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
什么是电解?
电解:当外加一个电压在一个电池上,逐渐增加电压直至
电池中的化学反应逆转,此过程就是——电解。
从理论上讲,当外加电压略大于原电池电动势,原电
池就会转变为电解池;实际上,外加电压需要超过原电池
电动势一定值后,电解池才能工作,为什么?
1
§10.1 分解电压
原电池反应
负极
1
2
H2 H e
氧化作用
正极
H 14 O2 e 12 H 2O
还原作用
电池反应
H2
O2
1
2
H 2 14 O2 12 H 2O
2
298 K 时,氢电极的电极电势
H
,H 2
0.05915lg
aH
1
2
aH 2
氧电极的电极电势
H
,O2
H ,O2
1
4
0.05915lg aH aO2
此电池的可逆电动势 ( 当 pH2 = pO2 = pθ 时 )
E
H ,O2
0.05915lg aH
0.05915lg aH 0.05915lg
H ,O2
1.229V
pH2
P
1
2
pO2
1
4
p
3
反向加电压,使原电池变为电解池
水的电解
阴极
H e 12 H2
还原反应
阳极
阴极
1
2
阳极
H 2O e H 14 O2
氧化反应
电解过程的总反应
1
2
H2
O2
H 2O 12 H 2 14 O2
4
当反向电压加到 1.229 V 时,是否等观察到电解反应发生?
否!
反向电压:1. 229 ~ 1.70 V ( 1-2线段 )
3
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压力小于大气
压,向溶液本体扩散,不可逆;
1.70 V
1.229
V
2
反向电压:超过 1. 70 V 时:
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压力等于大气
1
E分解
压,气体逸出,电解反应开始发生。
5
分析:
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在电解时,电极上有极化作用,
而使电解过程要以明显的程度进行时,外电压必须超过 E
可逆,此超过的值———超电势。
结论:
实际分解电压( E 分解)=理论分解电压 ( E 可逆) + 超电势 ( △E )
6
注意:
如果 外电 压 再增 大 , 则 此
电压只增加溶液中的电位降,
3
从而使电流急剧增加。如图中
的 2 ~ 3 段。
1.70 V
1.229 V
此时
( E外 - E分解 ) = I R
2
1
E分解
2~3 直线外延至 I=0 处所得的电压,即 E 分解. ——— 使电解质溶
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时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该电解质溶液的
分解电压。
7
说明:
电解 H2SO4 实际分解电压为 1.67 V,大于理论分解电压 1. 23 V,
其差值是由于电极上的极化所致。
平滑的鉑片,无论在酸溶液或者碱溶液中,分解电压差不多都
是约等于 1. 7 V。因为电解的结果都是析出 H2 、 O2,理论分解电
压一样, 都是 1. 23 V。
而在鉑电极上, H2、O2 都有相当大的极化,造成 1. 7-1. 23 =
0. 47 V 的差值。
8
§10.2、极化的作用——Polarization
E 分解=E 可逆 +△ E 不可逆 +I R
△ E不可逆 =η阴 + η阳
实际电解时,阴极上的不可逆电势常比可逆电势较负一些,
阳极上的不可逆电势常比可逆电势较正一些,
此较负或较正的值,就称为超电势。
η阴 、η阳 表示阴极、阳极上的超电势 (overpotential)
9
定义:
电极在有限电流通过时所表现的电极电势φ不可逆 与
可逆电极电势φ 可 逆 产生偏差的现象,叫做电极的极化
(polarization)
或又可表述为:
电极电势偏离平衡值的现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某一电流密度下电势φ不可逆与φ平衡的差值称为超电势。
注意:在实际电解时,
外加于阳极上的电势要比可逆电极电势要正一些;
外加于阴极上的电势要比可逆电极电势要负一些。
10
1、浓差极化
当电流通过电极时,如果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处化学反应的速度较快,
而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速率相对较慢,则在电极表面附近处有关离子的浓
度将会与远离电极的本体溶液有差别。这种差别造成了浓差极化。
电
极
表
面
负极
如电极为负极,电极电势降低
电
极
表
面
溶
液
本
体
正极
如电极为正极,电极电势升高
对溶液实施搅拌,加速离子由本体向电极表面的扩散速率,可
减轻浓差极化现象。
11
浓差电极电势举例:
以铜电极为例:
当作为阴极时: 铜离子向电极沉积析出 Cu2+ + 2e → Cu
Cu ,可逆,阴 Cu
RT
2F
Cu ,不可逆,阴 Cu
lg a Cu 2
RT
2F
2+
lg a Cu
2+ aCu 2
aCu
Cu ,不可逆,阴 Cu ,可逆,阴
结论:浓差极化的结果,使阴极电势比可逆时更小(更负)。
12
当作为阳极时:
铜溶解进入溶液成为Cu2+ : Cu → Cu2+ + 2e
Cu ,可逆,阳 Cu
RT
2F
lg a Cu 2
Cu ,不可逆,阳 Cu
RT
2F
2+
lg a Cu
2+ aCu 2
aCu
Cu ,不可逆,阳 Cu ,可逆,阳
结论:浓差极化的结果,使阳极电势比可逆时更大(更正)。
13
2、电化学极化
电化学极化指电极过程中因电化学步骤受到动力学上的阻碍而
引起的极化作用。
电化学极化的产生是由于在有限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与溶液界
面上进行电极反应,而电极反应是分步进行的。这些步骤中有某一步
骤反应速度较缓慢,需要比较高的活化。而参与电极反应的某些粒子
有缺少足够的能量来完成电子的转移,因此需要改变电极电势,这部
分改变的电势称为电化学超电势,亦称活化超电势。
电化学超电势使阴极电势变得比可逆电极电势更低(更负),阳
极电势变得更高(更正)。
14
以氢的超电势的形成为例,理解电化学极化的概念
H
O
⑤ H2 从电极上扩散到溶液中或形成气泡逸出
④ 吸附在电极上的 H 原子化合为 H2
Me-H + Me-H → 2Me + H2
金
属
电
极
H2O + Me + e → Me-H + OH
③ H3O+在电极上的放电
H3O+ + Me + e → Me-H + H2O
② H3O+从电极附近的溶液中转移到电极上
① H3O+从本体溶液向电极的扩散
15
极化曲线——超电势的测定
测定超电势,实际上就是测定在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的电
极电势,然后从电流与电极电势的关系就可以得到极化曲线。
测定装置 p 122 Fig 10.3
调解 R 值,改变电流密度(j);在
一定的电流密度,测定电极电势 Ø ;
得到 I——Ø 关系曲线;
通过对溶液的搅拌,消除浓差电势。
原电池
16
电解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电解池
-
+
超电势与通过电解池的电流密度有关,电解池工作时,所
通过的电 流密度越大,则其不可逆程度越高。电极上所需的外
加电压越大, 消耗的电功也越多。
17
原电池中两电极的极化曲线
原电池
对于原电池,放电时也存在超电势,由于极化作用的结果,负极
的电极电势比可逆电极电势值越来越大。正极的电极电势比可逆电极
电势值越来越小。两条极化曲线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原电池的电动势
逐渐减小,它所能做的电功则逐渐减小。
18
3. 氢超电势
氢超电势和电流密度的关系-塔菲尔经验关系:
a b ln j
当以η为纵坐标,lg j 为横坐标作图,可得直线
η
(V)
Pb
Hg
Cu
Ag
Pt
ln j
19
说明:
1)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越大,氢超电势越大;
2)在不同电极材料上,氢超电势数值不同,a 与材料有关;
3)b 的数值对于大多数金属差不多,常温下接近于 0. 050 V;
4)此关系不适用于电流密度很小的情况。j → 0, η→- ∞。
此时 η=ω j, ω 值与金属电极的性质有关。
20
电极极化的结果:
有利也有害!
害处:电解时要消耗电功,化学电源少得电功。
如:电解 NaCl(aq),超电势高就要增加槽电压,增大电能消耗。若升高
0. 3 V,每生产一吨 H2 就多消耗 800 度电。
益处:由于H2有较高的过电位,就使得许多较氢电极电势低的金属能从水
溶液中析出。如汞阴极电解 NaCl(aq),Na+放电后形成钠汞齐,再
与水作用生成烧碱和 H2,以得到纯度高的 NaOH,而 H+不放电。
影响超电势的因素很多,如电极材料,表面状态,电流密度,温度,
电解质性质,浓度及溶液中的杂质等。
规律:一般来说析出金属的超电势较小,而析出气体,特别是H2,O2的
超电势较大。
21
§10.3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一般而言,电解开始后,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得到电子);
阳极——氧化反应(电极本身被氧化或者溶液中具有还原性的离
子失去电子)。
如果溶液中有多种离子同时存在,情况如何?
能否只让金属离子在电极上沉积,而不让气体出现?
……..
22
析出电势
析出电势(deposition potential)指物质在电极上开始放电并从溶
液中析出时所需施加的电位。
Note:
电流密度很小时接近于可逆的电极电势;
电流密度增大时,就有超电势存在。
1、阴极上金属的析出和氢超电势
离子的析出电势
阴,析出=阴,可逆-阴
当电解质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时,电极电势越高的离子越容易获
得电子还原成金属。阴极电势逐渐由高变低。
23
例1:
298 K时,用不活泼电极来电解 AgNO3(aq)(a=1)在阳极上放出
O2,在阴极上可能析出 H2 或 Ag,问阴极上 H2 或 Ag 哪一个先析出来?
解:Ag 的析出电势
中性溶液 H2的析出电势
∵
Ag 先析出
即使没有超电势的情况下,也是 Ag 容易析出。如果考虑氢
超电势,则
更负,更不容易析出。
24
例2:
以镉电极电解中性 CdSO4 溶液(a = 1),阳极先析出什么物质?
解: Cd2+(a = 1)+ 2 e → Cd(s)
中性溶液
两者甚为接近,理论上说应该 Cd 先析出。
如果是酸性溶液,可以使
,H2 可以先析出来。
比- 0. 414 V 大,甚至超过
但实际上,H2 在Cd电极上有 1 V 左右的超电势,这就使 H2 的析出电势:
氢的析出电势比Cd要负的多,因此总是 Cd 先析出,而 H2 一般不析出。
25
p. 131 例3
电解过程中注意:
(1)电解池中溶液浓度的改变会引起反电动势的改变;
(2)控制外加电压不宜过大,以防止氢气在阴极上同时析
出。
26
讨论:
① 电解时,在阴极上,还原电势越正的越先还原而析出,同理在阳
极上,还原电势越负的越先氧化而析出。
② 超电势的存在,使得某些本来在 H+之后在阴极上 还原反应也能顺
利地先在阴极上进行。 使有些按照电极电势计算在H2以后析出的金
属也能先析出,如 Zn、Cd、Ni 等,甚至 Na 可在 Hg 上析出。
③ 如果溶液中含有各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析出电
势,则可以控制外加电压的大小使金属离子分步析出而得以分离。
27
2、金属离子的分离
如果电解液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各种离子按其对应的电极电势由
高到低的次序先后在阴极析出。
例:若电解液中含活度均为 1 的Ag+、Cd 2+、Cu 2+离子,何者先析出?
已知
由于
离子析出时,先析出 Ag,再析出 Cu,最后析出 Cd 。
28
进一步分析:
在上述溶液中,当阴极电势达到 0. 799 V 时, Ag 首先析出,随 着Ag
的析出,溶液中 Ag+ 活度相应降低,而当其活度降低为原来的 1 / 10
时(即 a=0.1),根据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可知,阴极电势相应地
降低 0. 05915 V。
此计算也说明,随着外电压的增高,当阴极电势减小至 0. 740 V时,
溶液中的 Ag+的活度只有原来的 1 / 10。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当溶液中的 Cu 开始析出时,Ag+的
活度还有多少?
29
即当阴极电势降低至 0. 337 V 时,
为多少 ?
此结果说明,当溶液电解时,随着阴极电势的降低,至 Cu 开始析出时,
溶液中的 Ag+ 活度已只有 10-8,可以认为 Ag 已基本分离。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当 Cd 开始析出时,Cu2+ 还剩多少?
当 Cd 析出时,Cu 的分离已很完全。
30
阳极反应
由于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析出电势越低的离子,越容易在阳极上放电
而氧化。电解时,阳极电势逐渐由低变高时(外电压增加),各种离
子依其析出电势由低到高的顺序先后放电进行氧化反应。
如果阳极材料是惰性材料(如 Pt,石墨),则电解时,阳极反应只
能是负离子放电。如 Cl-、Br-、I-、OH-等分别氧化成Cl2、Br2、
I2 和 O2。而一般含氧酸根离子,如 SO42-、PO43-、NO3- 等,因其
析出电势很高,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在阳极放电。
如果阳极材料是较活泼的金属,如 Zn、Cu,则电解时,反应考虑
电极材料溶解下来成为金属离子。
在阳极上,可能是负离子析出,也可能是阳极溶解,任何放出电子的
氧 化反应都是在阳极上进行,主要看哪一个反应所要求的电势低些,
就发生哪 一个反应。
31
结论:
一般来说,两种金属的析出电位至少相差 0. 2 V,才能有效的分离。
如对Cu2+来说,当外加电压增加 0. 2 V时(阴极电势降低 0. 2V时)
Cu2+浓度约为原来浓度的 10-7,可以认为 Cu2+ 已全部析出。
如欲使两种金属同时析出,即以合金的形式析出,则须调整溶液中离
子的活度,使其具有同样的析出电势。
如Cu2+、Zn2+在浓度相同时,析出电势相差很多。
32
电解过程的运用举例
电镀与精饰
铝和铝合金的电化学氧化和着色
塑料电镀
33
电镀与精饰
如果在电解液中加入配位离子CN-,使其形成Cu(CN)3-和Zn(CN)42-,这样就
改变了二者的析出电势,而使它们变得比较接近,(此时Cu的可逆电势变为-
0.763V,Zn的变为-1.108V,二者相差仅0. 345V)再调节温度、电流密度以及CN—
浓度就可以获得 Cu-Zn 合金。
铜-锌合金(黄铜)电镀
高氰仿金镀液 / g ·L-1
CuCN
25 ~ 30
ZnO
7~9
NaCN
60 ~ 70
Na2SnO3•3H2O
5~7
Na2CO3
25 ~ 30
pH
12 ~ 13
温度
10 ~ 40 ℃
电流密度
< 5 ~ 6A·dm-2
阴阳极面积比
1:2~3
阳极材料 黄铜板( Cu 70 Zn 30)
焦磷酸盐仿金镀液 / g · L-1
CuSO4•5H2O
40~50
SnCl2•2H2O
4~5
ZnSO4•7H2O
14~17
K4P2O7 •3H2O
270~300
Na3C6H5O7 •2H2O
14~18
N(CH2COOH)3
18~22
KOH(80~82%)
16~20
CoCl2 •6H2O
0.1~0.2
pH
8.5~8.8
温度
15~30℃
电流密度
< 0.8 ~ 1.2 A · dm-2
阴阳极面积比
1:2~3
阳极材料
黄铜板
34
铝和铝合金的电化学氧化和着色
1、表面打磨至光亮,浸入 60 ~ 70℃化学除油液中3~5分钟,在放入
硝酸中和液中3~5分钟,取出冲洗干净。
2、浸入 90~115℃ 的化学抛光液中3~8分钟,再用温水冲洗干净。
3、将铝制品作为阳极,插入硫酸电解液中,以不锈钢为阴极,控制温
度 15 ~ 25 ℃,电压 12 ~ 25 V,电流密度 0. 5 ~ 1. 5 A/dm2,电解氧化
40 ~ 60 min
4、氧化膜着色
a. 有机染料着色:将新鲜电解后的铝制件,经冷水清洗后放入 40 ~
60℃ 染色液中约 20~30 min,即可染成红色,再将制件清洗放入
95 ~100℃的蒸馏水中 20 ~ 30 min 封闭。
b. 无机染料着色:将铝制件放入亚铁氰化钾溶液中处理10~15分钟,取
出清洗后,再放入 FeCl3 溶液中处理 10~15分钟,取出洗净,即得普
鲁士兰制件。(不需封闭)
35
各种溶液
1、化学除油液:Na3PO4 45g
Na2SiO3 12g 溶于800 mLH2O中,
再加洗涤剂(白猫)0. 6 mL。
2、硝酸中和液:65~68%HNO3 460g配成800mL溶液。
3、化学抛光液: H3PO4 420 mL
充分混合。
H2SO4 120 mL
HNO3 60 mL
4、硫酸电解液:取硫酸 170 mL,缓慢加入1000 mL水中,稀释至
1500 mL。
5、染色液
a. 酸性红 0.6 g 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在水浴上煮沸 3~5 分钟,稀
释至 200 mL,并用冰醋酸,氨水调节 pH 值为 4.5 ~ 5.5。
b. 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 4 g,配成 200 mL溶液,FeCl3
6g,配成 200 mL 溶液。
36
表面染色工艺和染料
染色时间
/ min
染液温度
/℃
颜色
染料
染料含量
/ (g/L)
黑色
苯胺黑
5~10
15~30
60 ~ 70
红色
酸性红
5~10
15~30
15 ~ 40
兰色
直梅兰
3~5
15~20
15 ~ 25
绿色
酸性绿
5
15~20
70 ~ 80
金黄色
活性艳橙
0. 5
5~15
70 ~ 80
37
金属铝表面电化学处理工艺及氧化膜特性
方法
自然氧化膜
硫酸阳极氧化
草酸阳极氧化
铬酸阳极氧化
工艺
自然形成
180~200 g/ L
H2SO4 溶液
40~50 g/ L
H2C2O4 溶液
50~55 g/ L
CrO3 溶液
膜厚度 /μm
2. 5~5
5~20
5~15
2. 5~5
温度 / ℃
室温
15~20
25~30
39 ± 2
电流密度
/(A/dm2)
0. 8~2. 5
1. 5~4. 5
0. 7~2. 7
处理时间
/ min
40 ~ 60
30~60
60
氧化膜特性
硬度高,吸附能
力强,无色,易
染色
抗腐蚀能力强,
质软,弹性好,
硬度高,抗磨,
灰白,深灰,
淡黄色,只能染
不易染色
深色
工艺特性
工艺简单,时间
短,溶液稳定,
成本低
易获得较厚镀层,加工精度高,
成本较高,电能 光洁度高,加
耗大
工成本能耗大
38
塑料电镀
一、用砂皮将塑料表面打毛
二、化学去油
化学去油液: (70~75℃ 约3~5分钟)
NaOH 80 g/L
NaCO3 15 g/L
Na3PO4 30 g/L
海鸥洗涤剂 5 mL/L
三、用冷水彻底清洗后进行表面化学粗化
粗化液:( 70~ 75℃ 约 3~5分钟)
硫酸 600 mL
水
铬酸
20 g/L
400 mL
四、用冷水彻底清洗后进行表面敏化处理
敏化液: (室温约 3~5 分钟)
氯化亚锡
10 g/L
盐酸 40 mL
五、用冷水、蒸馏水清洗后,进行活化处理
活化液:(室温约 3~5 分钟)
硝酸银 1.5 ~ 2 g/L用氨水滴至褐色转透明
39
六、在 1: 9甲醛溶液中浸几分钟,除去活化银盐
七、用冷水清洗后进行化学镀铜
镀铜液: (室温 20~30分钟)
甲:酒石酸钠 45.5 g/L
氢氧化钠 9 g/L
碳酸钠 4.2 g/L
乙:硫酸铜
氯化镍
甲醛
14 g/L
4 g/L
53 g/L
镀铜时按 甲/乙 = 3 的比例临时配制。
八、流水清洗后低温晾干
九、电镀铜
配方:硫酸铜 180~200 g/L 硫酸 40~50 g/L
乙醇
5 mL/L
电流密度:1~1. 5 A/dm2
室温 1~2小时
十、电镀镍
配方:硫酸镍 150 g/L
氯化钠 8 g/L
硼酸
20 g/L
糖精
0.5 g/L
镀镍光亮剂 0.5 mL/L 十二烷基硫酸钠 0.1 g/L
电流密度约 3 A/dm2
室温 30分钟
40
§10.4、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1、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单纯由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当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由电化学作用而引起
的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例如:二种金属或者二种不同金属的制品相接触,同时与其它介
质接触(经空气、电解质溶液等)就形成原电池,就能进
行原电池的电化学作用。
如图铜板上一个铁铆
钉,铁为负极(阳极),
铜为正极(阴极),两极
上发生的反应如下:
41
负极(阳极)进行氧化反应:
正极(阴极)上可发生不同的反应:
(1)氢离子还原为H2(g)析出,此即为析氢腐蚀。
(2)氧气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此即为吸氧腐蚀。
两者比较,φ2比φ1大得多,从电极电势的角度看,反应(2)比反
应(1)容易发生。所以,O2 存在时,Fe 的腐蚀更严重。
42
pH can attain 3.5 ~ 4
Mechanism of pitting corrosion of metal
43
一般工业生产中钢铁在大气里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假如铁
完全浸没在硫酸溶液中,则氢离子被还原的可能性比氧气大,此时就
可能产生析氢腐蚀(如酸洗)。
由于工业上所用金属常常不纯,所以杂质的存在就可能造成微电
池。再由于金属表面上的浓差,也可造成微电池。
二个铁板,A上氧含量多,B上含氧量少,则 A 成为阴极,B 成为
阳极。
阳极(B)
阴极(A)
结果:氧含量少处,局部腐蚀严重(阳极),此可解释为什么在裂缝
或螺钉接头处往往腐蚀严重。
44
2、金属的防腐
(1)非金属保护层
这些保护层必须完整时才能起保护作用。
(2)金属保护层
若镀上的金属有较负的电极电势,如锌镀在铁上,锌为阳极,
铁为阴极 —— 阳极保护层。
若镀上的金属有较正的电极电势,如锡镀在铁上,锡为阴极,
铁为阳极 —— 阴极保护层。
这两种镀层完整时一样。而当镀层破损时,阴极金属加速了
阳极金属的氧化,阴极保护层加速了铁的腐蚀。
(3)电化学保护
a . 保护器保护
将电极电势较低的金属和被保护的金属连在
一起,构成原电池,电极电势较低的金属成为阳
极而氧化腐蚀,保护了阴极金属,这种保护又称
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45
b . 阴极电保护
将负极接在被保护的金属上,使它成为阴极,正极接
到废铁上,而成为阳极,腐蚀了废铁,保护了设备。
c . 阳极电保护
由于金属可以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所以也可以在
电流的作用下钝化,将正极接在被保护的金属上造成
金属钝化。
AB 为活化区,此时 Fe → Fe2+ + 2e
–φ
_
0
BE 为钝化区.
A
E
活
化
区
B 点为钝化电位,
B
钝
化
区
+
F
过钝化区
C
E 点 金属处于稳定的钝态.
只要维持EF之间的电位,金属处于
稳定的钝化状态;
FC 称过钝化区,此时 Fe 以高价离子
进入溶液(如达到氧的析出电位,就发
生析氧反应)。
46
(4)缓蚀剂法
在腐蚀介质中,加入少量这种物质就能减小腐蚀速度,
这种物质称为缓蚀剂。
a . 无机缓蚀剂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用得较多。如铬酸盐,重铬酸盐,
磷酸盐,硫酸氢盐,它们主要在金属表面形成
一层氧化膜或沉淀物。
如铬酸钠
硫酸锌
2Fe + 2Na2CrO4 + 2H2O → Fe2O3 +Cr2O3 +4NaOH
O2 + 2H2O +2e → 4 OH-
Zn2+ + 2OH- → Zn(OH)2 ↓
保护膜
硫酸氢钙 Ca2+ + HCO3- + OH- → CaCO3 ↓ + H2O
聚磷酸盐能形成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 [Na6CaP6O18]mn+ [配离子]
47
b . 有机缓蚀剂
在酸性介质中,一般采用缓蚀剂,一般是含 N,S,O 的有机
物。如乌洛托品 [六次甲基四胺 (CH2)6N4 ],乌洛托品与苯胺的缩合
物,苯基硫脲等。它主要是吸附在阴极表面而增加氢超电势,所以
防碍氢离子的放电过程,而使金属溶解速度减慢。
c . 有机缓蚀剂中还有一类气相缓蚀剂
其蒸汽能溶解在水膜中,而改变介质的性质,起到缓蚀作用。
如亚硝酸二环己胺[(C6H11)2NH2NO2] , 碳酸环己胺[C6H11NH3CO3] ,
亚硝酸二异丙胺[(C3H7)2NH2NO2]
48
金属腐蚀的危害甚大,但也有金属腐蚀进行生产。如用 FeCl3 溶液制
取印刷电路。
且两者差别较大(越小越易氧化)
所以,Fe3+ 使铜溶解。
说明:
金属铁能使 Cu2+ → Cu
金属铜能使 Fe3+ → Fe2+
49
§10.5 化学电源
化学能(如燃料燃烧反应)→热→机械能→电能,此过程能量
损失60%~90%。
若应用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理论转化率可达90%,实
际转化率达70%以上。
1、一次电池 又称原电池,属化学电池,电池中活性物用完后电池
即失效。一般的干电池即属此范畴。
a . 锌锰干电池
Ⅰ. 氯化铵型
(一)Zn∣NH4Cl(26%) + ZnCl2∣MnO2+C(+)
反应:负极 Zn→Zn2++2e
正极 2MnO2 + 2H2O +2e → MnOOH + 2OH-
电解液中离子反应:
Zn2++ 2NH4Cl + OH- → Zn(NH3)2Cl2 + 2H2O
电池总反应:
2MnO2+Zn+2NH4Cl → 2MnOOH + Zn(CH3)2Cl2
开路电压1.45~1.50V,在有效放电期间电压比较稳定,电池防腐性能较差。
50
Ⅱ. ZnCl2 锌锰电池
基本结构同上,但电解液不同,ZnCl2型以ZnCl2为主,掺入少量
NH4Cl 甚至无NH4Cl,而加少量ZnO。
电池反应:
负极: 4Zn → 4Zn2+ + 8e
正极: 8MnO2 + 8H2O + 8e → 8MnOOH + 8OH-
电解液内: 4Zn2++ H2O + 8OH-+ ZnCl2 → ZnCl2 · 4ZnO · 5H2O
总反应:
8MnO2 + 4Zn +ZnCl2 +9H2O→ 8 MnOOH + ZnCl2 · 4ZnO · 5H2O
NH4Cl型 电池反应中阴极反应消耗H2O,但电解液反应又生成H2O,
水分正好平衡。当锌皮消耗产生破洞时,电解液可以漏出。
ZnCl2型
阴极反应消耗H2O,电解液反应使水变成结晶水,总反应
消耗水。所以此类电池防漏性能较好。
b . 碱性锌锰电池
(-) Zn∣KOH(l)∣MnO2 + C (+)
51
负极:
Zn+2OH- → ZnO+H2O+2e
正极:
MnO2+2H2O+2e → Mn(OH)2+2OH-
总反应: Zn+MnO2+H2O → ZnO+ Mn(OH)2
这类电池在体积小,重量轻,要求大电量,大容量,宽温度使
用等方面都优于一般锌锰电池。
2、二次电池 又称蓄电池
a . 铅酸蓄电池
负极为海绵状铅
铅锑合金方形格子板上覆
盖一层Pb
正极为氧化铅
铅锑合金方形格子板上覆
盖一层PbO2
电解液为硫酸,一般浓度为 27%~ 39%
比重 1. 2 ~ 1. 3,以惰性多孔材料作隔板 (木材,
多孔橡皮,或 高分子材料)
电池式:
Pb+PbSO4∣H2SO4∣PbO2+Pb
52
阳极反应: Pb+SO42- → PbSO4+2e
阴极反应: PbO2+4H++SO42-+2e → PbSO4+2H2O
电池反应:PbO2+Pb+2H2SO4 = 2PbSO4+2H2O
当电解质H2SO4 比重为1.25~1.28时,理论电压为2V,电池放电电
压降至1.8V时, 应停止放电, 进行充电。充电反应是放电反应的逆反应。
蓄电池充放电曲线
至此 PbSO4的量已不多,再继续充电必须加
大电压,当加大到 2~3 V时,阳极产生 O2,
E
阴极产生H2,充电应停止,否则会减小电池
充电
容量。
平均充电电压
放电
平均放电电压
t
当正极 PbO2 ,负极Pb均转化为PbSO4 ,电解
液中H2SO4 浓度变稀时,平衡电压下降,电极
孔隙被PbSO4覆盖 (不导电),此时极化严重,
电压明显下降。若过量放电可引起PbSO4 结晶
53
增大,以后充电时就不能恢复。
b . 爱迪生镍、铁电池
负极 Ni(OH)3
电解液是 20 %KOH(aq)
正极 Fe
电池式 (-)Ni + Ni(OH)3︱KOH(20%)︱Fe(+)
阳极反应
Fe +2OH-→ Fe(OH)2 + 2e
阴极反应
2Ni(OH)3 + 2e → 2Ni(OH)2 + 2OH-
总反应
Fe + 2Ni(OH)3 → 2Ni(OH)2 + Fe(OH)2
若把 Fe 阳极换成镉,就成为 镍镉电池。
其总反应为
Cd + 2 Ni(OH)3 → 2Ni(OH)2 + Cd(OH)2
这类电池电解液浓度不变化,仅起到传递OH-离子的媒介作用,无
论超充电,低充电或放电,都不会损害或失去电容量。所以,它广
泛应用于高强度,维护简单的场合。
c . 银锌蓄电池
阴极:过氧化银(银氧化制备)
电解液为40%KOH加锌酸钾组成。
阳极:多孔锌板
54
(-)Zn∣KOH(40%) ∣Ag2O2+Ag(+)
电池式
阳极反应
2Zn+4OH- → 2Zn(OH)2 + 4e
阴极反应
Ag2O2+2H2O+4e → 4OH-+2Ag
总反应
Ag2O2+2H2O+2Zn → 2Zn(OH)2+2Ag
银锌电池体积轻巧,能输出大电流,并且低温时仍能保持良好
的电流输出。
3、燃料电池
特性和种类
常温
中温
高温
液体和气体两类
名称
燃料
电解质
运转温度
联氨空气型
甲醇空气型
氨—氧气
氢—氧气
联氨
甲醇
氨
氢
KOH
KOH 、 H2SO4
KOH
KOH
常温
~
100℃
磷酸型
氢
H3PO4
170~220℃
熔融碳酸盐
水,一氧化碳
Li2CO3,CaCO3
等混合物
~650℃
固体电解质
氢,一氧化碳
金属氧化物
~1000℃ 55
氢氧燃料电池
正极 O2+4H++4e → 2H2O
负极
2H2 → 4H++4e
总反应 2H2+O2 → 2H2O
p. 141 图10.10
氢- 氧燃料电池示意图
甲醇燃料电池
碱性介质
正极
3O2+ 12H++ 12e → 6 H2O
负极
2CH3OH + 16OH- → 2 CO32- +12H2O + 12 e
总反应 3 O2+ 2 CH3OH + 2OH-→ 2 CO32- + 6H2O
酸性介质
正极
3 O2 + 12 H++ 12 e → 6 H2O
负极
2 CH3OH + 2 H2O → 2 CO2 +12 H++ 12 e
总反应
3 O2 + 2 CH3OH → 2 CO2 + 4 H2O
p.142 表10.4 燃料电池的理论热效率
rGm
100%
r Hm
56
锂电池
57
负极:石墨
Intercalation material
Layered structure of graphite
packing state: ABABAB
58
59
§10.6 电有机合成简介
习题:P150 1,2,3,4,5,9,10,12,15,18,22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