.95,釜液浓度为0.1 (均为易挥发组分
的摩尔分率)。操作条件下相对挥发度为2.5,塔顶采
用全凝器,泡点回流。塔釜用间接蒸汽加热。且知塔
釜气化量为最小塔釜气化量的1.5倍。试求:
①塔釜的气化量;
②离开第二层理论板的液体浓度。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15
分析:
求离开第二层理论板的液体组成,可采用逐板计算法。
其依据为平衡方程与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列精馏段操作线方程需知回流比R,题给塔釜气化量
V’为最小气化量的1.5倍,只有在最小回流比下才可达
到最小气化量;
故应先求出Rmin ,再求出V'min及V’,然后由V’求出回
流比R。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16
①塔釜的气化量
先作全塔物料衡算求出D:
D=141.2 kmol/h
因是露点进料:
q=0, yq=xf=0.5
代入平衡方程得:
xq=0.333
Rmin=(xd-yq)/(yq-xq)
=(0.95-0.5)/(0.5-0.333)=2.7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17
精馏段最小上升蒸汽量为:
Vmin=(Rmin+1)D
=(2.7+1)×141.2=522.4 kmol/h
V’min= Vmin-(1-q)F
=522.4-(1-0)×300=222.4 kmol/h
塔釜气化量:V’=1.5 V’min=333.6 kmol/h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18
②离开第二层理论板的液体浓度x2
V’=(R+1)D-(1-q)F 333.6=(R+1)×141.2-300
R=3.49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0.777x+0.212
平衡方程为: y=2x/(1+x)
逐板计算,因塔顶为全凝器,泡点回流,则
y1=xd=0.95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19
根据平衡关系由y1求x1 x1=0.905
根据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由x1求y2 : y2=0.915
再依平衡关系由y2 求x2 : x2=0.843
【改变】若塔顶为分凝器呢?则又如何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20
理论塔板数的简捷计算法
1.吉利兰图
R、Rmin、NT和Nmin的关系可
以用吉利兰(Gilliland)图表
示。
曲线可近似表示为:
N N min
N 1
R R min 0 .5668
0 . 75 1 (
)
R1
注意:NT、Nmin均已包括釜。
2.求理论板层数的步骤
(1)根据精馏给定条件计算Rmin ;
(2)由Fenske方程及给定条件计算Nmin。
log[(
N min
xD
1 xD
) /(
log
xw
1 xw
)
(3)计算
(4)查得
(5) 计算
X
Y
N
R R min
R1
N N min
N 1
N min X
1Y
说明:简捷法主要用于对理论塔板数的初估。
[例] 精馏分离正庚烷-正辛烷,进料0.45,顶液0.95,
釜液0.05,泡点进料,最小回流比为1.63,回流比为
2.45,用简捷法求理论板数及加料位置。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24
已知
塔顶
塔釜
进料
正庚烷 760 mmHg
1540 mmHg
1093 mmHg
正辛烷 330 mmHg
760 mmHg
496.4 mmHg
α(顶) =760 / 330 = 2.28
α(釜) = 1540 / 760 = 2.06
α(板) = 1093 / 496.4 = 2.2
α= (2.28×2.06 )1/2 = 2.17
α(精) = ( 2.28×2.20 )1/2 = 2.24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25
log(
Nm
R Rm
R1
0 . 95 / 0 . 05
)
0 . 02 / 0 . 98 1 7 . 8
log 2 . 17
2 . 45 1 . 63
2 . 45 1
0 . 24
查吉利兰图得
( N –Nm ) / ( N + 2 ) = 0.4
N = 14.3 (不包括釜)
求加料板位置
log
Nm
N 6 . 17
0 . 95 / 0 . 05
0 . 55 / 0 . 45 1 2 . 9
log 2 . 24
第七块板加料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26
特殊情况下理论板层数的求法——不作要求
直接蒸汽加热
操作前提:
D
1)物料中有水
F
2)水是重组分,从塔釜出去
提馏段物料恒算:
操作线方程:
xF
V 0 L ' V ' W
W
L ' x ' m V 0 y 0 V ' y ' m 1 Wx W
y 'm 1
L'
V'
x m '
W
V'
xW
W
V0
x m '
W
V0
xW
W
V0
( x m ' x W )
间接加热
直接蒸汽加热
6.5.8 塔高和塔径的计算
1.
塔高的计算
塔的有效高度:
H (N
p
1) H T
Np : 实际塔板数
H T : 板间距(自定)
HT
2. 塔径的计算
注意:V
1
V2 Vn 或
V1 ' V 2 ' V m '
将两段的摩尔流量换成体积流量
精馏段
V M m
Vs
v
3600 v
PM
m
V ( R 1) D
3
(m / s)
(以第一块板计 )
RT
M m : 上升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提馏段
Vs '
V ' M m '
3600 v '
Vs
4
D u
2
3
(m / s)
。
(以第一块板计 )
V ' V (1 q ) F
D
v , M m : 以塔釜计
4 V s
u
由于q及操作条件不同,Vs,Vs′可能不同,
D精与D提可能不同,若相差不大,可统一。
第四节 间歇精馏
间歇精馏的定义:又称分批精馏,全部物料一次加入
蒸馏釜中,精馏时自塔顶蒸出的蒸汽冷凝后,来部分
作为塔顶产品,另一部分作为回流送回塔内,操作终
了时,残液一次从釜内排出,然后再进行下一批的精
馏操作。
间歇精馏的特点:
1、釜中液体的组成随精馏操作的进行而不断降低,塔内
操作参数(如温度、浓度)也随时间而变化,属于不稳
定操作。
2、间歇精馏只有精馏段。
3、塔顶产品组成随操作方式而异。
操作方式:
1、馏出液浓度恒定的间歇精馏
保持馏出液浓度恒定,但相应不断改变回流比。
2、回馏比恒定的间歇精馏
保持回馏比恒定,而馏处液浓度逐渐降低。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32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
当两组分沸点很接近,相对挥发度约等于1时,
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不经济。当有最低或最高恒沸
点时,不可能用普通方法分离。此时可以采取恒沸
精馏和萃取精馏的办法分离。
恒沸精馏介绍
加入第三组分使形成新的恒沸物,将原来某组分集中
到新恒沸物中,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乙醇(E)—水(W)共沸液,夹带剂苯(S)
EW 恒沸液
EW 共沸液
EWS 共沸液
S
EW 共沸液
恒
沸
塔
EWS
回
收 EW
塔
精
馏
塔
W
E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35
二、萃取精馏
萃取精馏也是向原料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萃
取剂。加入的萃取剂一般沸点较高、且不与原溶
液中任一组分形成恒沸物,仅仅是改变原有组分
的相对挥发度而实现精馏分离。萃取精馏,从塔
顶可得一个纯组分,萃取剂与另一组分从塔底排
出。萃取剂的选择是过程的关键。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36
萃取剂应具备:
(1)选择性好,加入少量萃取剂能使溶液相对挥
发度显著提高;
(2)挥发性小且不与原组分起反应,便于分离回
收;
(3)安全,无毒,无腐蚀,热稳定性好以及价格
便宜等。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37
苯-环乙烷溶液的萃取分离:
苯沸点 80.1℃,环已烷沸点为 80.73℃,其相对挥发度为
0.98,苯-环乙烷溶液难于用普通精馏分离。若在该溶液中加
入沸点较高的糠醛(沸点161.7℃),则溶液的相对挥发度发
生显著的变化。
环己烷
循环糠醛
0.0
0.2
0.4
0.98
1.38
1.86
0.5
0.6
0.7
2.07
2.36
2.7
补充糠醛
x糠醛
苯
冷凝器
溶
剂
分
离
塔
冷凝器
脱溶剂
底部产品
萃
取
精
馏
塔
环己烷
苯+环己烷
(原料)
糠醛-苯混合液
07级制药工程《化工原理》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