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糖尿病与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06-糖尿病与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糖尿病与糖代
谢紊乱的实验
诊断
中南医院 程小欢
糖尿病: 全球性的威胁
糖尿病
16百万人口:
5–10% 1型
90–95% 2型
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和中风
> 77,000 死于心脏病 / 年
失明
12,000–24,000
新发的失明人数 / 年
肾脏疾病
27,000 人肾衰竭 / 年
损 失
US$ 980亿:
$440亿 –
医疗和护理费的
直接费用
$540亿 –
因致残和死亡而致的
间接费用
神经病变
>56,000 截肢 / 年
ADA figures for 1997
主要内容
概述
糖代谢紊乱的常用实验检测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低血糖症的实验诊断
生理功能
概
述
糖代谢
糖代谢的调节
糖的生理功能
氧化供能
人体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重要碳源
血糖来源
血糖去路
提供能量
食物中的糖
氧化分解
消化 吸收
胰岛素+
血糖
(3.9~6.1mmol/l)
合成
分解
肝糖元
胰岛素+
胰岛素-
肾脏排泄
非糖物质
肝糖元
胰岛素+
非糖物质
胰岛素(蛋白质、脂肪等)
(蛋白质、脂肪等)
葡萄糖代谢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核糖
+
磷酸戊糖途径
肝糖原分解
有氧
葡萄糖
酵解途径
NADPH+H+
消化与吸收
淀粉
ATP
糖异生途径
丙酮酸
无氧
乳酸、氨基酸、甘油
H2O
+
CO2
乳酸
下
糖
代
谢
的
调
节
机
制
丘
脑
(交感N—内脏N) (副交感N—迷走N)
肾上腺髓质
α-细胞 β-细胞
胰
肾上腺素
+
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
+
+ +
糖异生
糖原
葡萄糖
血液
胰岛素
- +
+
糖原合成
肝
大部分激素是升血糖激素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糖代谢紊乱的检测
葡萄糖检测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蛋白检测
酮体检测
乳酸和丙酮酸检测
血糖调节物检测
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葡萄糖检测
空腹血糖(FPG):至少8小时不摄入含热量的食物
后的血浆葡萄糖含量
随机血糖(RPG):任何时候检测的血浆葡萄糖。
参考范围(酶法):3.9 ~6.1mmol/L
空腹尿糖:阴性
临床意义
升高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应激性高血糖、
药物影响等
当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值(9mmol/L)时
尿糖为阳性
降低 胰岛素分泌过多、缺乏抗胰岛素激素、
肝糖原储存缺乏性疾病、生理性等
血糖定量影响因素
全血标本应在2h内(4℃)完成检测,25℃放置1h降低
0.44mmol/L
全血比血浆约低12%-15%
空腹血糖 静脉比末梢高0.22mmol/L,比动脉高
0.56mmol/L
不同抗凝剂对血糖稳定性有微量影响
全血标本应在2h内分离血浆待测
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或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血糖急剧升高,
且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有水平,称为耐糖
异常或糖耐量减低
适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明显或血
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
WHO推荐方法:非妊娠成人,口服75g葡萄
糖,妊娠妇女100g,儿童1.75g/Kg计算,
总量不超过75g。 300ml水溶解。空腹1016h,先测定空腹血糖。于5min内口服。每
30min取血测定血浆葡萄糖,共4次,历时2
小时。
参考范围
FPG≤6.1mmol/L
0.5-1h达高峰,<11.1mmol/L
2h≤7.8mmol/L
3h恢复空腹水平
尿糖阴性
空腹
糖
耐
量
试
验
结
果
比
较
峰值
2h
尿糖
症状
耐量正常 <6.0 <10.0 <6.0
-
-
耐量受损 <8.0 >11.0 8.0-11.0 +/- -
糖 尿 病 >8.0 >10.0 >8.0
+
+
<6.0
>11.0
+
+
>8.0
8.0-9.0 +
+
耐量增高 <6.0 曲线平坦
-
-
储存延迟 <6.0 峰值提前
-
-
血糖浓度(mmol/L)
10
5
c.糖尿病
b.耐量受损
a.正常
d.耐量增高
e.储存延迟
0 30 60 90 120 150 时间(min)
临床意义
诊断妊娠糖尿病(GDM)
诊断糖耐量减退(IGT)
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等
人群筛查
协助诊断糖尿病
FPG>7.0mmol/L;
本试验高峰值≥ 11.1mmol/L或2h值≥
11.1mmol/L,
随机血糖≥ 11.1mmol/L伴尿糖阳性,
有口渴、多饮、多尿(三多一少)等临床症状
鉴别低血糖现象
注意
OGTT对糖尿病诊断并非必需
FPG<5.6mmol/L或随机血糖<7.8mmol/L
可以排除糖尿病
诊断糖尿病临床首先推荐FPG测定
糖化蛋白测定
糖类物质通过非酶促作用将糖基加到蛋白质的氨基酸基团上
形成的糖化产物
糖化血红蛋白:主要成分为HbA1c
反映患者过去6-8周平均血糖浓度,用于疗效监测。
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及应激性高血糖:前者多增高,后者正
常。
主要用于评价血糖控制效果,不用于糖尿病诊断。
果糖胺: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GSP)
反映2-3周内平均血糖浓度
监测短期血糖改变,反映血糖控制效果比
GHb早,二者应结合使用
酮体检测
酮体:脂肪分解的产物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总称
参考范围:尿酮体:20-50mg/d(定性阴性)
β-羟丁酸:0.03-0.3mmol/L
升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等
乳酸和丙酮酸检测
葡萄糖
酵解途径
丙酮酸
无氧
乳酸
血中乳酸浓度极度增高:低氧血症伴高乳酸血症
参考范围:血浆乳酸:0.5-1.7mmol/L
丙酮酸: 0.03-0.10mmol/L
乳酸/丙酮酸:10/1(1.0/0.1mmol/L)
高乳酸血症见于:休克不可逆期、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血清丙酮酸测定
糖代谢中间产物
组织严重缺氧时,血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
升高:维生素B缺乏、糖尿病、充血性心衰
血糖调节物检测
胰岛素原
胰岛β细胞
合成
胰岛素原
活化
胰岛素
C-肽
胰岛素降糖机制
a 促进血糖进入细胞
b 增加葡糖激酶的
活性
c 活化及诱导生成糖
原合成酶
d 抑制糖异生关键
酶
胰岛素测定
常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值以免疫反应性胰
岛素(IRI)表示
参考范围:5-20mU/L
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及指导治疗,协助诊断胰岛
素瘤
IRI降低见于1型糖尿病
胰岛素释放试验
了解β细胞分泌功能有无障碍、β细胞数
量和有无胰岛素抵抗
方法同OGTT,测定血糖同时加测胰岛素
或C肽
参考范围
空腹IRI 5-25μU/ml
糖负荷0.5h-1h,IRI达高峰,与血糖高峰一
致,为空腹的5-10倍
2h开始下降,3h达空腹时水平
临床意义
1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水
平低,低平曲线
2型糖尿病:与正常人相似。
延迟曲线,高峰与血糖高峰
不平行,延迟至120180min
80
70
60
50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瘤
40
30
20
10
胰岛β细胞瘤:高水平曲线
0
空腹
1h
2h
3h
C肽测定
只在肾脏降解和代谢,更能反映β细胞的胰岛素合成和释放
功能
参考范围:空腹0.3-0.6nmol/L;服糖后30-60min出现峰
值
胰岛β细胞瘤致低血糖:C肽升高
外源性胰岛素过量引起低血糖: C肽降低
可预测潜伏期的糖尿病
胰岛素原测定
生物活性约为胰岛素的10%
升高:
胰岛β细胞瘤
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测定
由胰岛α细胞分泌
升高血糖
诱发释放的典型因素:低血糖、应激引起的交感神
经兴奋
参考范围:空腹 70-180ng/L
临床意义
升高:胰岛α-细胞瘤
糖尿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
降低:慢性胰腺炎
肥胖
先天性α-细胞瘤
胰岛相关自身抗体检测
1型糖尿病主要为自身免疫损害所致,体内存在自
身抗体。
目前临床应用的有: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
胰岛瘤相关抗原-2自身抗体(IA-2A)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MAU):24小时尿液中白蛋白浓
度为30-300mg。
提示肾脏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最早期的证据。
参考范围:正常人<30mg
临床意义:糖尿病肾病早期、灵敏的诊断指标
糖尿病的实验诊断
糖尿病(DM)定义
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低下而
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长期高血糖导致多种
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系统的损
害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发病机制
胰腺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伤
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产生抵抗
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
2
1
其
他
特
殊
类
型
糖
尿
病
妊
娠
期
糖
尿
病
型
糖
尿
病
型
糖
尿
病
糖
尿
病
分
类
早期筛查
血糖
胰岛相关自身抗体
胰岛素释放试验
基因标志物
糖尿病诊断新标准
1. 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
或
2.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
≥7.0mmol/l(126mg/dl)
或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PG水平
≥11.1mmol/l(200mg/dl)
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
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
小时血糖值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
及食物摄入量
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
内口服 (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
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准内三个标准之一 复测
核实。
如复测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明
确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
通常<20岁
>40岁
起病方式
急
缓慢
临床症状
明显
不明显
体形
消瘦
大多肥胖
空腹血糖
>11-17mmol/L
<11mmol/L
占DM百分比 <10%
>90%
血胰岛素
很低
正常或增高
遗传因素
与HLA有关
遗传易感性
发病机理
胰岛素抗体
胰岛素受体缺陷
妊
娠
糖
尿
病
的
新
标
准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肝糖元分解
血糖
组织缺糖
糖异生
胰
岛
素
不
足
脂肪酸
分解
酮体
累积
酮血症
>2.0mmol/L
酮尿
酸中毒
昏迷
游离脂肪酸
甘油三脂
蛋白质分解
负氮平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严重急性并发症
常见于1型患者
血浆酮体>2.0mmol/L称酮血症
酮尿、酮血症、酮症酸中毒:酮体生成量超
过了肝外组织利用能力时,则发生酮尿症,
严重时可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糖尿、高渗性高血糖昏迷:血糖极度升高,使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急剧上升,引起脑细胞脱水→可出现
高渗透高血糖昏迷。
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2型)及少数儿童(1型)患
者
本症血浆渗透压升高明显。血糖极高情况下,一般
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使蛋白质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
形成大分子糖化产物。
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晶体浑浊变性和神经
系统病变。
低血糖症的实验诊断
空腹血糖<2.5mmol/L,老年人<3.0mmol/L
当血糖<1.1mmol/L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
损伤
分为吸收后(空腹)低血糖和餐后(反应性)低血
糖
低血糖症的实验检测
空腹血糖测定:小于2.5mmol/L
延长空腹时间血糖测定
禁食+运动试验
5小时OGTT试验
血胰岛素测定
血C肽测定
胰岛细胞相关抗体测定
血酮体水平测定
低血糖症的常见类型
新生儿与婴儿低血糖症
成人空腹低血糖症
餐后低血糖症
糖尿病性低血糖症
病案分析
患者,男,52岁。
发现血糖升高3年余。
于2006年6月发现血糖高,当时曾行糖耐量检查
示:可空腹血糖7.08mmol/L。餐后半小时、1小
时、2小时、3小时分别为12.72mmol/L、15.13
mmol/L 、13.04 mmol/L 、8.69 mmol/L。
胰岛素释放试验示:胰岛素空腹、餐后半小
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为15.9mIU/L、
29.3 mIU/L 、66.8 mIU/L 、58.1 mIU/L 、
29.0 mIU/L
伴有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
约2000-3000ml,小便量增加,约20003000ml,体重减轻约2kg。
无发热头痛、无胸闷胸痛、无四肢麻木、
无视力模糊等不适。
近10天来无明显诱因自感乏力、腹胀。为
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
辅助检查
2006-6-1 OGTT :0h 7.08mmol/L、0.5h
12.72mmol/L、1h 15.13 mmol/L 、2h 13.04 mmol/L 、
3h 8.69 mmol/L;
IRT :0h 15.9mIU/L、0.5h 29.3 mIU/L、1h 66.8
mIU/L、2h 58.1 mIU/L、3h 29.0 mIU/L。
2006-11-16 OGTT :0h 6.50mmol/L、0.5h
11.33mmol/L、1h 12.33 mmol/L 、2h 9.18 mmol/L 、
3h 6.07 mmol/L;
IRT :0h 13.5mIU/L、0.5h 56.6 mIU/L、1h 75.6
mIU/L、2h 79.6 mIU/L、3h42.5mIU/L。
2007-10-10 FPG 8.12mmol/L;
2009-10-11 FPG 14.79mmol/L。
OGTT结果比较
测定时间
空腹
0.5h
2006-6-1
7.08
12.72
2006-11-16
6.50
2007-10-10
8.12
2009-10-11
14.79
11.33
1h
2h
3h(mmol/L)
15.13
13.04
8.69
12.33
9.18
6.07
初步诊断为何种疾病?
依据有哪些?
需完善哪些其他相关检查?
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案例二
患者,女,73岁。
右足外踝破溃2月余,发现血糖升高2月。
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外踝发红并右
下肢肿胀入住我院普外科。
查空腹血糖38.86mmol/L。尿常规:尿糖++,尿
酮体++、蛋白+。
查体:无发热,无畏寒,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患者既往07年有脑出血史,09年冠心病史。脑CT
示:小脑中部血肿破入脑室术后改变。
初步诊断为何种疾病?
有哪些依据?
实验步骤
1. 将学生分组,第一组未严格地空腹,用肝
素抗凝,及时分离血浆;第二组严格空腹,
但采集血样后不及时分离血浆;第三组严格
空腹,但采用EDTA抗凝剂,及时分离血浆;
第四组严格空腹,用肝素抗凝并及时分离血
浆。
2. 对以上的血样,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3. 对第二组样品进行2h、3h、4h持续地血糖水平
检测;
4. 每组血糖浓度取平均值;
5. 前三组分别与第四组比较,针对是否严格空腹、
采样后是否及时分离血浆和不同抗凝剂对结果的影
响做出分析。
分析前因素对糖类代谢
的检查的影响
病案分析
患者,男,52岁。
发现血糖升高3年余。
于2006年6月发现血糖高,当时曾行糖耐量检
查示:可空腹血糖7.08mmol/L。餐后半小时、
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为12.72mmol/L、
15.13 mmol/L 、13.04 mmol/L 、8.69
mmol/L。
胰岛素释放试验示:胰岛素空腹、餐后半小时、
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为15.9mIU/L、
29.3 mIU/L 、66.8 mIU/L 、58.1 mIU/L 、
29.0 mIU/L
伴有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约
2000-3000ml,小便量增加,约20003000ml,体重减轻约2kg。
无发热头痛、无胸闷胸痛、无四肢麻木、无视
力模糊等不适。
近10天来无明显诱因自感乏力、腹胀。为求进
一步治疗,遂来我院。
辅助检查
2006-6-1 OGTT :0h 7.08mmol/L、0.5h
12.72mmol/L、1h 15.13 mmol/L 、2h 13.04
mmol/L 、3h 8.69 mmol/L;
IRT :0h 15.9mIU/L、0.5h 29.3 mIU/L、1h 66.8
mIU/L、2h 58.1 mIU/L、3h 29.0 mIU/L。
2006-11-16 OGTT :0h 6.50mmol/L、0.5h
11.33mmol/L、1h 12.33 mmol/L 、2h 9.18
mmol/L 、3h 6.07 mmol/L;
IRT :0h 13.5mIU/L、0.5h 56.6 mIU/L、1h 75.6
mIU/L、2h 79.6 mIU/L、3h42.5mIU/L。
2007-10-10 FPG 8.12mmol/L;
2009-10-11 FPG 14.79mmol/L。
案例二
患者,女,73岁。
右足外踝破溃2月余,发现血糖升高2月。
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足外踝发红
并右下肢肿胀入住我院普外科。
查空腹血糖38.86mmol/L。尿常规:尿糖++,
尿酮体++、蛋白+。
查体:无发热,无畏寒,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患者既往07年有脑出血史,09年冠心病史。
脑CT示:小脑中部血肿破入脑室术后改变。
初步诊断为哪些疾病?
有哪些依据?
样品检验分析前因素
患者准备
患者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运输
标本的储存
患者准备
无法避免的影响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妊娠
可以改变的因素:
饮食
饥饿
机制
这些改变可能是由代谢物的重吸收(甘油三酯,
葡萄糖,氨基酸),小肠或肝代谢重吸收的物
质(极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氨基酸)或由食
物摄取和食物剥夺(尿酸,γ谷氨酰胺转移酶,
胆碱酯酶,甲状腺素,视黄素结合蛋白,酮体)
引起。
建议
为了避免错误的实验室结果,推荐在空腹12
小时和低活动量后取样。
可以改变的因素
运动
海拔
兴奋剂和毒品的影响:咖啡因、吸烟、
饮酒、毒品
样品的采集
取样时机的重要准则:
如果可能的话,样本应该在上午七点到九点之
间留取。
取样应该在餐后12小时以后进行。
样本应该在对检测有干扰性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实施之前收取。
在药物监测过程中,有必要考虑给药后的浓度
峰值和下一次用药前的血药浓度平稳期。
标准化的取样程序
为了减少实验室结果的特定个体内部和个体
间的差异,一套标准化的取样程序是非常必
须的。无论何时,下列情况都应该尽可能实
现:
测试前休息和禁食
相同的体位
输液时,应该从另外一支胳膊上抽取血标本,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从输射部位附近取样。
如果因为任何其他原因,需重复抽取标本,还
是应该从另一支胳膊抽取
标本的运输
从受试者采集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标本被寄送到
距离较远的实验室时,必须遵守一些安全规定。
另外,必须保护样品的完整性,以确保检测者
可进行准确地分析。
影响标本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血细胞的代谢
蒸发或升华
化学反应
微生物的分解
渗透过程
光效应
气体扩散
快速转运和短的贮存时间提高实验室结果的
可信度。
贮存温度越低,样本和标本的保存时间越长
(但要注意例外情况)。
标本和样本应该一直贮存在密闭容器内(蒸
发!)。
在冰箱中也存在蒸发的危险(水分在冷的物
体上的凝集)。
如果用一次性的样本处理系统,贮存问题可减
少。
分离试剂(如分离胶)能提高血清或血浆的产
量,使血清在原试管中血细胞的上面。
避免晃动样本容器(气道物流系统!):溶血
的危险。
垂直贮存含血样的容器:加速血样凝固过程。
标出感染性材料,而且特殊处理。
标本储存的建议
避免贮存全血。为了确保样品的离心和分离
能在一小时内进行,血样应该在采集后的45
分钟内到达实验室。
为了保持葡萄糖、乳酸和pH值的稳定要避免
糖酵解作用。通过加入抗凝剂的同时加入一
种抑制物,糖酵解能被避免。
避免光作用,否则胆红素、维生素C、卟啉、
肌酸激酶和叶酸的值将下降。
尽可能减少和空气的接触。如果不这样做,蒸
发或升华将导致所有的非挥发性组分的浓度或
活性的明显增加。当样本体积相当小,表面积
相当大时尤胜。
全血不应该贮存在冰箱中。当尿液被冷却时,
盐可能从溶液中沉淀出(磷酸钙、磷酸镁和尿
酸)。
对某些分析物,标本和样本不应该被深冷冻。
抗凝剂
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常使用EDTA、肝素、
枸橼酸盐和草酸盐等抗凝剂。
对于血液细胞分析和金属蛋白酶敏感的待测物
分析,推荐用EDTA-K2抗凝。而肝素抗凝血
浆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外成分的检测。
血清和血浆的差别
血清可以从全血标本经过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凝结过程后离心获得。因此,血清应该是一种
人工制品。根据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血清缺
乏凝血因子,但是富含血小板和代谢产物。
血浆实际上是全血标本离心后产生的无细胞上
清液。
通过采样后即刻或一段时间后向全血中加入抗
凝剂可以抑制血浆的凝固。
同一种物质在血清和血浆中测定值的不同主要
是由以下的生理和技术原因造成的:
待测物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葡萄糖等可能
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
待测物如钾离子、乳酸脱氢酶、磷酸盐、氨、
乳酸等可能在凝血过程中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全血葡萄糖与血浆葡萄糖
当比较全血与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时,可以观
察到明显的不同。由于血细胞含有较高的蛋白
质和脂质浓度以及葡萄糖在胞内和胞外的不均
匀分布,同一样本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血浆葡
萄糖浓度高于全血葡萄糖的15%。因此,世界
卫生组织和ADA在制定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
血浆和全血的诊断指标是不同的。
实验原理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
一般测定空腹血糖(FPG)是指至少8h不摄
入含热量的食物后的血浆葡萄糖含量。健康人
FPG浓度为3.3-5.6mmol/L。
从患者静脉抽出的血液样本,由于全血中的血
细胞仍然持续地利用血浆中的葡萄糖,以产生
能量,采集的血液如果不及时和血细胞分离,
将使血浆葡萄糖水平降低。
试验前准备
器材:
5.23mmol/L
4.57mmol/L
4.12mmol/L 1
3.76mmol/L 2
3.14mmol/L 4
5.23mmol/L
4.98mmol/L
中 请 谢希 对 请实 出考 注 第 第
第第血
南 给 !望 于 大验 分题 : 四 三
二一糖
医 我 同 课 家课 析” 请 组 组
组组结
院 个 学 程 自内 和和 完 : :
::果
刘文:
程 回 们 有 习容 依“ 成 孙 王
小 复 给 什 ,因 据案 实 绍 潇 ( ( ( 涛 印
欢 , 我 么 见幻 。例 验 星 小 小 小 宪
希 提 意 谅灯 二 课
时时时
望 出 见 !原 ” 幻
后后后
课 来或 因 的灯
测测测
件 ,建 没 题中
)))
能 非议 详 目的
、、、
打 常, 讲 。“
开 感也 , 写思
。
采血针
EDTA和肝素抗凝试管
止血带
酒精
消毒棉球
分组准备
将志愿采血的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三名学
生,第一组学生在试验前一日晚餐后仍进食热
量食品。其余组均严格空腹8小时以上。
实验步骤
1. 将学生分组,第一组未严格地空腹,用肝素
抗凝,及时分离血浆;第二组严格空腹,但采
集血样后不及时分离血浆;第三组严格空腹,
但采用EDTA抗凝剂,及时分离血浆;第四组
严格空腹,用肝素抗凝并及时分离血浆。
2. 对以上的血样,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
检测;
3. 对第二组样品进行2h、3h、4h持续地血糖
水平检测;
4. 每组血糖浓度取平均值;
5. 前三组分别与第四组比较,针对是否严格空
腹、采样后是否及时分离血浆和不同抗凝剂对
结果的影响做出分析。
思考题
1.检测血糖时为何要及时分离血浆?
2.根据本实验的结果总结血糖的影响因素有哪
些?
3.查阅文献,总结除血糖外,还有哪些物质的
检测会因上述几个因素(空腹、抗凝剂、及时
分离)有较大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