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四章第二節

第四章 第二節
冷戰時期的世界
冷戰初期的世界
(一) 冷戰時代的來臨
1.形成背景:二次大戰後期,蘇聯共黨勢力大肆擴張
2.美國的因應措施
A.協助歐洲經濟復甦-馬歇爾計劃(1947)
B.採圍堵政策: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0年,簡稱NATO(軍事同盟組織)
3.蘇聯對抗:1955年聯合東歐共產國家組
華沙公約組織→對立形成
冷戰期間歐洲的主要聯盟體系
馬歇爾計畫宣傳海報
在「高蹺」(指馬歇爾
計劃)的協助下,婦女
( 指歐洲 ) 得以摘到甜
美的葡萄(指較好的生
活水準)。美國提供131億
5000美元的援助
歐洲眾多宣傳馬歇
爾計畫海報之一
馬歇爾計畫使西歐經
濟逐漸穩定
4.美、蘇兩極化對抗
A.兩大陣營對立
a.民主國家-以美國為首
b.共產國家-以蘇聯為首
B.對立方式
a.政治、軍事衝突
b.經濟競爭、外交政策
c.軍武整備、核子武器競賽
C.國際間仍有局部性戰爭: a.韓戰
b.越戰
美 蘇兩國的軍事支出
在歐 美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的對立
(二) 韓戰與東亞情勢
1.韓戰 (1950~1953)
A.朝鮮分裂-1948 (北緯38度)
韓戰爆發
(2’30)
a.南韓-大韓民國/李承晚 (8/15)
b.北韓-朝鮮人民共和國/金日成(9/9)
B.韓戰爆發
a.1950年北韓在蘇聯策劃下攻打南韓
b.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武力制裁案-(13:1)
派麥克阿瑟擔任總司令
c.中共參戰-派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d.1953年簽停戰協定(板門店停戰協定)
C.反共主義成美國政治主流
北韓共軍與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
韓
戰
示
意
圖
板門店
2.韓戰對東亞情勢產生的影響
A.激勵了中國的民族主義
B.中.蘇關係更加密切-1952年起蘇聯
開始大規模援助中國工業建設
C.美國體會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將臺灣納入防禦體系(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4年)
D.使美國重新評估日本的戰略位置-
a.1951年簽《美日安全協定》
b.原來的保安部隊改為自衛隊→
日本自衛武力隨之擴充
(三) 越戰 (1961~1975)
1.第一階段:1945~1954年(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
A.二次大戰後,越共胡志明取得政權,與法對抗
B.1954年奠邊府之役後,停戰。
B.1954年簽〈日內瓦停戰協定〉-以北緯17度為界
a.北-越南民主共和國:胡志明
b.南-越南共和國:吳廷琰
2.第二階段:1961~1975年
A.1961年甘迺迪派兵進駐南越
B.1963年吳廷琰被刺身亡→美大舉介入
1964年,東京灣事件(1964年,詹森)
C.1969年尼克森開始自越南撤軍
(越戰越南化)
D.1973年美國決定對南越停止援助
E.1975年南越投降,越戰結束,越南統一。
F.1976年改國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甘迺迪遇刺
(3’16)
越戰中的美軍
越戰持續十多年,美國在此期間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資
,但軍事失利,並成為許多美國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韓戰與越戰的意義與影響
1.韓戰與越戰的爆發,都是冷戰與兩極對立下
的產物,美國目的在圍堵共產勢力的擴張。
2.美軍撤出越南,不但代表美國外交政策的轉
義意
變,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自由民主與共產極
權意識形態的對立,在一九七○年代已趨於
緩和,一個和解的時代已然開啟。
1.韓戰與越戰為美國帶來極大的損失,其中尤
以越戰為最。
影響 2.韓戰與越戰是美國在圍堵政策下,為對抗共
產主義的擴張而發動的區域性戰爭,也是
「冷戰」期間的重要「熱戰」。
第三世界的覺醒
 何謂第三世界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亞洲、非洲和拉
丁美洲廣大的殖民地地區,追求民族獨立
的運動蓬勃發展。六○年代初,就有四十
二個國家獲得獨立。在世界經濟發展的範
疇中,這些國家或地區,大都處於落後或
邊緣狀態,相對於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
兩大陣營,而有「第三世界」之稱。
第三世界的覺醒
 不結盟運動
隨著冷戰與兩極對立的深化,為維護國家
主權、發展民族經濟、確保自身的安全並
擺脫大國的控制,第三世界中的各個國家,
試圖加強彼此間的合作與團結,奉行獨立
自主、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不結盟運動的
出現,象徵第三世界新興的政治力量,企
圖在東西對抗中,樹立起自身的影響力。
1955年4月18~24日,第三世界各國在印尼萬隆
召開第一屆亞非會議,共有二十九國代表參加,
會議重申追求獨立、和平、中立。圖為中國代
表周恩來及其同僚,埃及總理納瑟。
周恩來
同僚 納瑟
二次大戰後的亞洲新興國家
2.第三世界
A.召開「亞非會議」-1955年
a.以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之經濟
低度開發國家為主
b.有別於資本主義國家或共產國家
c.在聯合國形成一股力量,迫使已
開發國家給予支援
B.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1960
二
次
大
戰
後
的
非
洲
新
興
國
家
(三) 區域統合的進展
1.統合背景:
A.位在統一地理區域的國家
B.或因具有共同的文化傳統
C.或有共同的利害關係
2.歐洲的區域統合:
A.歐洲共同市場:1958--整合西歐經濟
B.歐洲共同體:1967--擴大組成
C.歐洲聯盟:1993--簡稱EU
a.2002年-已啟用歐元
b.2007年-已有27個會員國
馬斯垂克條約
(2’36)
3.其他各州的區域統合
A.美洲國家組織-OAS / 1948年
B.東南亞國協-ASEAN
◎1989年召開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C.非洲團結組織-OAU / 1963年
D.阿拉伯聯盟-LAS / 1945年
a.促進軍事與經濟合作
b.聯合排斥以色列
亞太經合會會員國
東亞世界的轉變
(一) 日本的經濟復甦
1.經濟復興時期:1945~1955年
A.美國協助推動經濟「民主化」
B.韓戰使日本成美軍緊急軍需品供應地
-使日本經濟復甦,有能力進一步投資
2.邁入經濟成長期:1955~1970年
A.開始投資海外
B.產業技術革新-帶動工業發展
C.美國持續成長-有助日本貿易拓展
日本的工業生產指數(以二次大戰前為基期)
資料來源:小林義雄,戰後日本經濟史,北京商務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