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 大同大学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下载 - 大同大学

遗
传
学
Genetics
授课教师: 韩志平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院
www.sxdtdx.edu.cn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一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两对遗传因子的杂交试验
孟德尔定律的普遍性意义
孟德尔规律的扩展
统计学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www.sxdtdx.edu.cn
第四节 孟德尔规律的扩展
 孟德尔比例的实现不考虑环境对表型的影响、不考虑等位
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这些因素对基
因作用的最终表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 (1)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
 基因型是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物质基础,表现型是基因型
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式表示为:

G(基因型)+ E(环境)= P(表现型)
www.sxdtdx.edu.cn
 例:喜马拉雅兔的毛色。在25℃
左右的环境里,四肢和头部的尖
端、尾巴和耳部的毛为黑色,其
余部分为白色;但在>30℃的环
境里长出的毛全为白色。如果除
去躯干上一部分毛,再放到<25
℃的环境里,新长出的毛是黑色
的。说明相同基因型的喜马拉雅
兔其毛色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
www.sxdtdx.edu.cn
 尽管环境对性状的表现有影响,但
基因型是主要作用,环境仅起次要
作用。即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反应
不同,但这种反应有一定的范围。
 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某一基
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
所显示的表现型的变化范围。
 如水毛茛同一植株叶形的表现。
www.sxdtdx.edu.cn
 (2)表型模写(phenocopy)
 指因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
的表现型变化。
 如果蝇的残翅表现型由隐性基因(vgvg)控制,其双翅变小且
边缘缺损不完整;但在31℃高温下培养的残翅幼虫,成虫
也可长出正常大小2/3以上的长翅。
www.sxdtdx.edu.cn
 人类也有很多表型模写的性状,
白内障、耳聋、心脏缺陷等有
的是遗传的,有的是由于患者
母亲在怀孕后2周内感染了麻
疹病毒引起的。
 短指畸形(pheomelia)有的是受
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的,该基因
抑制了四肢长骨的发育。
www.sxdtdx.edu.cn
 (3)表现度(expressivity)
 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
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 如人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带有
一个致病基因的人就会出现多指,但多
出的手指有的很长,有的很短,表明该
基因的表型效应程度不同。
www.sxdtdx.edu.cn
 人的成骨不全是显性遗传病,杂合体患者可同时有多发性
骨折、蓝色巩膜、耳聋等症状,也可只有其中一种或两种
临床表现,故该基因的表现度很不一致。
www.sxdtdx.edu.cn
 (4)外显率(penetrance)
 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体)个体显示出预
期表型的频率。
 某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全部表达,外显率为100%
时称为完全外显(complete penetrance);由于修饰基因或者
环境因素的影响,使有关基因的预期性状没有表现出来,
外显率<100%时称为不完全外显(incomplete penetrance)。
www.sxdtdx.edu.cn
 由于外显不全,人类的一些
显性遗传病的系谱中会出现
隔代遗传现象。如一个颅面
骨发育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的系谱中由于显
性基因Cd外显不全,个体
Ⅱ2虽然具有Cd基因但表型
正常,Cd基因传给其子女
Ⅲ2和Ⅲ3后却又表现出来。
www.sxdtdx.edu.cn
 外显率指某一基因型决定的性状表达或不表达;表现度指
特定基因型在不同个体间性状表现的程度。
 人类的多指遗传受显性基因控制,既有表现度又有外显率
的问题:外显率为90%,外显不完全;多指的数量、大小
表现度也不一致。
人类的多指遗传
父 Aa × aa 母
多指
正常

Aa Aa Aa aa
多指 多指 正常 正常(不完全外显)
重 轻(表现度不同)
P
www.sxdtdx.edu.cn
外显率和表现度的典型事例
 海勃氏堡下颌(Hapsburg Jaw)由显性基因决定,表型特点:
下颌向前突出、上下齿不能正常咬合、咀嚼困难、难以闭
嘴等。海勃氏堡家族成员一再出现海勃氏堡下颌的特征,
说明该性状外显不完全,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度也不同。
Maximilian一世(1459-1519) Charles五世(1500-1558) Philip四世(1771-1847) Alfonso十三世(1817-1895)
www.sxdtdx.edu.cn
2. 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等位基因之间
的显隐性关系存在多种类型。
 (1)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
 指具有一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
其中一个亲本性状的现象。
 机制:显性基因产生的酶或产物足以使其控制的性状得到
完全表现,或隐性基因是完全失去活性的突变基因。
www.sxdtdx.edu.cn
 例:人类黑尿症患者基因型为a1a1;基因型A1A1、A1a1者
皆正常,能在肝细胞中合成有活性的尿黑酸氧化酶,分解
酪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尿黑酸;基因型a1a1者不能合成
有活性的尿黑酸氧化酶,因此尿液中含有尿黑酸,在空气
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
www.sxdtdx.edu.cn
 孟德尔杂交试验的7对相对性状都属完全显性。
www.sxdtdx.edu.cn
 (2)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
 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
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的现象,也称部分显性或半显性
(partial/semi-dominance)。
 机制:基因对代谢过程的控制不仅有定性作用,也有定量
作用,决定着它所控制的酶或基因产物的数量。控制某个
性状的基因量的差别,会相应出现不同程度的表现型。
www.sxdtdx.edu.cn
 例:玉米籽粒的胚乳颜色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显性基因
Y使胚乳形成玉米黄素,胚乳呈黄色;隐性基因y不能形成
玉米黄素,胚乳呈白色。Yy基因型的杂种玉米自交,胚乳
可能出现YYY、YYy、Yyy和yyy四种基因型,其表现型依
次为:深黄、中黄、浅黄和白色。
www.sxdtdx.edu.cn
 人的天然卷发的遗传:卷发基因W对直发基因w是不完全显
性,纯合体WW头发十分卷曲,杂合体Ww头发中等卷曲,
ww则为直发。
 Correns发现的紫茉莉花色的遗传:红花品种(RR)与白花品
种(rr)杂交,F1为中间型粉红色花;F2的表型比率被修饰为
1:2:1,与基因型比率相同。
红花 RR × rr 白花
↓
F1
Rr 粉红花
↓
F2 1RR
2Rr
1rr
1/4红花 : 2/4粉红 : 1/4白花
P
www.sxdtdx.edu.cn
紫茉莉花色的不完全显性遗传
www.sxdtdx.edu.cn
 (3)并显性(codominance)
 指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时都表达的现象,即
双亲性状在F1个体上同时表现出来,而不是单一亲本型或
中间型。
 机制:控制某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各自产生
互有差异的产物并分别发生作用。
 如Landsteiner和Levine在1927年发现的人的MN血型。
www.sxdtdx.edu.cn
 人的MN血型系统有3种表现型:M型、N型和MN型,基因
型分别为LMLM、LNLN和LMLN。M型个体的红细胞表面有
M抗原,N型红细胞表面有N抗原,MN型红细胞表面既有
M抗原又有N抗原。F2表现型比率也被修饰为1:2:1,与
基因型比率一致。
MN血型的遗传
P (M型) LMLM × LNLN (N型)
↓
F1
LMLN (MN型)
↓自交
F2 1LMLM : 2LMLN : 1LNLN
www.sxdtdx.edu.cn
 AB血型的遗传:IA、IB基因能同时产生两种酶,形成两种
不同的抗原,所以表现AB血型。
www.sxdtdx.edu.cn
 镰型红细胞贫血症:正常人红细胞呈碟形(HbA),镰型红细
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形(HbS),该病患者和正常人结
婚所生子女(HbAHbS)的红细胞既有碟形,又有镰形。
www.sxdtdx.edu.cn
 (4)镶嵌显性(mosaic dominance)
 指由于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双亲的性状在F1代同一个
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的现象。
 机制:基因除了定性和定量作用外,有时还有定位作用。
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分别与不同物质的形成或者与某
物质存在的位置有关,这两种物质同时在杂合体中出现。
F2的表现型比率也被修饰为1:2:1。
www.sxdtdx.edu.cn
 例: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
遗传。瓢虫在黄底色上呈
现不同的黑色斑纹,黑缘
型鞘翅(SAUSAU)只在前缘
呈黑色,均色型鞘翅(SESE)
只在后缘呈黑色;二者杂
交,F1既不是黑缘型,也
不是均色型,而是一种在
鞘翅前端和后缘均有黑色
斑的新类型。
www.sxdtdx.edu.cn
 (5)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
 指在群体中,某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的2个以上的
等位基因。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
上最多只能具有某一组复等位基因中的2个。
 ①人类ABO血型的遗传
 ABO血型有A、B、AB、O四种类型,由IA、IB和i三个基因
决定,其中IA和IB对i都是完全显性,IA与IB是共显性。所以
3个复等位基因共可组成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www.sxdtdx.edu.cn
基因型 表现型 在我国汉族人中的频率%
A
29.09
IAIA或IAi
B
28.87
IBIB或IBi
IAIB
AB
9.08
ii
O
32.96
 ABO血型系统在红细胞表面有抗原,血清中有抗体。如A
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血清中有B抗体;B型血的
人有B抗原、A抗体;AB型血的人有A和B抗原,没有A、B
抗体;O血型的人没有A、B抗原,但有A、B抗体。
www.sxdtdx.edu.cn
 红细胞表面A、B抗原的合成需要一种前体物质H抗原,由
H基因决定。因此,ABO血型系统的形成关系如下:
IA基因
前体
H基因
H抗原
A抗原 + 少量H抗原(A型)
IB基因
B抗原 + 少量H抗原(B型)
ii基因
H抗原(O型)
前体物未变,但缺乏A、B、H抗原(孟买型)
www.sxdtdx.edu.cn
ABO血型抗原形成的途径
www.sxdtdx.edu.cn
 ②孟买型血与H抗原
 1952年,印度孟买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家系。Ⅰ1为O型血,Ⅰ2
为B型血,但Ⅱ5为A型血,Ⅲ1为AB型血,与理论推测矛盾。
后来发现Ⅱ3、Ⅱ4、Ⅱ6三个女儿既无A、B抗原,也无H抗原,
这种血型称为孟买型(Bombay phenotype, Oh)。
www.sxdtdx.edu.cn
 复等位基因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如植物中的自交不亲和
性基因(S),在烟草中有15个(S1……S15);异色瓢虫的鞘翅
色斑也有15个复等位基因。
 家兔中有决定毛色的一系列复等位基因:C→cch→ch→c,
C基因对其它3个基因为完全显性,cch对ch和c为完全显性,
ch对c为完全显性,共可组成10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由C
基因控制的全灰或全黑;由cch基因控制的浅灰色;由ch基
因控制的喜马拉雅色(耳、鼻、尾、四肢末端为黑色,其
余部分为白色);由c基因控制的白化。
www.sxdtdx.edu.cn
家兔毛皮颜色表现型
基因型
全色
CC或Ccch或Cch或Cc
青旗拉(Chinchilla)
Cchcch或cchch或cchc
喜马拉雅(Himalayan)
Chch或chc
cc
白化
www.sxdtdx.edu.cn
 (6)致死基因(lethal gene)
 指使生物体不能存活或生命力降低的等位基因。
 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按致死程度可分为:全致死(致死
率达90%)、半致死(致死率达50%)和弱致死(致死率
<10%);按致死作用发生的阶段可分为:配子致死、合
子致死、胚胎致死和幼体致死;按致死基因的显隐性关系
可分为:显性致死和隐性致死;根据内外环境对致死效应
的影响可分为:条件致死和非条件致死。
www.sxdtdx.edu.cn
 ①隐性致死基因(recessive lethal gene)
 指在杂合状态下不影响个体的生活能力,在纯合状态下才
具有致死效应的基因。
 1907年,法国Cue’not发现一种黄毛小鼠不能真实遗传,不
论黄鼠与黄鼠交配,还是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都会发生
分离,但都不符合孟德尔比率。试验结果:
 试验一:黄鼠×黑鼠→黄鼠2378只:黑鼠2398只=1:1
 试验二:黄鼠×黄鼠→黄鼠2396只:黑鼠1235只=2:1
 试验三:黑鼠×黑鼠→全部黑鼠
www.sxdtdx.edu.cn
 结果说明:黄鼠是杂合体,黑鼠
是隐性纯合体。后来发现,杂合
体黄鼠自交后代不出现3:1的原
因是纯合体黄鼠在胚胎时期就死
亡了。
 小鼠黄毛基因AY对黑毛基因a为
显性,AY基因在杂合时产生无害
的黄色表型效应,纯合时却具有
使个体死亡的隐性致死作用。
(黄鼠)AYa × AYa(黄鼠)
↓
AYAY
AYa
aa
1黄鼠 :2黄鼠 :1黑鼠
(出生前死亡) 2396 1235
(黄鼠)AYa × aa(黑鼠)
↓(测交)
(黄鼠)AYa aa(黑鼠)
2378 2398
www.sxdtdx.edu.cn
小
鼠
皮
毛
颜
色
的
遗
传
Agouti:正常灰色,野生型;Yellow:黄色,突变型
www.sxdtdx.edu.cn
 植物中的白化基因c也是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使幼苗失去
合成叶绿素的能力,子叶中的养料耗尽就会死亡。
 由于在杂合体中可隐蔽地遗传给下一代,隐性致死基因可
在群体中长期存在。
www.sxdtdx.edu.cn
 镰形红细胞基因HbS也是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造成贫血严
重,发育不良,关节、腹部和肌肉疼痛,患者多在幼年期
死亡;新生儿先天性鱼鳞癣也是由隐性致死基因纯合引起
的层板状鱼鳞病。
www.sxdtdx.edu.cn
 ②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gene)
 指在杂合状态下就表现致死效应的基因。
 例:人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显性基因Rb引
起的一种致死性遗传病,常在幼年发病,患
者肿瘤长入单侧或双侧眼内玻璃体,晚期向
眼外扩散,最后全身转移而死亡。
www.sxdtdx.edu.cn
 人的Ⅱ型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也是显性致死基因引起的,
患者因高血脂和多发性黄色瘤,早年死于心肌梗死;人的
神经胶症基因引起皮肤的畸形生长,严重的智力缺陷,多
发性肿瘤,患者在很年轻时就死亡。
 在生命早期起作用的显性致死基因,由于个体死亡,出现
后的当代就会在群体中消失;但在生命后期,特别是在性
成熟后才起作用的显性致死基因,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www.sxdtdx.edu.cn
 基因作用的表现受等位基因间各种
类型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受生物体
内外各种环境的影响。内在环境如
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外在环
境如阳光、温度、营养条件等。
 例:金鱼草的红花品种与象牙色花
品种杂交,F1培育在低温、强光条
件下,花为红色;但在高温、遮光
条件下,花为象牙色。
www.sxdtdx.edu.cn
 果蝇中,提高饲养温度可使第四翅脉中断突变型的外显率
下降,使棒眼突变型的表现度上升。
 兔子皮下脂肪的颜色受营养状况的影响。纯种白脂肪兔子
×黄脂肪兔子→F1近亲交配→F2中1/4是黄脂肪兔子。虽然
黄脂肪兔子不能合成黄色素分解酶,但如果只喂食不含叶
绿素的饲料,脂肪就不表现黄色,也是白色的。
www.sxdtdx.edu.cn
 人的苯丙酮尿症(phenyll-ketonuria,PKU)是一种隐性遗传
病。纯合体婴儿(pp)不能合成苯丙氨酸羟化酶,使食物中或
组织分解形成的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通过代谢形
成苯丙酮酸及其它异常的苯丙氨酸代谢物在脑中积累而影
响发育,导致患儿智力严重迟钝。但如果给患儿饮食苯丙
氨酸含量低的食物,就能减轻该病的临床症状,从而发育
成熟,智力也没有严重损害。
www.sxdtdx.edu.cn
 人的早老性斑秃(premature pattern baldness)受性别的影响。
AA基因型的男人和女人都正常,aa基因型的男人和女人都
秃头;但Aa基因型的男人因睾丸酮含量高表现秃头,女人
则因睾丸酮含量很少,一般不表现斑秃。
 有一种羊,有角(H)对无角(h)是显性,HH基因型的公羊和
母羊都有角,hh基因型的公羊和母羊都无角;但Hh基因型
的公羊有角而母羊无角。
www.sxdtdx.edu.cn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随标准而变
 例:豌豆种子形状。从外形看圆粒对皱粒是完全显性,但
显微镜观察发现,纯合圆粒淀粉粒发育完善,结构饱满,
持水力强;纯合皱粒淀粉粒发育不完善,结构皱缩,持水
力弱。F1外形是圆粒,但淀粉粒的发育和结构介于前两者
之间,从这一点看,圆粒对皱粒是不完全显性。
rr
Rr
RR
www.sxdtdx.edu.cn
 镰型红细胞贫血症的隐性患者(HbSHbS)在缺氧条件下,全
部红血球为镰刀形,杂合体HbAHbS从临床上看HbA对HbS是
显性,从血球形状看是共显性,从镰形细胞的数目看为不
完全显性。
www.sxdtdx.edu.cn
3.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关系,有些性状是由两对以
上基因控制的。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复杂
的相互作用,使孟德尔比例发生修饰。
 (1)基因互作(gene interaction)
 指处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
相互作用。英国Batson和Punnet在研究鸡冠形状的遗传时
首先发现。
www.sxdtdx.edu.cn
 鸡冠有4种类型。玫瑰冠×豌豆
冠→F1为胡桃冠,F2出现4种表
现型,且比例为9:3:3:1。
 结果说明:鸡冠形状是两对独立
遗传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玫瑰冠
由显性基因R决定,豌豆冠由显
性基因P决定;R与P相互作用,
产生了胡桃冠;两个显性基因都
不存在时,表现为单冠。
玫瑰冠
豌豆冠
胡桃冠
单片冠
www.sxdtdx.edu.cn
P
F1
F2
玫瑰冠RRpp × rrPP豌豆冠
↓
RrPp胡桃冠
↓
9R P :3R pp :3rrP :1rrpp
胡桃冠 玫瑰冠 豌豆冠 单片冠
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性状
时,非等位基因间的分离与组合仍然遵循孟德尔定律,即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www.sxdtdx.edu.cn
 有一种无毒蛇,皮色有4种类型:野生型为黑色和橘红色相
间的花纹,基因型为OOBB;全身黑色的基因型为ooBB,
全身橘红色的基因型为OObb;还有一种既无黑色又无橘红
色的白色蛇,基因型为oobb。纯合黑色蛇×橘红色蛇→F1
全为野生型,F2则出现4种表现型:野生型、黑色、橘红色
和白色,比例为9:3:3:1。
www.sxdtdx.edu.cn
× OObb
↓ 橘红色
F1
OoBb
野生型
↓
F2 O B
O bb
ooB
oobb
9野生型 :3橘红色 :3黑色 :1白色
P
ooBB
黑色
 研究表明,显性基因O决定橘红色素的形成,显性基因B决
定黑色素的形成;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相互作用产生
黑色和橘红色相间的表现型;基因型为oobb时,黑色素和
橘红色素都不能形成,表现为白色。
www.sxdtdx.edu.cn
 (2)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
 指几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决定某一性状
的表现;其中任何一对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导致同一突变
性状的出现。发生互补作用的非等位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complementary gene)。
 两对基因发生互补作用使孟德尔比例被修饰为9:7。
 例:香豌豆花色的遗传。两个白花品种杂交,F1全部开红
花,F2既有红花又有白花,比例为9:7。
www.sxdtdx.edu.cn
 红花性状是非等位基因C和
P发生互补作用的结果;C
或P基因单独或同时发生突
变,都不会表现红花而表现
白花。
白花CCpp × ccPP白花
↓
F1
CcPp 红花
↓
F2 9C P : 3C pp : 3ccP : 1ccpp
P
9红花
:
7白花
www.sxdtdx.edu.cn
 白花三叶草含氰性状的遗传。
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
部含氰,F2分离出含氰和不含
氰两种表现型,比例为9:7。
 原因:基因D决定产氰糖苷酶
的合成,基因H决定氰酸酶的
合成。D和H都存在时,才能
生成氰氢酸;其中任何一个基
因突变,都不能形成氰氢酸。
P 不含氰 hhDD × HHdd不含氰
↓
F1
HhDd 含氰
↓
F2 9H D : 3H dd : 3hhD : 1hhdd
9含氰
:
7不含氰
产氰糖苷酶
前体物
氰酸酶
含氰糖苷
↑
基因D
↑
基因H
www.sxdtdx.edu.cn
氰
 互补作用的生化途径可表示为:
前体物
x
y
X
z
Y
Z
 x、y、z是3个互补基因,X、Y是中间产物,没有表型效应,
Z是决定表型的最终产物。基因x、y、z对于Z的产生都是必
需的,任何一个突变都不能形成Z而出现同一突变型。
www.sxdtdx.edu.cn
 (3)上位作用(epistatic effect)
 指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的表达,
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 上位基因(epistatic gene):上位作用中起遮盖作用的基因;
 下位基因(hypostatic gene):上位作用中被遮盖的基因。
 上位基因一般产生表型效应。如果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本身
不决定任何表型,该基因就是一个抑制基因。
 上位作用有两种类型:
www.sxdtdx.edu.cn
①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
 指某一显性基因对另一对非等位的显性基因起遮盖作用,
并使自己决定的性状得以表现的上位作用。
 显性上位使孟德尔比例被修饰为12:3:1。
 例:狗毛色的遗传。褐毛狗(bbii)×白毛狗(BBII)→F1为白
毛狗(BbIi),F2出现了白毛狗、黑毛狗和褐毛狗,且比例为
12:3:1。
www.sxdtdx.edu.cn
P
F1
F2
褐色bbii × BBII白色
↓
BbIi 白色
↓
9B I :3bbI :3 B ii :1bbii
12白色
: 3黑色 :1褐色
 原因:上位基因I遮盖了下位基因B、b的表型效应,使F1
表现为白毛,F2中当I不存在时,才表现出褐毛或黑毛。
www.sxdtdx.edu.cn
 西葫芦皮色的遗传:白皮基
因W对黄皮基因Y有遮盖作
用;只有W不存在时,Y才
能表现其黄色;如果W和Y
都不存在,则表现绿色。
白皮WWYY × wwyy绿皮
↓
F1
WwYy 白皮
↓
F2 9W Y : 3W yy : 3wwY : 1wwyy
P
12白皮 : 3黄皮 :1绿皮
www.sxdtdx.edu.cn
 显性上位的生化途径:两种酶竞争同一种底物,酶A将底物
转变为A产物,酶B将底物转变为B产物,酶A对底物的亲和
性比酶B高的多,只有酶A不存在时,酶B才能起作用。
底物
↙ ↘
酶A
酶B
↙
↘
A产物
B产物
www.sxdtdx.edu.cn
 ②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
 指一对隐性纯合基因掩盖了非等位的
另一对显性基因的作用。隐性上位使
孟德尔比例被修饰为9:3:4。
 例:小鼠毛色的遗传。黑毛小鼠×白
毛小鼠→F1全为黑色;F2出现了黑色、
棕色和白色3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3:4。
www.sxdtdx.edu.cn
 原因:隐性纯合基因cc对R
基因有遮盖作用;无cc基因
时,R基因控制黑色性状,r
基因控制棕色性状。
黑色RRCC × rrcc白色
↓
F1
RrCc黑色
↓
F2 R C : rrC :R cc :rrcc
P
9黑色 :3棕色 : 4白色
www.sxdtdx.edu.cn
 隐性上位的生化途径:隐性上位基因决定前体物质的合成。
只有当R和C基因都正常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当R基因为
隐性纯合时,产生中间产物棕色素;当R基因正常而C基因
隐性纯合时,不能产生中间产物而表现为白色。
无色前体物
棕色素
↑
基因C
黑色素
↑
基因R
www.sxdtdx.edu.cn
 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当基本色泽基因C存在时,
另一对基因Prpr都能表现各自的作用,Pr控制紫色,pr控
制红色;缺少显性基因C时,隐性基因c对Pr和pr起上位作
用,Pr和pr都不能表现其性状。
P
F1
F2
CCprpr × ccPrPr
红色蛋白层 ↓ 白色蛋白层
CcPrpr紫色
↓
9C Pr :3C prpr :3ccPr :1ccprpr
9紫色 : 3红色
:
4白色
www.sxdtdx.edu.cn
 (4)抑制作用(inhibition effect)
 指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中,其中一对本身并不决定
任何性状的表现,但当它处于显性状态时,可完全抑制另
一对基因的显性效应。
 抑制基因(inhibitor):在抑制作用中,本身不能决定性状表
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的基因。
 抑制作用使孟德尔表型比例被修饰为13:3。
www.sxdtdx.edu.cn
 例:家蚕中有黄茧品种和白茧品种,白茧又有中国品种和
欧洲品种。白茧中国品种×黄茧品种→F1全为黄茧,说明
白茧中国品种是隐性;白茧欧洲品种×黄茧品种→F1全为
白茧,说明白茧欧洲品种是显性;欧洲品种杂交所得F1相
互交配,F2中黄茧与白茧的比例为13:3。
www.sxdtdx.edu.cn
 黄茧基因为Y,白茧基因为y,另有一个非等位基因I可抑制
黄茧基因Y的作用。只有当抑制基因I不存在时,黄茧基因
Y才能表现其效应,故F2中白茧与黄茧的比例为13:3。
欧洲白茧IIyy × iiYY黄茧
↓
F1
IiYy白茧
↓
F2 I Y
I yy
iiY
iiyy
9白茧 :3白茧 :3黄茧 :1白茧
P
P 中国白茧iiyy × iiYY黄茧
↓
F1
iiYy黄茧
↓
F2
黄茧iiY 白茧iiyy
3 : 1
www.sxdtdx.edu.cn
 家鸡羽色的遗传:基因C决定
有色羽,基因I为抑制基因,
能抑制基因C的表达;只有基
因I不存在时,基因C才能表达。
所以I_C_基因型是白羽,I_cc
和iicc也都是白羽。
P 白羽莱杭鸡(♀) × (♂)白羽温德鸡
IICC
↓
iicc
F1
IiCc白羽杂种鸡
↓
F2 9I C :3I cc :1iicc :3iiC .
13白羽
: 3有色羽
www.sxdtdx.edu.cn
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区别
 ①显性上位基因除遮盖其他基因的表现外,本身还能决定
性状的表现;而抑制基因本身并不决定性状的表现;
 ②显性上位基因对另一对非等位的显隐性基因都有遮盖作
用,抑制基因则仅抑制另一对基因的显性效应;
 ③显性上位作用的两对独立基因互作中,F2有3种表现型,
分离比率为12:3:1;抑制作用则只有两种表现型,分离
比率为13:3。
www.sxdtdx.edu.cn
 (5)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 指几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同一性状的表现,
其中每一对基因都只有部分作用。在累加作用中对性状的
表现只有部分作用的基因称为累加基因(additive gene)。
 累加作用使孟德尔比例被修饰为9:6:1。
 例:南瓜瓜形的遗传。两种圆球
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F2
出现3种瓜形:扁盘形、圆球形和
长形,且比例为9:6:1。
www.sxdtdx.edu.cn
 原因:A和B为2个非等位的
累加基因,二者同时存在时
形成扁盘形;只存在其中一
个时形成圆球形;二者均不
存在时形成长形。
圆球形AAbb × aaBB圆球形
↓
F1
AaBb扁盘形
↓
F2 9A B :3A bb :3aaB :1aabb
9扁盘形 : 6圆球形 : 1长形
P
www.sxdtdx.edu.cn
 (6)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
 指几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同一性状,每一个
显性基因都具有相同的表型效应,共同存在或单独存在都
表现同一表型,只有隐性纯合个体才表现另一种表型。
 重叠基因(duplicate gene):对同一性状的表现型具有相同效
应的非等位基因。重叠作用使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为15:1。
www.sxdtdx.edu.cn
 例:荠菜蒴果形状的遗传。
纯合三角形(T1T1T2T2)品种
×卵形(t1t1t2t2)品种→F1全
为三角形蒴果,F2出现三
角形和卵形2种蒴果,且比
例为15:1。
三角形T1T1T2T2 × t1t1t2t2卵 形
↓
F1
T1t1T2t2 三角形
↓
F2 9T1 T2 : 3T1 t2t2 : 3t1t1T2 : t1t1t2t2
P
15三角形
:
1卵 形
www.sxdtdx.edu.cn
 原因:荠菜的蒴果形状由两条发育途径决定,分别由显性
基因T1和T2控制,每一条途径都能产生三角形蒴果,只有
当T1和T2都发生突变时,才不能形成三角形蒴果,而发育
成卵形蒴果。即控制同一性状的重叠基因中,只要有一个
显性基因就会使显性性状完全表现,只有当缺少显性基因
时才会表现另一种性状。
基因A1
前体物质
产物
表型
基因A2
www.sxdtdx.edu.cn
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互作共同决定同一性状,将出
现6种不同的表现型比率。但各种表现型比率都是两对基因
自由组合比率9:3:3:1的变型,而基因型比率仍与自由
组合一致。因此,非等位基因互作并不违背孟德尔定律,
而是对孟德尔定律的扩展和完善。
www.sxdtdx.edu.cn
基因互作的两种类型
 (1)基因内互作(intragenic interaction):同一位点上等位
基因间的互作,表现为完全显性或不完全显性;
 (2)基因间互作(intergenic interaction):不同位点上非等
位基因间互作共同决定同一性状,表现为上位或抑制等。
 生物性状表现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两类基因互作共同
或单独发生作用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两对等位基因都表
现完全显性作用,也有少数情况下,一对等位基因表现完
全显性,另一对表现不完全显性。
www.sxdtdx.edu.cn
www.sxdtdx.edu.cn
4. 基因的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 (1)性状的多基因决定
 生物的多数性状和基因之间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常常是受
若干个基因控制的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 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生物的同一单位性状的表现
受多个基因控制的现象。
 例:玉米糊粉层颜色的遗传。
www.sxdtdx.edu.cn
 玉米糊粉层颜色至少涉及5个基因。A1决定花青素的有无,
A2决定花青素的形成,C决定糊粉层颜色的有无,R决定红
色素的形成。当A1、A2、C和R四个基因都存在时,胚乳呈
红色;当另一基因Pr也存在时,胚乳呈紫色。因此,紫色
糊粉层的植株基因型必须是A1 A2 C R Pr ,红色糊粉层
的基因型必须是A1 A2 C R prpr。其生化反应途径为:
基 因 A1
↓
酶
Ⅰ
↓
前体物质 →
A2
↓
Ⅱ
↓
A →
C
R
Pr
↓
↓
↓
Ⅲ
Ⅳ
Ⅴ
↓
↓
↓
B → C →红色D→紫色E
www.sxdtdx.edu.cn
 任何生物性状的表现都有其多基因基础。如玉米叶绿素的
形成与50多个基因有关,其中任何一个基因突变,都会引
起叶绿素的异常;果蝇复眼的颜色至少由40个基因决定,
任何一个基因异常,都会导致形成白眼;果蝇正常翅膀的
形成与43个不同位点的基因有关。
www.sxdtdx.edu.cn
 尽管生物的每个基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地影响性状的
发育,但是在与其他基因相互联系发生作用的网络中,总
有一个基因对某一性状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称为主基因
(maior gene)。在其他基因都相同的前提下,主基因的差别
会影响性状的差异。如棉花的无腺体性状受9对隐性基因控
制,其中gl2、gl3两对隐性基因起主要作用。
www.sxdtdx.edu.cn
 (2)基因的多效性
 一因多效(pleiotropis):一个基因影响生物的许多性状发育
的现象。
 例:豌豆中决定花色的基因同时也影响着种皮颜色和叶腋
上有无黑斑。在杂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同时结褐色种子,
叶腋上有黑斑;白花植株结淡色种子,叶腋上无黑斑。3个
性状总是一起出现,如同一个遗传单位。
www.sxdtdx.edu.cn
www.sxdtdx.edu.cn
 水稻的矮化基因还有提高分孽力、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扩大
栅栏细胞直径的作用;小鼠的致死基因不仅影响其生存能
力,同时控制其毛皮颜色;果蝇的残翅基因不仅能使翅膀
变小,而且引起生殖器变形、幼虫的生活力、成虫寿命的
变化等。
www.sxdtdx.edu.cn
 一个基因不仅影响许多形态结构的表现,也影响某些生理
特性的变化。如家鸡有一个卷毛基因为不完全显性,杂合
时羽毛卷曲、易脱落,体温易散失→代谢加速以补偿消耗
→心跳加速、心脏扩大、血量增加→脾脏扩大→食量增加
→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变化,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腺
体受影响,生殖能力也降低。
www.sxdtdx.edu.cn
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的机理
 基因通过酶控制生化过程,进而影响性状的表现。一个性
状的发育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一系列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
结果,表现为多因一效;一个基因的改变,不仅直接影响
以该基因为主的一个生化过程,也会影响与该生化过程有
联系的其他生化过程,从而影响其他性状的发育,表现为
一因多效。
www.sxdtdx.edu.cn
第五节 统计学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 遗传学试验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有概率原理、二项式分布
和卡平方检验。
1. 概率及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 概率(probability):某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百
分数表示,P。
 例:一对基因杂合体(Aa)形成配子时,A与a分离随机进入
不同的配 子,每个配子得到A或a的概率各为1/2;在形成的
配子中,带有A或a的配子的概率也各为1/2。
www.sxdtdx.edu.cn
 常用的两个概率的基本定理: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
 (1)加法定理
 互斥事件:不能同时出现的两个事件,即一个事件发生,
另一个事件即被排斥。
 加法定理:两个互斥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两个事件各
自发生的概率之和。 P(A+B)=P(A)+P(B)
 如杂合体Aa形成A或a型配子的概率为:

P(A+a)=P(A)+P(a)=1/2+1/2=1
www.sxdtdx.edu.cn
 (2)乘法定律
 独立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独立、互不影响的事件,
即一个事件出现与否,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
 乘法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或相继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个
事件概率的乘积。 P(AB)=P(A)×P(B)
 如杂合体Aa形成A或a型配子的概率分别为1/2,Aa杂合体
自交,后代中aa基因型个体的概率为:

P(a×a)=P(a)×P(a)=1/2×1/2=1/4
www.sxdtdx.edu.cn
 (3)概率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 计算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形成配子的比例。
 例1:三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AaBbCc形成的
配子中,AbC配子的比例为:1/2×1/2×1/2=1/8
 例2:A、B、C、D为4个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一个能
产生1/8 abcd配子的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dd、
AaBbccDd、AabbCcDd或aaBbCcDd。
www.sxdtdx.edu.cn
 计算杂交或自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
 例3:五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的杂合体AabbCcDdEe,
自交形成的F2中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后代比例为:
1/2×1×1/4×1/4×1/2=1/64
 例4:四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的杂合体AaBbCcDd自交,
F2中表现型为三显性一隐性性状的个体比例为:
3/4×3/4×3/4×1/4=27/256
www.sxdtdx.edu.cn
2. 二项式展开及应用
 二项式展开可用来推算某几个事件的组合出现的概率。
 一般用p表示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用q或1-p为另一
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则n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型
或表现型组合的概率,可用二项式展开(p+q)n计算。
 (1)人类遗传分析中后代组合概率的计算
 例:一对夫妇生男孩的概率p=1/2,生女孩的概率q=1/2,
二者为互斥事件。
www.sxdtdx.edu.cn
 有2个孩子的家庭其性别分布如下:
第一个孩子 第二个孩子
概率
男
男
1/2×1/2=1/4 (p2=1/4)
男
女
1/2×1/2=1/4
(2pq=1/2)
女
男
1/2×1/2=1/4
女
女
1/2×1/2=1/4 (q2=1/4)
 有2个孩子的家庭其性别分布可用二项式展开计算:

(p+q)2= p2+2pq+q2,p=q=1/2
 有3个孩子的家庭其性别分布为:(p+q)3= p3+3p2q+3pq2+q3
www.sxdtdx.edu.cn
 (2)分析群体的基因型结构
 两对独立遗传的非等位基因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群体中
显性基因A或B出现的概率p=1/2,隐性基因a或b出现的概
率q=1/2。则n对基因杂合体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结构可
用二项式展开计算:(p+q)n =(1/2+1/2)n
www.sxdtdx.edu.cn
 (3)分析群体的表现型结构
 一对完全显隐性的等位基因杂合体Aa自交,F2中显性性状
出现的概率p=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q=1/4。n对基因杂
合体自交,其后代群体中表现型结构可用二项式展开计算:
(p+q)n=(3/4+1/4)n
www.sxdtdx.edu.cn
3.χ2测验
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学试验中获得的观察值与理论
期望值常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是随机误差,还是真实
差异,通常可用χ2测验法(Chi-square test)进行判断。
χ2=Σ
(O-E)2
(实测值—理论值)2
=Σ
E
理论值
 χ2值:平均平方偏差的总和,是衡量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
程度的统计量。根据χ2值和自由度df可查知P值,从而判断
误差的性质。(df=k-1,P值为随机误差的概率)
www.sxdtdx.edu.cn
χ2测验的应用
 χ2测验的步骤:①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比值计算理论值;
②根据公式计算χ2值;③根据χ2值和自由度df查找P值,判
断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的显著性。
 例1:用χ2测验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
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总计Σ
108
101
32
556
实测值(O) 315
556
理论值(E) 312.75 104.25 104.25 34.75
(O-E)2
5.06
14.06
10.56
7.56
(O-E)2/E
0.016
0.135
0.101 0.218
0.47
 χ2=0.47,df=3,查得P值介于0.90~0.95之间。P>0.05,说
明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不显著,差异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
试验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
www.sxdtdx.edu.cn
χ2值表
www.sxdtdx.edu.cn
 例2:Bateson和Punnett香豌豆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纯系
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F1全为紫花、长花粉,F2
中4种表现型的实测值及χ2测验为:
紫、长 紫、圆 红、长 红、圆 总计Σ
实测值(O) 226
理论值(E) 235.69
(O-E)2/E
0.40
95
78.56
3.44
97
78.56
4.29
1
26.19
24.23
419
419
32.36
 由df=3,查得p=0.01时χ2=11.35。实际χ2=32.36>11.35,说
明实测值与预期理论值差异达显著水平,不符合孟德尔自
由组合定律。
www.sxdtdx.edu.cn
www.sxdtdx.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