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Environmental Ethic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Environmental Ethic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環境倫理與永續發展
Environmental Ethic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目錄
一、前言
 二、環境倫理的意義
 三、永續發展的理念
 四、環境典範的興起
 五、環境典範與土地倫理
 六、全球化環境倫理
 七、台灣的土地倫理
 八、結語

一、前言
 「在全球化、環境化的時代,人類的靈性必
須要以一種全新的洞見和深度,將自然和思
典結合在一起……假如有所謂的聖地,或者
是所謂應許之地,那必定就是這顆充滿生之
希望的地球。」
~ Holmes Rolston 2000
二、環境倫理的意義

倫理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它的內涵包括
信念、態度和價值觀。

環境倫理為能做好環境保護,以減少環境汙染、在進
行所有活動時當事者本身應有不破壞之心態與理念。

環境倫理觀係指人類為了幫助保存生態的完整所形成
的價值體系。此體系包含了信念、態度與價值,亦稱
價值觀。且倫理發展是從道德的決定中學習而得的。
三、永續發展的理念-1
 永續發展一詞,最早起源於
1980 年「國際
自然暨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IUCN )於「世
界野生生物基金會」( WWF )支持下所發
布之「世界自然保護大綱」。由於最初是由
生態學領域萌芽,因此當切入更廣泛的經濟
與社會學範疇後,新的認知與理解帶來更多
元的定義與解釋。
三、永續發展的理念-2

依照「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 WCED) 於 1987
年發表之「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對於永續發
展所下的定義為:「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
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

「國際自然暨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IUCN )等國際
性組織於 1991 年出版之「關心地球」一書中,則
定義為:「在生存於不超出維生生態系統承載量的
情形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
三、永續發展的理念-3
永續發展,根據環保署的環保名詞定義為:
1.要能滿足當代的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
本身需求的能力,亦即在提升和創造當代福
祉的同時,不能以降低後代福祉為代價 。
2.以善用所有生態體系的自然資源為原則,不
可降低其環境基本存量,亦即在利用生物與
生態體系時,仍須維持其永遠的再生不息。

四、環境典範的興起
 環境典範是探討人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時,人
類對自然環境所具有的觀點、態度與作為的模
式,皆可以稱為環境典範。
 環境典範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潮流中,扮
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
理解人是自然生態的組成份子,才能建立正確
的永續發展模式。
五、環境典範與土地倫理
 人類的倫理信念發展自人類中心倫理,然後逐
漸擴展至生命中心倫理和生態中心倫理。
 奈許(R.F.Nash)認為近數百年來,有股力量掀
起洶湧的浪潮,推動倫理信念跨越人類中心倫
理構築的鴻溝,擴展至非人類的自然世界。這
力量要來自泛靈論、功利主義、人道主義、動
物解放運動、生命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倫理
 人類中心主義亦稱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西
方文明的各種學說與理論都認為人類是超越自
然的。
 人文主義包含猶太基督思想,文藝復興時期人
類成就榮耀,以及世俗的觀念。人類中心主義
已成為今日西方文明的隱涵理想,而且是人類
權力與統治地球的哲學理論基礎。它的信念構
成政治的意識形態的基石。
生命中心倫理

1.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尊重生命的倫
理

2.泰勒(Paul W.Taylor) —尊重自然倫理學說
(一)史懷哲—尊重生命的倫理

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1952年他接受諾貝爾獎
時發表『我的呼籲』演說中有下列一段講詞「我要
呼籲全人類,重視生命的倫理。這種倫理,反對將
所有生物分為有價值的與沒有價值的,高等的與低
等的。這些判斷的標準是以人類對於生物親疏遠近
的觀點為出發點的。這種標準是純主觀的,…這種
區分必然會產生一種見解,以為世界上真有無價值
的生物存在,我們能隨意破壞或傷害牠們。」
(二)泰勒—尊重自然倫理學說
 泰勒(Paul
W.Taylor)的尊重自然倫理學說的基
本信念是人類與其他生物都是地球生命社區的
成員,人類並不超越其他生物,而且人類與其
他生物構成互相依賴的系統。
 泰勒的環境倫理學說的核心成分是行為正確、
品性良好,並表達尊重自然為終極的道德態度。
生態中心倫理

1.李奧波(Aldo Leopold)—大地倫理

2.奈斯(Ame Naess) —深層生態學
(一)李奧波—大地倫理-1

李奧波(Aldo Leopold)在1949年發表其環境倫理學
說-大地倫理。他認為人類應擴大社區的範圍,涵
蓋土壤、水、 植物和動物,整個說就是大地。人類
只是這個社區的成員之一,必須尊重與他一起生存
的其他成員。自然萬物皆有其生存的權利,而這個
權利並非人類所賜給。大地倫理的理論主張一個真
實的環境倫理,就是自然本身具有內在價值,而不
是由於它對人類的生存和福址具有意義,而且人類
對自然世界有倫理責任。
(一)李奧波—大地倫理-2
 李奧波在『大地倫理』中宣稱:凡是保存生
命社區的完整,穩定和美麗的事都是對的,
否則都是錯的。依據李奧波的觀點,大地倫
理的信念必須要改變人類對自身的看法,人
類應停止視自己為星球上的征服者或優越物
種的成員,應視自己只是生命社區的普通成
員。
(二)奈斯—深層生態學
 奈斯(Ame
Naess) 於1974年創立深層生態學,
認為我們要保護所有物種,否定我們人類超
越自然的態度。我們必須承認動、植物和生
態系均具有內在價值,並非它們僅有工具性
價值。
六、全球化環境倫理

1991 年國際環境教育計劃發行的通訊 Connect
以「全球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為主
題,論述環境倫理的重要性。當中指出環境教育
的終極目標在培養具有環境倫理信念的人,其必
須具備正確的環境態度和價值觀,並能做出理想
的環境行為。

UNEP、IUCN、WWF等機構出版「關懷地球—
一個永續生存的策略」一書。書中建議建立以人
為中心,保育為基礎的世界倫理 (word ethic) 。
七、台灣的土地倫理
 環境保育倫理
環境品質變遷過程中,最具關聯與影響性的
四個角色:
1.政府---政策及執行
2.民間---環境意識的覺醒
3.學術界---教育與研究機構
4.大眾媒體---發揮問題動員社會的注意力
八、結語
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已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在一片節能減碳的呼聲中,人類應當學習各
種生態的智慧,進而了解與大自然相處的適
應過程,才能解決現代人的環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