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台灣大學獸醫學院
費昌勇教授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
動物之古典論述
• 在整個人類世界中,與動物有關道德論述,
都存於宗教與哲學的著作中;
• 近代,除了純粹從道德角度的思考之外,
宗教與哲學也另與科學結合,建立「動物」
的觀念。
• 此外,勞倫斯等人更從動物之行為與天性
角度思考道德標準。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2
亞里斯多德對動物的看法
•
•
•
•
動物有感覺;
動物缺乏理性;
在自然的位階(natural hierarchy)中低於人類;
動物是人類的資源。
註:亞里斯多德也強調男人在自然的條件上高過女人,是基於優秀的理性能
力(superior reasoning ability)。關於奴隸,亞里斯多德也認為某些人的體力勝
過腦力,故自然適於擔任奴隸(naturally suited to be slaves)。雖然早期的人類
思想史中一直有異於亞里斯多德的看法,如畢達哥拉斯(Pyragoras)、泰賓弗拉
拖斯(Theophrastus)、休謨(David Hume)等,但大部份的哲學家與神學家都與亞
里斯多德的看法一致,認為人類是世界上唯一的理性物種,動物的存在是為
了供給人類利用。(費昌勇評論:這是弱勢的悲劇命運)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3
聖經對動物之論述
• 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創造;
• 上帝將萬物交給人掌管;
• 與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一致:動物是人類資源。
註:另一方面,聖經中所謂的「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創造」的看法也為人
類的文明建立了合法(legitimated)的「平等思想equalitarian view」。貴族的
觀念就是不平等的階級思想,平等思想反對有貴族傾向的希臘思潮,包括亞
里斯多德之思想在內 --- 亞里斯多德也認為某些人的體力勝過腦力,故自然
適於擔任奴隸。故亞里斯多德之價值觀屬於貴族思想。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4
基督教貶低了動物之道德地位
•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家奧古斯汀、湯瑪斯
艾奎納等人強調「動物缺乏理性的特徵」;
• 此一論述,證成了(justified)動物低於人類的
次要地位(subordination);
• 上述論述為動物的地位,建立了正統的學
術(神學)基礎,使極大部份的基督徒,在道
德上亦接受這樣對待動物的態度。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5
猶太教與回教
• 猶太教(Judaism)與基督教不同,猶太教十分強
調「盡量將最少的痛苦(minimizing pain)加在動
物身上」的重要性。基於所有神的受造物都有
資格(deserve)獲得憐憫,在猶太典籍中都可見
到屠宰動物是為了食物,但譴責為了娛樂而狩
獵、鬥牛、鬥狗;
• 至於回教,雖然亦認為人類可以利用動物,但
可蘭經也禁止對動物殘忍,甚至也有人認為動
物具有某種程度之理性。穆罕默德甚至說:
「善待阿拉所創造的,就是善待他自己。」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6
機械主義
• 從十七到十九世紀,西方哲學(Western modern
philosophy)受到笛卡兒論述之影響;
• 自然被「概念化conceptualized」成純粹的機械,
現代科學取代了長久以來亞里斯多德的存有觀;
• 動物之地位更加悲慘。
註:十七世紀上半期,笛卡兒根據力學成就建立了機械的宇宙觀,並對
物理與生物現象做了機械之解釋,創「心物二元論」。基本論據是:人
是由「靈魂」和「肉體」兩部份所組成;動物沒有靈魂故沒有意識。與
亞里斯多德「一元論」的存有觀不同。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7
機械主義之思想史背景
•
•
•
•
•
•
•
•
•
•
西元0:耶穌誕生
西元313:米蘭敕令(基督教歷史上的轉折點)
西元324:君士坦丁大帝統一羅馬 (驅逐哲學家)
西元330:君士坦丁大帝建伊斯坦堡
西元395:東西羅馬帝國分立 (中世紀開始)
西元476:西羅馬帝國滅亡 (歐洲黑暗時代開始)
西元1202:十字軍第四次東征攻陷伊斯坦堡
西元12/13世紀:建立邏輯學
西元14世紀:文藝復興 (歐洲黑暗時代結束)
西元1453:東羅馬帝國滅亡 (中世紀結束)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8
存有之鏈 The great chain of being, (Latin:
scala naturae)
• ladder/stair-way of nature
• a concept derived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and developed fully in
Neoplatonism. (Platonism+ Egyptian+
Jewish theology).
• It details a strict, religiou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all matter and life, believed
to have been decreed by God.
• The chain starts from God and
progresses downward to angels,
demons, stars, moon, kings, princes,
nobles, men, wild animals,
domesticated animals, trees, other
plants, precious stones, precious
metals, and other minerals.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9
笛卡兒視動物為機械
• 笛卡兒認為動物只是一個有機的機械,既無理
性亦無感覺。笛卡兒的「動物不會感覺到痛」
的說法,在當時是一個震撼,因為與習知的認
知背道而馳;
• 基於知識界對笛卡兒的信任,因此霍布斯、洛
克、康德等人也追隨笛卡兒修正觀念;
• 笛卡兒認為人體是自然的一部份,而人性必要
的特質可透過語言與開創性的行為顯示出來,
這些特質存於人的思想(mind)、精神(spirit)、
與靈魂(soul)之內,形成了意識(consciousness);
• 動物沒有松果體,故無靈魂,故無意識。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0
反對動物意識之懷疑論述
• 不朽的靈魂(immortal soul)是意識(consciousness)之充分條件,
而動物沒有,故牠們就沒有認知的能力,故動物是沒有心智的
機械。
• 這樣的論述忽略了動物認知(cognition)的其他科學證據。
• 某些哲學家辯稱說語言能力是意識之前提,那幼兒在不能說話
前也沒有痛的感覺能力嗎?
• 雖然語言是複雜抽象思考的心智所必須的工具,但也不能否定
動物因為沒有語言而不能表達其偏好與需求。
• 結論:我們在處理動物們的事務時應該要更謹慎。
• 延伸閱讀
• CAVALIERI, P., ADAMS, D. & GOODALL, J., 1995: The Great Ape
Project: Equality Beyond Humanity. St. Martin's Press.
• LEAHY, M.P.T., 1991: Against Liberation: Putting Animals in
Perspective. Routledge.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1
支持動物的思想史
• 休謨(David Hume)認為憐憫是道德的基礎,並
強調可以擴展到人以外的動物,可惜當時「平
等」之觀念粗糙,故對動物沒有幫助;
• 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正確的行為應該是
快樂超過痛苦。邊沁強調此一效益應考慮到動
物,因為動物對快樂與痛苦的感受不會低於人
類,故他斥責人類對動物的「暴政」;
•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否定康德的「理
性與道德自主」,認為「自我意識與意志力」
才是道德的基礎,支持佛教與印度教對眾生憐
憫的道德生活。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2
笛卡兒與達爾文
笛卡兒(Rene Descartes):
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es)主
張所有動物都是沒有頭腦的自動
機器,牠們不會感覺到痛苦。動
物發出哀嚎也只是反射動作,與
機械玩偶一樣。故主張動物實驗
不需要麻醉。這個想法已經被現
代科學所駁斥。
達爾文(Charles Darwin):
人和其他動物之間的差異只是程
度(degree)上而非種類(kind)的差
異。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3
達爾文的天擇說 Natural selection
達爾文認為物種演化有如放射狀的灌木(radiating bush),各自
演化以適應環境,無法出現「人類是演化的頂端」之結論。
14
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偉大貢獻
達爾文主義:
• 人是從其他的動物物種演化而來;
• 人與動物的能力是程度(degree)的差異而非形
式(kind)的差異;
• 動物們都具有一般性的認知觀念、某種程度之
理性能力、基本的道德情操(rudiments of moral
sentiments)、以及複雜的情緒。
早期之科學家們不重視達爾文的學說,直到最近
演化理論與基因學的知識連結之後,才徹底越過
人與非人類動物的鴻溝,承認達爾文的學說。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5
東方與西方
• 「眾生」的觀念是西方哲學所沒有的;
• 印度傳統的耆那教(Jainism)、印度教(Hinduism),以及佛教
(Buddhism),都有輪迴觀,以及不殺生戒(ahimsa),支持不殺生、
尊重(reverence)眾生、提倡吃素、反對殺生祭祀;
• 中國的儒教(Confucianism):強調自然界的生命是一體的(holistic),
並且承認人與其他動物的差異只是程度。因此儒教雖然認為人
類優於動物,但有眾生合一與憐憫的內涵。
• 東方傳統則是重視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無論是內在價值或工具
價值)。
• 西方高舉人的道德地位,認為唯有人是獨立自主(autonomous)、
理性、自我認知、了解何謂正義、動物的存在是供人利用的。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6
動物權運動
• 第一次動物權運動出現在十九世紀的英格蘭,反對實驗
動物不麻醉。此一運動激發社會共識、導致立法,並出
現甚多動物保護團體,但此運動在二十世紀早期消失;
• 到了一九六○至七○年代,民權運動的反種族歧視與性
別歧視運動,為各種反歧視運動開了一扇門;
• 因為環境破壞與生態保育有密切關係,環境主義也為動
物開創了保護之門;
• 一九七六年,認知行為學(cognitive ethology)提出從演化
的觀點思考動物的內在狀態,諸如:信任、欲望、感覺
等,幫助動物權的建立;
• 一九七五年,Peter Singer出版的《Animal Liberation》透
過哲學論述,引發了對動物道德地位的革命,也讓無數
人覺醒投入動物解放運動。
機械主義與動物權利
17
自然界中動物可以互相殺害掠食;為什麼對
人而言這是錯誤的呢?
• 肉食動物為了生存必須殺害動物。
人類不吃肉也可活。人能按照道德
系統思考與行動,故不能從動物之
天性去找道德律。殺害和吃一個有
感知的動物,與殺害和吃一個有感
知的人是同樣錯誤的。
• 要從非人類之動物世界去尋找道德
律是愚蠢荒唐至極之事,請問:
1. “在自然界中,動物互相竊取食物,為什
麼人類不可?"
2. “在自然界中,動物殺害並吃人類,為什
麼人類可以?"
18