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有-EBV感染相关疾病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王天有-EBV感染相关疾病

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
EBV Infection Associated Diseases in
Children
首都儿科研究所
王天有
内
容
概述
 EBV感染检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EBV相关的肿瘤
 EBV相关的嗜血综合征
 EBV感染的预防

EBV概述


1889, 德国医生 Pfeiffer
 发热
 肝、脾肿、淋巴结肿大
 全身不适
 腹部不适
20世纪初
IM病例描述,英国有“腺热”描述
FEIGIN et al. Textbook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5th ed;2004:1952-1957.
EBV概述


1958, Dennis Burkitt
描述38例乌干达儿童及少年圆形
细胞肉瘤
1964, Epstein
首次描述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中
人类肿瘤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4型

1968, Henle
 报告了传单与EBV之间的关系.
FEIGIN et al. Textbook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5th ed;2004:1952-1957.
EBV结构和基因
圆形,二十面体
对称,有包膜、刺
突和皮质。基因为
线 状 双 链 DNA , 潜
伏感染时呈环状,
裂解性感染时呈线
状,编码80余种病
毒蛋白
EBV抗原




EBV形态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
原性不同,尚不能用常规方法培养。
EBV基因组可产生多种抗原
病毒潜伏感染时表达EBV核抗原(EBNA)和潜伏感染
膜蛋白(LMP)
病毒增殖时表达EBV早期抗原 (EA)、EBV衣壳抗原
(VCA)和EBV膜抗原(MA)
EBV抗原

EBV血清学
 EAs (early antigens)
病毒裂解早期
 VCA (Viral capsid antigen) and membrane
antigens
病毒裂解晚期
 EBNA (Epstein-Barr nuclear antigen)
感染晚期
 膜抗体to membrane antigens
不易测到
EBV受体
EBV是嗜B细胞的人疱疹病毒
 B细胞表面、腮腺管、咽部以及宫颈外的某
些上皮细胞有EBV受体。因此,EBV也可感
染上皮细胞

EBV 感染




在 B 淋巴细胞和鼻咽部上皮细胞有EBV受体
CR2,CD21
MHCII蛋白在病毒-受体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
上皮细胞感染后,病毒复制导致细胞溶解和坏死
多数EBV感染属潜伏感染,少数引起显性感染,个别
受EBV感染的B细胞可发生恶性转化
EBV感染发病机制
Cohen
NEJM 2004
EBV感染
NEJM;343:481-492.
EBV排泌


1971, Chang and Golden :
发现 在口咽分泌物中有淋巴细胞转变抗原
“leukocyte-transforming agent”
健康人群研究发现
1) 多数曾患IM儿童口炎分泌物中有EBV排出
2) 6–20%无症状者口咽分泌物排泌EBV
3) 可间或持续断
4) 口腔分泌物中浓度与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EBV
含量相关
EBV复制
人类是唯一宿主
 感染后12-18月可在唾液中检出EBV
 病毒复制
网状内皮系统
肝脏、脾脏
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


异性淋巴细胞:宿主对EBV感染的反应
EBV潜伏





在潜伏感染阶段,EBV以细胞核附加体形式存在于作为淋
巴细胞和口咽部上皮中
在潜伏感染细胞中,病毒处于低水平再活化状态
潜伏感染的上皮细胞是新病毒的主要来源
在潜伏感染的个体,随机取样可从20-30%口腔分泌物中分
离出病毒
潜伏感染的淋巴细胞核内皮细胞不易清除
EBV 潜伏




潜伏感染的B细胞是体内EBV主要储存场所
活动性感染>100 基因产物表达
潜伏感染时仅有以下11个基因产物表达
编码蛋白基因:EBNA-1、EBNA-2、EBVA-3A、
EBNA-3B、EBNA-3C、LP
编码潜伏膜蛋白:LMP-1、LMP-2A、LMP-2B
编码RNA基因:EBER-1和EBER-2
以这种方式病毒限制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EBV感染的细胞
EBV潜伏感染类型
根据EBV感染细胞表达的不同蛋白分为I,II,III型潜伏状态
Type
EBER EBNA-1 EBNA-2 EBNA-3 LMP-1 LMP-2
疾病
1
+
+
-
-
-
-
Burkitt淋巴瘤
2
+
+
-
-
+
+
何杰金氏病
3
+
+
+
+
+
+
淋巴增殖性疾病
其他
+
+/-
-
-
-
+/-
携带者
潜伏感染EBV的疾病类型的相互转换
?
潜伏感染 I
潜伏感染 III
注意临床演变趋势
肿瘤细胞
何杰金氏淋巴瘤LMP-1表达
Reed-Sternberg 细胞:EBV-膜潜伏
糖蛋白1(LMP-1)在里斯细胞中的表
达
LMP-1 expression
内
容
概述
 EBV感染检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 EBV相关的肿瘤
 EBV相关的嗜血综合征
 EBV感染的预防

EBV感染的检测指标
EBV抗体:
 EBV衣壳抗原(VCA)抗体:
VCA-IGM,IGG
 EBV早期抗原(EA)抗体:EA
 EBV核心(EBNA)抗体:抗EBNA
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
的患儿,凭EB病毒抗体检测难以确诊

VCA-IGM产生最早;EA高峰持续1月;EBNA在感染几个月后出
现,多可6月内检测到。VCA-IGG持续终生
EBV感染与血浆EBV抗体
感染
VCA IgG
VCA IgM
EA(D)
EBNA
未感染
-
-
-
-
急性感染
+
+
+/-
-
近期感染
+
+/-
+/-
+/-
曾经感染
+
-
+/-
+
AAP. Red book2006;286-288.
EBV感染的检测指标
EB病毒载量:实时定量PCR法,可以作为
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 EB病毒感染细胞类型:活检组织原位杂交
EBER

传单,EBV相关噬血,慢活EB时EBV-DNA水平
(国外研究结果)
EBV-DNA意义




原发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随发病
天数呈下降趋势,发病2周后很难测到
EBV相关重症疾病组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
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EBV感染者
EBV感染初期,检测全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EBV DNA是早期、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PBMC中EBV-DNA对EBV感
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
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内
容
概述
 EBV感染检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EBV相关的肿瘤
 EBV相关的嗜血综合征
 EBV感染的预防

EBV感染

无种族、性别、地域差异

儿童多见

国外青少年

临床症状由T细胞增殖及器官浸润
EBV感染--流行病学
发展中国家
80-100%3-6儿童已感染,临床无症状或轻微
 发达国家
10-30岁发生IM感染
美国大学生 50-75%初次感染EBV

Hickey SM et al. Pediatr Clin North Am. Dec 1997;44(6):1541-56.
EBV 传染性




潜伏期 : 30 – 50天,儿童较短
口腔分泌:主要、缓慢
血液传播:较CMV少
宫内感染:少见,即使感染也不会致胎儿异常,未
见EBV病毒传染胎儿的报道
Fleisher, et al. J. Pediatr.98:16-19, 1981.
EBV 感染临床症状

儿童非特异症状
- 长时间低热,伴有或不伴淋巴结肿大
- 咳嗽
- 流涕
- 咽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



症状
1-2周疲劳
乏力
咽痛, 咽炎
头痛
发热
肌痛
恶心
腹痛
咽炎:渗出性,1/3病人可见
25-60% 在硬颚和软腭交界处
扁桃体肿大,有时致气道梗阻,打鼾、张口呼吸
淋巴结肿大 : 90%
颌下、颈前、颈后、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均匀性肿大、质软
肱骨上髁淋巴结肿大更支持IM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



肝脾肿大 : 60%
 黄疸少见
 质软
脾肿大 : 50%
 左肋下 2-3cm ,质软
 第1周明显, 7-10天后渐缩小
 轻微创伤可致脾破裂或自发破裂
皮肤斑丘疹 : 15%
 广泛分布的红斑
 3-15%,婴幼儿多见
 80%与使用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有关
 已证实循环血液中有氨苄青霉素抗体IgG和IgM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


眼睑水肿 : 15%
 发病后第1周多见
4岁以下 : 多见以下症状
 肝脾肿大、皮疹
 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儿童、成人IM临床表现
百分比(%)
症状体征
淋巴结肿大
发热
咽痛
咽扁桃体炎/
渗出性咽扁桃体炎
脾大案要案
肝脏大
咳嗽/鼻炎黄子孙
皮疹
腹痛/腹部不适
眼睑水肿
<4y
4 – 16 y
94
92
67
45
82
63
51
34
17
14
成人
95
100
75
59
93 – 100
63 – 100
70 – 91
40 – 74
53
32 – 51
6 – 24
5 – 31
0 – 15
2 – 14
5 – 34
30
15
17
0
14
Sumaya, et al. J Infect Dis.131:403-408,197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颈部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







肝炎: > 90%
血小板减少 : 50%发生,发病1周内明显,3-4周渐改善
溶血性贫血:0.5-3%, 轻度,发病2-3周
上呼吸道梗阻:0.1-1%
溶血性贫血
0.5-3%, 轻度,发病2-3周
脾破裂 : 0.1-0.2%, 2-3周多见,腹痛、休克, 自发或轻微
创伤
血液系统并发症
嗜血综合症、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 血,在遗传球和椭
圆性红细胞增 多症患儿 溶血性贫血严重,DIC肝坏死有关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




神经系统并发症 : <1%
1-2 w多见,轻重不一,无症状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及
周围神经病 ,多能康复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瑞氏综合症
肾脏 : 肾炎、肾功能衰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心肺并发症
少见,慢性间质性肺炎、心肌炎、心包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实验室检查



90%由EBV感染所致
其他疱疹病毒 :
CMV、单纯疱疹病毒1、单纯疱疹病毒1
人类疱疹病毒6
其他病毒 :
腺病毒、肝炎病毒、风疹病毒、HIV 等
IM 实验室检查

确诊标准:以下4条中3 条
1.淋巴细胞增多
2.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10%
3.血清学EBV检测阳性
4.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实验室检查


外周血:
白细胞增多,40-70%,; 10%WBC>25×109
淋巴细胞>50%占 80-90%可持续2-6周
异型淋巴细胞>10%占20-40%; 轻度血小板
减少占25-50%
嗜异性抗体
< 2岁 ,10-30%;2-4岁,50-75%
50% 第1周出现;60-90% 2-3周出现
4-5周渐下降;2-3月降至1:40以下
20% 1-2年时仍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轻症患者:自限性不需特殊治疗
有并发症及住院患儿需治疗
休息
 疲惫明显者:1-2 周卧床休息
 避免运动、过度用力2-3 w
 2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脾破裂
 阿昔洛韦
10mg/kg.次,IV,q8h,7-10 d
抑制病毒从口咽部散出
 IVIG (400mg/kg/d,IV,2-5 d)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
Andersson J et al. J Infect Dis. Feb 1986;153(2):283-90.
Cyran EM et al. Am J Hematol. Oct 1991;38(2):124-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

糖皮质激素:
适应症:
扁桃体炎有气道梗阻者;
脾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嗜血综合征、
惊厥、脑膜炎
药物:甲基强的松龙
1mg·kg·d, 最大60 mg/d×7d,之后渐减量
外科手术 : 脾破裂
AAP. Red book2006;286-288.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7th ed;977-98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预后




免疫损伤 : 数月完全康复
血液及肝脏并发症 2-3 m月康复
神经并发症
 儿童康复较快Children : resolve quickly
 成人: 神经系统缺陷
所有个体均转向无症状潜伏感染状态
内
容
概述
 EBV感染检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EBV相关的肿瘤
 EBV相关的嗜血综合征
 EBV感染的预防

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综合征

EBV常使淋巴细胞和上皮
细胞两者受染,并诱导具
复制性的和潜伏的(持续
的)感染,导致多种疾病。
EBV感染引发异质性淋巴
增殖性疾病(LPD),如B细
胞LPD和T/NK细胞LPD。
不同年龄EBV-LPD发病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9
10-19
20-29
30-39
40-49
年龄(岁)
何杰金淋巴瘤
慢活EB-T/NK细胞型
Burkitt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淋巴瘤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噬血细胞综合征
NK/T细胞淋巴瘤
慢活EB-B细胞型
EBV-LPD国际分类-2008(1)
EBV-LPD国际分类-2008(2)
CAEBV-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无明确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
 EBV感染后可出现慢性或复发性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症状
 存在不常见的抗EBV抗体的类型
 国内目前无统一诊断标准

CAEBV--发病机制
EBV感染T、NK细胞克隆增殖
 EBV感染T细胞后,T细胞活化异常及细胞因
子紊乱

CAEBV--诊断标准


1988年strauns 诊断标准
I. 下述情况持续6个月以上
a.从EB病毒原发感染开始症状持续
b.EB病毒抗体滴度异常
VCA-IgG≥1∶5120
抗EA抗体≥1∶640
或EBNA抗体<1∶2
CAEBV--诊断标准
Ⅱ.主要脏器受损的组织学标志
a.淋巴结炎
b.噬血现象
c.脑膜脑炎
d.持续性肝炎
e.脾肿大
f.间质性肺炎
g.骨髓增生不良
h.视网膜炎
CAEBV--诊断标准
Ⅲ. 证实受损组织或外周血中EB病毒数量增多
a. 受损组织中EB病毒 DNA、EB病毒RNA
或蛋白增多
b. 外周血中EBV DNA水平增高
诊断CAEBV需满足上述每项中至少一条;
并排除任何免疫功能低下,包括HIV感染
CAEBV不同的诊断标准

OKANO-2005年提出诊断标准

KIMURA提出诊断标准

(1)严重的疾病持续>6个月,开
始时表现为原发性EBV感染和抗
EBV抗体滴度明显增高,抗抗病
毒壳抗原(VCA)-IGG>1:5 120,
抗早期抗原(EA)IgG≥1:640,
和抗EB核抗原EBNA<1:2

(1)临床症状:持续>6个月,间
断高热,脾肿大,血细胞减少,
间质性肺炎,蚊咬过敏,疫苗
型水疱症;
(2)抗体价:抗EBV抗体价高滴
度,如VCA.IsG>l 280,
(EA)IgG≥1:640,和抗EB核抗
原EBNA<1:2 ;
(3)基因组:EBV基因组(DNA,
EBER)阳性,实时PCR>103
copies/ml,>102.5copies/
ml DNA;
(4)除外明确的免疫异常症或其
他的感染性疾病


(2)主要器官累及的组织学依据,
诸如间质性肺炎、某些骨髓成
份的高度增生、回肠炎、淋巴
结炎、持续性肝炎或脾肿大;
(3)在受罹组织EBV的量增加



CAEBV诊断




1.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EBV复制
增多。
2.CAEBV是一种无确切定义的疾病,潜在疾病诊断
明确后,以潜在疾病为主要诊断
3.部分可在晚期出现淋巴瘤,诊断应包含淋巴瘤
及CAEBV两个含义
4.CAEBV可能发展成恶性淋巴瘤,随诊过程中病理
很重要
CAEBV诊断
Kimura等发现实时定量PCR测定EBV-DNA,
对于CAEBV患者,其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呈
正相关,>102.5拷贝/ug可作为CAEBV诊断依据
 部分CAEBV患儿VCA及抗EA抗体并不增高,
可能和机体对于EBV特异性免疫应答存在某
些缺陷有关

CAEBV的治疗






治疗有效病例有限,很少根治
抑制免疫反应
IVIG中和循环中的EB病毒,对细胞内潜伏病毒无效
无环鸟苷等抗病毒效果不肯定
通过抑制DNA聚合酶减少EBV裂解期的复制
针对EBV感染T和NK表达潜伏期蛋白的抗病毒作用有限
抗肿瘤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EBV-CTL控制残余的EBV感染T/NK细胞
病例讨论

患者女,7岁,因“反复发热1年,肝脾大10个月”
于2009年6月15日入住我院。患儿于1年前,开始
出现反复发热,体温高峰39.5℃,口服退热剂体
温能将至正常,但2-3天后体温再次升高,病初于
当地医院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曾
于病程5月时做EBV-IGM(-),EBV-IGG(+)。10月前
发现肝脾肿大,肝酶增高,诊断为慢性活动性EB
病毒感染。2周前发现全血细胞减少,黄疸明显,
收治我院。
辅助检查
血常规:三系进行性减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外周血未见异常细胞。
病原学: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滴度0
 EBV拷贝数 1.0×105拷贝/ml(正常, 1.0×102)
 CMV拷贝数 0
 细小病毒B19(-)
 TORCH阴性
 乙肝五项 HBsAb(+),HBcAb(+)
 快速梅毒血清反应(-)
 HIV、HCV阴性,

辅助检查

骨髓常规:增生尚可,粒系增生减
低,形态无明显异常。红系增生,
以中晚幼红为主,比例稍高,可见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成熟红细胞明
显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无明显增减,
全片共见巨核细胞4个,血小板极
少见,可见31.5%分类不明细胞。

骨髓IgH基因重排(+)。(单克隆
性)

胸骨骨髓流式细胞分析:27.1%细
胞为异常细胞,表达
CD56,CD2,CD7,CD45RO, HLA-DR,
不表达CD45RA, TCRrd,
cCD3,CD5, 细胞大,颗粒大 。
辅助检查




NK细胞活性3.1%,降低。
铁蛋白 >2000ng/ml 。
凝血五项:D-2聚体显著升
高,FIB显著降低
骨髓染色体:共分析20个中
期分裂相,均为异常的4倍
体或超4倍体核型。91-97条
不等。数目改变在4倍体基
础上累积3号、7号、8号、
21号、14号、17号、21号、
11号、12号、20号、18号等。
(单克隆性)
临床及预后
国外
 日本1995年报道39例CAEBV
24例在发病6月-8年内死亡,占61.5%;8例肝衰,5例
心力衰竭,3例嗜血综合征,2例死于肿瘤

日本2004年报道43例CAEBV
21例死于嗜血综合征或肿瘤,占55.8%
CAEBV的临床及预后


国内108篇文献,儿童 CAEBV相关10篇
北京儿童医院53例CAEBV
随访42例患儿中11例于发病后7月至3年中死亡 ,占
26.2%

北京儿童医院26例嗜血综合征患儿
16例死亡,总死亡率61.15%

西安儿童医院11例EB相关的嗜血综合征
6例好转,3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

协和医院12例CAEBV ,4例预后不良
1例嗜血综合征,1例多种病原感染,1例Hodgkin‘s T淋
巴细胞瘤,1例脾切除2年后发展为肝肺综合症
EBV-相关的肿瘤



在细胞免疫缺陷的机体
B细胞淋巴瘤:
单一的EBV感染相关的B细胞
恶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组织多形性EBV感染相关的B细胞导致
IM相关肿瘤


非洲Burkitt 淋巴瘤
鼻咽癌:中国南部、北美、北非白种人
EB病毒相关B细胞LPD




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X连锁淋巴增殖综
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后的B细胞LPD
何杰金氏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EB病毒相关T/NK细胞LPD





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血管性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γδT细胞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后的T细胞LPD
EBV相关皮肤T细胞LPD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
Reed-Sternberg 细胞
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断
3
1
EBV特异性血清学
试验(VCA和EBV
核抗原等)
2
通过实时PCR测定
血浆和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的EBV负荷
测定增殖细胞内
EBV相关蛋白和基
因组淋巴细胞免疫
染色的亚群一细胞
分选和PCR,双重
染色,原位杂交
•.
4
测定单克隆性
TCR/Ig基因重排
;染色体异常等
EBV-LPD治疗


联合化疗:严重病例:包含有依托泊苷、激素、环孢霉素
在内(类似HLH-2004方案)的化学治疗。
其他化疗药物:长春新硷、环磷酰胺、蒽环类化疗药物联
合激素治疗(CHOP)方案的选择。
多数化疗方案有一定效果,不能治愈或阻断EBV-LPD进展
EBV-LPD治疗
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免疫重建,彻底消除EBV感染细胞
应用EBV-CTL控制残余的EBV感染的T/NK细胞
多数患者常有多器官损伤移植相关死亡率较高
尽早进行移植(何时为最佳时机?仍有争议)
可采用HLA匹配的同胞来源的淋巴细胞和自体EBV-CTL输注
有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病例
移植治疗例数较少,结论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EBV-LPD预后






本类疾病属于预后不良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无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
患病后约半数患者4-5年后死亡
主要死因:肝功能衰竭、噬血细胞综合征、机会性感染等。
消化道溃疡/穿孔、心血管并发症多为晚期表现,也为重
要的死亡因素
有研究表明:发病年龄晚、血小板减少、T细胞型EBV-LPD
预后更差
EBV-LPD





涉及B细胞、T细胞、NK细胞增殖
细胞核EBV的克隆性包括单、寡、多克隆
导致良性、交界性、恶性病变
从血液学、肿瘤学及感染学范畴理解EBV-LPD
治疗需血液、肿瘤、免疫、病理等专业合作研究
内
容
概述
 EBV感染检测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BV相关淋巴增殖性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
EBV相关的肿瘤
 EBV相关的嗜血综合征
 EBV感染的预防

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LH原因多种

1952年,Farquhar与Claireaux首先报道

EBV相关属继发性或获得性HLH

免疫系统活化引起的一种反应性疾病

儿童、成人均可发病

发病年龄越小、多病情越重,预后差

病程:7天~5年,平均存活时间为4周

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延长存活时间
EBV感染
Th1/Th2
细胞因子风暴
活化巨噬细胞吞噬
血细胞
组织损伤
活化T细胞
EBV相关HLH—病理学

多系统良性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浸润伴明显的噬血细胞增多

巨噬细胞增多浸润见于淋巴结、肝、脾、骨髓、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
肝:慢性肝炎改变
脾:白髓萎缩,B细胞明显减少
神经:软脑膜、灰白质弥漫地巨噬细胞增生形成血管套,可见灶性
坏死和广泛钙化,坏死灶周围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脱髓鞘改
变
EBV相关HLH—临床表现
•
发热
•
皮疹
•
肝、脾、淋巴结肿大
•
CNS症状
嗜睡、激惹、惊厥、颅神经麻痹、共济失
调、昏迷等
•
其他系统症状:呼吸、消化、血液系统等
EBV相关HLH—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溶血性贫血,高脂血症,高铁蛋白血症,低钠血
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胆红素升
高,白蛋白降低,凝血障碍

脑脊液:总蛋白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新蝶呤浓度升高

骨髓、肝、脾、淋巴结活检可见噬血细胞,早期可正常

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如
IL-2R、IL-6、INF-γ、TNF-α、M-CSF升高,
升高比例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
EBV相关HLH—初诊标准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8条中的5条
1.发热≥7天,最高体温≥38.5℃
2.脾大(肋下≥3cm)
3.血细胞减少(2-3系受累,非骨髓增生减低或发育异常所致)
Hb<90g/L (4周内婴儿Hb<100g/L)
Plt<100×109/L
ANC<1.0×109/L
4.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空腹甘油三酯≥3.0 mmol/L(≥265mg/dl)
Fib≤1.5g/L
5.骨髓、肝、脾、淋巴结活检可见噬血细胞,同时无恶性病证据
6.NK细胞活性降低,数量可正常
7.血清铁蛋白≥500mg/L
8.可溶性IL-2R(CD25) ≥2400u/ml
EBV相关HLH—诊断
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HLH

EB病毒阳性,或血清EBV特异抗体(+),组织
原位杂交EBER(+)

1次骨髓检查没有发现噬血细胞,应换部位复
查骨穿,可考虑行肝、脾、淋巴结活检

下列阳性发现支持诊断:
脑脊液单个核细胞增多或/和蛋白增
高
肝活检类似慢性持续性肝炎
EBV相关HLH治疗

•
•
尽早HLH-2004方案,可降低病死率
VP16: 150mg/m2 2 次/周 (第1~2周)
150mg/m2 1 次/周 (第3~8周)
ANC<0.5×109或BM抑制明显,停用
Dex:
第1~2周
10 mg/m2.d
第3~4周
5 mg/m2.d
第5~6周
2.5 mg/m2.d
第 7 周
1.25 mg/m2.d
第 8 周
减停
可用雷尼替丁等保护胃部药物
EBV相关HLH治疗
•
•

CsA:6mg.kg.d Bid p.o.,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有效谷浓度200 mg/L,监测肾功能
IT:病初2周评估
CNS症状进展或CsF细胞、蛋白持续增高,予
MTX+Dex IT4 周,参考白血病治疗剂量
维持治疗
sHLH早期治疗病情不稳定可予维持治疗
VP-16 150mg/m2,1次/2周
Dex 10 mg/m2/d,3天/2周
维持CsA谷浓度200mg/L,监测肾功能
EBV相关HLH治疗




复发HLH治疗
从第2周重新开始化疗
难治性HLH治疗
联合化疗:CHOP方案、ACOPP 方案、ABVD方案
进展: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
抗IL-2 受体单抗:Daclizumab(zanapax)
抗TNF-α单抗: Infliximab
疗效欠佳--造血干细胞移植
EBV相关HLH的预后



EBV感染引起的HLH预后差
常见的死亡原因
疾病进行性发展
 疾病复发
 机会性感染
 出血
 进行性神经系统损伤
死亡危险因素:
血小板<20×109+
年龄<2岁
CD4 + /CD8 + <1.16
病例摘要



孙**,男,4岁
主因“发热2天,皮疹1天,抽搐1次”为主诉入院,
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40℃之
间,不伴有寒颤,在当地退热处理,入院前36小
时,体温在40 ℃时出现抽搐,持续3分钟,自行
缓解,入院前1天患儿自颈部出现红色皮疹,渐延
至躯干、四肢,不伴痒感来院诊治。查体:神清、
咽红、扁桃体Ⅱ°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淋巴
诊断:上感、高热惊厥
结不大,入院后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无异常,
肝功、肾功、血生化未见异常,CSF(-)

入院第4天,病人高热不退,精神恍惚,易激惹,肝肋下
2.5cm,脾肋下3cm,皮疹反复出现,化验GPT326μ/L,
GOT529μ/L。入院5天肝肋下6cm,脾肋下3cm,消化道出血,
PT、APTT时间延长,血糖(空腹)26mg/L,血氨269mg/dL,
EB病毒抗体IgM(-),IgG(-),总胆管造影,B超显示、胆囊
壁增厚到1.2cm。
诊断:1.病脑 2.瑞氏综合症 3.胆囊炎?4.EBV感染?

入院第9天,出现反复抽搐,呼吸抑制,气管插管,
同时患儿出现贫血,由入院12g下降到4g,同时出
现BPC下降,WBC下降,胸骨、髂骨二次骨穿,出
现骨髓三系减低。
诊断:骨髓急性增生停滞

入院第17天,骨髓见大量噬血细胞,入院第18天
铁蛋白升高,纤维蛋白原降低0.8g/L,空腹甘油
三酯≥480mg/dl,入院第27天,EB病毒抗体
IgM(+++),34天病毒分离EB病毒阳性。
诊断: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
EBV感染的预防





无需隔离 : 无传染性
避免接触唾液(亲吻孩子)
良好卫生习惯、避免共用玩具
输血、骨髓移植可传播EBV感染
疫苗在研制中:用以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并考虑用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
防
FEIGIN et al. Textbook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5th ed;2004:1952-1957.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