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時間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地質時間

地質時間
地質時間
• 指自從地球生成開始,直到現在的這段時間。
• 測定地質時間可分為:
 Absolute time
 Relative time
The assessment of absolute time
• 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assess the
absolute time of the geologic events.
• However, only some of them are much more
reliable.
• For examples,
Radiometric dating
• 1906年英國物理學家Ernst Rutherford 認為可利用放
射性礦物來決定岩石的年齡,並訂出一個含鈾礦物的
年代。
• 同年美國化學家B. B. Boltwood也在耶魯大學做了同樣
的定年工作。
• 1913年F. Soddy闡明同位素性質,說明同位素是同一
元素,但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元素,並改良放射性定年
法,自此獲得較準確的定年結果。
Radiometric dating--原理
• 許多具有放射性能的元素並不安定,可以自動分裂,變為其
他較輕的安定元素,這名為放射性蛻變(radioactive
disintergrating or decay),其有三種蛻變方式,其分裂時該
元素的原子核內,會放出高能量的粒子和以電磁波方式放射
出來的能,稱為gamma rays。蛻變方式如下:
• α蛻變,放出α粒子,由原子核中放出一個氦原子,由兩個
中子和兩個質子組成,使原來的原子變為另一個較輕的新原
子,因新原子少了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故原子序少二,質
量數少四,如U238變為Th234:U92238 Th90234  24
• β蛻變,放出β粒子,使原子核中一個中子失去一個電子而
放射出來,原來這個中子就變為質子,這樣能使新原子中減
少一個中子,增加一個質子,質量數不變,但原子序加一,
如Rb87變為Sr87: Rb3787  Sr3887   
• 捕獲電子蛻變(electron capture decay),這是原子核中的一
個質子從軌道中捉到一個電子合成一個中子,這樣的新元素
增加一個中子,而減少一個質子,原子序少一,但質量數不
變,如K40變為Ar40: K1940  e  Ar1840
Radiometric dating--原理
• 在放射性元素蛻變的過程中,老的未變元素稱為母元素
(parent element),蛻變後所成的新元素稱為子元素
(daughter element),兩者互成一對,子元素可能是母元
素的同位素(isotope element),也可能是另外一種不同的
元素。
• 放射性同位素經自動分裂或蛻變後,其元素所含的原子數
目會逐漸減少;有些蛻變過一次,就變成了安定元素,有
些則須經蛻變多次,而每一元素的蛻變速度不同,因
此……
• 半衰期(half-life)—某一元素蛻變為原來質量或原子的一半
時,所需要的時間。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皆不相同。
• 所以,已知母元素的含量、半衰期,以及蛻變後子元素的
含量,就可以算出這一元素含有之礦物的絕對年齡。
• 可用在地質上的放射性同位素有:
• 鈾-238/鉛-206;鈾-235/鉛-207;釷-232/鉛-208;銣-87/
鍶-87;鉀-40/氬-40;碳-14/氮-14
Carbon-14 dating
• 其本身乃為不具放射性的元素,但因其他粒子的衝擊,
而具有放射性。
• 1940年美國W. F. Libby所發展。
• 碳-14會退成氮-14,其形成的原因是因高能核子所組
成的宇宙射線,在高空中和氣體分子撞擊,使其原子
核放出中子,此中子衝擊高空中的氮-14同位素,去掉
其原子核中的一個質子,就形成碳-14。
• 當碳-14形成後,立即與氧合成為二氧化碳,下沉到地
表或溶解在水中。並被植物形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下來,
進一步隨著生物鏈的關係,分布在各動植物體內,當
動植物死亡後,碳-14便不再累積,開始衰變。
• 碳-14衰變期為5730年,因此適合於第四紀的地層與考
古學研究的定年上。
放射性元素定年方法
母元素/子元素
半衰期
定年期限(年)
可用礦物或材料
鈾238/鉛206
4.51×109
107至4.6×109
鋯石或瀝青鈾礦
(
Pitchblende
Uraninite)
鈾235/鉛207
0.71×109
107至4.6×109
鋯石或瀝青鈾礦
104至4.6×109
白雲母、黑雲母、
角閃石、火山岩
全岩、海綠石
鉀40/氬40
1.30×109
銣87/鍶87
4.7×1010
107至4.6×109
碳14/氮14
5730±30
0至50000
白雲母、黑雲母、
海綠石、正長石、
變質岩全岩
木頭、木炭、泥
炭、骨骼、地下
水、貝殼、海水、
毛皮
分裂跡法(核飛跡法,Fission track method)
• 利用反應爐測定標本中的鈾含量,而非同位素的質譜
儀(mass spectrometer)。
• 原理:
 一般鈾原子中所含的鈾-238可自動分裂成兩個大小相
等的原子核,在分裂時所放出來粒子可以損毀一小部
分含有這鈾原子礦物的結晶構造;
 如果利用酸腐蝕處理,在高倍數的顯微鏡底下,便可
觀察到已損毀和未損毀的部分,而前者已損毀部分便
稱為分裂跡。
 普通一個含1ppm鈾的礦物,每一百萬年可在每平方公
厘的面積上產生約四個分裂跡,因此由顯微鏡底下所
見的分裂跡多少,就可以算出這礦物的年代。
地磁地層學(magnetostrtigraphy)
• 利用地球磁極每隔一定時間有倒轉現象(geomagnetic
reversal),以比對地層年代的方法。
• 一般火成岩和沉積岩中的磁性礦物都會保持一個磁場
紀錄,指出它們造成的時間和地點內磁極的排列方向。
• 由於地磁倒轉是全球性的,若詳細的調查各地區磁極
的紀錄和年代的關係,則根據岩石中測得正反磁場的
資料按地層的老幼順序,可列出一張地球磁極時間表
(magnetic polarity time scale),以作為時間比對,確
定地層的年代。
The assessment of relative dating
• 相對年代的應用較絕對年代測定方法要早,主要是決
定一連串和地質有關的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
• 地層的相對年代的判定有若干定律:
 疊置定律(law of superposition)
 1669年Nicholas Steno提出。
 在沒有受過變動的沉積岩層中,老的地層在底部,新
的地層在上部,一層層疊覆上去,形成層序
(sequence)。
 有兩個假設條件:原來的沉積地層是水平的(original
horizontality);原來沉跡的地層可以不斷的在橫的方向
上連續和延展(original lateral continuity)到相當大的範
圍。
The assessment of relative dating





化石連續定律(law of faunal succession)
英國人William Smith所創立。
不同年代的地層含有不同的化石群。若不同地區的地
層含有相同的化石群,則可證明這些地層屬於相同年
代。
化石群的出現具有上下先後順序關係,而化石的出現
和生物的演化順序有關。
因此老的地層含有老的化石,新的地層含有的化石和
現有的物種會越相像。
The assessment of relative dating





切割關係定律(the principle of crosscutting relations)
地層的時間老幼關係可以其彼此間切割的關係來解答,
例如斷層和火成岩體的年代,都比受其所切割地層的
年代為新。
包裹體定律(the principle of inclusions)
在火成岩體中,老的岩石經常成為包裹體,被包在新
的岩漿所成的侵入體內。
礫岩的年代要比它所組成的礫石的年代為幼。
The correlation of stratification
• 地層的對比可分為化石對比(paleontological
correlation)和岩性對比(physical correlation)兩種。
• 常用的方法有四:(1)岩性(2)地層層序(3)化石或化石群
(4)連續追蹤地層的延展或界線。
• 例如:
見板圖!
標準地質柱狀剖面(standard geologic column)
• 採用地質疊置定律和化石連續定律,再以地層中所含的化
石作相對年代的指準,可將世界各地所見的沉積岩層按其
年代老幼排成一張標準地質柱狀剖面圖。
• 該剖面圖是根據所有已知地層中所含的化石,和其他可表
示相對年代的證據,把這些地層依照年代先後順序排列起
來的垂直住狀圖。可表示地層的上下順序和生成的先後順
序。
• 地層柱狀圖中的地層單位有大小等級之分,最大的地層單
位為「界」,「界」以下分「系」,「系」以下又分為
「統」,「統」以下再分為「階」。
• 根據此標準地層柱狀圖,可劃分出地質時間表(geologic
time scale)。最大的單位為「代」,「代」以下分為
「紀」,「紀」之下又可分為「世」,「世」可再分為
「期」。
• 所以地層研究上有兩種單位:時間單位、地層單位。兩者
前面採同一名詞,但是後面的單位名稱不同。
地層單位表
時間單位
代Era (新生代)
紀Period (第三紀)
世Epoch (上新世)
期Age (保德期)
地層單位
界Erathem (新生界)
系System (第三系)
統Series (上新統)
階Stage (保德階)
地質時間表
• 在地質時間中,在「代」上還有一個較大的單位名叫
「元」(Eon),和其相當的時間地層單位稱為「宇」
(Eonothem);現有兩個「元」:
• 隱生元(Cryptozoic Eon)
 即先寒武紀,為寒武紀以前的地質年代,佔所有地質
年代的85%,約有40億年的時間。
 隱生是沒有生物的意思,本時期的岩層中缺少化石可
以決定其相對年代。
 主要是依賴放射性定年來決定地層年代的新舊和彼此
間的關係。
• 顯生元(Phanerozoic Eon)
 佔全部地質年代的15%,約有六億年。
 本時期岩層已有化石,可以決定其相對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