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与肌肉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骨骼与肌肉

骨、关节与软组织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二系
放射诊断学教研室
余聪
1
特点
 良好的自然对比。
 疾病多而复杂,全身各系统疾病都可引起骨骼的改变。
 能反映病理及解剖结构变化,还可定性。
 影像学表现须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合。
2
第一节



检查技术
X线检查
C T检查
M R检查
3
 X线检查-----平片
优点:
 有良好的对比度,可清晰显示正常解剖与病变
 可确定病变的范围及程度,定性诊断
局限性:
4
 X线检查-----平片
局限性:
 前后影像重叠。
 软组织病变观察有较大限度。
 不少疾病的X线表现比病理及临床出现晚。
 部分病变缺乏典型或特殊X线征象,必须结合临
床资料及CT、MR才能明确诊断。
5
X线平片摄影要求:
 必须包括正侧位,必要时加斜位、切线位及轴位等。
 应包括周围足够的软组织和邻近的一个关节。
 必要时需加照健侧对照。
6

C T 检查
特点:
横断面图像
 高密度分辨率
 CT值

7
 C T检查
方法:
 平扫
 增强扫描
 CTM
8
 M R检查
优点:
对软组织结构有良好显示并优于CT。
缺点:不能显示细小的骨化及钙化。
方法:平扫
增强扫描
Se或Fse
T1WI
T2WI
9
第二节 正常影像解剖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10
骨的形态
• 长管状骨:骨干、骨骺、干骺端
• 短管状骨:
• 扁骨:
• 异形骨:
11
(二)骨的结构与发育
(1)骨的结构
 骨质
骨密质:密度高而均匀的阴影。
骨松质:网状交叉的海绵状构。
 骨膜和骨内膜:正常X线不显影
 骨髓腔:呈半透明区
(2)骨的成分:骨细胞
细胞间质:纤维
基质:有机质、无机质
12
(3)骨的发育
膜化骨——包括颅盖各骨与面骨。
软骨内化骨——躯干、四肢
13
骨生长发育示意图
14
(4)骨的生长成形
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增大,
通过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而改建塑
型。骨骼的发育、发展主要是以成
骨和破骨的形式进行的。
15
二、长 骨
(1)小儿骨骼
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骺软骨
小儿长骨有三个以上骨化中心,一
个在骨干,两个在骨端。 出生时,长
骨骨干已大部骨化,只两端仍为软骨,
即为骺软骨。
16
(1)小儿骨骼
1)骨干
2)干骺端
临时钙化带。
3)骺
二次骨化中心。
4) 骺板(骺盘)
骺线。
17
小儿长骨:骨干、干骺端、骺及骺软骨
骺
18
骺线
骨骺
干骺端
骨干
骨皮质
小儿正常长骨
19
(3)成人骨骼
骨干
骨端
骨性关节面 关节软骨
20
骨干
骨性关节面
骨端
成人正常长骨
21
三、脊柱
组成 脊椎骨
椎体
椎弓 椎弓根、椎弓板、棘突、横突
和关节突
椎间盘
生理曲度
22
脊柱X线表现:
■正位
椎体呈长方形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骨皮质为一致密细线影;
椎体上下缘的致密线影为终板;
横突位于椎体两侧,椎弓环为椎弓根在正位的投影;
在椎弓根的上下方为上下关节突的影像;
棘突:投影于椎体中央的偏下方,呈尖端向上的
类三角形的线状致密影;
23
侧位
 椎体呈长方形,上下缘与后缘成直角;
 椎弓板位于椎弓根与棘突之间。
 上下关节突分别起于椎弓根与椎弓板连接的上下方。
脊椎小关节间隙为均匀的半透明影。
 椎间孔居相邻椎体、椎弓、关节突及椎间盘之间,呈
半透明影。
 椎间隙表现为均匀半透明影----椎间盘。
24
椎弓环
横突
棘突
椎间盘
椎间孔
小关节
正常腰椎
25
正常腰椎CT表现
• 椎体平面:椎体类圆形,松质骨呈点状, 后缘骨
皮质不连续,见”Y”形低密度影。椎体后方两侧为椎
弓根以及椎板,中央为椎管。两侧见横突,后方为棘突。
• 椎间孔层面:椎体后外方两侧为椎间孔,后方是
椎间小关节。其内见神经根。
• 椎间盘层面:正常CT值50~100Hu,不超过椎
体后缘。
26
• 正常椎管为圆形或椭圆形,横径大于前后经,
正常前后经15~25mm。椎弓根距离20~
25mm。侧隐窝位于椎管前部外侧,正常前
后经>3mm,<2mm 为狭窄。椎板内侧有黄
韧带正常厚度2~4mm。
• 硬膜囊:居椎管中央,止于S2~S3水平。
CTM硬膜囊内点状充盈缺损为圆锥和终丝。
27
软组织窗
椎体平面
椎间孔平面
椎间盘平面
28
骨
窗
29
CTM
30
四、 软组织
平片: 缺乏对比,显示大体肌肉轮廓,其余均为一
片中等密度影像
CT
骨窗:骨小梁呈线状或带状致密影,骨髓腔
呈低密度,松质骨成网状的致密影。
软组织窗:肌肉为软组织的中等密度,周围
有脂肪的忖托。能分辨密度差别
小的脂肪、肌肉、肌腱、关节囊
31
32
33
34
35
第三节
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一、骨骼的基本病变
36
一、骨骼的基本病变
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 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
 骨质增生硬化(hyperostosis osteosclerosis)
 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 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 骨质坏死(necrosis of bone)
 矿物质沉积
 骨骼变形
37
(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 的骨组织减少,钙
盐和有机成分比例正常。
X线表现:
骨密度减低。
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
皮质分层和变薄。
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行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椎体
变扁,呈鱼脊椎状。
 严重病例可出现躯干及四肢骨折。




38
骨 质 疏 松
39
40
41
(2)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含量减少。
X线表现:
 骨质密度减低。

骨小梁变细,骨皮质变薄,边缘模糊

骨骼的变形及假骨折线(p377)

O型腿及X型腿、鸡胸等畸形
42
骨 质 软 化
43
44
O型腿
45
(3)骨质破坏(destruction of bone)
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所替代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X线表现:
• 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 骨小梁正常结构消失形成骨质缺损。
• 早期破坏呈虫蚀状低密度区。
• 中晚骨皮质及骨松质大片缺损。
46
骨质破坏
• 活动性或进行性破坏:常较迅速,轮廓不规则,边界模糊,
范围大小不一,恶性肿瘤呈大面积溶骨性破坏。
• 慢性炎症或良性肿瘤:破坏进展缓慢,边界清晰,有硬化环;
使局部骨骼的轮廓膨胀。
• 骨质破坏是骨骼基本病变的重要X线征像。
47
恶性骨质破坏
良性骨质破坏
48
49
50
(4)骨质增生硬化(hyperostosis osteosclerosis)
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这是成骨的增多或破骨的减
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X线表现
骨质密度的增高。
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
骨干增粗,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51
骨质增生硬化
52
53
(5)骨膜增生(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又称为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成骨细
胞活动引起骨膜新生骨。
X线表现:
早期平行的致密细线状影,同皮质间可见1~2mm宽的透亮间隙。
线状、层状或花边状、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
骨膜增生可变得致密,逐渐与骨皮质融合,表现为骨皮质增厚。
骨膜三角(Codman)三角。
54
55
花边状骨膜增生
骨膜三角
56
57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软骨类肿瘤;骨梗塞;关节软骨或椎间
盘软骨退行性变。
X线表现:为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
致密影,分布较局限。
58
59
(7)骨质坏死(necrosis of bone)
是指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
X线表现:是骨质局部密度的增高
 形成原因:
•
绝对密度增高:
死骨骨小梁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骨髓内亦
有新骨形成。
•
相对密度增高:
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或在肉芽、脓液的衬托下,
显示为相对的高密度。
60
死 骨
61
62
(8)矿物质沉积
X线表现为多条横行相互平行的致密带,厚
薄不一。
氟中毒可有骨量的增多或骨质的疏松与软化。
引起的氟骨症骨小梁粗糙,紊乱骨密度增高,而
以躯干骨明显。
63
64
(9)骨骼变形
骨的塑型异常或骨轴线及轮廓的异
常变化引起,多与骨骼的大小改变
并存。
原因:发育异常或疾病所致。
65
骨骼变形
66
二、周围软组织病变
骨关节病变常伴随周围软组织的变化,这些变化
在影像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X线表现:
• 局部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软组织的正常层次模糊不清,
肌间隙模糊,皮下脂肪内出现网状影。
67
• 软组织肿块:良性边界清楚;恶性边界模糊,相
邻骨骼出现侵蚀;不同组织来源的肿块密度不同。
• 软组织内钙化和骨化:X线为不定形无结构的斑
片状、半环状高密度影。骨化呈片状的高密度影。
• 软组织内积气:
• 肌肉萎缩:
68
软组织肿块
69
70
骨骼肌肉病变的基本CT表现与X线平片表现相同
 容易区别松质 骨和皮质骨的破坏;更好的显示瘤软骨的钙
化;不能显示软骨的破坏
 对软组织的肿胀与肿块容易显示,而且能通过CT值的测定
来判断肿块的成份
 增强扫描区别软组织的良恶性肿瘤,肿瘤与血管和 临近组
织的关系的关系
(自学)
71
神经鞘瘤
72
73
MRI(自学)





良好的天然对比,多参数,多方位成像
能很好显示解剖形态和提供生化、病理信息
骨质呈极低的信号,软组织中等信号,脂肪呈高信号
MR显示椎体及脊髓优于CT
骨MR的基本病变与CT相似,但对钙化不敏感。
74
75
第四节、关节 (p350)
 关节类型
 关节构成
 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 关节的基本病变X线表现
76
正常关节类型:
 活动关节: (滑膜关节)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
端、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
 微动关节: 软骨关节,无关节囊。
 不动关节: 纤维关节。
77
正常关节构成
 关节间隙——半透明间隙、关节软骨
 骨性关节面——边缘光滑的线样致密影
 关节囊——X线不显示,分内外两层
 韧带
 关节内外脂肪层
78
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X线表现:
半透明间隙
关节软骨
{
真正微小的间隙
少量滑液。
骨性关节面光滑整齐,相距匀称,密度均匀。
新生儿的关节间隙比成人宽。
79
成人正常关节
80
关节的基本病变X线表现 (p357)
1、关节肿胀(swelling of joint)

概念:

X线表现:
关节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脂肪垫显示模糊,大量
关节积液可见关节间隙增宽。常见于炎症、外伤、出血性
疾病。
81
关节肿胀
82
83
关节肿胀
84
2、关节破坏(destruction of joint)
是指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
织所侵犯、代替所致。关节破坏是诊断关节疾病的
重要依据。破坏的部位与进程因疾病而异。
X线表现
 关节间隙狭窄。
 相应区域的骨质破坏。
 关节半脱位和变形。
85
关节破坏
86
87
3、关节退行性变(degeneration of joint)
为缓慢性发生的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并
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替代,引起关节狭
窄。骨性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边缘形成骨
赘。
88
X线表现
 早期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消失。
 中晚期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增厚,软
骨下骨质囊变和骨性关节边缘骨赘形成。
 不发生明显骨质破坏,一般无骨质疏松。
89
关节退变
90
4、关节强直(ankylosis of joint)
由骨或纤维组织连接于相对应关节面之间
• 骨性强直:
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骨端。
• 纤维性强直:
关节间隙狭窄,且无骨小梁贯穿。
91
关节纤维强直
92
93
关节骨性强直
94
5、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
构成关节的两个骨端的正常位置的改变或距离增宽
 完全性脱位与半脱位。
 外伤性,先天性和病理性。
 任何关节疾病造成关节破坏后都能发生关节脱位。
95
96
97
肩关节脱位
98
99
100
第五节 常见疾病
101
一、骨、关节的感染 (p366)
(一)化脓性骨髓炎 (pyogenic osteomyelitis)
化脓性骨髓炎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长骨发病常见。
感染途径:
 血行感染
 附近软组织或关节直接延伸
 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其中以血行感染最多 。
102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临床主要表现
 红肿
 发热
 疼痛
 全身中毒症状
103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病理
细菌 → 局部骨脓肿 → 向髓腔延伸蔓延或穿破骨皮质
→ 骨膜下脓肿 →哈氏管→ 骨髓腔
儿童因骺软骨对感染有阻力,感染一般不能穿
破骺软骨而侵入关节,成人可以。若干骺端在关
节囊内则感染可以侵入关节。
104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X线表现:
早期:7-10天,临床症状明显,X线可正常,
或仅见到一些软组织改变:
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分界变模糊不清
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靠内侧部
分呈纵行排列,靠外侧则呈网状。
105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发病2周后: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死骨
 骨质破坏
 虫蚀样破坏
 骨小梁模糊、消失
 融合成大的破坏区,破坏区边缘模糊
 病理骨折
 可达骨干2/3或全骨干
106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骨膜反应:
 为层状、花边状致密影
 骨膜包壳(骨柩)
 死骨:多为大块长条形死骨。 与周围骨质
分界清楚,且密度较高。
107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 诊断
 不同范围的的骨质破坏,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
和死骨为主要表现。
 骨质破坏为主,伴修复与骨质增生,表现为破
坏区周骨质密度增高现象。
108
急性骨髓炎
109
110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及
时而充分的治疗的结果。主要是因
为脓腔或死骨的存在,临床常见排
脓瘘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
111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X线表现:以修复为主,即在破坏区周围有广泛
的骨质增生硬化现象。
• 骨质增生硬化
• 骨膜反应与骨包壳:骨膜新生骨增厚,与骨皮质融合,呈
分层状,花边状。骨包壳形成。
• 骨干增粗,骨髓腔缩小或闭塞。
• 骨质破坏区与大块死骨仍然存在
112
慢性骨髓炎
113
(二)、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arthritis)
较严重的急性关节疾病,常由金黄色葡
萄球菌感染发病。多见于承重的关节。引起关
节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积液。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邻近骨炎症蔓延
关节穿通伤
115
X线表现:
 早期:
• 关节肿胀和肌间隙模糊
• 关节囊增大,密度增高
• 关节间隙增宽
• 暂时的骨质疏松
116
 进展期:
• 关节间隙狭窄
• 骨质破坏,承重部出现最早、最明显
• 病理性脱位
• 干骺端的骨髓炎。
117
 愈合期
• 骨质增生硬化
• 关节间隙可部分保留,有部分功能
• 骨性强直
118
119
 CT、 MRI优点:
 CT可显示肿胀及积液
 MRI显示早期关节软骨的破坏优于CT
 MRI显示关节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优于X线和CT。
121
1 脊柱结核(tuberculosis of spine)
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好发于青壮年与少年。
腰椎最多见。常累及相邻两个椎体,附件较少受累。
临床常有脊柱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冷脓肿和窦道形
成。
严重时可发生脊柱变形和脊髓压迫症状。
128
脊柱结核X线表现:
 椎体骨质破坏
 中心型:骨松质骨破坏,边界不清。泥沙样死骨,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
 边缘型: 椎体的上下缘及软骨板破坏侵入椎间盘引起椎间隙狭窄或消失。
 韧带下型:椎体前沿出现凹陷性骨质破坏,常多椎体受累。
 附件型:少见。
129
脊柱结核X线表现:
 椎间隙变窄:
 脊柱后突畸形:
 冷脓肿的形成:

腰大肌脓肿

胸椎结核脓肿:

颈椎脓肿:
□冷脓肿时间较长可有不规则钙化。
130
腰 椎 结核
131
132
133
134
135
CT
脊柱结核,CT可显示椎体
的骨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
明显优于平片,并可显示骨性
椎管有无狭窄。
136
脊柱结核
137
二、骨肿瘤
138
骨肿瘤X线诊断的要点 (p381)
 是否为肿瘤
 是肿瘤,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转移性
 肿瘤的组织类型
 肿瘤的侵犯范围
140
观察骨肿瘤X线片图象分析步骤:
发病部位:
病变的数目:
骨质的变化:
①骨质破坏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141
②骨质增生:
 临近骨质成骨反应。
 恶性肿瘤组织自身成骨,即肿
瘤骨的生成,呈毛玻璃状、斑
片状、放射针状或骨皮质硬化。
142
 骨膜增生:常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骨膜新骨破坏,骨
膜三角(Codman三角)。
 周围软组织变化:

良性骨肿瘤仅见软组织被肿瘤推移

恶性骨肿瘤常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邻近软组
织界限不清晰,其中可见肿瘤骨。
143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
性
恶
性
生长情况
生长缓慢,不侵及临近组
织,可压迫移位 ,无转移
生长迅速,侵及临近组织器官有转移
局部骨变化
膨胀性骨质破坏,界清,
缘锐, 皮质膨胀、变薄,
保持连续性
侵润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边缘不整,
皮质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
骨膜 增生
无骨膜增生
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被肿瘤侵犯
坏
周围软组织 多无肿胀或肿块影,有肿
块则边界清晰。
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
不清。
144
对骨肿瘤定性诊断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资料
•
•
•
•
发病率:
年龄:
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
145
(一)良性骨肿瘤
1、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破骨细胞瘤,源于间充质的肿瘤。20~40岁,好发于
四肢长骨,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为常
见。主要为局部的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时可
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病理分级:
Ⅰ级良性
Ⅱ级生长活跃或侵袭性
Ⅲ级恶性
146
X线表现特点
 骨端偏心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界清晰。
分房型 内可见骨嵴呈肥皂泡样
溶骨型 溶骨样改变,皮质膨胀变薄,呈一薄层骨性包壳, 。
 骨皮质完整。如破坏,为恶性。
 无骨膜增生,临近骨质无增生硬化。
 无明显软组织肿块,出现软组织肿块表示肿瘤生长活跃。
 一般不侵犯关节软骨
147
分房型
148
骨巨细胞瘤
溶骨型
149
分房型
150
骨巨细胞瘤
151
恶性骨巨细胞瘤
152
恶性骨巨细胞瘤
153
骨巨细胞瘤诊断要点:
 多见于20~40岁成年人,长骨端多见。
 X线为偏心性皂泡样破坏区,向四周膨胀。
 骨皮质变薄,与正常骨分界清。
154
(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1、骨肉瘤(osteosarcoma)
 源于骨间叶组织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 好发部位为干骺端: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 临床表现:
 病理
155
X线表现
 骨质破坏
成骨型、溶骨型与混合型
 骨质增生(肿瘤骨)
 肿瘤软骨钙化:点状、环状弧线状。
 骨膜增生与骨膜三角形成
 软组织内肿块和肿瘤骨
 侵犯骨骺和关节
156
骨肉瘤的分型:
1、成骨型骨肉瘤:
 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毛玻璃状,
范围广泛,明显时可呈大片象牙质变。
 早期骨皮质完整,以后也被破坏。
 骨膜增生较为明显。
 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生成,无骨小梁结构。
 肺转移灶密度多较高。
157
成骨型骨肉瘤
158
159
160
2、溶骨型骨肉瘤:
 以骨质破坏为主。
 破坏区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
晰。
 骨皮质受侵较早,呈虫蚀状破坏或消失,范围广泛。
 层状骨膜增生被肿瘤破坏后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膜三角。
 软组织肿块中大多无新骨形成。
 容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细胞分化差。
161
溶骨型骨肉瘤
162
3、混合型骨肉瘤:
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
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可以见到较多的肿瘤骨,
密度不均匀,形态不一。肿瘤周围常见程度不
等的骨膜增生。
163
混合型骨肉瘤
164
165
骨肉瘤CT表现:
 与邻近结构的关系,血管神经被肿瘤包绕,脂间隙消失。
 肿瘤在骨髓腔内侵犯的范围。
 增强扫描,非骨化部分有明显强化,使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
更清楚。
166
骨 肉 瘤
167
168
3、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tumor of bone)
• 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者
• 转移途径:
• 原发肿瘤常为乳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鼻咽癌等
• 常多发,多见于胸、腰椎、肋骨和股骨上段,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
•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疼痛、病理骨折、截瘫。
• X线分型: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171
X线表现:
一、溶骨型转移瘤
• 发生在长骨:
(1)骨松质中虫蚀样骨质破坏,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区。边界不规
则无硬化环。骨皮质也被破坏。
(2)无骨膜增生。常并发病理骨折。
• 脊椎: 椎体的广泛破坏,因承重而变扁;
椎间隙保持完整;
椎弓根多受侵蚀破坏。
172
173
溶骨转移瘤CT
174
二、成骨型转移瘤
• 较少见,为骨松质区内的高密度影,呈斑片状或结节
状的硬化团。
• 密度均匀一致,骨皮质多完整。
• 多发生在腰椎与骨盆。
• 常多发,边界不清晰。
• 椎体不压缩变扁。
三、混合性转移瘤:则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
骨质改变。
175
成骨型转移瘤
176
第五节
骨与关节损伤
一、骨折
177
X线检查目的:
• 明确有无骨折或脱位
• 了解脱位与骨折的详情
• 在透视下进行复位治疗
• 复位固定后摄片,复查复位情况
• 定期复查观察愈合过程和有无併发症
• 轻微外伤引起的骨折,可用于判断是否 为病理
骨折。
178
骨折定义:骨或软骨的结构发生断裂使骨的
完整性、连续性中断。
1.长骨骨折
(1)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
呈不规则的透明线,断面多不整齐,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骨
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嵌入性骨折的骨小梁紊乱,密度增高。
179
(2)骨折的类型:
 据程度
完全性和不全性骨折。
 据形状和走向 线形、星形、横行、斜行和螺旋形骨折。
 骨折线形
T形、 Y形等骨折。
 据骨碎片
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
180
(3)骨折的对位对线关系:
 移位
对位不良
 重迭
 分离
 成角
对线不良
 旋转
181
182
183
骨折对位对线好
184
(4)骨折断端的嵌入
 嵌入性骨折,表现为密度增高的条带影
 嵌入引起骨骼的缩短与变形
 断端移位并不明显。
186
(5)小儿骨折的特点:
骺离骨折
骨骺分离表现为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
位异常。也可以骺与干骺端一并撕脱。
青枝骨折
表现为局部骨皮质与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
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
突。
188
骺离骨折
189
本章内容要点





重点掌握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了解小儿长骨点。
重点掌握骨骼与关节基本X线表现。
掌握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掌握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方法。
熟悉骨骼肌肉系统的各种检查方法。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