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中的三个核心问题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学校发展中的三个核心问题

学校发展中的三个核心问题
刘献君
高等学校管理中的五个基本要素:
 理念
 制度
 队伍
 资源
 文化
学校发展中要重点抓住三个方面:
 学科专业建设
 教学改革
 管理创新
一、学科专业建设要实现重点突
破,重点跨越

学科专业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
了一所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水平、
办学特色和学术地位。

学科专业是大学的基本元素。
1、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
学科——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
专业——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
课程——学生所应该学的各种教学科目。
“跑马道”。

学科专业——强调专业以学科为基础,
落脚是专业。
学科与专业的联系:

都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都与一定的知识相联
系,都以一定的组织结构为依据,都是师生活
动的主要领域。

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运用。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
(1)构成元素不同:知识单元;课程。
(2)核心不同:科研;教学。
(3)发展动力不同:多元;社会需要。
(4)适用范围不同:研究生教育;本、专科教育。

学科专业建设从建设主体来看,有学校、学科群、
学科(专业)点三个方面,三者应明确各自的任
务,各有各的重点,干自己该干的事。

学校层面应该抓目标、结构、重点、资源、评估
五个方面。学科(专业)点层面(院系)应该抓学
科(专业)方向、队伍、项目、基地四个方面。
学科群则介于两者之间。
2、学校层面应做的工作
(1)目标

美国西北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每个学科进入美国
该学科的前10名。
(2)结构

单科、多科、综合。

同济大学:建筑、汽车、生命科学三足鼎立。

人民大学: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

黑龙江科技学院:树状结构。
(3)重点:

重点跨越(标杆)。

徐州医学院(麻醉)

洛阳工学院(轴承)
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
(4)资源:

寻找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5)评估:

上海交大学科中长期评估。
3.院系层面学科(专业)点应做的工作
(1)学科(专业)方向。(基础)

重点突破。

选择学科(专业)方向应注意:主体、特色、
生长点、协调。

我校文科发展的经验。
(2)队伍。(关键)

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梯队。

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护短。
(3)项目(依托)

有了大项目,才有大成果,才有大奖,才可能
产生出院士。
(4)基地(载体)

建立学科平台,资源共享。
4、学科专业建设的阶段性




起步:十年左右
发展:十年左右
提高:十年左右
在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发展中,每一代人(每
一届班子)只能做他所能够做的事。因此,在
学科专业建设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历史方位、
把握学科专业建设所处的阶段,适时调整发展
思路,采取重大措施并狠抓落实。
二、教学改革要从基本抓起
评估听课的感受:“老师讲课
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课是
一场好课”;“学生眼睛不亮”。
“课程建设无奇迹”,要回到基础,把
握基本方面,研究教师、学生、教材、
教法。
1、教学方法——关键是针对性。
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

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灌输式多,参与式少;
结论型多,问题型少;封闭式多,发散式少。

鲜花与面包。

“修辞立其诚”。

“备课先备学生”。
2.教学内容——科研是源,教学是流

培育学生——教师的第一学术责
任

学术研究——把握学科前沿。

教学研究——把握教学规律。
3、教学观念

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

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

“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
1 ) .“教学神圣”。
在确立教学中心地位的过程中,南开大
学提出了“教学神圣”的理念。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
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教育规划纲要)
“人只有依靠教育人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
育的结果。”(康德)
“多建一座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他们生活得四平八稳,却总在改变别人的
命运。”(某学生)
2 ) .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
教学”。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
和“无教育的教学”。
教育(德育)同样靠教学来完成,每位教师在教
学中都肩负育人的重任。
对教育的误解:学生:“我是来学知识,
学专业的”。教师:“我是教学生知识的”。
牵牛鼻子(叶澜教授)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德育。
3 ) .教学是“目的性活动”。
“手段的完美与目的的混乱,成为我们这个时
代的特点。”(爱因斯坦)
教学是“目的性”活动;
管理是“手段性”活动。
行政、教学管理要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学生
服务。
学校的一切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
4 ) .学生学习了才有教育。
对教育的误解:“我不讲,学生就不懂。”
人有两个基本功能:消化,内化。
学生是活生生的,每时每刻都处于思考之中,内
化之中。
学习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构建”、“相互作用”、
“生长”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教师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
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来自己自主构建
知识的过程;
外部信息(包括老师的讲授)本身没有意义,意义
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
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教学将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知识经验验中,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
经验。
学生学习了就有教育,没有学习就没有教
育。
学校要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
向“学生、学习、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转变。
5 ) .文化是教育之根。
人是“肉体+文化”的复合体。
四种物质形态: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
复合物质形态。
老子:“人之患在我有身。”
文化十分重要,但为什么不能引起重视?
因为文化自身的特点:
“有而无在。”(如水中盐);
“整体性存在”;
“个体差异性存在”。(哈姆雷特)

重视文化育人。

泡菜理论。
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

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
6 ) .“从出口往回找”。
临沂大学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从出口往回走”。
为社会培养人才,教学要了解社会的变化,社会
的需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7 ) .教学是一个创造过程。
“将来并不存在于现在。”(过程哲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是人与
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学,绝不是
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一个人
的生命历程。
要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
要研究学生内化的过程与规律;
要研究教材,如何去激活知识;
要研究方法,如何去启迪学生;
要研究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生命历程。
三、管理创新,学校发展的模式选择
 大学发展的两种模式:
学术积累;管理创新。
 学校发展要依靠管理创新。
1、大学组织结构的特点
(1)大学组织的基本特征—矩阵式的网络结构。

大学教师是既处于一定行政组织,又处于某一
学科之中。

院系之间,是一种平等、松散的关系。

组织之间“分割、断裂”。

教师对学科的忠诚大于对学校的忠诚。
(2)大学组织发展目标——具有无限性。

大学的功能——创造知识与传播知识,培养人
才,服务社会。这些发展是无限的。

政府拨款、学生交费、社会捐赠都倾向于流向
学术水平高的大学。追求卓越是无限的。

大学发展永无止境。
(3)大学组织的产权特征——利益相关性

企业的主人是股东。

大学是利益相关者组织。谁也不占有大学,也
不能对大学的发展负全部责任。决策要在利益
相关者之间协调。
(4)大学组织的权力特征——二元权力结构


图: 高校中的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两种权力并存。
(5)大学组织的产品特征——自己生产自己

一方面,学生作为产品,自己参与生产过程。

另一方面,这种产品具有“连带性”。毕业生
的声誉与学校的声誉连在一起,“诋毁学校就
是诋毁自己”。学生是所有组织客户中最忠实
的客户。

大学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组织。

“大学者研究高深问者也”。

“大学者,乃大师之谓也”。

“大师,大楼,大气,大爱,大树”。
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

“大学是学者和学生追求真理的社区”(雅斯贝尔斯)。

“大学是人类的动力站”(珀金)。

“大学是国家最进步力量的先驱”(珀金)。

“大学是社会的道德灵魂”(洪堡)。
大学的性质和组织特征给我们
留下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大学的每一项
发展、改革过程,都是一个创造过程。
在大学工作是幸运的。
2. 社会变革给大学发展带来的新情况、
新问题

社会变革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大众化、国际
化。

社会变革给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这
种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正面临一场“管理
革命”。

市场化将渗透到方方面面。

量的增长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
全球化把大学带入了国际竞争的平台。
大学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没有根本性
改变,主要表现在:
(1)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官本位”没有根本改变。
“学校还是干部的学校,不是教师、学生的学校。”
(2)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形成。
(3)治理结构没有理顺。
由谁来控制大学,以谁的利益为重进行决策,决策
对谁负责等等,都是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4)行政管理代替学术管理的问题仍然严重
存在。
突出存在以行政的方式处理学术问题,而又
以学术的方式处理行政问题。
(5)成本意识、效率观念基本上没有确立。
(6)大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没有形成。
3、进行管理创新,推进学校发展。
(1)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

过去的学校管理,由于学校规模小,封闭,决
策比较简单,依靠个人的经验可以决策,进行
经验管理。经验管理是指决策大多是依靠领导
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

经验十分重要,经验是理论的基础,一切理论
都来源于经验和实践,并受到经验和实践的检
验和矫正。

现代大学管理中,经验决策有其局限性:

经验属于过去,不属于现在和未来。

经验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
经验具有局限性和区域性。
现代大学是一种规模宏大,组织复杂,功
能多样,对社会富有多种责任的特殊组织,其
管理以科层制和专业化为基础,需要大量的信
息和专门知识才能对其进行管理。现代大学需
要科学管理。
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
① 问题澄清;
② 明确界定目标;
③ 收集到所有备选方案;
④ 对每一种方案的结果作出评估;
⑤ 选择最佳方案。
科学决策中要突出解决三个问题:
① 重视信息的作用。
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管理的基础。

信息首先是对数据的处理。善于通过数据去发
现问题,说明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② 充分发展民主。

尊重利益相关者,在其中进行协调。
③ 开展院校研究。

开展研究,提出方案,提供咨询。
(2)从注重高校管理到注重高校治理。

管理指经由他人达到组织的目标。

高校治理指“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
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

高校治理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

治理结构是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具有可观察性和
可控制性。结构是一个基础性条件,所有的决策
活动都是在一个基本的治理结构中展开。

结构状况是判断事物健康发展与否的重要因素。

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的治理结构受制于1998年《高
等教育法》的规定:党委,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机
构,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

治理过程具有复杂性、不可控性和不稳定性,
始终处于变化之中,难以控制和掌握。

治理过程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
的因素对治理的影响。二是文化因素的影响。
我国高校治理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① 相对“超脱”的重大问题决策机构。
② 充分发扬民主,在多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
拍脑袋、凭主观愿望随意决策的现象仍然很多。
③ 保证行政领导行政权力的行使,提高执行力。
④ 解决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混合行使、以行政权力
代替学术权力问题。
学术权力的重心在中层。
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混合行使,从而削弱学术权力。
⑤ 解决好治理过程中一系列问题,提高决策效率、有
效性、环境适应性。
(3)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

战略→战略规划→战略管理。

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
别威胁的过程,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
略评估等环节。

外向性是战略的主要特征。

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
舍弃是战略的精髓。
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主体。
世界上所有最好的大学和学院都是因为有
了有力的战略领导。
哈军工(陈赓):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两老办院;
一切为了学员;
重视科学研究;
尖端集中,常规分散。
战略领导的任务:
① 确立战略方向。
② 确定战略重点。
③ 建设学术和管理队伍。
④ 培育学校文化。

审势、顺势、造势。
(4)努力学习、感悟,提高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

明确自己的位置。

不要把球老抱在自己手上。

学会不管。

学会被领导。

化复杂为简单。

忙于紧急事而忽略重要事是管理的大忌。

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求得平衡。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