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蒸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六章蒸馏

第六章
蒸馏
第一节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第二节
蒸馏与精馏原理
第三节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与分析
第四节
间歇精馏
第五节
第六节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
板式塔
1
蒸馏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目的: • 分离多组分混合物;
• 某一组分的提纯;
• 有用组分的回收。
广泛性:• 液体混合物;
• 气体混合物;
• 固体混合物。
2
3
4
蒸馏过程的分离依据
蒸馏过程
加热
液体混合物
部分汽化
汽相:yA, yB 冷凝 液相
液相:xA, xB
易挥发组分(或轻组分): 挥发性高的组分,以A表示;
难挥发组分(或重组分): 挥发性低的组分,以B表示。
依据: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
异。
5
必有: yA > xA, yB < xB
即:
yA xA

y B xB
蒸馏过程的分类方法
简单蒸馏
按蒸馏方式: 平衡蒸馏
精馏
特殊精馏
6
按物系的组分数
双组分蒸馏
多组分蒸馏
常压蒸馏
按操作压力: 加压蒸馏
减压(真空)蒸馏
按操作方式:
间歇蒸馏
连续蒸馏
按分离难易:
普通蒸馏
特殊蒸馏
7
第一节
双组分溶液的气液相平衡
一、溶液的蒸气压与拉乌尔定律
二、理性溶液气液相平衡
三、非理想溶液气液相平衡
8
一、溶液的蒸气压与拉乌尔定律
密闭容器内,一定温度,纯组分液体的气液
两相达到平衡状态,饱和状态。蒸汽为饱和蒸汽,
其压力为饱和蒸汽压(蒸气压)。
Antoine方程:
B
lgp  A tc
0
po—纯组分液体的饱和蒸汽压,kPa
A、B、C—纯组分液体的饱和蒸汽压,kPa
9
理想溶液与拉乌尔定律
理想溶液:微观 :fAB= fAA= fBB;
宏观:体积和不变,无热效应。
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汽相中任一组分的分压
等于此纯组分在该温度下的蒸汽压乘以
它在溶液中的摩尔分率。
pA=pAoxA
pB=pBoxB= pBo(1-xA)
10
pA 、pB— 溶液上方A和B两组分的平衡分压,Pa
pao、pBo — 同温度下,纯组分A和B的饱和蒸汽压,Pa;
xA 、 xB —分别为混合液组分A和B的摩尔分率
二、 理想溶液气液相平衡
(一)理想溶液t ~y ~ x关系式
理想液体 pA=pAoxA
理想气体
pB=pBoxB= pBo(1-xA)
p  p A  pB  p0A x A  pB0 x B  p0A x A  pB0 (1  x A )
11
xA 
p  pB0
p 0A  pB0

p  f B (t )
f A (t )  f B (t )
——泡点方程
p A  pyA  p 0A x A
p 0A
yA 
xA
P
p 0A
p 0A
p  pB0
f A (t )
p  f B (t )
yA 
xA 



P
P p 0A  pB0
p
f A (t )  f B (t )
—露点方程
p 0A
yA 
xA
P
——汽液两相平衡组成间的关系
12
(二)t~ y~ x图与y~ x图
两条线:液相线(泡点线)
气相线(露点线)
三个区:液相区,过冷液体
气相区,过热蒸汽
两相区,气液共存
两相区特点:两相温度相同
y > x
组成相同,t露点>t泡点
13
•x~y线上各点温度不同;
•对角线y=x为辅助曲线,y>x ,
平衡线在对角线之上;
•平衡线离对角线越远,
挥发性差异越大,物系越
易分离。
14
压力对t~xA(yA)图及x~y图的影响
压力增加,平衡线靠近对角线,分离难度大
15
(三) 相对挥发度与理想溶液的y-x关系
1. 挥发度
组分的挥发度: 是该物质挥发难易程度的标志,表示。
纯组分的挥发度: = pAo
混合液某组分挥发度:  A  p A ,
xA
pB
B 
xB
pA、 pB——汽液平衡时,组分A,B在气相中的分压;
xA、xB——汽液平衡时,组分A,B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16
o
理想溶液则:
pA
pA xA
o
A 

 pA
xA
xA
o
pB
pB xB
o
B 

 pB
xB
xB
2. 相对挥发度(以α表示)
一般物系:    A 
B
yA
理想气体:   y
B
pA
pB
xA
xB
xA
xB
yA
xA

或:
yB
xB
17
3. 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平衡方程式

yB  1  y A
代入
xB  1  x A
x
y
1  (  1) x
yA
xA

yB
xB
——相平衡方程
讨论:
• α的物理意义:汽相中两组分组成之比是液相中两
组分组成 之比的倍数。
• 其值标志着分离的难易程度。
18
• 若α=1,则普通蒸馏方式将无法分离此混合物。
• α<1, 则重新定义轻组分与重组分,使α >1。
• 平均相对挥发度αm。
 m  顶   釜
三、 非理想溶液气液相平衡
(一)对拉乌尔定律有正偏差的溶液
(1)无恒沸点的溶液 如甲醇-水溶液
pA>pA理, pB>pB理,介于pAo、pBo 之间。
19
(2)有最低恒沸点的溶液 如乙醇-水
(二)对拉乌尔溶液有负偏差的溶液
(1)无恒沸点溶液 如氯仿-苯溶液
pA<pA理, pB<pB理,介于pao、pBo 之间。
20
(2)有最高恒沸点的溶液 如硝酸-水溶液
21
第二节 蒸馏与精馏原理
一、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
二、精馏原理
22
一、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
(一)简单蒸馏(微分蒸馏)
冷凝器
y
原料液
蒸气
x
xD1 xD2 xD3
特点:间歇、非定态,R=0
23
(二)平衡蒸馏
特点:
1. 可连续;
2. 定态;
3. 单级。
原料液
加
热
器
Q
塔顶产品
减
压
阀
yA
分
离
器
xA
塔底产品
24
二、精馏原理
(一)精馏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传热与传质
25
精馏原理:多次部分冷凝、多次部分汽化、液相回流及
上升蒸气。
进料板:原料液进入的那层塔板
精馏段:进料板以上的塔段
提馏段:进料板以下(包括进料板)的塔段
塔顶冷凝器和塔低再沸器
26
(二)塔板上气液两相的传质与传热
n-1
tn-1
yn
xn-1
n
yn+1
n+1
tn+1
yn-1*
xn+1*
tn
xn
tn1  tn1
yn*1  yn1
xn*1  xn1
27
t n 1  t n  1
——两相传热
x n1与y n1不平衡
——两相传质
yn* 1  yn1 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汽化向气相传递;
xn* 1  x n1 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冷凝向液相传递;
平衡: 离开该级的气液两相温度相等;
y n  y n1
x n  x n 1
yn与xn 相平衡
理论级:离开该级的气液两相组成相平衡。
28
(三)回流作用
连续精馏的充分必要条件:
最上要有高纯度易挥发组分的液相:液相回流
最下要有高纯度难挥发组分的气相:气相回流(上升蒸气)
问题:1. 精馏过程的能耗在何处?
2. 无液相回流,分离结果如何?
3. 无气相回流,分离结果如何?
29
第三节
双组分连续精馏的计算与分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全塔物料衡算
恒摩尔流量的假定
进料热状态参数q
操作线方程与q线方程
理论板数的计算
回流比与进料热状态对精馏的影响
塔顶回流比的选择
八、
理论板数的捷算法计算
九、 精馏塔的操作计算
30
设计目标:1)根据分离任务,确定产品流量D,W;
2)选择操作条件R、进料状态;
3)确定塔板数及加料位置;
4)选择塔型,确定塔径,塔内结构尺寸,
流体力学验算;
5)冷凝器及再沸器热负荷及设计计算。
31
一、 全塔物料衡算
单位时间为基准
总物料衡算:
D, xD
F=D+W
易挥发组分物料衡算:
F, xF
FxF=DxD+WxW
F、D、W:kmol/s
W, xW
xF、xD、xW:摩尔分数
32
分离要求的不同形式:
1) 规定xD、xW
2)组分回收率:
A 
DxD
100%
Fx F
B 
W (1  xW )
100%
F (1  x F )
二、恒摩尔流量的假定
1.恒摩尔流假定
33
(1)精馏段,每层塔板上升的蒸汽摩尔流量都
相等,提馏段也一样。
即:V1=V2=……V=常数
V1’=V2’=……V’=常数
V------精馏段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kmol/h;
V’-----提馏段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kmol/h。
但两段的上升蒸汽的摩尔流量不一定相等。
34
(2)精馏段内,每层塔板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
都相等,提馏段也一样。
即:L1=L2= ······ L=常数
L1’=L2’= ······ L’=常数
但两段下降的液体摩尔流量不一定相等。
式中:L------精馏段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h;
L’-----提馏段下降液体的摩尔流量,kmol/h。
35
2.恒摩尔流假设适用条件
• 两组分的摩尔汽化潜热相等;
• 两相接触因温度不同交换的显热忽略不计;
• 塔设备保温良好,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36
三、 进料热状态参数q
H
t F  t泡点
过冷液体P
t F  t泡点
t泡点  t F  t露点
饱和液体C
t F  t露点
t F  t露点
L'  L
q
F
L  L q F
'
汽液混合物G
饱和蒸汽D
过热蒸汽H
F  L V  V  L
'
'
V '  V ( q  1) F
37
V
F
L
V
F
L
V’
L’
冷液进料
L'  L  F
V V'
V
V’
L’
泡点进料
V '=V
L'=L+F
(1-q)F
F
qF
L
V’
L’
汽液混合进料
V =V  (1  q)F
L  L  qF
38
V
V
L
F
L
F
V’
L’
饱和蒸汽进料
V’
L’
过热蒸汽进料
V V  F
V V'  F
L  L
L'  L
39
四、 操作线方程与q线方程
(一)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总物料衡算:V=L+D
易挥发组分的物料衡算:
Vyn+1=Lxn+DxD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yn1
L
D
 xn  x D
V
V
40
yn1
L/ D
D/ D

xn 
xD
L/ D  D/ D
L/ D  D/ D
令R=L/D,R称为回流比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yn1
R
1

xn 
xD
R1
R1
(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总物料衡算:L'  V '  W
易挥发组分:L' xm  V ' ym1  WxW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41
ym 1
ym 1
L'
W
 ' xm  ' xW
V
V
V' W
W

xm  ' xW
'
V
V
V' /W 1
W /W
ym 1 
xm  '
xW
'
V /W
V /W
R'  V ' / W ——塔釜的气相回流比
ym 1
R'  1
1

xm  ' xW
'
R
R
42
(三)塔釜气相回流比R’与塔顶液相回流比R及进料热
状态参数q的关系
R'  V ' / W
R   R  1 D
V '  V ( q  1) F
'
RW
  R  1 D   q  1 F
R'   R  1 D / W   q  1 F / W
D x F  xW

W
x D  xF
x D  xW
F

W
x D  xF
43
x F  xW
x D  xW
R   R  1
  q  1
x D  xF
x D  xF
'
(四) 操作线的绘制与q线方程
1.精馏段操作线
斜率:
R
L

R1 V
截距:
xD
R1
y
xD
R1
操作线为过点(xD, xD )
xD x
44
2.提馏段操作线
斜率
L'
y
D
V'
过点(xW, xW )
f
xD
R1
Wx W
截距: V'
I
F
W
xW
xF
xD x
3.两操作线交点坐标与q线方程
45
R   R  1 D / W   q  1 F / W
'
ym 1
R'  1
1

xm  ' xW
'
R
R
FxF  DxD  WxW
两操作线
交点坐标

 R  1 xF   q  1 xD
xf 
Rq


 y  RxF  qxD
f

Rq

q线方程
xF
q
y
x
q 1
q 1
46
进料状况
q值
(1) 冷液
(2) 饱和液体
(3) 气液混合
(4) 饱和蒸汽
(5) 过热蒸汽
L与L’
V与V’
q>1
L'  L  F
V V'
q=1
L'  L  F
V V'
0<q<1
q=0
q<0
q线位置
L'  L
L'  L
L'  L
V V'
V V'  F
V V'  F
47
q线对两操作线的影响
对精馏操作线无影响,
对提馏操作线有影响,
q 提馏操作线斜率
推动力 。
48
五、 理论板数计算
(一)理论板数的图解法计算
梯级的物理意义
理论板上浓度特征:xnyn相平衡,落到平衡线上。
某截面浓度特征: xnyn+1操作关系,落到操作线上。
49
图解法求理论板数
讨论:
N T  f (、x F、q、R、x D、xW )与F无关;
L
L'
一定,  、 '  N T 
V
V
确定最佳进料位置
• 最优进料位置:塔内汽相或液相组成与进料组成
相等或相近的塔板。
• 图解法最优进料板:跨越两操作线交点的梯级,
NT最少。
50
51
(二)理论板数的逐板计算法
全凝器
泡点回流
泡点进料
间接蒸汽加热
精馏段:
x1
F, xF
x2
xn
xm-1
y1
1
y2
2
D, xD
n
ym-1
m-1
yW
W, xW
y1=xD 平衡关系 x1 操作关系 y2 平衡关系 x2    xn  xF
精馏段塔板数:n-1
n——平衡关系的次数
52

yn
xn 
平衡关系:
  (  1) yn
L
D
操作关系: yn1  xn  x D
V
V
R
1
或
yn1 
xn 
xD
R1
R1
提馏段:
xn  x
'
操作关系
1
'
2平衡关系
y
'
操作关系
2
x
x  xW
'
'
3  m
y
提馏段塔板数:m-1(不含再沸器)
53

yn
x 
平衡关系: n   (  1) yn
操作关系: ym 1
ym 1
L'
W
 ' xm  ' xW
V
V
或
L  qF
W

xm 
xW
L  qF  W
L  qF  W
注意:
• 塔顶分凝器与冷
凝器,分凝器相
当于一块理论板.
精馏段塔板数:
n-1-1
y1
y0
І
x0
D,
xD=y0
54
六、回流比与进料热状态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一) R、 q和R’对冷凝
Qv
器和蒸馏釜的热负荷影响
Qc
QR
QD
①q一定,R↑
R’、V、V’、L、L’都↑
QC  rcV
QC 
QB  rbV '
QB 
QF
Q’
QB
QW
55
②R一定,D、W、xD、xW一定
QD、QW一定
QF  QB  QC  QD  QW
QF  QB 一定
分离任务一定,热进料,减少塔釜负荷
总输入热量一定,塔釜输入热量多,有利传质传热
③R’一定,QB一定,QF↑(q ↓ )
R ↑, QC↑
56
(一) R、 q和R’理论板数的影响
①q一定,R↑
 操作线远离平衡线
 设备费
 N T 
R 
 冷凝器、再沸器热负荷

L ,V ,V '  

 操作费
②R一定,D、W、xD、xW一定,q的影响
57
D、F、xD、R一定,q
L
不变
V
L'

'
V

推动力
NT
V '  ( R  1) D  (1  q )F
V '   操作费 
q NT是以塔釜负荷增加为代价
58
③R’一定,xF、xD、xW一定,q↓的影响
L

V
L'
不变
'
V

V
R  QC 
推动力
NT
y
q=1 q>1
0<q<1
q=0
q<0
D
F
W
xW
q↓ NT是以塔顶负荷增加为代价
xF
xD x
59
七、塔顶液相回流比的选择
R的影响
RNT、操作费
60
(一)全回流与最少理论板数
• 全回流:塔顶上升蒸气冷
凝后全部引回塔
顶作为回流。
• 全回流的特点:
D=0,W=0,F=0;
L
R 
D
两条操作线合二为一,与对角线重合。
N=Nmin
61
•全回流时Nmin:
yn1  xn
第1块
yA
xA
( )1  a1 ( )1
yB
xB
62
yA
xA
第1块第2块 ( )2  ( )1
yB
xB
yA
xA
( )2  a2 ( )2
第2块
yB
xB
yA
xA
第N-1板 ( ) N 1  a N 1 ( ) N 1
yB
xB
第N块(再沸器)
塔顶全凝器
yA
xA
( )1  ( ) D
yB
xB
  N 1 2    W
yA
yA
( )1  a1 ( )2
yB
yB
yA
xA
( )1  a1a2 ( )2
yB
xB
yA
xA
( )1  a1a2 a N 1 ( ) N 
yB
xB

yA
xA
( )1  a1a2 a N 1aW ( )W
yB
xB
xA
xA
( ) D  a1a2 a N 1aW ( )W
xB
xB
N x
xA
( ) D   ( A )W
xB
xB
63
N min
N min
 x A   x B  
 
 
log
 x B  D  x A W 

log
 x   1  x
W
D
 
log
 1  x D   xW

log
——芬斯克公式(多组分)






适用条件:双组分混合物,塔顶全凝器,塔釜间接加热。
64
注意:• Nmin:包括再沸器;

  1   N
• xw=xF
   D  F
N min, F
 x   1  x
D
F
 
log
 1  x D   xF

log
全回流的意义:开工、实验研究、设备异常或调试时,
便于控制。
65






(二)最小回流比Rmin
66
最小回流比
对于某一物系,在一定的分离任务下,所需理论板
为无穷多时所对应的回流比。
恒浓区(夹紧点)
在p点前后气液两相浓度没有变化 ,即无增浓作
用。所以此区称作恒浓区,p点叫夹紧点。
67
最小回流比的计算
作图法:
• 理想物系平衡线
Rmin
Dh x D  yp


Rmin  1 ph x D  xp
Rmin 
D
p
h
yq
F
xD  y p
yp  xp
• 非理想物系平衡线
xq
F
68
g
g
Rmin
ag

Rmin  1 gd
69
(三)适宜回流比
R 对操作费用的影响: R  V ,V '  操作费用 
R 对设备费用的影响: R  NT  (到一定程度下降缓慢)
R  V ,V '  换热设备费用
×Ü·ÑÓÃ
²Ù×÷·ÑÓÃ
É豸·ÑÓÃ
Rmin R
R  (1.1  2) Rmin
»ØÁ÷±È
70
八、理论板的简捷计算法
R 、NT 、Rmin 、Nmin关系关联图:吉利兰图
71
R

R
min
左端:
0
R1
R

R
min
右端:
1
R1
R  Rmin , N  
最小回流
R  , N  N min
全回流
• 适用条件:多组分,多种进料状态,:1.264.05
N: 2.443.1
• 特点:简便、快;
双组分、多组分都适用;
误差大,可用N估算,方案的比较。
72
• NT的计算步骤:
(1)由物系性质及分离程度定Rmin 、R;
(2)计算全回流下的Nmin (图解法、芬斯克公式 )
R  Rmin
N  N min
(3) 由

N
R1
N 1
(4)xw=xF,定加料位置
R  Rmin
N  N min
注意:吉利兰图可回归成
与
函数关系
R1
N 1
73
九、精馏塔的操作计算
(试差法)
先设xw 物料衡算求xD(y1)平衡关系 x1操作关系 y2
平衡关系
'
x2    xn  xd 操作关系 y2
操作关系
y3'   
xN' (接近xw为止)
十、直接蒸气加热及两股进料的精馏塔
(一)直接蒸汽加热的精馏塔
74
目的:处理某轻组分的水溶液,难挥发组分为水时,
直接蒸气加热,省再沸器
D
流程及特点:
F
xF
W
75
NT的计算
• 精馏段操作线
• q线
y n 1
xD
R

xn 
R1
R1
xF
q
y
x
q 1
q 1
F, xF
• 提馏段操作线
总物料衡算
易挥发组分
D, xD
L´+S=V´+b
L´xn=V´yn+1+bxn
yn1
L'
W
 ' xn  ' xb
V
V
V´,yn+1
S
n
L,xn´n+1
W, xW
76
S=V´
y

b=L´
b
b
x  xb
S
S
过点(xb,0)
斜率:b/S
• 理论板数的求取
xW
xF
xD
77
(二)两股进料的精馏塔
R
xD
xn 
І段: yn 1 
R 1
R 1
П段: V ''  F1  L''  D
F1, xF1
І
s
V´´, ys+1
L´´, xs
V '' y  F1 xF 1  L'' x  DxD
DxD  F1 xF 1
L''
y  '' x 
V
V ''
xF1
q1
y
x
q1  1
q1  1
D, xD
s+1
F2, xF2
xF2
q2
y
x
q2  1
q2  1
П
Ш
W, xW
78
D 共7块(含再沸器)
第3块为xF1加料板
q1
3
q2
第5块为xF2加料板
f1
注意:
5
• 斜率: І <П< Ш
L L''
L'
 ''  '
V V
V
f2

7
W
xw
xF2
xF1
xD
•І П有Rmin
П  Ш有Rmin
Rmin取其大的
79
第四节 间歇精馏
一、恒定R的操作
二、xD恒定的操作
80
特点: 1)非定态;
2)只有精馏段。
操作方式:
D, xD
1)恒定R, xD 。
2)恒定xD,R;
一、 恒定R的操作
W, xW
1. 操作(NT、 R一定), xW   xWe 、 xD   平均xD
81
2. 计算
xD1 
xD
始态为基准
NT计算以xD1及xF为基准
Rmin
x D1  yFe

yFe  xF
RminR NT
二、 xD恒定的操作
1. 操作
xW2
xW1 xD2 xD1
恒定NT、xD xW  达到xWe 、R
82
2. 计算
NT计算依据:终态
xD 、xWeRminR NT
Rmin
R1
R2
x D  yWe

yWe  xWe
xW2 xW1
xD
工业间歇操作常为两种方式的结合。
83
第五节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
一、
恒沸精馏
二、
萃取精馏
84
一、 恒沸精馏
(一)含义:加第三组份,形成恒沸物(沸点
更低),塔底得纯产品。
(二)实例
苯
89%E
11%W
恒
沸
精
馏
塔
富苯
富水
苯
回
收
塔
乙
醇
回
收
塔
85
(三)挟带剂应具备的条件
能耗低
1)新恒沸液A挟带含量少的组分;
2)A冷凝后分层;
易分离
3)A沸点低;
4)价廉、稳定、安全。
易分离
二、 萃取精馏
(一)含义:加萃取剂,
86
(二)实例
回
收
塔
(三)萃取剂应具备的条件
1)选择性好, ;
3)与原料互溶度大;
2)沸点高,易回收;
4)价廉、稳定、安全。
87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比较:
1)原理:
恒沸物

2)第三组份:
塔顶出
塔底出
难选
易选
加量受限
量变,变
3)加入位置:
加料处
塔顶
4)能耗:
大
小
88
第六节
板式塔
一、塔板结构
二、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流体现象
三、塔效率
四、塔高的确定
五、塔径的计算
六、塔板类型
89
逐级接触式
连续接触式
90
评价塔设备性能的指标
1.生产能力大;
2.分离效率高;
3.阻力小,压降低;
4.操作弹性大;
5.结构简单、造价低、安装维修方便等。
91
一、塔板结构
(一)气液鼓泡区
(二)溢流堰
气体通道
(三)降液管
(四)塔板液体流动安排
92
二、塔板上气液两相的流体现象
(一)气液接触状态(3种)
液体:连续相
气体:分散相
传质面:气泡表面
鼓泡接触工况
93
液体:连续相
气体:分散相
传质面:不断更新的
液膜表面
泡沫接触工况
94
气体:连续相
液体:分散相
传质面:不断更新
的液滴表面
喷射接触工况
工业上常用的是:喷射和泡沫接触状态
95
(二)塔板上的液面落差
液面落差:塔板进出口清液层高度差
减少液面落差的措施: 多溢流。
96
(三)塔板筛孔漏液
孔速过小或气液分布不均匀,大量液体由筛孔漏下。
(四)液泛
定义:液体进塔量大于出塔量,结果使塔内不
断积液,直至塔内充满液体,破坏塔内
正常操作,称为液泛。
(五)液沫夹带
97
主要影响因素
气量↑ →夹带量↑
板间距HT↓ →夹带量↑
要求液沫夹带量 eV≯0.1kg液沫/kg干气
减少措施:HT ↑;u ↓
三、塔效率
NT
(一)全塔效率 ET 
NP
ET=f(物系、 板结构、操作条件)关联图
98
(二)单板效率
yn*
yn

(1)气相单板效率
EMV ( n )
yn  yn 1
 *
y n  yn 1
(2)液相单板效率
EML ( n )
xn 1  xn

*
xn 1  xn
平均
组成
*
n
y
yn
n
y n 1
y n 1 xn
xn
xn 1 yn

平均
组成
yn
xn 1
xn
xn* xn
xn*
99
注意:1)同一个板,EML不一定等于EMV;仅当
平衡线与操作线平行时两者相等
2)不同的板, EML 或EMV不一定相等
3)EMV或EML 可能>100%
全回流
yn1  xn
E MV ( n )
yn  yn 1
yn  xn
x n 1  x n
 *
 *
 *
y n  yn  1 y n  x n
y n  xn
100
四、塔高的确定
E、NT  N P
 Z=(NP-1)H+H a  Hb
五、塔径的计算
VS __ m3 / s
4VS
D
u
V
VS   ' km ol/ s
V
u—气相的空塔气速,m/s.
101
umax
 L  V
C
V
LS
C  f ( HT , ,
VS
L
)
V
 
C  C20  ÷
 20 
0 .2
C-气相负荷因子
C20--=20dyne/cm下的气相负荷因子
——液体表面张力,dyne/cm (同mN/m)
102
六、板式塔类型
(一)泡罩塔
泡
罩
泡罩塔板
103
(二)浮阀塔
V-
浮阀
V- 浮阀塔板
104
(三)筛板塔
筛
板
导向筛板
105
(四)其它类型塔板
1)舌形塔板与浮动舌形塔板
舌形塔板
浮舌塔板
106
2) ADV浮阀塔板
107
ADV塔盘的鼓泡状态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