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生理基础(第七章)应荣华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注意的生理基础(第七章)应荣华
第七章 注意的生理基础
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对大脑
信息的有效加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可
以使人脑选择并维持对一定信息的精确加工,对心
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与行为控制起调节与监督作用。
因此,注意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一直是心理学所
探究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特征----选择性和集中性
人在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他的对象。
人选择好后就对这个对象全神贯注,体现了它的集中性。
(二)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
(无意注意)---无目的性、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
引起的原因有客观也有主观,客观上源于刺激物本身的
新奇、强度、运动变化;主观上源于本人的状态,如需要
和兴趣、心境、主观期待等。
2、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
二、注意的生理基础
(一) 朝向反射
朝向反应(orientating reflex)是由环境中的新异性刺激所引
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
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并通过眼、耳等感官
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应可以看成是注意的初级形
式——无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脑功能变化
运动功能变化
知识窗7-1
朝向反
应最早由
经典神经
生理学家
巴甫洛夫
在20世纪
初发现。
朝向反射的发现
他实验室的助手训练狗形成了对
声音的食物性条件反射。事后,请巴
甫洛夫去参观指导。奇怪的是每当巴
甫洛夫一出现,实验动物已经建立的
条件反射明显受到抑制。
巴甫洛夫推测,他的出现作为一种
新异刺激(陌生人),实验动物对这种
新异刺激产生了一种特殊反射,并抑
制了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把这种特殊的反射称为朝向反射,并
认为这是人和动物所共同具有的一种
反射。
(二)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
优势原则:当机体把某种事物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时,该事物在大脑
皮层上引起一个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对
皮层其他区域的兴奋起抑制作用。
当新的强烈刺激出现时,优势兴奋中心便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这
种新的强烈刺激的皮层代表点,这便是注意转移的机制。
(三)注意的生理基础
研究显示,中脑网状结构、丘脑、额叶、边缘系统等结
构与注意过程有关。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斯金纳、英令)
朝向反射可以解释无意注意的生理机制。对有意注意
生理机制,以及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之间相互关系,在20世
纪70年代形成了丘脑网状核闸门控制理论。
这个理论以神经生理学关于网状非特异系统的机能为基
础,认为中脑网状结构弥散地调节着脑的活动,是无意注意
产生的基础;而额叶—内侧丘脑系统对无关刺激引起的神经
信息发生抑制作用,从而选择性调节有意注意。在无意注意
与有意注意的两个机能系统中,丘脑网状核起着闸门作用,
调节着选择性注意机制。
特异投射系统,各种感觉神经冲动分别沿着各自的途径传入
大脑皮层。比如:视觉的传导途径是: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初
级视皮层。
网状非特异投射系统 包括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和丘脑非特
异投射系统。各种感觉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受器,转变为神经冲动后沿特
异感觉通路向高级中枢传递,与此同时还发出侧支将神经信息传至网状
非特异投射系统,对脑的各级中枢发生着非特异性的调节作用。
网状非特异系统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水平发生弥散性调节作用。
其中,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使广泛皮层区发生去同步化的兴奋作用,
而丘脑非特异系统则维持脑自发的同步化节律。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
统和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之间发生着平衡作用。
丘脑网状核是脑干网状结构向丘脑的延续。丘脑网状核
并不直接发出向大脑皮层的投射纤维,它接受从大脑皮层来
的下行纤维联系,并发出纤维达丘脑特异性感觉接替核,也接
受中脑网状结构的传入。因此,丘脑网状核可以聚合大脑皮
层与脑干网状结构来的神经冲动,并影响丘脑特异感觉接替
核的活动。
额叶-丘脑系统对丘脑网状核具有兴奋性作用。
中脑网状结构对丘脑网状核起抑制作用。
丘脑网状核就像闸门一样,对感觉接替核
进行调控,从而调节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
意过程。
知识窗7-2
顶叶在注意定向中的作用
单侧忽视症是一种常见的由
一侧半球受损,特别是左半球顶
叶皮层损伤导致的神经心理功能
障碍。
这类患者在线条平分任务、
划消任务和图画摹写等多种测验
中不能察觉和定向受损半球对侧
空间出现的刺激,也不能对它们
做出反应,而且没有初级运动或
感觉皮层的功能受损,因此一般
认为是空间注意定向机制的障碍
所致。
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
(一)、一般概述
儿童的智力正常,但会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不分
场合的外显行为过度、情绪冲动等一组症候群。
不专注。
通常出现于童年
早期阶段,是慢
性的、长期的。
外显行为有:
行为抑制困难或冲动。
多动。
适应行为习得缺陷。
成就表现不稳定。
早期把这种儿童行为问题确定为“多动症”。20世纪50年代的研
究发现,过度活动和冲动行为并不是这类儿童问题的共性,可能是因
儿童产程或早期的轻度脑损害所致,所以又称为“轻度脑损害”。
由于进一步研究也未发现有较多病儿真正出现脑损伤,因而
又以“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isorder:MBD)取代
。近期的临床研究基本同意,注意缺陷是这类儿童的共同突出
问题,故称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此病患病率为1.5-10%(国内),男童与女童之比为2-9:1
,起病年龄小于6岁。
(二)、可能原因
1、遗传学方面;
遗传倾向明显,比如:单卵双生子(双胞胎)同病率高达51-64%;
2、患儿大脑发育迟缓方面;
脑电活动异常,患儿大脑前额叶的θ波、δ波增多,β波减少,尤其是
在认知活动中总缺乏14赫兹以上的β波活动,这可能与大脑发育成熟延迟
有关 。
3、神经递质及有关酶的研究:
一些研究报告患儿的血或尿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的功能低
下,而5-羟色胺(5-HT)活动亢进。还有研究表明血小板中的单胺氧化酶及血
浆中的多巴胺-β羟化酶在多动伴品性障碍的儿童会降低。不过,以上报道
还需进一步确认。
4、各种生理因素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到儿童机体的发育。
母亲在怀孕、分娩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药物使用、难产等,还有外在因素
比如家庭暴力、教育不当等。
总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不是由单一因
素所造成的疾病,可能是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
素和社会问题协同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由
于主导原因不同,患而可能有不同的伴随障碍—
—如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学习困难;以及症状
学特征——如多动、冲动、注意缺陷的差别。
知识窗7-3
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的治疗
1、药物治疗:如哌醋甲酯、苯异妥因、苯丙胺等。小剂量、周
日和节假日停药、6岁前与青春期后不用药。药物可以改善患儿的注
意障碍。
2、心理治疗:对无明显心理因素者采用系统心理治疗无明显效
果。但对患儿本人和家庭的社会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咨
询、行为矫正或家庭治疗有帮助。
3、教育:对于患儿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多动、易激惹、自尊
心低下等特点,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是有效果的。
(1)应明了患儿的疾病性质,寻觅及去除可能的致病诱因,不要歧视
、粗暴、打骂。要耐心,发现其优点及时表扬,以利于提高自尊心。
(2)对过多的精力要予以出路,如安排一些户外活动,打球、跑步等。
(3)订立简单规矩,从小培养一心不二用,如吃饭时不看书,做作业时不
玩玩具等。规矩要简单明了。
(4)对于打架伤人等攻击行为,以及毁物等破坏行为应严加制止,不可袒护。
(5)条件允许学校可采用小班上课,加强个别辅导。
(6)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总之,教育要持之以恒,有信心、耐心,
坚持数年,对于提高自尊心和提高学习成绩会
有明显效果。
知识窗7-4
巴特林综合征:同时注意多个物体的障碍
当呈现两个或更多的物体时,如:一把梳子、一个刷子和一支
钢笔,他们会报告只看到这些物体中的一个。即使这些物体离得
很近或相互重叠,他们也只会报告一个。
此病是双侧后部顶叶和外侧枕叶的受损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