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2. 音爆

Ch3-聲波
§ 3-1 聲波的傳遞
§ 3-2 基音與泛音
§ 3-3 聲音的共鳴
§ 3-4 都卜勒效應
§ 3-4 音爆
§3-1 聲波的傳遞
1. 聲波的產生:
• 物體因振動對介質產生擾動,
使周圍空氣分子在其平衡位置
振動,產生疏密的波動。
• 聲波必須依靠介質的擾動來傳
送能量,屬於力學波的一種。
• 聲波傳入人耳,使鼓膜產生同
頻率的振動,即可聽到聲音。
• 取一內有空氣的長管子,管的左端有一揚聲器,其皮膜作
週期性的前後振動,使氣體受壓縮而產生空氣分子有疏密
分布,藉空氣分子間碰撞,使此疏密分布向前傳播,故縱
波又稱為疏密波。
• 密部:聲波向右行進時,
密部中央空氣位移為零,
其右側空氣向左位移,左
側空氣向右位移,造成此
處密度、氣壓為最大值。
• 疏部:聲波向右行進時,
疏部中央空氣位移為零,
其右側空氣向右位移,左
側空氣向左位移,造成此
處密度、氣壓為最小值。
• 空氣分子在各位置的位移與壓力變化波形相差 ¼ 波長,
即在空氣壓力變化極大的位置,介質的位移為零。當介質
的位移為極大或極小時,其對應的空氣壓力變化值為零。
2. 聲波的傳播速率:
• 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率,稱為聲速。
• 在不同介質與溫度下,聲速大小不同。
• 一般而言,在不同的介質狀態中其聲速大小順序為:
固體 > 液體 > 氣體。
• 在乾燥無風的空氣中,0℃ 的聲速約為 331m∕s。氣溫每
升高 1℃,聲速約增加 0.6m∕s ,則空氣中聲波傳播速率
v 隨溫度 t(℃)的變化可寫成
v  331  0.6t
例題:聲波為縱波,空氣分子
振動的方向與波傳遞的方向平
行。一向右傳遞的聲波,其各
點空氣分子的位移如右圖所示
(向右為正),則那一點附近
的空氣密度最大
(A)A (B)B (C)C (D)D。
答案:B
位移
+
0
-
A B C D
例題:落石下井,3 秒鐘後聽到落水聲,則井的深度為何?
(設當時溫度為 20℃)
答案:41.2公尺
3. 音量:
音量以分貝(dB)為單位
I
定義:音量   10 log
I0
I  聲音之強度(瓦特 / 公尺2)

I0  人耳所能聽見頻率1000Hz聲音的最低強度

12
2

10
(瓦特
/
公尺
)

Ι
Ι0
10Ι0
100Ι0
1000Ι0
β
0 dB
10 dB
20 dB
30 dB
例題:距離一聲源 10公尺處,聽到的音量為 100分貝,
則距離聲源 100 公尺處聽到的音量約為若干分貝?
答案:80分貝
點聲源的發聲功率為 P,則在距離聲源為 r 處的聲音強度
P
1
I
 2
2
4 r
r
例題:若舞會會場有一喇叭之發音功率為 300 W,視為點聲
源,則距離 10m 處之聲音強度為若干 W/m2?音量為多少dB?
再後退 10 m 減少多少 dB?
答案:0.239 W/m2、114 dB、6 dB
§ 3-2 基音與泛音
1. 駐波的形成:
波動經反射後產生兩個同頻同幅,但朝相反方向行進的
波動,此兩波疊加後,介質各質點僅在兩節點間振動,
波形並沒有傳播,稱為駐波。
2. 管樂器的種類:
管樂器的基本發音設計可分為閉管和開管。閉管是指一端
封閉,另一端開口的空管,例如單簧管;開管則是兩端皆
開口的空管,例如橫笛。
閉管
開管
3. 氣體分子在空氣柱中的振動情形:
• 以閉管為例,聲波由管的開口端傳
入管內,當聲波到達閉端時,即被
反射。反射的聲波和入射的聲波具
有相同的頻率和波幅,但行進方向
相反,兩者疊合形成駐波。
• 在封閉端附近的空氣受阻不能移動,
故其振動位移為零,形成波節。在
開口端的氣體壓力等於大氣壓力,
故氣體壓力的變化為零,此處氣體
分子的位移為極大值,形成波腹。
在不同位置的氣體
分子的振幅。圖下
的黑點和箭矢長度
代表氣體分子在縱
波中的實際振動方
向和振幅。
4. 閉管樂器的駐波:
ℓ
第一諧音
4
第三諧音
4

3
第五諧音
4

5
駐波波長的條件:
4

,nN
2n -1
駐波頻率的條件:
(2n -1)v
f
,nN
4
5. 開管樂器的駐波:
第一諧音
 =2
第二諧音
2
= =
2
第三諧音
2
=
3
ℓ
駐波波長的條件:
2

,nN
n
駐波頻率的條件:
nv
f
,nN
2
6. 空氣管的駐波之性質:
• 一固定長度的閉管所能發出的駐波頻率是其基頻(最低頻
率)的奇數倍,即各駐波頻率的比值為 1:3:5:……。
• 一固定長度的開管所能發出的駐波頻率是其基頻(最低頻
率)的整數倍,即各駐波頻率的比值為 1:2:3:……。
• 在開管內,n = 1 的頻率稱為基音,也稱為第一諧音;
n = 2 所對應的駐波模式稱為第一泛音或第二諧音;
n = 3 為第二泛音或第三諧音,其餘類推。
• 在閉管內所產生的駐波頻率,僅有第一、第三、第
五、……等奇數諧音,而無偶數諧音。
7. 頻譜:
樂器(或任意發聲體)
所發出的聲音通常由很
多諧音混合而成,將一
組諧音中各成分諧音的
振幅(或相對強度)及其
對應的頻率畫出,即得
到頻譜。
聲音的頻率由其頻譜中
頻率最小的成分諧音所
決定。
例題:兩端開口的風琴管 A,另一風琴管B僅一端開口,已
知 A 管的第二諧音頻率和 B 管的第五諧音的頻率相同,則
B 風琴管的長度為 A 的______倍。
答案:0.8
例題 :一根兩端皆為開口的管子,可發出 800 赫的頻率
(不一定為基音頻率)。今如將其一端封閉,發現可發出
200 赫的頻率,則此管子之最小管長為何?
(聲波之波速為 340公尺∕秒)
答案:0.425公尺
例題: 一內有空氣的長管子,下端封閉,上端開口。今測
得管內空氣有 258赫、 430赫、602赫等振動頻率,但此三
頻率均非空氣振動基頻。若空氣聲速為 344公尺∕秒,則此
管子之最小管長為
[83.日大]
(A)0.5 (B)1.0 (C)1.5 (D)2.0 (E)2.5 公尺。
答案:B
例題:一開管樂器,可發出 500Hz之頻率(不一定為基音
頻率),若將其一端封閉 ,則下列何頻率為其可能發出者?
(A)250 (B)375 (C)750 (D)1000 (E)1250 Hz。
答案:ACDE
§ 2-3 聲音的共鳴
1. 自然頻率:
物體振動時會形成駐波,這些駐波有其特定的頻率,稱
為此振動體的自然頻率。所有能振動的物體都有其特定
的自然頻率。
2. 共鳴:
當一外來的週期性擾動,對一個可以振動的系統,持續
施加作用時,如果外來擾動的頻率與系統的自然頻率相
同時,即使是很微弱的外來擾動,也能使此系統以相當
大的振幅產生振動,稱為共振。共鳴的作用是將物體的
振動能量有效地轉換為聲波的能量。
3. 聲音共鳴的現象:
1) 只要從外界傳入的振動頻率恰等於物體
的自然振動頻率,就能引發共振。
2) 在右圖中,將一能發出強烈音響的揚聲
器對準一高腳玻璃杯播放,調整音響的
頻率使等於玻璃杯的自然頻率,可使玻
璃杯因共振而破裂。
3) 管樂器利用管腔內空氣柱的共振而發音。
如果管腔的體積夠大,則所發出的聲音
相當宏亮。
4) 弦樂器則利用琴弦的振動而發音。如果
沒有安裝音箱,單憑弦的振動,則所能
擾動的空氣量很少,發出的聲音將非常
微弱。
在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小鎮,一座雄偉的單跨橋塔科馬
大橋,1940年7月1日開通,1940年11月7日,被一陣
不太強的陣風吹垮。
4. 共鳴管的實驗 :
1) 實驗步驟:
• 置蓄水器於最低位置,將蓄水器充滿水,
再慢慢提高蓄水器
• 將音叉靠近管口,距管口約 2 公分,持
續以象皮槌敲擊音叉,使音叉振動方向
與管平行。
• 將蓄水器慢慢降低,找到聲音極大時的
水面位置,紀錄水面與管口的距離。
• 再將蓄水器將低,找到其它共鳴點。
2) 實驗原理:
• 如圖所示,第一次產生共鳴時,水面與管口
的距離為音叉所產生聲波波長λ的四分之一。
• 以後管內水面每下降二分之一波長的距離時,
會聽到一次共鳴。
• 測得共鳴時水面的深度,可得到音叉所發出
聲波的波長λ。因此如知道聲音的速度 v,可
算出音叉的振動頻率 f
f
v

• 反之,如知道音叉的頻率 f,可算出當時
的聲音速度 v 。
1

4
1

2
1

2
例題:如圖所示,在「共鳴管實驗」
中,以一未知頻率音叉於共鳴管上方
敲擊。當水面降至離管口 16.4 cm 時,
第一次聽到共鳴聲音,繼續降低水面
至距管口 49.2cm 時,再次聽到共鳴
聲音。設當時氣溫為 20℃,求此音叉
頻率。
答案:523Hz
例題:在「共鳴空氣柱實驗」中,若共鳴管長為 105cm,
聲速為 335m∕s,一音叉在管口振動,頻率為 670Hz,則產
生共鳴時,管內水面與管口之最小距離為 x cm ,最大距離
為 ycm,則 x+y = _____cm。 (設管口處恰為波腹)
答案:100
§ 3-4 都卜勒效應
在1842年奧地利科學家都卜勒首先提出。因為聲源與觀察
者連線之間有相對運動,使得聲源的音調聽起來有高低變
化的現象。觀察者所測得的頻率稱為視頻。
1. 公式:
f:聲源發出的頻率;
v:聲音相對於空氣的速度
S
v:相對於空氣,聽者接近或遠離聲源的速率
o
v:相對於空氣,聲源接近或遠離聽者的速率
S
則聽者所聽到的頻率 f o
v  vo
fo 
fS
v  vS
証明:
v
(1)聲源靜止,聽者所測波長不變,仍為 
,
fS
當聽者以速度 v o 接近或遠離聲源時,所測得
聲速為 v  v o ,因此聽者所測得頻率
fo 
v  vo

v  vo

fS
v
(2) 聽者靜止,則所測得聲速仍為 v,當聲源以 v S 速度遠離
或接近聽者時,聽者所測得波長      v ST 
v  vS
,
fS
v
v
因此聽者所測得頻率 f o  
fS 。
  v  vS
1
2
3
O
1 2 3 4

vs T
4
O

綜合以上情況,聽者如以 v o 速率接近
或遠離聲源時,其所測得聲速為 v  v o ,
若同時聲源以速率 vS 遠離或接近聽者時,
v  vS
聽者所測得波長      vST 
。
fs
v  vo v  vo
因此聽者所測得頻率 f o 

fs

v  vS
例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當都卜勒效應產生時,波源
的頻率會發生變化 (B)當波源等速向聽者運動時,聽者聽到
的頻率較聲源發出的頻率高 (C)當聽者遠離靜止的聲源時,
聽者測得的波長較波源發出的波長為長 (D)當聽者與聲源相
向運動,聽者測到的波長較聲源發出的波長為短 (E)當聽者
等速遠離同向運動的聲源時,聽者聽到的頻率較聲源發出的
頻率為低。
答案:BDE
例題:一聲源位於操場中央,甲、乙、丙、丁四人分別位於
聲源的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方,如當時風由東邊吹向西
邊,則四人測到的聲波波長和頻率分別產生何種變化?
答案:
波長
頻率
甲
變短
不變
乙
變長
不變
丙
不變
不變
丁
不變
不變
例題:一停靠在路旁的 A 車正鳴著喇叭,B 車以固定的速
度從 A 車近旁駛過,B 車上一旅客測得 A 車喇叭頻率在
接近時為 700 赫,離開它時為 660 赫。若在靜止空氣中
之聲速為 340 公尺∕秒,則 A 車喇叭發出之真正頻率為
__________赫,B車之速率為__________公尺∕秒。
[78.日大]
答案:f = 680;v = 10 m∕s
例題:某波源靜止時的波長為λ,當波源以等速度運動時,
前方波長變為λ∕3,則波源速率為聲速的若干倍?
2
答案:
3
例題:有一聲源在 S 點發出固定頻
率的聲波,一觀察者以 0.1 倍聲速
的速度由 A 點等速度運動至 B 點,
當觀察者在 A 點時,聽到的聲波頻
率為 fA;到達B點時,聽到的聲波
頻率為 fB,則 fA:fB=______。
答案:53:47
S
vo
O
53o
A
53o
B
2. 音爆:
聲源以不同速率運動時,所產生的球面波分佈情形
(a) 聲源速度
小於聲速時
(b) 聲源速度
等於聲速時
(c) 聲源速度
大於聲速時
• 音爆:當聲源以超音速運動時,後發的波前
超越先發的波前,各波堆疊成一圓錐形的波
前,稱為震波,震波通過時帶來劇烈的壓力
變化,引發巨響,稱為音爆。
• 如圖所示,圓錐角的一半θ稱為馬赫角。
聲源速率 vs 與音速 v 的比值,
vs
稱為馬赫數,即 M= 。
v
馬赫角與馬赫數的關係為
sin =
1 v
=
M vs
vt
vst

1947.10.14首次超音速飛行:
由B-29母機投放的比爾X-1火箭飛機首次突破音速飛行,
駕駛員為美國的查爾斯耶格(Charles Yeager) 。飛行
時速為 1.015 馬赫
例題:飛機以 1.25 馬赫(設當時聲速為 340公尺∕秒)的
速度在同一高度飛行,飛機飛過地面上某人上空 1 分鐘
後,此人恰聽到機聲,求飛機的高度為若干?
答案:3400公尺
h

例題:飛機以 2 馬赫(設當時聲速為 340公尺∕秒)的速度
在 2000 公尺高度水平飛行,飛機飛過地面上某人上空幾
秒鐘後,此人可聽到機聲?
50 3
答案:
秒。
17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