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1.1至1.3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培训
节能重点工程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培训
背 景
国家政策
2004年《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2006年启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节能目标
五年内节能2.4亿吨标准煤
实际效果
累计形成了3.4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大批先进
节能技术,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2
1) 燃煤工业锅炉(窑炉)
改造工程;
2) 区域热电联产工程;
3) 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4) 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
5) 电机系统节能工程;
6) 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7) 建筑节能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
8)
绿色照明工程;
能工作,把节能作为贯彻落实
9)
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10)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
系建设工程。
(5020多个项目,总投资200多
个亿元)
背 景
主要存在问题
1
企业自主投入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不高
2 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补助门槛设置偏高
(1万tce)
3
项目管理、监督和评估等基础性工作尚显薄弱
4
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如余热发电上网价格低)
3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培训
“十二五”时期的五大重点节能工程
※“十二五”末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再下降16%
节能改造工程
1
4
节能减
排“十
二五”
规划
2
节能产品
惠民工程
合同能源管
理推广工程
5
节能技术产业
化示范工程
节能能力建
设工程
预计形成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约占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所需
6.7亿吨标准煤节能量的45%。
3
4
主要内容
一 节能改造工程
Content
Title
二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四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五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5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培训
第一节 节能改造工程
1锅炉改造和热电联产
8绿色照明
2电机系统节能
7交通运输节能
节能改
造工程
6建筑节能
3能量系统优化
4余热余压利用
5节约和替代石油
6
去掉了2个工程,增加了一个工程!
一 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锅炉现状
1、煤炭供应渠道不稳定,
以燃烧散煤和原煤为主;
2009年底,全国在用锅炉59.52
万台,约198.2万蒸吨/小时;
燃煤锅炉占工业锅炉总容量的
80%~85%;
燃煤锅炉中层燃锅炉约占95%,
循环流化床锅炉约占3%~5%;
“十一五”期间,只有近15%的燃
煤
工业锅炉进行过节能改造,平均
运行效率70%大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但整体运行水平仍然较低,运行
效率较国外先进水平相差10~15
个百分点。
2、锅炉容量偏小,运行效
率低;2-10吨的占75%上。
3、锅炉房整体系统设计及
辅机配套水平低;
4、锅炉节能监管工作尚未
全面开展 。能效测试末开
展、能效标准未出台。
7
一 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
工业窑炉现状
存在问题
我国工业窑炉主要包括水泥窑
炉、陶瓷窑炉、玻璃窑炉、砖瓦
窑炉和石灰窑炉等,集中主要分
布在建材、冶金和轻工等行业 ;
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占全部生
产线的比例提高到72.25%,平板
玻璃产量的85%由先进生产线生
产;
“十一五”期间,利用中央财
政资金,对建材行业窑炉进行改
造的项目达358个,累计实现节
能约780万吨标煤 。
仍有一定的落后窑炉设备;
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的产能,
仍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部分窑炉能耗较高:平板玻
璃平均热耗为266.58千克标煤/
吨玻璃液,比国际先进水平高
出30%以上;熔窑热效率比发
达国家低5%~10%;国内平板
玻璃热效率一般水平和先进水
平也相差20~50%。
运行管理水平偏低、缺乏能
效标准
8
一 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
热电联产现状
存在问题
热电联产得到快速发
展,到2009年底,全国
供热机组总容量达1.45
亿千瓦,约占火电装机
容量的20%,占全国发
电机组总容量的17%左
右。到2009年底,全国
热电联产的年供热量达
25.82亿吉焦。
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采 暖热价偏低,热电
企业经济效益较差;
项目建设缺乏统一规
划,造成了资源供应、
并网困难;
部分高效热电机组专
用设备研发进展缓慢;
热电联产与“小火电
”的概念界定模糊。
9
一 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
(二)“十二五”实施内容
实施燃煤锅炉和锅炉房系统节能改造
,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
在部分地区开展锅炉专用煤集中
加工,提高锅炉燃煤质量;
推动老旧供热管网、换热站改造;
推广四通道喷煤燃烧、并流蓄热石
灰窑煅烧等高效窑炉节能技术。
10
一 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
(三)节能目标
1
2015年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
2
2015年工业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
3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大城市居民采暖基本实行集中供热
4
5
6
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背压式热电或集中供热改造
提高热电联产在集中供热中的比例
“十二五”时期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11
二 电机系统节能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系
统:包括电动机、传
动控制系统、被拖动
装置、管网负荷等。
存在问题
电机系统现状
节能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
采用变频调速的电机系统仍为
少数 ;
电动机及拖动设备效率低,
电动机、风机、泵类及空压机
等设备陈旧落后;平均运行效
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
点以上,
系统匹配不合理,“大马拉
小车”现象严重,设备长期处
于低负荷运行状态 ;
大部分中小型电动机的购置
者不是终端用户,而是拖动设
备制造商;高效电机相对较高
的价格使其应用普遍受到影响。
2007年我国各类电机装机
总容量约为7.28亿kW,耗电
量约占全国耗电总量的60%以
上,其中中小型三相异步电机
耗电约占35%左右,是耗电大
户;
“十一五”期间“电机系统
节能工程”的实施,我国电机
系统节电取得了明显成效、推
广高效电机,通过推广变频调
速系统,全社会共形成360亿
千瓦时/年的节电能力;
12
二 电机系统节能
(二)实施内容及节能目标
采用高效节能
电动机、风机、
水泵、变压器
等更新淘汰落
后耗电设备
实施变频调速、永
磁调速、无功补偿
等节能改造,优化
系统运行和控制,
提高运行效率
开展大型水利排
灌设备、电机总
容量10万千瓦以
上电机系统示范
改造
2015年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2-3个百
分点,形成800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
13
三 能量系统优化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能量系统优化现状
能量系统优化是以能量系统为对
象,以科学用能理论为指导,对能
量系统的进行设计、控制及运行,
以获得最佳结果。能量系统优化
通常包括优化控制及优化运行、能
量阶梯利用、余能再利用三个层面
。
存在问题
 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行
业生产工艺和通用设备的设计、
制造及生产操作的控制水平较
低;
 石油、化工等行业热集成优化
技术应用滞后 ;
 部分企业余热、余能未能充分
利用 ;
 公用工程系统未进行整体能量
系统优化设计;未采用模拟优
化软件或先进控制技术等 ;导
致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十一五”期间,重
点在冶金、化工和石油
石化等高耗能行业推行
了能量系统优化技术,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
目共形成了约4000万吨
标煤的节能能力。
14
三 能量系统优化
(二)实施内容及节能目标
加强电力、钢铁有
色金属、合成氨、
炼油、乙烯等行业
企业能量梯级利用
和能源系统整体优
化改造
开展发电机组通流
改造、冷却塔循环
水系统优化、冷凝
水回收利用等
优化蒸汽、热水载能介
质的管网配置,实施输
配电设备节能改造,深
入挖掘系统节能潜力,
大幅度提升系统能源效
率。
“十二五”时期形成4600万吨标准煤的节
能能力
15
四 余热余压利用
余热余压是指生产过程
中释放出来的热能、压差
能,可回收利用余能。
(一)现状及潜力分析
潜力分析
余热余压利用现状
“十二五”期间,重点突出
以“二高一低”为特征的高
效和全面利用改造。二高是
指:干法除尘技术进一步成
熟完善,煤气的回收利用量
进一步提高,余能产生蒸汽
的压力向高压转变;一低是
指:开展高炉、转炉、电炉
等固废渣低品位余热的回收
利用,提高企业的自发电量。
共计约有1715万吨标煤的节
能潜力。
经过“十一五”时期
的努力,我国钢铁、有
色、建材、化工等行业
的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得
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个别领域余热余压技
术利用水平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
16
四 余热余压利用
(二)实施内容及节能目标
能源
煤矿低浓度瓦斯、油田伴生
气回收利用
Content 干法熄焦、干式炉顶压差发电、
钢铁
Title 高炉和转炉煤气回收发电、烧
结机余热发电
有色
金属
冶金炉窑余热回收
建材
新型干法水泥纯低温余热发
电、玻璃熔窑余热发电
化工
炭黑余热利用、硫酸生产低
品位热能利用
17
到2015年新
增余热余压
发电能力
2000万千瓦,
“十二五”
时期形成
5700万吨标
准煤的节能
能力。
五 节约和替代石油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状
存在问题
2010年,我国石油表观
消费量4.49亿吨,增速
12.3%,石油对外依存度
达53.8%。随着我国工业
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特
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
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还
将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态
势,保障石油的安全供应
,成为我国能源领域面临
的一项重大挑战。
 石油消费不合理、利用效率
低的状况仍然比较严重 ;
 我国交通运输工具油耗比国
外先进水平高10%-25% ;
 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
平均水平低15%-20% ;
 我国石油替代产品发展较快,
但受环境、成本等条件制约,
推广力度不够;
 工业行业的电力、建材、化
工等行业消耗大量燃料油,
节代油潜力很大。
18
五 节约和替代石油
(二)实施内容及节能目标
推广燃煤机组无油和微油点火、内燃机系
统节能、玻璃窑炉全氧燃烧和富氧燃烧、
炼油含氢尾气膜法回收等技术。
开展交通运输节油技术改造,鼓励以洁净
煤、石油焦、天然气替代燃料油。
在有条件的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城际
客货运输车辆等推广使用天然气和煤层气
.
因地制宜推广醇醚燃料、生物柴油等车
用替代燃料。
发展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实施乘用车制造企业平均油耗管理制度。
19
“十二五”时期
节约和替代石油
800万吨,相当
于1120万吨标准
煤。
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的前提下
,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
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
的。是指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耗能比普通住宅降低50%。
六 建筑节能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建筑节能现状
 改造融资渠道尚未建立 ;
 供热计量收费制度滞后 ;
 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水平
有待进一步提高 ;
 农村建筑节能工作尚未启动 ;
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滞后 ;
 我国既有建筑用能效率低,单
位建筑面积能耗比气候条件接
近的发达国家高2~3倍,是我
国建筑能耗过高的主要原因。
按北方城镇居民采暖建筑全部
完成节能改造,实现节能50%
的目标测算,约有5000万吨的
节能潜力 。
截止2009年底,全国
建筑总面积超过430亿
m2,建筑能耗占全社
会终端能耗总量的
27.5%,是全社会节
能的重点领域。其中
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
的40%左右,北方城
镇采暖占25%以上。
20
六 建筑节能
(二)实施内容及节能目标
完成北方采暖地
区既有居住建筑
供热计量和节能
改造达4亿平方
米以上。
夏热冬冷地区既
有居住建筑节能
改造达5000万平
方米。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
改造6000万平方
米,公共机构办公
建筑节能改造达
6000万平方米。
“十二五”时期形成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
能力。
21
七 交通运输节能
(一)现状
2009年交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
总量的8%;
我国交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
12.9%,远高于同期石油消费年均
增长5.9%的水平。到2008年,交通
石油消费达到1.3亿吨,约占我国石
油消费总量的36%。2000年至今,
约有一半左右的石油消费增量由交
通引起,而且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呈
上升趋势。
22
七 交通运输节能
(二)实施内容及节能目标
实施内燃、电力机车
和空调发电车节油节
电、动态无功补偿和 铁路
谐波负序治理等技术
改造
推广港口轮胎式集装箱门
式起重机油改电、靠港舶
船使用岸电、港区运输车 水运
辆和装卸机械节能改造、
油码头油气回收等 .
公路
实施公路电子不停
车收费技术改造,
支持甩挂运输
航空
实施机场和地面服务
设备节能改造,推广
地面电源系统代替辅
助动力装置等措施
实施
内容
 节能目标:“十二五”时期形成1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23
八 绿色照明
使用高效率、长寿命、安全可
靠、性能稳定的电光源、灯具、
电器配件以及调光等控制器件组
成的照明系统,以实现节约用电
,减少污染,营造一个“舒适、科
学、方便、节能”的照明环境。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绿色照明现状
存在问题
目前,照明用电占全
国总用电量的12%左
右。“十一五”期间
,中央财政安排16.2
亿元,支持推广3.6亿
只低汞含量节能灯,
直接拉动消费41亿元
,节能灯市场价格比
推广前下降了40%。
 新型高效照明产品的发
展缺乏核心技术;
 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
质量水平参差不齐;
 经济激励措施不完善,
重推广轻技术研发;
 推动绿色照明的工作思
路偏重于电光源端。
24
八 绿色照明
(二)实施内容及节能目标
实施“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分
阶段淘汰普通照明用白炽灯等低效照明产
品
推动白炽灯生产企业转型改造,支持荧光
灯生产企业低汞、固汞技术改造
积极发展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加快半导体照
明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加快城市道路照明系统改造,控制过度装
饰和亮化。推动标准检测平台建设
25
“十二
五”时
期形成
2100万
吨标准
煤的节
能能力
主要内容
一 节能改造工程
Content
Title
二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四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五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26
第二节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一)现状
提高用能产品能效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2009年6月,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
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取得了显著效果。高效照明产品共推
广3.32亿只,实现节能能力125亿千瓦时,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近5000
万台,高效节能空调产品的市场份额从6%提高到50%以上,推广节
能汽车250多万辆。
“十一五”
节能产品
惠民工程
两大特点
促进节能,通过财政补贴,调动消费者购买高效
特点一: 节能产品的积极性,扩大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
不断提高用能产品能源效率 。
特点二: 惠及百姓,使广大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用得上高
效节能产品,享受到高效节能产品带来的节电省
钱的实惠 。
27
第二节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二)存在问题
实施体系
需要完善
政策宣传
推广不足
存在
问题
监管机制
亟需改善
产品范围
有待扩大
28
第二节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三)实施内容
加大财政对高效节能产品补贴推广力度
民用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家电
、汽车,商用领域重点推广单元式空调器
工业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电动机,产品能效水
平提高10%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
主要
内容
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机制,扩大
实施范围,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强化监
督检查。
29
第二节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四)节能目标
家电方面
扩大节能家电品种范
围,通过财政补贴推广,
力争使高效节能家电的市
场份额由目前10%左右达
到40%以上,推广高效节
能家用电器7720万台,
其中,空调2300万台、
平板电视1500万台、电
冰箱1600万台、洗衣机
1250万台、热水器1070
万台。加大原有推广产品
实施力度。
照明产品方面
节能汽车方面
在完成年推广计
划1.5亿只的基础
上,再增加推广
5000万只;
力争年推广节能汽车
200万辆
通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家用电器类高效节能产品7000万台(套
)以上、节能汽车800万辆、高效工业设备9000万台(套)以上、节能灯
6亿只等。 “十二五”时期形成1000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
30
主要内容
一 节能改造工程
Content
Title
二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四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五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31
第三节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一)现状
节能服务公司“十一五”期间发展迅猛,到2010年底,产值已
经达到830多亿,形成年节能能力近1100万吨标准煤。
32
第三节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二)存在问题
现有财政奖励资
金的管理和使用
还需要完善和进
一步落实
合同能源管理
推广力度不够
2
1
4
在合同能源管
理项目确认、节
能量检测和确认等方
面缺少高素质、专业
化的第三方机构
3
合同能源管理
项目融资难的
问题依然严峻
33
第三节 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三)实施内容和节能目标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
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
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引导节能服务公司加强
技术研发、服务创新、
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
提高融资能力,不断探
索和完善商业模式。
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
造要优先采用合同能
源管理方式。
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
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
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
公司。支持重点用能单位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
施节能改造。
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
项目的融资扶持,鼓
励金融机构为合同能
源管理项目提供金融
服务。积极培育第三
方认证、评估机构。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节能服务公司达到2000家,
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达到20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
34
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十二五”时期形成6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
主要内容
一 节能改造工程
Content
Title
二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四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五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35
第四节 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一)现状
 为加快推广普及重点节能技术,减少企业选择节能技术
的难度,自2008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公布4批《国
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 “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累计实
现节能能力2.97亿吨标准煤,对“十一五”单位GDP能耗
降低目标的贡献率超过44%;
 开展了冰蓄冷区域供冷等系列节能试点示范工程,一批
成熟的重大节能技术和装备,已经初具应用规模。
36
第四节 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二)存在问题
节能技术具有分散性特点,一
般掌握在企业手中,从研发、使用、
确定节能效果需要相当长得周期,
节能技术具有时效性特点,有的
国家缺乏统一的征集渠道,使得节
技术两年前是节能技术,但是现在
能技术没有很好的渠道进行推广,
就已成为过时技术,在一些媒体、
影响了节能技术的使用。
市场上的节能技术很多,又涉及
网络等上面被一些虚假、过时节能
到各行各业,如何确定是不是节能技
技术信息所充斥,影响了使用者了
术;如何评价技术的先进性、节能效
解相关技术,需要国家建立统一的
果、适用性等;如何确定哪些技术需
财政政策门槛较高,政策优
节能技术信息发布渠道,定期跟踪
要国家、地方或行业给予政策支持等
和更新节能技术信息。
惠覆盖面不够。
问题制约着节能技术市场的发展。国
家需要建立节能技术认定、遴选和推
企业节能压力小,节能意识弱。
广的长效机制,规范节能技术市场。
在目前能源资源价格尚不到位的情
标准体系不完善。由于新开发的
况下,企业和社会缺乏珍惜和节约
节能技术相关能效标准尚未出台,认
专业人才匮乏。在节能技术的使
能源资源的压力和动力。
证制度尚未建立,节能技术/设备进
用、市场推广、品牌建立等方面,缺
入国内国际市场存在较大障碍。
乏专业技术人才、销售人才和管理人
才。
节能技术分散不宜收集
节能技术信息真伪难辨
缺乏认定、遴选和推广机制
激励政策缺少针对性
企业积极性有待提高
标准体系有待健全
服务机制不完善
37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培训
第四节 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三)实施内容和节能目标
示范推广低品位余能利用、高效环保煤粉工业锅炉、稀土
永磁电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零排
放和产业链接等一批重大、关键节能技术。
建立节能技术评价认定体系,形成节能技术分类遴选、
示范和推广的动态管理机制。
对节能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的关键产品或核心部件
组织规模化生产,提高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
化能力
产业化推广30项以上重大节能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
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领先的节能
产品制造企业
“十二五”时
期形成1500万
吨标准煤的节
能能力。
38
主要内容
一 节能改造工程
Content
Title
二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四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五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39
第五节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一)现状
 节能政策法规建设力度不断增强;
 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三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 节能机构建设力度加强,节能管理队伍专业能力有所提升;
 节能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 能源计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 节能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 节能产品、技术等信息传播能力得到加强;
 节能宣传能力建设成效显著。
40
第五节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二)存在问题
亟须加强能源利用
状况监测体系建设
亟须建设全国节能
态势预测预警体系
亟须进一步加强能源
计量能力建设
存在
问题
亟须健全节能
信息传播体系
亟须加强各级节能中心
和监察机构能力建设
亟须进一步加强节能
标准化建设
41
第五节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三)实施内容
一
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
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
推进节能监测平台建设,建立能源消耗数据
库和数据交换系统,强化数据收集、数据分
类汇总、预测预警和信息交流能力。
三
二
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体系建
设试点和城市能源计量示范建设 。
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和执法能力建设,强
化省、市、县节能减排监测取证设备、能
耗和污染物排放测试分析仪器配备。
42
四
第五节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四)节能目标
 建立完善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统计制度和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
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建立全国能源利用状况监测、预测预警平台,开展重点
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试点。
 制修订主要耗能行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能源基础标准、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等180项左
右,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开展能效计量测试等六大专项研究,提升能源计量技术水平。
 建立产品能效性能符合性保障体系,将我国40类以上主要用能产品纳入能效标识实施范围,
完善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
 建设国家级节能信息综合服务网站、收集节能信息并组织各类推广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节
能宣传活动,提高节能信息传播能力。
 推进节能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机构执法车辆、取证设备、节能
监测仪器、实验室设备仪器等的配备。
 建立节能培训体系,实施节能百千万人才培训项目,培训各级政府节能管理负责人约370人
次,培训全国各级政府节能机构业务骨干约3000人次,培训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人员
、能源管理师约30000人次。
 到2015年,基本建立能源利用状况监测和预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夯实节能基础工作,各级节
能中心基础设施和条件明显改善,节能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43
总 结
※“十二五”时期的五大重点节能工程预期投资及节能效果
投资
五项节能重点工程
需投资约9820亿元
效果
将获得30000万吨
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