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新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
与竞技状态调整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体育组
孔 超
运动训练科学监控的意义:
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
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
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
训练学、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
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运动员运动训练科
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旨在为运动训练工
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保证。
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控
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主要是 诊断和监测
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对身体负荷及心理负荷的反应、
运动能力的表现状态、完成训练任务的质量等。作
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且受各种内外环境影响的
人体来说,采用单一指标来监控人体对训练的反应
是不完全的。目前,在体育科学领域中的运动训练
科学监控主要从(1)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2)运
动技术和战术诊断与监测(3)心理状态诊断与监
测等三个方面入手。
1
1.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
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
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
科学性、有效性。
2. 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
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
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
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
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
3.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
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
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
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
状况等。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在运动训练中,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
学、实验技术和方法,评定优秀运动员从事运动
训练的效果,监测优秀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能
力和机能状态,分析其变化趋势,并及时向教练
员反馈,这一过程被称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
它能为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以便
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使运动员在比赛时处
于良好的竞技状态。通过诊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
可以帮助教练员了解实施运动负荷的训练效果和
运动员身体技能状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
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运动员机能评定已经
成为科学化训练的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1.1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发生相应
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到身体的各个器官系
统。因此,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涉及到神经
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等,同时,也包括教练员的观察和运
动员自我感觉。通过多项生理指标的测量和综合
分析,诊断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及机体恢复情况等
(表1)。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常用的指标与作用一览表1
RPE:柏格自觉吃力度量表,这是一种主观的衡量运动时感觉的方法。
基本的衡量运动强度的方法
RPE作为
1.1.1
评定运动员运动训练效果
通过身体机能评定可以客观评价优秀运动员的训练
效果,以确定训练方法是否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
动能力。在运动实践中常采用肌肉力量、心率和血乳酸
指标评定运动效果。而在现代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身
体机能评定体现为快速/准确的特点,即在运动训练现
场准确地捕捉运动员相关指标的瞬时变化,快速评价运
动员的训练过程是否达到教练员预想的训练效果。如运
动员的心率变化是训练监控中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之一,
在运动员心率监控中运动过程心率变化规律显得尤为重
要,以往研究者往往用运动后即刻的心率变化评定运动
中的机能反应,而对运动过程中,特别是训练过程时间
较长/而心率变化幅度较大的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
的心率监测没有好的办法,而遥测心率技术的应用则
解决了运动员动态心率的监测问题,对监控与指导训
练有重要生物学价值,同时配合运动员训练完成情况
可以相对准确地评价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利用血乳酸
指标的变化可以评定运动员的无氧、有氧运动效果。
牵引训练是游泳运动员常用的训练方法,通过顺牵训
练可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游泳运动员磷酸原系
统是速度训练的主要供能物质,如果在速度训练后,
血乳酸增加不明显,则说明从供能系统方面发展了运
动员的速度能力,如果运动后血乳酸水平提高,则说
明发展的是速度,而非速度能力。
1.1.2
评价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程度
运动员能否适应所承受的运动负荷是科学训练
的关键。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要科学评价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程度,如果训练负
荷过小,机体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无法有效地提
高运动能力;如果运动负荷过大,超过机体的承受能
力和适应阈值,则会造成过度训练、过度疲劳或运
动损伤。因此,探讨科学的适合运动员个性特点的
运动负荷是体育科技十分关注的领域。理想的训练
计划应当遵循运动训练中渐进的超负荷原则,即逐
渐增加运动负荷,逐步提高运动能力,待身体适应
该运动负荷后,再增加运动负荷,使运动能力不断
提高。图显示了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程度的四种
状态。
1———训练负荷不足:训练负荷过小,没有对机体产生
足够的刺激,运动能力没有提高。
2———短期超负荷状态:运动训练后,身体可以适应该
运动负荷,并且在训练后很快恢复,没有明显的疲劳积
累,但由于训练负荷依然偏小,运动能力提高幅度不大。
3———理想训练状态,训练负荷足以使身体机能明显提
高,机体产生适度疲劳,且能够在一定时间恢复,此种
训练状态为最佳训练状态,可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4———过度训练状态:在理想负荷状态基础上,继续增
加训练负荷,导致机体疲劳程度加深,运动员长期处于
疲劳状态,身体机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恢复,运动
能力持续下降。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的目的就是保证运动
员在训练过程中达到最佳负荷状态,而不出现过
度训练状态。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与教练员施加的运动
负荷和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密切相关。因
此,在进行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时一定要与
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和运动员的训练状态相结合,
不能单纯地根据某一指标的一次性变化评定运动
员是适应还是过度训练。因为优秀运动员的运动
负荷安排是有节奏的,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运
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是正常
的,在实施训练负荷时,有计划地出现明显的疲
劳症状,甚至过度训练都是正常的,关键要看这
些变化是否能在计划的时间内恢复。
优秀运动员在不同运动负荷后BUN和CK的变化一览表2
BUN尿素氮
CK肌酸激酶
表2显示优秀运动员在不同运动负荷条件下BUN和
CK的变化情况。经过充分休息,中等负荷训练后,
运动员BUN和CK变化不大;持续三天大、中强度运动
量训练后,BUN和CK明显提高,休息一天后,指标
迅速恢复;持续三天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后,BUN
和CK进一步增加,运动员出现明显的疲劳症状,休
息一天后,两项指标明显下降。同时,综合教练员观
察、运动员主观感觉和运动心理学测量结果,可以认
为,运动员能够承受这种由教练员设定的大强度、大
运动量持续三天的训练,机体适应了运动负荷,运动
员的运动能力得到了提高。
运动量怎样安排才算合适




一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
来分析
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训练前后及
安静时的脉膊(心率)、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
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
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
指标,如果一段训练后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
降或者不变,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
还有潜力。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
搏频率变化幅度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
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



安静时正常的血压变动范围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
重不超过0.5千克。如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
体重持续减轻,且减轻幅度超过正常体重的1/30时,说
明运动量有可能安排不当,要引起注意。
尿蛋白也是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的一个常用指标。可
以连续地测定训练后或次日晨的尿蛋白的量,如果训练的
开始阶段增加,而后逐渐减少,这说明锻炼者对运动量从
不适应到适应,是一个好现象。如果开始时增加,而后数
量不仅不减少,反而逐渐增加,恢复也慢,这说明身体不
适应,所安排之运动量应予以及时调整。
主观感觉:其内容包括自我感觉、睡眠、食欲、锻炼欲望
等。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有劲,睡得熟,
吃得香,很想参加运动。锻炼后肌肉有轻度酸痛,并有疲
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晨即可恢复正常,则说明运
动量安排合适。如果在锻炼后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令
力,胸骨柄及肝区有疼痛感,头昏脑胀,运动后感到特别
疲倦,睡不好,吃不香,易出汗,不想练习,则说明运动
量需作适当调整。
1.2
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与监测
运动技术训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个
体化的、多因素影响的过程。教练员所提出
的需要解决的技术诊断问题不尽相同,具有
鲜明的专项特征和个体需求。因此,体育科
研人员针对运动员准备比赛所进行的技术诊
断与监测中,其具体方法和技术细节是有区
别的。
1.3
运动员心理负荷评价
心理负荷是指在人的活动中,客观事件对人
的心理过程产生的刺激,这种客观刺激同人的主
观状态交互作用后通过人的行为表现、生理变化
和主观体验反映出来。运动训练中,心理负荷常
表现出与训练负荷和生理负荷的不一致,从而造
成了它的特殊性,其具体表现是,训练负荷和生
理负荷很小时,心理负荷可能很大,如运动员大
赛前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训练负荷和生理负荷
很大时,心理负荷可能很小,如举重运动员用踢
足球进行身体训练时汗流浃背,但十分惬意。这
种不一致导致了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的重要区别。
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对优秀运动员进行的心
理负荷和心理状态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
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
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
等。通过这些心理指标的评定可以把握优秀运动
员的比赛心理状态,为运动员的系统心理训练和
比赛心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
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
科学、系统的训练 ,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
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
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
研究重点主要就是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
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
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
2.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调控方法
2.1、训练经验:教练员根据成功的训练经验和相应
的参数据,评价运动员的现时竞技状态。在此基
础上,根据比赛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通过调
整训练负荷(训练负荷量、训练负荷强度、训练密
度等)和相应的训练手段来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
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其成功率在很程度
上取决于教练员的训练水平。
2.2、实验测试:科研人员在长期、系统的科学实验测试
基础上,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向教练员提供诊断数据
和诊断报告,作为教练员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时的科
学参考依据。具有长期数据积累和水平高的科研人员
能够提出相对符合运动专项特征和个体实际情况的建
议报告。但是,科研人员所提供的各种反馈数据或报
告,大多建立在某一学科的实验测试基础上,只能单
方面地进行诊断或“调控”。因此,不能完全反映运
动员的竞技状态。为此,在协助教练员调控运动员的
竞技状态过程中,主要采用专家系统的方法,即通过
涉及到身体健康状态、承受运动训练负荷状态、体能
训练状态、技术训练状态、战术训练状态、心理训练
状态、机能状态、营养膳食状态等多学科的测试报告
进行会诊,形成多维度的竞技状态水平综合诊断报告
与
相应的调控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主体
是教练员。长期、系统的科学实验测试数据是教
练员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过程中的科学基础。因
此,教练员与科技人员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共同
系统地研究和解决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问题,是成
功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必由之路。以下主要介
绍运动训练实践中常用的几种竞技状态调控方法。
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
根据对优秀运动员长期训练监控的结果,应当
研究并总结出优秀运动员创造最佳运动成绩时的
各种生理生化、运动技术和心理状态的指标,根
据教练员的训练经验与观察,以及运动员的自我
感受,就能够比较准确地建立起优秀运动员的最
佳竞技状态模型。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可以根据以
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的相关数据,在赛前调整运
动员的状态至最佳状态,创造优异成绩。
2.2.1
评价优秀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数据包括在训练监控中
使用的身体机能评定、运动技术分析和心理状态评价
的指标。如对于体能类项目来说,血红蛋白含量、血
睾水平、肌肉力量等指标可以用于最佳竞技状态评价
的依据,技能类技术项目,运动技术完成的成功率、
分段成绩或分解技术完成情况,以及各个运动项目运
动员的心理状态,都是获得最佳竞技状态的保障。如
体操运动员的体重对于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是体操、跳水教练员非常关注的指标,
是获取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的基础之一。
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根据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的成绩和
训练实践中的监控以及运动员的自我感觉,确定运动
员参加重大比赛的理想体重范围,在参加比赛前通过
训练和饮食调节控制运动员的体重在最佳范围。

2.2.2
赛前运动负荷调整
赛前运动负荷调整是指在比赛前训练负荷逐渐
减少,以帮助运动员从高强度的训练中进行体力
和心理恢复,以求在比赛中最大程度地提高竞赛
水平。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安
排合理的运动负荷调整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竞技
水平潜力。
运动前的负荷调整根据运动员特点和专项特
征而有所不同,一般安排在比赛前的4~28天或
更长。调整运动负荷的最明显效果是肌肉力量增
加,这是获得最佳运动状态的重要基础。许多教
练员和运动员担心减量会降低已经获得的运动能
力,实事上,已经获得的运动能力即使在比赛前
减少训练负荷,其运动能力可以保持。
赛前调整运动负荷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一览表
2.2.3
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
2.2.4
竞技心理状态调控
通过运动员心理技能的训练、心理放松、注
意力集中训练、比赛目标设置训练、专项心理强
化等手段帮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竞技心理状态,
达到理想参赛水平。获得理想竞技表现是所有运
动训练与体育比赛的目标,也是运动员心理训练
的现实目标。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紧密结合运动员、
教练员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比赛实践,
在高水平运动员心理训练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富
有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运动员心理技能的训练、心理放松和表象
演练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比
赛目标设置训练、比赛兴奋点唤醒训练,以及团
体心理辅导和专项心理强化等心理调控手段可以
帮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竞技心理状态达到理想参
赛水平。在重大比赛的赛前集训过程中,运动心
理学工作组引进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通道十
六参数无线蓝牙生物反馈仪,其训练指标包括脑
电、血氧饱和度,肌电,心电,皮电,皮温,心
率,呼吸。专家们专门编制了配合这一系统的心
理调节配乐指示语光盘,训练运动员的注意集中、
自我心理放松和比赛兴奋点训练及表象训练等心
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