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步态分析

项目:
第十四章 步态分析
第十四章 步态分析
学习要点
概述
正常步态
定性评定法
定量分析法
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思考题
学习目标
掌握正常步行周期的构成
掌握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熟悉步态的评定方法
了解步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步态分析是对患者行走方式的检查,包括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第一节
一、步行
步行是人类的基本功能,
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
关键特征之一。
概述
二、步态分析的目的
1、异常障碍的诊断
2、异常步态的程度
3、评定假肢或支具的可行性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所有因疾病或外伤导致的行走功能障碍或
步态异常。
神经系统损伤
骨关节疾病与外伤
其它如疼痛等
禁忌证
严重心肺疾患
骨折(下肢)未愈
无自主步行能力
不能配合检查者
第二节 正常步态
步态周期(gait cycle)
步态周期
支撑相
摆动相
步态周期的划分
支撑相
早期
中期
晚期
摆动相
早期
中期
晚期
1、支撑相(stance phase)
足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
正常步速时占步态周期的60%。
支撑相—早期(early stance)
首次触地和承重反应。
正常步速时大约为步态周期的10-12%。
首次触地
定义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
落实足在支撑相的位置。
参与肌肉
胫前肌、腘绳肌、臀大肌。
承重反应
定义
指首次触地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
参与肌肉
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
双支撑相
支撑足首次触地和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
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
地板反力(GRF)
首次触地时GRF一般相当于体重和加速度之和。
支撑相—中期(mid stance)
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动相,是唯一单足
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约占步态周期
的38-40%。
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支撑相—末期(terminal stance)
定义: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push off)地
面的阶段,开始于足跟抬起,结束于足离
地。
参与肌肉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等长收缩)
股四头肌和髂腰肌(向心性收缩)
2、摆动相(swing phase)
足在空中向前摆动的时相。
占步态周期的40%。
摆动相—早期(initial swing)
主要功能
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前向摆动,
占步态周期的13-15%。
参与肌肉
髂腰肌、胫前肌、股四头肌
摆动相—中期(mid swing)
主要功能
足廓清,占步态周期的10%。
参与肌肉
胫前肌(保持踝关节背屈)
摆动相—末期(terminal swing)
主要功能
使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占步态
周期的15%。
参与肌肉
腘绳肌、臀大肌、胫前肌、股四头肌
步态周期示意图
右足
支撑相
早期
摆动相
中期
末期
双支
撑
早期
中期
末期
双支
撑
左足
支撑
相
末期
摆动相
早期
中期
支撑相
末期
早期
双支
撑
中期
双支
撑
步态周期
0
50%
100%
三、时空参数
1、时间参数
步频(cadence)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
步/分(steps/min)
正常值:95~125steps/min
步速(velocity)
沿前进方向单位时间内步行的距离。
米/秒(m/s)
正常值:1.2m/s
2、空间参数
步长
步幅
步宽
步向角
步长(step length)
步长:从一只脚触地点到另一只脚同样的触地点
之间的距离。
单位:m,常用单位:cm
正常值:50~80cm
步幅(stride length)
步幅:从一只脚触地到同一只脚再次触地之间的
距离。
有时是指周期长度 。
单位:m,常用单位:cm
正常值:100~160cm
步宽(stride width)
步宽:双脚之间侧向距离,通常以脚踝中心为测
量点。
单位:m,常用单位:cm
步宽越窄,步行的稳定性越差。
步向角(toe out)
步向角:指一侧足的中轴线与前进方向之间的夹
角。也称足偏角。
左右侧步向角基本相等。
四、行走运动学
(一)行走中的下肢运动
1、髋关节
2、膝关节
3、踝关节
(二)行走中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
1、躯干
2、骨盆
3、上肢
五、步行中的肌群活动
第三节 定性分析法
一、分析步骤
了解病史
体格检查
步态观察
二、观察内容与方法
观察内容
观察方法
第四节 定量分析法
1、运动学分析基础
运动学分析
位置、角度定义
速度和加速度
运动学(Kinematics)分析
运动学是步行时肢体运动时间和空间变化
规律的研究方法.
时间/空间参数测定
足印法
电子测定装置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
节段性运动测定
是指对步行时特定关节或运动中心的多
维动态分析(即步行时关节各方向活动角度
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步行时相之间的关系),
从而可以剖析运动障碍的具体环节和部位,
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正常人步行时侧面髋、膝、踝关节角度变
化
膝关节
髋关节
踝关节
位置和角度
身体代表点定义
参考马丁身体测量点,关节部位大多采
取关节中心。
关节角度定义
以解剖学姿势的中间位作为0度。
耳垂
肩峰
髂棘
大转子
膝关节点
第5跖骨头
腓骨外踝
2、运动力学分析基础
运动力学( Kinetics)分析
动力学分析是对步行时作用力、反作用力
的强度、方向和时间的研究方法。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动
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地板反力
3、肌电图分析基础
动态肌电图:指在活动状态下实时测定相
关肌肉的电生理活动,以揭示其活动状态与步
态关系的研究方法。
动态肌电图
A c ti v e
e lb o w
fl e x i o n e ffo rt
8 5 0 0 .0 0 m s e c .
E l b o w :fl x u p ( - 1 x )
3
3
F le x o rs ( 1 x )
E x te n s o rs ( 1 x )
5 0 0 .0 0 m s e c .
1 .0 0
肘关节屈/伸肌电比较
8 5 0 0 .0 0 m s e c .
5 0 0 .0 0 m s e c .
主动屈曲
1 .0 0
3 2 7 0 0 .0 0 m s e c .
5 0 0 .0 0 m s e c .
主动伸展
1 .0 0
第五节 常见病理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一、疼痛
髋关节疼痛的患者在行走时,为减轻负重
期的疼痛,患侧站立相时间缩短。
膝关节疼痛时,患者在整个行走周期中以
轻度屈曲膝关节为特征。
二、肌无力
(一)臀大肌无力步态 (二)臀中肌无力步态
(三)髋关节无力
(四)股四头肌麻痹
(五)胫前肌无力
(六)腓肠肌无力
三、畸形
四、感觉障碍
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一)偏瘫步态
(二)剪刀步态
(三)帕金森步态
(四)共济失调步态
思考题
1、什么是步态分析。
2、为什么要进行步态分析。
3、怎样进行步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