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油茶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油茶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栾霞高级工程师
2013.5.16
目 录
一、油脂营养与国民健康
二、油茶产业发展背景
三、油茶加工产业链和油茶籽油营养价值
四、油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五、未来与展望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亚油酸
和α-亚麻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一、油脂营养与国民健康
1. 影响油脂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
• 脂肪酸组成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的
含量)
• 天然微量营养成分及脂肪伴随物
脂溶性维生素、胆固醇、植物甾醇及甾醇酯、酚类等
•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没有或极少存在)
农残、重金属残留、 反式脂肪酸、氧化副产物等
• 转基因油料的油脂
(1)脂肪酸摄入种类与肥胖、 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
• 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和确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反式脂肪酸、胆固醇、肉豆蔻酸、棕榈酸确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亚油酸、亚麻酸、EPA、DHA和油酸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热能和脂肪
肥胖症 2 型糖尿病
大量摄入高热能食物
确定↑
饱和脂肪酸
可能↑
反式脂肪酸
膳食胆固醇
肉豆蔻酸和棕榈酸
亚油酸
鱼肉和鱼油
(EPA 和 DHA)
α-亚麻酸
心血管疾病
油酸
确定↓
硬脂酸
可能没有关系
来源:全球卫生组织 2003年
确定↑
确定↑
可能↑
确定↑
确定↓
确定↓
可能↓
(2)油脂中的类脂物和脂质伴随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为人体必需有机化合物
•
甾
醇:植物甾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磷
脂:对生物膜的生理活性和机体的正常代谢有重要调节功能,如卵磷脂等
•
酚类物质:菜籽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芝麻素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花生中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
色
素:叶绿素治疗慢性和急性胰腺炎;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类胡萝卜素中叶黄素、玉米黄素是眼睛视网膜的营养成分之一
•
其
他:米糠油中谷维素具有调节人体植物神经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
二十八烷醇是全球公认的抗疲劳生理活性物质,改善心肌功能
成分
角鲨烯
植物甾醇
多酚
生育酚
胡萝卜素
原花青素
预防脑血管病
?
+
+
+
?
?
抗癌
+
?
+
+
+
+
(3)油脂中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
农药残留:油料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所致
•
重金属污染:种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种子;油料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合格容
器或者操作不规范所致
•
小分子有害物:丙烯酰胺、苯并(a)芘等致癌物
•
反式脂肪酸:来源于油脂氢化和过度精炼油脂
•
油脂氧化副产物:油脂长期使用或者储存不当、高温加热所致
控制原料来源、优化油脂加工工艺和提倡健康的食用方式可减少或者避免
上述风险的发生。
(4)转基因食用油脂
• 转基因食品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营养成分减少,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表明
转基因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减少了12%至14%
对人类是否安全还有待研究
• 转基因油料作物:全球约有81%的大豆、64%棉花和29%的玉米均为转
基因品种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81%
64%
29%
大豆
棉花
玉米
23%
油菜
2010年全球主要作物转基因品种所占的比例(%)
2.我国油脂摄入现状
(1)油脂摄入数量显著增加
•
食用油消费量2008年人均水平为56.7g/d,是十年前的2.5倍,北京、上海等地达到了 8385g/d
1996~2008年中国食用油消费情况
年份
食用油消费可供量(万吨)
人均年消费占有量(公斤)
1996
1002.5
7.7
1998
1090.7
8.4
2000
1245.7
9.6
2001
1330
10.2
2002
1410
10.8
2003
1500
11.5
2004
1750
13.5
2005
1850~1900
14.2~14.6
2006
2271.7
17.5
2007
2509.7
19.3
2008
2684.7
20.7
注:2006至2008年食用油消费量按国产油料扣去食用部分后的总折油量加上净
进口折油之和。 数据来源:王瑞元,2011年沙洋油菜花节报告PPT
• 现有植物油脂摄入量已远远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25-30g/d水平
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居民膳食指南:
油脂供能比为25%-30%,脂肪总摄入量为60g-85g/天,其中动物性食
物与豆类摄入食品已每天提供30-50g,因此食用油摄入25g-30g/天为宜
• 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均与脂肪
供能比成正相关关系,全国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患病率与1958年相比分
别增加了3倍和4倍
35
资料来源:
中国居民营
养与健康状
况 [调查报
告] 2002
患病率(%)
30
25
20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肥胖
糖尿病(大城市)
脂肪功能比
15
10
5
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油脂摄入结构不平衡:饱和脂肪酸和转基因油脂摄入过多
•
植物油脂消费主要以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主
主要油源
指标
其他油源
大豆
油
菜籽
油
棕榈
油
花生
油
消费量(万吨) 1235
564
432.4
240.7 47.7
所占比例(%)
20.9
16.3
45.8
棕榈油,
16.30%
花生油,
8.92%
8.9
葵花
籽油
玉 棉
米 籽
油 油
亚
麻
籽
油
油
茶
籽
油
176.6
1.8
6.6
葵花籽油,
1.77%
其他, 6.59%
菜籽油,
20.91%
大豆油,
45.78%
芝
麻
油
米
糠
油
• 棕榈油和大豆油消费比例大幅上升,目前全球约有1/3的豆油、1/8的棕
榈油在中国消费
我国主要进口油料情况表(单位:万吨)数据来源:FAO
2006/07
2007/08
2008/09
2009/10
2010/11
大豆
2872.6
3781.6
4109.8
5033.8
5500
棕榈油
513.9
522.3
611.8
576
625
豆油
240.4
272.7
249.4
151.4
200
全球大豆油消费现状 2010年美国USDA 数据 全球棕榈油消费现状
3、油脂消费模式对我国疾病谱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表明,因饱和脂
肪酸摄入过量、油脂结构失衡以及食用劣质油脂,派生出3.4亿“三高”人
群
•
•
•
中国慢性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不仅影响国民健康,而且严重消耗社会资源
据卫生部报告,目前慢性病导致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达到 60% 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慢性病造成的直接医疗费用将达5000多亿美元
目前我国慢性病易患病人群(亿人)
3.5
目前我国各类型慢性病患病人数(亿人)
1.6
1.6
2
0.6
0.2
体重超重
肥胖
吸烟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因此改变油脂摄入模式,增加优质油脂的摄入量,将对提高国民健
康水平、减少巨额医疗经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量/吨
地中海是全球三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癌肿、
老年痴呆症)发病率最低
的地区:每天吃橄榄油、
蔬菜、水果、粗粮;两周
吃一次豆类食品、鱼;每
周吃一 次奶酪;每周或者
每月吃一次肉产品;适量
饮用葡萄酒
中国橄榄油消费量
18000
17000
16000
14000
12000
12000
10000
8100
8000
6000
3900
4000
1300
2000
150 230 310
2700
400 700
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我国橄榄油进口量增长迅速,2000-2009年10年增加了40倍
油茶籽油品质和脂肪酸组成接近橄榄油,富有优良的营养价值,是
一种优质油脂!
1.油茶生产现状
二、油茶产业发展背景
(1)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食用植物油,在我国食用历史
悠久,被誉为“东方树”
• 23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食用油茶籽油,秦古籍《山海经》中记载“员
木,南方油食也”,员木即油茶树。
• 全国油茶籽种植面积4500多万亩,油脂产量约为20万吨左右
江西省 22%
广西省 13%
浙江省 6%
福建省 3%
广东省 2%
安徽省 2%
湖南省 35%
湖北、贵州
、四川等省
17%
(2)油茶生长环境好
• 油茶树生长在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整个生长过程无需化肥、农药
等辅助手段,自然生长,远离城市三废
• 山茶果生长期从开花到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之雨露,
尽吸天然养份、日月精华
巴马长寿乡:食用茶籽油
2.大力发展油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巨大
(1)可有效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 目前我国油脂自给率不足40%
• 油茶适宜于南方低山丘陵发展:可用山地资源2亿多亩
单位:万亩;万吨;公斤/亩
2010/11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表
作物
总产
出口
油用
比例
出油
率
油产量
占油料作
物产油%
占消费
总量%
占国产植
物油%
大豆
1440.0
346.6
30.0
16.0
52.5
6.8%
1.8%
5.2%
油菜籽
1280.0
0.0
100.0
35.0
448.0
58.0%
15.3%
44.7%
花生
1460.0
56.6
53.0
30.0
223.1
28.9%
7.6%
22.3%
芝麻
55.7
0.0
50.0
45.0
12.5
1.6%
0.4%
1.2%
胡麻
26.8
0.0
92.4
35.0
8.7
1.2%
0.3%
0.9%
向日葵
168.0
45.0
36.0
27.2
3.5%
0.9%
2.7%
草本油料合计
4439.5
772.0
26.3%
77.0%
202.8
6.9%
20.2%
27.7
0.9%
2.8%
1002.5
34.2%
100.0%
农副产物油源(
棉籽、玉米胚芽
、米糠等)
木本油料(油茶) 106.0
总计
4545.5
26.1
注:产油量=总产×油用比例×出油率。其中棉籽油产量=皮棉产量/0.6×出油率;
植物油消费总量为2932.4万吨
数据来源:根据USDA、中国种植业信息网农作物数据库统计数据计算而来。
2010/11年我国
(2)可明显优化食用油结构,提高居民膳食水平:目前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足
•
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在膳食总脂肪占总能量比值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饱
和脂肪酸摄入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供能比应为
10%、15%和10%(即1∶1.5∶1)
•
优质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呈下降趋势,不能满足摄入要求
脂肪酸
摄入途径
二十年来
居民膳食
脂肪摄入
量及相应
脂肪酸摄
入比例
看得见的油脂:
食用油
看不见的隐性
油脂:其他饮
食摄入
整 体
年份
摄入脂肪量(g)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
多不饱和脂肪酸
1982
17.36
1 : 2.09 : 1.49
1992
28.15
1 : 1.72 : 0.91
2002
39.54
1 : 1.54 : 1.07
1982
20.18
1 : 1.05 : 1.34
1992
26.71
1 : 1.05 : 1.18
2002
31.44
1 : 1.09 : 1.13
1982
37.54
1 : 1.46 : 1.40
1992
54.86
1 : 1.37 : 1.05
2002
70.98
1 : 1.33 : 1.10
• 油茶籽油是《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规
划纲要》中大力提倡推广的食用植物油,
也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
用油
(3)可显著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能发展山区经济,惠农富民
• 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收益期长达50年以上,被称为“铁杆庄稼”
• 据估算,生产1吨茶油,可提供就业机会200个工作日,带动农民增收
2万元以上
(4)可很好地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国土绿化,缓解耕地资源短缺
• 油茶是建立生态型国家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 种植油茶能充分发挥土地的边际效应,无形中为国家增加耕地
油茶套种茶地、西瓜、金
银花、黄花菜、红薯等
我国人均耕地1.39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7%
油茶籽油是中国粮油安全的战略油种:“向荒山要油向平地要粮”
——国家长期粮食安全政策
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科学编制油茶发展规划,研究
制定相关政策,尽快把油茶发展起来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规划到2020年,全国油茶种植面
积要达到7000万亩,进入盛果期后,年产茶油总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摘自——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
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
,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
施油茶良种补贴。
三、油茶加工产业链和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
1、油茶结构和化学组成
(1)油茶果结构
• 外层茶蒲,中层茶籽壳,内层茶仁
• 油茶籽全籽含油率在25%-40%,油脂主要集中在茶籽仁中
茶果蒲(60-61.3%)
茶籽壳(30.6-34.0%)
油茶果(100%)
油茶籽(38.7-40.0%)
茶籽仁(66.0-69.4%)
(2)油茶各部分化学组成
•
油茶蒲和油茶壳以木质素为主,还富含多缩戊糖、皂素和鞣质等活性成分,几乎不含
油脂
•
油茶籽饼粕中主要以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为主,还富含多酚、黄酮等活性成分
成分(%)
油茶蒲
油茶壳
水分
10.99
12.77
水分
油
0.39
0.13
油
灰分
3.66
0.43
蛋白质
12-15
多缩戊糖
28.38
30.27
多糖
30-35
咖啡因
0.22
~
纤维素
5-6
鞣质
9.23
2.47
咖啡碱
0.95-1
皂素
8.73
5.43
皂素
10-15
木质素
44.36
52.15
其他(单宁、多酚、黄酮等)
2-10
黎先胜,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
成分(%)
油茶饼
10-14
4-6
聂海瑜,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
树
叶
泡
2、油茶全资源利用图
树
叶
茶
花
食用
医用:花黄素、茶碱
观赏
医用:糠醛
茶
壳
茶果
食品工业:活性碳、木糖
醇
其他:栲胶、碳酸钾
食用油
茶
籽
栽培食用菌
油
茶
蒲
茶
仁
茶油
饲料:蛋白、糖萜素
肥料
医药:总酚、黄酮、糠
醛
养殖业清塘:茶皂素
美容、化妆品
医用:基质、脂肪乳
生物农药:茶皂素
食品工业:茶多糖
茶粕
抛光剂:茶粉
3、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接近橄榄油,油酸74-87%,亚油酸7-14%,饱和酸7-11%
脂肪酸组成
橄榄油
油茶
籽油
棕榈
油
椰子
油
• 油酸具有降低血胆固醇
、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
蛋白胆固醇作用,从而
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保
护作用
辛酸C8:0
7.6
葵酸C10:0
6.5
月桂酸C12:0
48.2
棕榈酸C16:0
12.1
• 饱和脂肪酸含量仅为711%,不会增加心脑血
管疾病风险;
硬脂酸C18:0
• 富含亚油酸必需多不饱
和脂肪酸
豆蔻酸C14:0
1.1
17.8
6.71
43.8
8.7
2.6
0.83
4.4
2.7
油酸C18:1
72.5
84.60
39.1
6
亚油酸C18:2
9.4
7.85
10.2
1.8
亚麻酸C18:3
0.6
0.3
0.1
饱和脂肪酸
15.3
7.54
50.4
92.6
单不饱和脂肪酸
73.8
85.6
39.4
6.1
多不饱和脂肪酸
10
6.85
10.5
1.9
Eur. J. Lipid Sci. Technol., 2007.
• 油酸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 科学工作者在1980 年对12270 名40-59 岁地中海沿岸七国居民进
行的5 年前瞻性调查发现,膳食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冠心病死
亡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 油酸有利于改善糖调节受损 者(IGT ) 的血糖水平和糖代谢
4、油茶籽油中的微量营养成分
(1)角鲨烯:在脂肪酸组成中含量最高达7.62%
• 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预防及治疗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的病变
• 活化身体机能细胞:帮助预防及治疗因机能细胞缺氧而导致的病变
• 消炎杀菌:帮助预防及治疗细菌导致的疾病
%
• 修复细胞:帮助加快伤口愈合。可外用,治疗刀伤、烫伤等
10
7.62
8
6
2.98
4
角鲨烯化学结构
0.94
2
0.29
0
直接压榨
己烷提取
石油醚提取
丙酮提取
不同油脂提取工艺对油脂角鲨烯含量的影响(含量为在脂肪酸组成中的比例)
李冬梅等.,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
(2)维生素E含量达到279mg/kg,位于四种木本植物油脂前列,并以抗氧化活性
最强的δ-生育酚为主
• 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是抗氧化机制的第一道防线
• 具有抗癌、增强免疫力、抗不育和治疗皮肤疾患等作用
• 保护和促进儿童和婴儿发育中的神经系统、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维生素E(mg/kg 油)
油脂
α
茶籽油
14.5
椰子油
ND~17
棕榈油
126.2
橄榄油
82-502
β
γ
103
ND~11
ND~14
26.2
ND-4
ND-29
δ
总和
161.5
279
ND
ND~50
0
152.4
ND
84-510
杨月欣等.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Gabriel Beltran, et al.,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010.
(3)植物甾醇含量最高达到600mg/100g,为橄榄油的2倍,位于四种木本植物油脂
前列
• 天然来源的植物甾醇安全性很高,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赋予植物甾
醇“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认可
mg/100g
•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抗氧化作用、防治前列腺疾病、
抗癌、类激素功能、抗炎和退热作用、皮肤保健和美容作用、促进动物
生长和增进健康作用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600
310
230
120
油茶籽油
橄榄油
棕榈油
椰子油
木本油脂中植物甾醇含量
毕艳兰.油脂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多酚含量最高达25mg/kg
•
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和抗菌活性,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
风湿性关节炎均有预防作用
•
油茶籽油中的脂溶性多酚种类丰富,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山奈酚、多侧
链酚类
油茶籽油中的多酚结构
张志英,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Toshikazu, et al, Phytochemistry,
1991.
• 富含芝麻素(sesamin)和化合物B (combound B):能减少红血球中H2O2
导致的脱氧核糖核酸损伤,抑制偶氮盐酸盐(AAPH,过氧自由基来源
)诱导形成的溶血作用,阻止脂质损伤
Lee et 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6.
5、油茶籽油的功效
•
清代雍正皇帝到武陟视察黄河险工,知县吴世碌以油茶进奉,雍正食之大喜,
称赞“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媲美”,并传旨广开油茶馆,油茶由此
盛名远扬
•
相传慈禧太后和珍妃都爱用茶花籽油来护理肌肤
•
宋美龄每晚临睡前,例必叫特护用山茶花籽油给她面部和全身按摩一遍,肌
肤红润
(1)古代医书记载
• 《本草纲目》: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嗽,去痰垢......
• 《农政全书》:茶油可治疗痔疮、退湿热……
• 《本草纲目拾遗》:茶油可润肠、清胃、解毒、杀菌
• 《随息居饮食谱》:茶油烹调肴撰,日用皆宜,蒸熟食之, 泽发生光,
诸油惟此最为轻清,故诸病不忌
• 《中国中医药大辞典》:茶油有清热化湿、化虫解毒。治痧气腹痛,急
性蛔虫阻塞性梗阻,疥癣,汤火伤
(2)民间用途
• 美容护肤、护发,治疗皮肤病
– 治疗烧伤、体癣慢性湿疹等皮肤病
– 用于婴儿尿疹、湿疹
– 湘西土家族妇女有用茶油淋浴的习惯
– 壮族和侗族妇女用煮茶枯的水洗头
• 促进发育,称作“月子宝”、“产子油”、“补奶油”
– 民间素来有妇女怀孕及产后食用茶油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加母乳,
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
• 延年益寿:广西巴马“中国长寿之乡”,长寿老人主要吃茶油和胡麻
油
• 消炎:井冈山一带用泡过草药的茶油治疗枪伤、刀伤、烧伤
• 通便:每天清晨空腹生食1匙油茶籽油,解决便秘问题
• 解酒:海南自古以来有饮酒前先空腹饮少量茶油的习惯
(3)现代研究
•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实验结果表明,茶油能降低胆
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的患者改善健
康
•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栓素B2释放,增加机体抗氧化酶活性,
阻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泡沫细胞的形成
• 抗血凝作用: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死或脑栓塞的发生
• 降血糖:茶油对 糖调节受损( IGR ) 患者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血脂
代谢的作用
王苹,王春荣等. 营养学报,1993;陈梅芳,顾景范等,营养学报.
• 预防肥胖
– 我国有80%的女性产后肥胖,20%的女性产后永久性肥胖
– 茶油有“不聚脂”性功效,普通食用油进入人体后,其未消化部分会
聚集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而诱发其他疾病。茶油的单不饱
和脂肪酸,能与体内的分解酵素产生作用,被碳酸气分解转换为能
量,阻断脂肪在内脏及皮下生成,因此能有效预防产后肥胖
• 护肝作用
– 茶油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肝脏脂质氧化,保护由于CCl4导
致的肝损伤
Chia-Pu Lee, et al.,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7.
• 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 茶油能增加机体抗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
过氧化
– 茶油添加到其它植物油中,能显著提高其保质期和稳定性
Messner, et al., Drugs, 1990. Sahari, et al., JAOCS,2004. 冯翔等,营养学报,1996.
• 抗癌作用
– 茶籽油及其馏出成分通过口服和腹腔注射方式均可抑制黑色素瘤
在肺中转移,效果显著优于橄榄油和棉籽油
Daisaku Miuraa, et al., FEBS Letters, 2007.
• 护肤作用
– 促进I型胶原蛋白合成,抗皱,减少皮肤水分损失
– 在日本以红山茶茶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洗发、护发、护肤类化妆品
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
Eunsun Jung, et al.,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 2007.
•
茶油外涂可治疗炎症:红斑、皮炎、湿疹、烫伤等
–
能有效防止皮肤感染,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真菌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
茶籽油中三萜醇具有显著的抑制炎症效果
茶籽油中三萜醇对小鼠炎症的抑制作用
Structures of seven novel triterpene alcohols
Akihisa, et al., Chem. Pharm. Bull., 1997.
王爱萍等, 2006; 袁琦等,2005; 朱美珍等,2005
6.油茶籽油具有优异的烹饪特性
• 烹饪稳定性好,适合于烹炒、
烘烤、煎炸、清蒸和凉拌等烹
饪方式
样品
氧化诱导期
(h)
山茶籽油1
10.41±0.35
山茶籽油2
10.33±0.14
– “爱妻油”:茶油的烟点高,
冷榨油茶籽油
超过 210℃以上,作为烹饪
橄榄油1
油油烟污染少
– 茶油抗氧化能力强,煎炸10 橄榄油2
次品质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不生成反式脂肪酸
• 耐贮藏,氧化诱导时间显著高
于其他常用食用油脂
14.94±0.34
8.79±0.11
8.65±0.13
亚麻籽油
0.17±0.19
葵花籽油
4.74±0.08
花生油
8.45±0.22
大豆油
10.03±0.13
玉米油
8.75±0.41
芥花籽油
7.03±0.33
因此,推广食用茶油,对于改善国人膳食营
养结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2004年底美国FDA官方发布了一则有关橄榄油的新闻公告:允许橄
榄油在其食品标签上标注:“每天食用23克橄榄油,橄榄油中的单不
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冠心病率。”
• 与橄榄油有着同样品质的茶油具有同样的效果,如何开发蕴藏其中
巨大的商业价值则是发展油茶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油茶籽油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油 茶
清 理
1、脱壳冷榨-冷炼油茶籽油
脱壳冷榨-冷炼工艺能耗(标准煤kg/
吨油)仅为传统工艺的1/31/4; 耗电量
(KWh/吨油)仅为传统工艺的1/2
调 质
脱壳
低温压榨
压榨毛油
固体脱胶
固体脱酸
原生态食用油
脱
壳
冷
榨
冷
炼
工
艺
(1)油茶脱壳技术:一次性脱壳率>95%,脱壳后壳中含仁≤1%,仁中
含壳≤2%,居国内领先水平
• 脱壳优点
 脱除色素和抗营养因子
 改善油的外观色泽
 提高油脂品质
 提高出油率
 提高饼粕质量
 减轻机器磨损
(2)低温压榨技术:螺旋榨油机,冷榨饼成型性好,饼残油小于6%
• 低温压榨优点
– 油脂营养价值高: 天然VE、植物甾醇、多酚等微量营养成分以及
油脂天然结构得以保留,并避免生成聚合物和反式脂肪酸等不利
于人体健康的氧化副产物
– 油脂理化品质好:经适度精炼后即可达到国家标准,可直接食用
– 节能减排:减少精炼工序,省去传统工艺中的轧坯、蒸炒工序
(3)适度精炼技术
•
过度加工导致油脂营养价值下降
– 碱炼脱酸:甾醇和维生素E的损失约为10%-20%
– 脱色:甾醇、角鲨烯和维生素E的损失量约3%~5%
– 脱臭:能除去35%~40%甾醇,70%的VE 和80%角鲨烯;230℃脱臭4h,油脂
中近1%亚油酸反式化或异构化,而几乎50%的α-亚麻酸发生反式化或异构化
1.47
0.6
virgin
gently treated by steam
deodorized
0.5
Area [%]
0.4
0.27
0.3
0.2
0.14
0.1
0
0.019
0.012
18:1-trans
0.03
0.028
18:2-trans
0.053
0.035
18:3-trans
脱臭工艺使油脂中反式脂肪酸成倍数关系增长
•
适度精炼优点
– 采用固体吸附等适度冷炼工艺技术能显著增加油脂中微量营养成分含量,防止反式脂
肪酸生成
– 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型工艺植物甾醇含量增加1.3倍,总酚含量增加约6倍,氧化诱导
时间增加45%
– 新型工艺反式脂肪酸含量(<1%)显著低于传统工艺(2%-5%)
测定项目
脱壳冷榨-冷炼油
热榨精炼油脂
酸价(KOH)(mg/g)
0.81
0.13
过氧化值(mmol/kg)
1.57
0.63
维生素E(mg/100g)
19.65
16.11
多酚 (mg/100g)
2.37
0.35
植物甾醇总量(mg/100g)
388.09
167.77
10.1
15.2
微量营养成分
氧化诱导时间(h)
2、茶籽仁水酶法制油技术
• 水酶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油
脂加工技术
• 优点:在得到高品质毛油
的同时,能同步得到非脂
类物质,具有安全、环保、
高效的显著优势,
• 已有大豆、花生、油菜籽、
玉米胚芽等作物水酶法提
油的大量研究报道
 研究内容: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研
究,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第8期;
油茶籽加工的研究进展,食品
研究与开发2011年第10期;
 专利:
一种茶油酶改性制备功能性油脂的
方法;
一种从油茶仁中提取油脂及回
收皂甙和糖类活性物质的方法;
五、建议与展望
1、加强油茶籽油营养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油茶籽油的认知程度
全国主要城市《油茶籽油&橄榄油》认知度对比
90
80
70
60
50
橄榄油
山茶油
40
30
20
10
0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长沙 杭州 南京 厦门 成都 南昌 南宁
• 南昌、杭州、长沙等茶油传统区域油茶籽油认知度高于橄榄油
• 深圳作为唯一的非油茶籽油产区城市的茶油认知度与橄榄油接近
2、加强油茶高效加工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
橄榄油根据加工工艺、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价值进行了详
细分级,拓展了市场开发空间
•
国外进行了深入的橄榄油营养价值和作用机制的人群和临床研究,并系统研
究了可能影响其营养特性的因素
特级初榨橄榄油
优级初榨橄榄油
低级初榨橄榄油
精炼橄榄油
橄榄果渣原油
精炼橄榄果渣油
橄榄果渣油
3、加大高附加值油茶籽产品的研发力度
•
保健食品:2010年全球保健食品销售额达到630亿美元,2013年将达到905亿美
元,其中功能性油脂占了较大的份额
•
医药产品:2010年,预计全年药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到7556亿元
•
化妆品:2008年我国化妆品销售达到1200亿元,且保持强劲增长趋势
10000
24.4%
9000
8000
16.5%
13.8%
13.4%
22.0% 30%
15.1%
20%
7556
16.7%
7000
13.8%
13.5%
10%
6194
0%
6000
5100
5000
-10%
4100
4000
3000
2000
21.5%
1572
1782
2080
2367
2687
3131
3562
-20%
-30%
-40%
1000
0
-50%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E
10E
近十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及增幅(单位: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