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旅游者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4、旅游者

第三章
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旅游统计
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悉国内
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
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
义,了解旅游者的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
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联盟的解释
二、罗马会议定义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概念性定义

“旅游者就是离家外出到异国他乡旅行
访问的人,这些人外出的目的可以是为
了消遣,例如观光,度假等,也可以是
非消遣性的公务、会议、探亲等,但一
般不包括就业和移民等目的。”
一、国际联盟:

“国际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
问超过24小时的人。”
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而出国
旅行的人。
 (2)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
旅行的人(包括科学、行政、外交、宗教、体
育等会议或公务)
 (3)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 (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
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足24h的人,也看
作旅游者)

不包括:





(1)到某国就业谋职的人,不管其是否订有
合同;
(2)到国外定居者(偷渡客、政治避难者);
(3)到国外学习、寄宿在校的学生;
(4)居住在边境地区、日常跨越国境到邻国
工作的人;
(5)临时过境但不作法律意义上停留的人,
即使在境内时间超过24h也不算旅游者。
二.罗马会议对游客(visitor)的定义

游客:旅游者(国际)+短程游览者
旅游者:到一个国家短期访问至少逗留
24小时的游客,其旅行目的可分为以下
之一:
 (1)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
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
 (2)工商业务、家务、公务出使、出席
会议。

短程游览者(一日游游客):到一个国
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h的游客
(包括海上巡游中的来访者)。
三.世界旅游组织(WTO)定义

1991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在加拿大召开
的旅游统计国际大会上,对国际旅游和
国内旅游都要涉及到的居民、游客、旅
游者、当日游客等一些旅游基本概念重
新做了定义,并于1993年3月决定世界各
国统一采用这些定义。
(Ⅰ)国际旅游
(1)居民-----如果一个人在他到另一个
国家不满一年以前在前一个国家生活了
至少一年或连续12个月,他被认为是前
一个国家的居民。
 (2)国际游客----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
的国家以外的另一个国家旅行,连续停
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
了从访问国家获得经济利益。

国际游客又可以分成两类:
(3)国际旅游者(过夜者)-----在访问
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
停留一夜的国际游客(并非必须在收费
住宿设施中过夜)。
 (4)国际一日游游客(same-day visitor)
-----未在访问国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
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
我国的统计口径
我国国家统计局于1979年对海外游
客做了如下规定:

海外游客系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
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
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
华侨、港澳台同胞。
海外游客又可以分成两类:
(1)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
设施内过夜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
(过夜游客)。
 (2)海外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大陆旅
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海
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
下列八种人不属于旅游者: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
的党、政、军、议会代表团成员;
 外国驻华使馆人员;
 常住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等;
 乘坐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游客、机组人
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以及
船员;

边境地区来往的边民;
 归国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 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
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
 归国的我国的出国人员。

(Ⅱ)国内旅游
(1)居民-----如果一个人在到本国内另
一个地方不满6个月以前在前一个地方连
续生活了至少6个月,他被认为是前一个
地方的居民。
 (2)国内游客----国内居民到他通常环
境以外的国内另一个地方旅行,时间不
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
地获得经济利益
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成两类:
(3)国内旅游者-----在访问地的某个公
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
内游客。
 (4)国内一日游游客-----未在访问地的
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内游客。

我国的统计口径

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
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
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
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
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
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
获取报酬的人。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成两类:
国内旅游者定义为:大陆居民离开长住
地在大陆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
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
内游客。
 一日游游客的定义为:我国大陆居民离
开长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
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
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

国内游客应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一年以上的外
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但不包括: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国家机关部以上的领导;
●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调遣的武装人员;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
我国的统计口径 (国际旅游)
我国国家统计局于1979年对海外游
客做了如下规定:

海外游客系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
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
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
华侨、港澳台同胞。
海外游客又可以分成两类:
(1)海外旅游者: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
设施内过夜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
(过夜游客)。
 (2)海外一日游游客:未在我国大陆旅
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日往返的海
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
下列八种人不属于旅游者:
应邀来我国访问的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
的党、政、军、议会代表团成员;
 外国驻华使馆人员;
 常住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等;
 乘坐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游客、机组人
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以及
船员;

边境地区来往的边民;
 归国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 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
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
 归国的我国的出国人员。

我国的统计口径 (国内旅游)

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
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
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
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
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
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
获取报酬的人。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成两类:
国内旅游者定义为:大陆居民离开长住
地在大陆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
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
内游客。
 一日游游客的定义为:我国大陆居民离
开长住地10公里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
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
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
国内游客应包括在我国境内长住一年以上的外
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 但不包括: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国家机关部以上的领导;
●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调遣的武装人员;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
第二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人都有外出旅游度假
的权利,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几乎每年都会
外出旅游观光或度假,但有的人却从未有过
这样的经历。这就说明,并非人人都可自动
成为旅游者。
 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是需要具备一
定条件的。这些条件也被称作是影响或决定
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

特别需要说明的:

由于因商务、公务或会议之类的原因而前往异
国他乡的旅游活动都属因公的差旅性外出,都
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或上司的派遣,因此这类活
动通常不会为个人方面的因素所影响。

所以,在世界各国的旅游研究中,人们在讨论
影响旅游需求产生和实现的个人因素时,都是
针对非差旅性旅游而言,即都是针对消遣性旅
游和因私的家庭及个人事务性旅游而言。

个人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实现,至少需要
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个人条件。从客观
上讲,一是需要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
二是需要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从主观
上讲,则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
第二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一、支付能力(可随意支配收入)
二、闲暇时间
三、其他影响因素
一、支付能力(可随意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指个人或
家庭的收人中扣除全部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
部分。
 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
(discretionary income):总收入扣除全部纳
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人寿保险、退休金、失
业保险等),以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消费部分
(衣食住行等)之后余下的部分。

支付能力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1.支付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
 2.支付能力影响游客在旅游时游客的消
费水平;
 3.支付能力影响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消
费结构;
 4.支付能力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及旅
行方式的选择;

1.支付能力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
当一个家庭的收入尚不足以满足购买基
本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时,该家庭很少会
外出旅游。然而一旦这个家庭的收入水
平超过这一临界点,该家庭用于旅游的
消费便会增加。
 当然,这一收入临界点在各国并不相同。

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这一临界
收入约为15000美元/年(这意味着,家
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 000~5 000美元
/年)。

美国调查统计局、美国旅游资料中心以
及很多市场调研公司的调查结果都表明,
人们的外出旅游活动与家庭收入水平有
着直接的关系。

例如在80年代初期的美国,年收入在
1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度假的可
能性比年收入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大2倍;
年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外出旅游
度假的可能性更高,相当于年收入在
5000美元以下家庭的5倍。

魏向东版93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800~10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
游动机;4000~10000美元,将产生邻国
旅游动机;超过10000美元,将产生全球
旅游动机。
附1:各类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按世界银行标准,人均 GDP
 800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或地区;
 800—3000美元为中下等收入国家或地
区;
 3000—9000美元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
区;
 9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或地区。
2.支付能力影响游客在旅游时游客的
消费水平(消费额)

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不仅仅在于一
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何种水平便可
满足外出旅游所需具备的经济条件,而
且还在于超过这一临界水平之后,每增
加一定比例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旅游度
假的消费额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
据英国有关部门估测,旅游消费的这种
收入弹性系数为1.5。国际官方旅游组
织联盟(世界旅游组织前身)则估测这一系
数为1.88,也就是说,可支配收入每增
加1%,旅游消费便会增加1.88%。
3.支付能力影响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结构
 收人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
旅游消费水平,而且还会影响到
人们的旅游消费构成。
 4.此外,支付能力还影响游客
对旅游目的地及旅行方式的选
择;

总之,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而可
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则决定着一个人或
家庭的旅游支付能力。它影响着一个人
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
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旅游者在外旅游期
间的消费构成,并且还会影响到旅游者
对旅游目的地及旅行方式的选择,等等。
所以,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
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
闲暇时间--自由时间或可随意支配时间
很多事实证明,有些人虽然具备了足够
的支付能力,但却依然不能实现外出旅
游。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忙
于事务而不得脱身。
 因而,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也就成了一
个人产生和实现其旅游需求所必须具备
的又一基本条件。

以就业人员的情况为例,人生时间由以下5
个部分构成:





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
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
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
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
闲暇时间
1.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

例如我国目前实行的每周5天、每天8个
小时的法定工作时间。这部分时间显然
由不得个人随意支配。
2.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

例如必要的加班加点,必要的第二职业
工作时间,等等。这部分时间同样也由
不得个人随意支配。
3.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

例如吃饭、睡觉,等等。这部分时间的
付出更是不可避免,否则一个人将无法
维持其生命。
4.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

例如出席必要的社交约会、学校召开的
学生家长会,等等。这部分时间也容不
得个人随意支配,除非你是一个对子女、
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甚至对你自
己不负责任的人。
5.闲暇时间

亦称自由时间或者可随意支配的时间,
因为只有这部分时间才是可由个人随意
支配的时间。
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闲暇时间就是指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其他必须占
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
于消遣娱乐或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
他事情的时间。简言之,闲暇时间就是
指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的自由时间。

闲暇时间固然是产生和实现个人旅游需
求的必要条件,但是,这并非是说任何
闲暇时间都可用于参加或完成旅游活动,
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才有
可能实现外出旅游。所谓拥有足够的闲
暇时间,通常是指拥有一定数量并且连
续集中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的分布情况可划分如下:

每日闲暇

每周闲暇

公共假日(法定假日)

带薪假期(paid holiday)
1.每日闲暇

这部分闲暇时间过于零散,虽可用于开
展娱乐和休息,却无法用于外出旅游。
2.周末闲暇

目前,我国也已实行每周5日工作制,周
末休假时间为2天。此间闲暇时间比较集
中,在其他旅游需求条件同时具备的情
况下,可用于开展近距离的周末度假或
一日游。
3.公共假日
各国公共假日的数量不一,大都与各国民族传
统节日的多少有关。1999年--2007年底,我国
的公共假日包括国庆节、“五一”劳动节和元
旦、春节。西方国家中最典型的公共假日是圣
诞节和复活节。
 节日期间往往是家人或亲友团聚活动的好时机,
特别是连续2~4天的公共假日期间,往往是人
们外出探亲访友或旅游度假的高峰时间。

4.带薪假期

目前,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大都有立
法规定对就业员工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
表3-2 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工作周和假日
情况(P94)

总之,旅游需要有时间,对于就业在职
人员来说,需要有足够数量而且比较集
中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
虽然并非所有的闲暇时间都可用于旅游,
但从旅游需求理论概括而言,闲暇时间
乃是实现个人旅游需求不可缺少的重要
条件。
三、其他影响因素
1.健康状况
2.家庭拖累
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家庭生命周期专指家庭从建立到解体之
间所呈现的循环、变动过程。
 消费者的家庭状况,因为年龄、婚姻状
况、子女状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
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消费者的行为呈现出不同的主流特性。

1、单身阶段:

处于单身阶段的消费者一般比较年轻,
消费观念紧跟潮流,几乎没有经济负担,
注重娱乐产品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消
费。就旅游活动而言,活跃、好动、寻
求刺激、有旅游动机,但收入普遍较低。
2、新婚夫妇:

经济状况较好,具有比较大的需求量和
比较强的购买力, 就旅游活动而言,新
婚夫妇是蜜月旅游的主体。
3、满巢期(I):

指最小的孩子在4-6岁以下的家庭。 这类
家庭很少外出旅游。
4、满巢期(II)

孩子上学至其结婚之前,父母收入中
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子女教育,但有的父
母收入很高,也可能外出旅游。但旅游
目的地的选择多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见,
多选一些教育性的目的地 。
5、空巢期(I):

指子女已经成年并且独立生活(或结婚
或没有结婚),但是家长还在工作的家
庭。处于这一阶段的消费者经济状况最
好,父母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
6、空巢期(II):

指子女独立生活,家长退休的家庭。父
母退休,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都
比较多,也很想到外面看一看,只要身
体许可都愿意旅游。这部分人被称作
“银色阶层”,在淡季吸引这部分人很
有潜力。可以成为解决季节性旅游问题
的好途径。
旅游倾向同各种因素关系表
社会经济、个人因素
对旅游倾向的影响
收入
积极影响
家庭户主学历
积极影响
家庭户主职业
积极影响(职业的社会地
位)
带薪假期
积极影响
户主年龄
消极影响
生命周期
消极影响(婴幼儿拖累)
性别
男性比女性积极
第三节

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除了要受前述
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要为其主观因素
所决定。这里所说的主观因素便是旅游
动机。

一、旅游动机
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一、旅游动机
动机就是激发个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凡是引
起个体去从事某项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
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愿望或志愿,都叫做
这一活动的动机。
 旅游动机也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
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
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
理动因。

(一)需求层次论

自我实现的需要

受尊重的需要

爱的需要

安全需要
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
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
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
 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财产安
全的需要。
 前两者属于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
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 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
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
需要。
 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能力,
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


经过分析,人们外出旅游,大多出于受
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二)其他需要

1、探新求异的需要。

2、逃避紧张现实,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

产生旅游动机可能源于上述需要的某一种,也
可能出于其中两种或多种需要。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罗伯特·W·麦金托什
•
•
•
•
身体方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人际方面的动机
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1.身体方面的动机

包括度假休息、参加体育活动、海滩消
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保健有
关的活动。另外,还包括遵医嘱或建议
作异地疗法,洗温泉、矿泉,作医疗检
查,以及类似的疗养活动。

属于这方面的动机有一个共同点,即都
是通过与身体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人们为了解除身体的疲劳、精神的疲惫
和心理压力,产生了旅游动机,通过到
异域的宽松环境中开展与身体锻炼和保
健有关的活动来消除紧张。
2.文化方面的动机

这方面动机的特点是,希望了解异国他
乡的情况,包括了解其音乐、艺术、民
俗、舞蹈、绘画及宗教等。出于这种动
机而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被称之为文化
旅游。国外也有人把出于这种动机的外
出旅游活动称之为“软探险”旅游。
3.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

这是人们出于为了满足自己进行社会交
往,保持与某些异域人群接触的需要而
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类型,包括希望深
入他乡接触民众、探亲访友、逃避惯常
的微社会环境、结识新朋友等等。
4.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
这方面的动机主要关心个人成就和个人
发展的需要。属于这类动机的旅游包括
事务、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癖好
及求学等类型的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
旅游可实现自己想要被人承认、引人注
意、受人赏识、获得好名声等愿望。
5.购物方面的动机

在促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中,的确有
时也存在诸如购物之类的外在需要动因。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心理类型
 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 年龄
 性别
 微社会环境

1、心理类型

帕洛格根据人们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个
性心理特点,将其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
理类型。

这五种心理类型分别称之为自我中心型、
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
多中心型。
斯坦利 · C · 帕洛格心理类型模式
中间型
近自我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
近多中心型
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
心理类型属于自我中心型的人,其特点
是思想上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
险。行为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活
动量小,喜欢熟悉的气氛和活动。
 因此他们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
择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
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是倾向于选
择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

多中心型

属于这一心理类型的人其特点是思想开
朗,兴趣广泛多变。行为上表现为喜新
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
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和相处。
因此多中心型的人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
选择那些距离遥远、文化差异大的陌生之地,
特别是不愿意随大流去那些脍炙人口的旅游热
点。
 他们虽然也需要旅游业为其提供某些最基本的
旅游服务如交通和住宿服务等,但更倾向于有
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并且有些人甚至会尽
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旅游企业的旅游服务。

中间型

中间型属于表现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
这种心理类型的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选择
通常没有什么苛求,但一般都避免选择
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
区。
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

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则分别属于
两个极端类型与中间型之间略倾向于各
极端特点的过渡类型。
这一模型显示,属于中间型心理类型的
人居绝大多数,而属于自我中心型和多
中心型这两个极端心理类型的人数在人
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即所谓中间大、
两头小的正态分布。
 它还反映出,在这个心理类型连续系统
上,一个人的心理类型距离多中心型越
近,其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
2.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

文化水平通常与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
有关。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对外界信息的了解
与兴趣,从而会影响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文化知识的提高
有助于增加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从而易
于诱发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另
一方面文化知识的增多有助于克服对异
国他乡陌生环境的心理恐惧感。
2.年龄

年龄对旅游动机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两个
方面:一是年龄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
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从而
制约着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二是年龄的
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体力的差异,从
而也会制约人们的需要和动机。
3.性别

性别差异对需要、乃至对行为动机的影
响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
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例如体力)
的不同;第二,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
家庭中扮演角色的不同。
4.微社会环境

微社会环境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所经常接触的人际环境或人群,例
如所经常接触的家人、亲友、同学、同
事、街坊邻居等人群。这一因素的作用
也会影响个人的需要和动机。

实际上,这些因素都是在综合起作用,
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旅游动机。

一个人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些客观条件和
主观条件才能成为旅游者,实现其旅游
需求。从另一角度讲,所有这些因素亦
都可构成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的障碍因
素。只有这些障碍因素全部克服之后,
才能真正实现外出旅游。
第四节 旅游者类型
按地理范围划分:国内、国际、洲际、
环球等;
 按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散客(自助);
 按计价方式划分:包价、非包价;
 按消费水平划分:经济型、大众型、豪
华型

按基本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类型

消遣型旅游者

差旅型旅游者

个人和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消遣型旅游者的特点
1.在全部外出旅游者中比例最大;
 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较强;
 3.对旅游目的地、旅行方式、出发时间
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
 4.在旅游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 5.大多对价格比较敏感。

差旅型旅游者的特点
1.旅游者人数缴少,但出行次数频繁;
 2.出行没有季节性;
 3.对目的地的选择自由度较小,甚至根
本没有选择余地;
 4.强调旅游的舒适、方便,消费较高;
 5.在价格方面不太敏感

个人和家庭事务型旅游者的特点

1.出行时间上,传统节假日是高峰期,
不太可能利用工作出行或带薪假期;部
分特殊情况季节性不强;

2.因为多为自费,对价格敏感;

3.目的地自由选择空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