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引种驯化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四章引种驯化

第四章 引种驯化(2课时)
4.1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4.2 引种驯化的原理
4.3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4.1 引种驯化的概念与意义
• 4.1.1 引种驯化的概念
• 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
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
区种植的过程,即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
新的植物种类、类型和品种。
• 4.1.2 引种驯化的类型
• 4.1.3 引种驯化的意义
4.1.2 引种驯化的类型
• 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
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
与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
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 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
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直至死
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
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
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4.1.3 引种驯化的意义
• 引种驯化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
• 引种驯化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
生活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
• 引种驯化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
彩的种质资源
4.2 引种驯化的原理
• 4.2.1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 4.2.2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4.2.1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 P=G+E (P:引种效果;G:植物适应性的反
应规范;E:原产地与引种地生态环境的差异)
•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即植物对环境条件适
应性的大小及其遗传。
•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接受了各种不同生
态条件的考验形成了对各种生态条件的反映规
范,这就是植物的适应性。
4.2.1 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原理
• 如果引种植物的适应性较宽,环境条件的变化
在植物适应性反应规范之内(适地适树),就
是“简单引种”。
• 反之,如果引进植物的适应性较窄,环境条件
的变化超出了植物适应性的反应规范,需要通
过栽培措施改变环境条件(改地适树),或者
改良植物的适应性(改树适地),植物才能正
常生长,这就是就是“驯化引种”。
4.2.2 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
4.2.2.1 气候相似论:要求综合生态条件具有相似性
4.2.2.2 主导生态因子:即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4.2.2.3 生态历史分析法
4.2.2.1 气候相似论
• 德国慕尼黑大学林学家迈依尔教授在《欧洲外
地园林树木》(1906)和《在自然历史基础上
的林木培育》(1909)两本专著中,论述了气
候相似论的观点。
• 他指出:“木本植物引种成功的最大可能性是
在于树种原产地和新栽培区气候条件有相似的
地方”。所谓的气候相似性是指综合的生态条
件,即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典型的植物群落。
4.2.2.1 气候相似论
• 缺陷是:以植物群落为代表的气候相似论,
要求的是综合生态条件的相似性,是对现有
植物分布区的补充与完善,主要是一种“顺
应自然的方式”。
• 1)以此为理论指导,改造自然的力度有限;
• 2)该理论未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尤其是在进
化过程中形成的巨大的、潜在的适应性。
4.2.2.2 主导生态因子
• 温度:温度是植物分布的限制因子。对植物生长
影响较大的是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极端
最低气温、有效积温和需冷量
• 光照: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光照时
间和光照强度。由于光照强度可以通过简单的遮
荫来解决,因此,影响植物引种驯化的主导因子
就是光照时间。
• 水分:植物生长所必需,可对温度条件进行修正。
• 土壤:土壤对引种驯化的影响,主要是 pH与含
盐量。
• 生物:菌根、授粉树、传粉昆虫。
4.2.2.3 生态历史分析法
• 气候相似论和主导生态因子,都是基于
现存的生态条件及其植物的适应性。
• 事实上:
• 1)现有植物的分布区并非是其历史上
分布区的全部;
• 2)植物对现有生态环境的适应,也不
能代表其适应性的全部。
• 植物在进化长河中经历的每一步,都会
在基因型上打下烙印并传递给后代。
4.2.2.3 生态历史分析法
• 前苏联学者据此将植物的驯化分为:渐
进型驯化和潜在型驯化两种类型:
• 渐进型驯化:指被驯化的植物开始获得
对改变了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 潜在型驯化:指在改变了的生态环境中
发展其祖先长期积累下来的适应性潜力。
• 潜在型驯化要比渐进型驯化容易得多。
4.3 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
• 4.3.1 引种驯化的原则
• 4.3.2 引种驯化的方法
• 4.3.3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4.3.1 引种驯化的原则
• 适地适树:这里的“树”泛指各种植物。所
谓适地适树,既指在适宜的地方栽培适宜的
植物,也指将适宜的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地方。
既要充分发挥植物潜在的适应性,又要广泛
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壤资源。
• 改地适树:通过农业措施,改变栽培地点的
生态条件,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 在设施园艺和基质栽培、无土栽培比较发达
的今天,可以说什么样的生长条件都能创造
出来,没有改变不了的“地”。
4.3.1 引种驯化的原则
• 改树适地:即改变植物以适应当地环境。
• 改变植物有两种方式:
• 一是改变形体:如改乔木为灌木;改多年生为
一年生;改有性繁殖为无性繁殖;例如无花果、
女贞本为乔木,引种到北方以后多作灌木栽培,这也
是植物自己的一种适应。再如番茄、辣椒、一串红等
多年生植物,均改为一年生栽培。
• 二是遗传改良:通过当地播种育苗,筛选突变
体或芽变、与当地近缘种或品种杂交,人工诱
变或基因工程等途径,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适应
性,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
• 改树适地是一个长期的育种过程。
4.3.2 引种驯化的方法
• 4.3.2.1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 4.3.2.2 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
• 4.3.2.3 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
• 4.3.2.4 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4.3.2.1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 引种目标:主要考虑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
• 引种的可行性:就是根据引种驯化的原理,分析、
预测某种植物在引种地生长表现。引种的可行性
一般可从以下5点进行分析。
—植物的生活型:不同生活型的植物,适应性大
小不同。一般来讲,一年生植物大于多年生植
物;草本植物大于木本植物;落叶植物大于常
绿植物;藤本大于灌木;灌木大于乔本。
—植物的分布区:除非孑遗植物,一般分布区越
广泛的植物适应性越强。
孑遗植物
• 孑遗植物,也称活化石植物,是指起源
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
的分布,而目前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
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在很小的范围
内存在。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
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
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
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植物。
孑遗植物的种类
• 很多,在中国就有100多种。
• 如水杉、银杉、秃杉、红豆杉(又称紫
杉)、台湾杉、银杏(又称白果,在第三
纪有化石发现,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灭
绝)、珙桐(又称鸽子树)、双蕊兰、
鹅掌楸、苏铁、杜仲、木贼、泥盆纪、崖
柏、日本金松等。
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
• 引种的可行性(续):
—气候相似性: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原产地与引种地
的温度、降水、光照等主要气象因子进行比较,
相似性越大,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主导因子:一般来看,在植物的整个分布区中变
化越小的因子,越有可能是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因为该种植物对此因子的变化很敏感,或者说对
此因子的要求很严格,这就是主导因子。
—当地农业经济技术条件:外来植物的引种,生产
上大多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和较高的农业技术,
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得不加以考虑。
4.3.2.2 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
• 一般简单引种可用营养繁殖材料;而驯化引种多选
用具有复杂遗传基础并能产生丰富变异来源的种子
作为引种材料。
• 搜集引种材料时,需严格遵守植物检疫的相关规定。
• 与引种材料检疫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引种植物对
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即所谓“生态侵入”。引种
植物遇到比原产地更加优越的生态条件,或者被解
除了病、虫、草、天敌的制约,就会无节制地快速
生长、大量蔓延,危害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如我
国东南沿海引种的大米草,已经成为恶性杂草。
4.3.2.3 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
• 是引种驯化的中心环节,主要内容包括:
• (1)引种材料的品种(或种源)试验;
• (2)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的观察;
• (3)适生优良品种的选择;
• (4)配套栽培技术试验与总结;
• (5)引进材料的繁殖试验等。
• 最后实现“引种—栽培—繁殖—栽培”的生产
过程。
4.3.2.3 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
• 引种试验的方法与一般的栽培试验相似,
• 但有三点需注意:
• 1)引种试验的规模:一定要从小到大,从少到
多,先从小规模试验中得到经验,再扩大试验
规模;
2)试验的进度:要先易后难,由表及里,循序
渐进。
3)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
4.3.2.4 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 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
通行的繁殖方法能正常繁殖;
产品质量或经济价值没有降低。
• 引种材料的评价依据
– 根据引种成功的标准进行科学评价
– 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进行经济评价
• 引种材料的推广应用:要经过区域试验。在此既
要考虑试验年份的环境条件,更要注意尚未遇到
的极端天气条件(如低温、冰雹)的影响。
4.3.3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 1)品种的适应性:是决定引种成功与否的
内因。首次引种时,一般先选择分布较多、
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做试验;取得经验后,再
扩展到特有珍稀的品种的引种试验。
• 2)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引种时考
虑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能扩大植物的引
种范围 。
4.3.3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
• 3)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产品利用的目
的有食用、有观赏,经济部位有:花、果、
茎、叶、根,还有形。引种的效果应该主要
看经济部位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可以正常
地食用或观赏。观叶植物、叶菜类,不必考
虑开花结果情况,这样以经济实用为主,可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 4)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生长期较短的蔬菜或
花卉,可人为调整播种期,改善栽培技术达
到引种成功。
复习思考题
• 1. 引种和驯化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2. 植物被引到新的地区后,植物本身会产生哪
些遗传、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异?
• 3. 如何处理综合环境的气候相似性与主导因子
的限制性作用?
• 4. 如何进行引种驯化的试验研究?怎样才算引
种成功?
• 5. 引种驯化对我国园艺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